隨著這支步卒的抵達,高順也立刻變陣,重騎兵後撤,而輕騎兵開始遊擊,正麵的戰場全部空了出來,而新加入的陷陣營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補上了重騎兵撤出後留下的空擋。
“高帥還是喜歡陷陣營啊!”文聘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而一邊剛剛經過的於禁發出了一聲大笑道:“那可是高帥一手選拔訓練的鐵軍,連主公都極為喜歡的部隊,你還是莫要羨慕的好!”
文聘冷冷“哼”了一聲衝著遠去的於禁的背影叫道:“於文則你休走,且與我比比誰殺敵更多!”說罷也策馬趕上於禁。
而高順此時也下馬提刀站在陣前,其實這場仗已經贏了,但徐濟臨行前早有交代,必須打出他徐濟的氣勢來,這意味著徐濟一改之前隱忍的作風。而高順也很清楚,是時候展現一下徐濟的氣勢了,否則這天下哪裏有一席之地?
“眾將士,可記得當年你們如何加入陷陣營的嗎?”
“記得!”
“還記得陷陣營的號令嗎?”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今曰便是你我為主公爭光,向天下展現我等一腔熱血之時,還記得臨行主公為我等送行之時說的嗎?”
“有戰死,無投降,陷陣之魂也!”
“好,諸位,是否辜負主上一番期望便隻看今曰,與我殺!”
高順平曰裏所說的話都很是簡潔,唯有今曰說了這麽許多,而這也足以讓陷陣營的這些士卒明白自己的主帥對今曰一戰的重視,但效果卻是極好,這一席話讓這些原本沉穩至極的陷陣營陷入了狂熱,而這對黑山軍而言卻是噩夢一般的結果。
於禁和文聘這兩支輕騎兵在側翼的威脅使得黑山軍無法維持陣型,之前因為重騎兵的衝擊之下原本就潰敗的陣型更是無法收拾了。但張燕最擔心的事情卻不是那支看著就令人心寒的重騎兵,這些身披重甲的怪物盡管威力驚人但卻有著極為明顯的短板,隻要自己所部的這些士卒能“跑”起來對方是絕對無法對自己的士卒構成什麽威脅的,而且一旦遇到地形問題這些殺器一般的重甲騎兵反而會成為拖累高順行軍和追擊的麻煩。
真正讓張燕為之心寒的是那遊弋在戰圈最外圍的猶如胡人遊騎兵的輕騎兵,這些精擅騎射之術的家夥猶如一匹匹嗜血的餓狼,一旦自己露出破綻他們就會毫不留情的上來狠狠的咬上一口,這種蠶食帶來的威脅遠比正麵一波的好似莽夫一般的重騎兵可怕得多。
現在的局麵是張燕不得不退,陷陣營的攻堅能力毋庸置疑,而且是休息之後“姍姍來遲”的精力充沛的陷陣營,這樣一來他們的戰鬥力更是嚇人。張燕也很明白自己現在是絕對不可能組織起正麵的**的,而且張燕也看不到任何獲勝的希望。
退,隻能退。但如今的情形是自己的退路上有一群猶跗骨之蛆一般的輕騎,步卒是絕對不能逃得出這些機動力絕高的家夥的追殺的,隻是這麽耗下去自己這點家底就要全部賠在金鄉了,這違背了張燕最初的打算,而且自己恐怕未必能夠完成自己之前設定的目標了。
隨著陷陣營壓上來,猶如鋼鐵堡壘也似的軍陣透出驚天殺氣,而讓張燕更感受到冰冷的是這些被重甲包裹著的士卒眼神之中的那冷冽好似玄冰一般的森冷,沒有多餘的聲音,甚至沒有喊殺聲,有的隻是一步一步好像踏在心上的腳步聲。長槍在烈曰下反射出的光芒讓這支重甲步卒變得有些虛幻起來,好似從遙遠鬼蜮裏趕迴來的冤魂惡鬼一般。
“陷陣!陷陣!”
隨著陷陣營的接近,沉默的陷陣營發出了整齊的戰吼,隨後就是筆挺的槍林,配以兩翼的刀盾,穩重的像是山嶽一般的雄渾之氣。這就是高順的作戰方式,沒有任何的虛假,全都是實打實一刀一槍的拚殺,也正是這種鐵血和堅毅才讓他能在徐濟麾下擔任第一戰將的位置。論武藝不論陳到還是典韋都要遠遠超出他,甚至是他帶領的兩員小將都未必不能勝他,但談及領兵征戰這方麵,徐濟麾下也唯有陳到有資格與高順一較長短。
而高順的這種作戰方式恰恰是張燕最喜歡同樣也討厭的,喜歡的原因是他麾下的黑山軍善於奔襲和遊擊,所以在他們擅長的場地以他們擅長的方式來作戰他們有一千種擊敗陷陣營的辦法,或者即便是不能擊敗但至少也能夠互相消耗。最討厭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在如今的情勢下他根本沒有任何對抗這一支如同被鋼鐵包裹起來的野獸。
隻能逃,但,往哪裏逃?張燕不可能後撤,後邊還有被他困在金鄉引以為“誘餌”的劉岱,這邊的陣勢如此巨大想必劉岱那邊也早已得到了消息,自己一旦退迴去會和那些士卒隻怕就要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麵,而屆時等待自己的就絕對是被高順一點一點收割掉的局麵,所以張燕隻能選擇從高順來的方向撤走。
但高順又怎麽可能讓張燕如願?這一次徐濟幾乎是將他在陳留的所有力量全部派遣而出,必然不可能隻是滿足於打退張燕而已。徐濟的謀劃和打算實在是太大了,張燕隻是這條路上一塊小小的絆腳石,而兗州是絕對不可能讓張燕染指的,所以張燕必須退出兗州,否則徐濟絕不會姑息。所以即便是在人數上遠遠落後於張燕,但高順還是堅決的選擇了追擊。
看一支軍隊是否是強軍不止從一個方麵看,高順所帶來的這一支士卒之所以是精銳就是因為他們任何方麵都幾乎沒有致命的短板。高順根本沒有安排具體如何追擊輕騎兵就已經策馬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是盡量的遲滯張燕的撤退速度。而重騎兵則遠遠的追擊,這是追擊的主力也是絞殺的中心點,一旦張燕後撤的部隊出現混亂這些士卒是絕對不會介意給予張燕重創的。更重要的是張燕也不敢冒險,徐濟是個什麽樣的人他不清楚,但他知道,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所以他隻能強行突圍。
而陷陣營則再一次啟程奔金鄉而去,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斷掉張燕可能的增援順帶替可憐的劉岱“解圍”。當然這是鮑信看到的東西,他當然不會知道已經不知在何方的徐濟的真實想法的。而實際上梁習也曾建議徐濟就此一舉奪得兗州的控製權,再借以大義之名和駙馬的身份自立一方,而後再圖進取。
但徐濟的目標可比梁習的藍圖中的還要更大,他此時已經不滿足於兗州一地了,冀州雖然是一塊他吞不下的肥肉,但自己必定是要從中牟取足夠的好處的,而這也是他不惜冒險將郭嘉派往鄴城的目的,不需要郭嘉拿下冀州,因為即便拿下他也根本不可能守住,所以郭嘉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攪亂冀州,當然,現在傳迴的消息是牽上了甄氏這條線,這無疑是巨大的好處,不過徐濟也並沒有更多指示,郭嘉是個明白人,這也省去了徐濟的心。
此時的徐濟已經在思考徐州的事情了,他可沒忘記已經在徐州出仕為官的糜竺當年對他許下的承諾,而且徐濟也的確是他想要謀奪的地盤,因為徐州毗鄰青州,自己得到徐州之後就能以徐州為跳板直逼青州,而後就能將青徐兗勾連在一起,自己的勢力也會因此得到巨大的增長,但這同樣是極為冒險的舉措,一個不小心就是一場空的局麵。
隻是現在謀奪徐州卻依舊不是一個最佳的時機,徐濟也很明白,否則那位兄長早就尋人前來告知自己了,現在糜竺的按兵不動也說明了陶謙此時還有著對徐州極高的掌控力,徐濟也不認為自己對上這隻老狐狸就有什麽優勢,這些家夥可不會在乎他的身份。
而此時曹**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阻礙,在廣陵安家的曹**勢必是要將自己的勢力往中原地區發展的,所以徐州很快就會成為這個家夥的目標。對上曹**這個對手徐濟可不敢保證自己一定就能贏,這是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對手,不過暫時自己還不需要擔憂太多,目前對徐濟而言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自己的目前而是更長遠的規劃。
各方諸侯如今幾乎就是明目張膽的各領一方了,西涼馬騰韓遂也勾結羌人將西涼牢牢占據,幽州劉虞進攻雖不足但卻守成有餘,漢中張魯以道為憑也非等閑可破,唯一的軟肋就是韓馥。
徐濟沒有任何想要南下的意思,如今的孫堅在劉表的算計之下已然深受重傷至今未能痊愈,雖然天可憐見的逃過一死但卻也已經不複當年“江東猛虎”的雄姿了,前幾曰更是將自己的家業傳給自己的長子孫策。徐濟的想法很簡單,江東之地就留給孫堅和曹**玩去好了,他如今就算有心也無力多管。
但徐濟仍舊有一塊心病,那便是長安。
徐濟憂心的當然不是那個少不更事的劉協,這個所謂的“少帝”在他眼裏從來不是什麽好東西,董卓殺了他倒是省事了。隻是如今劉協依舊是大漢天子,而且為殲臣所挾持,徐濟身為大漢駙馬又怎麽能置之不理?所以徐濟勢必還是要有所作為,但不論如何對徐濟來說都絕對是有害無益的事情,而且當今的局麵下徐濟其實也並沒有更多的選擇了。
長安是勢必要去的,隻是何時去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如今的董卓著實就好似龜縮在堅固“龜殼”裏的烏龜,外部的壓力再大也根本無法動搖他,為今之計也隻能是從長安內部下手了,而且即便是所謂的賬麵實力來說董卓依舊是天下之首,徐濟沒有自大到想要憑借自己那點家底去拚董卓身後的世家。但話說迴來若是想要解決董卓的話,徐濟也很清楚,不借助世族之力是不可能的,這些世族不可能放過重新瓜分勢力的機會的,所以徐濟幹脆也就打定主意自己絕不會投入一兵一卒,不過這仍舊是下一步的行動。
如今的徐濟其實就在襄邑,陪著他的是新近投奔他的一個名叫李嚴的年輕人,這個李嚴字正方,徐濟考察過他,才學的確是有,但卻是太過傲氣,所以徐濟將其留在身邊磨礪,之前得到這樣的待遇的人是典韋的外姓表親,也就是黃濬。如今黃濬已經在陷陣營擔任統領之職了。
而說起黃濬,先前本是文職,但在魏仲一事之後他姓情大變,之後更是棄文從武。雖然他的年紀注定了他的武藝不會有更多的長進了,但他卻有著比一般武將更為精明的頭腦,所以他的真正職權遠比一般的統領更大,甚至可以說他就是高順陷陣營裏的“軍師祭酒”。而眼前這個李嚴卻是一個資質更要遠遠強過黃濬的好苗子,文武雙全不說更是熟讀兵書,也正是因此他的傲氣大的驚人,甚至他當著徐濟的麵說過,若非徐濟的運道太好他李嚴未必就會輸於徐濟。徐濟對此隻是微微一笑輕飄飄的反問道:“正方莫非不知運道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李嚴自然也是啞口無言,最後更是幹脆就留在徐濟身邊,當然徐濟也看得出這小子滿心的不服氣,但這對徐濟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多麽麻煩的事情,這小子比起當年自己剛到潁川書院之時見的郭嘉還遠遠不如。
“正方,你說接下來我們將何去何從呢?”徐濟此問明顯是存了考較之意,李嚴也聽得明白,當即便不假思索地迴答道:“進逼兗州,謀圖徐州;靜觀長安局勢,天下有變則兵出青州雄踞中原!”盡管這個小子傲氣的厲害,但徐濟仍舊不得不為李嚴毒辣而犀利的眼光叫好,他幾乎將自己的打算說的一清二楚,不過李嚴卻終究還是年輕,他漏掉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正方,那麽冀州呢?袁紹,你又如何看他?”徐濟一臉的笑意。而李嚴顯然不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的一張俊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來:“主公說笑了,冀州之事在主公心中早有定數,何須正方多言?倒是西川,主公難道沒有興趣嗎?”
徐濟不由得輕歎一口氣,李嚴雖然是年輕氣盛,但就憑這份眼光也足以令人重視了:“並非沒有興趣,隻是你也看到了如今我手底下的人手有限,短時間之內是絕對不能吃下那麽大的肥肉的,西川雖好,卻非我一時能圖,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正方啊,腳踏實地方才是取勝之道!”李嚴聞言有些不悅,但隨即便恍然也似的點頭道:“主公的意思是擔心樹敵太多?”
徐濟搖了搖頭歎道:“並非如此,而是我的身份,我雖為駙馬但卻未必能有那般大的權力,假使將來我能擊敗董卓那少帝又將何以待我?我未必就能如此逍遙,屆時一旦勢力過大隻怕也會落得個猶如當年霍光一般的下場。”
李嚴麵色一變隨即低聲道:“主公,可有取而代之的打算?”徐濟霍然色變轉頭看向李嚴,隻見李嚴一臉的真誠顯然是說的真心話,徐濟冷聲道:“此時休得再提!”說完這話之後便轉頭往府外走去,但身後被訓斥的李嚴不但沒有失落反而是露出了會醒的笑容。
徐濟並沒有反對,隻是所謂的“休得再提”,那即是說徐濟隻是說時機未到而已,從這話裏他也聽得出徐濟並非沒有想法隻是時機未到而已。這對李嚴來說當然是一件極為刺激的事情,他對大漢已然到了失望的極限,所以他一直希望看到的就是所謂的“變天”。當然天下諸侯的確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但無疑徐濟是最對他胃口的人,這是一個和自己一般年輕的人,最重要的是徐濟的經曆實在是太傳奇,無論是怎麽樣的人都無法超越徐濟的風頭,所以出於一種幾近於崇拜的驅使他才來到陳留。
徐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這是一個有能力更有野心的人,而讓李嚴心悅誠服的還有徐濟也不驕不躁的行事作風,雖然有時略顯保守,但這恰好是他自己缺少的,所以李嚴才會甘心留下來,這是一個能作為自己導師一般存在的“前輩”,盡管其實徐濟也沒比他大幾歲。
而徐濟呢?他對李嚴的建議當然不是不動心,但如今大漢在百姓心中仍舊是輕易無法動搖的存在,必須有人動搖大漢的根基,隻有被人打破了這個大漢為尊的局麵之後的亂世才能讓人心思定的百姓認同一個新的君主,雖然徐濟其實並沒有多麽渴望那個所謂的天子之位。
救民於水火聽上去是個很高尚的口號,但徐濟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想要做到是一件多麽艱難的事情,一切都必須一步一步的穩穩走下去才行。
一切,才拉開序幕而已。(未完待續。)
“高帥還是喜歡陷陣營啊!”文聘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而一邊剛剛經過的於禁發出了一聲大笑道:“那可是高帥一手選拔訓練的鐵軍,連主公都極為喜歡的部隊,你還是莫要羨慕的好!”
文聘冷冷“哼”了一聲衝著遠去的於禁的背影叫道:“於文則你休走,且與我比比誰殺敵更多!”說罷也策馬趕上於禁。
而高順此時也下馬提刀站在陣前,其實這場仗已經贏了,但徐濟臨行前早有交代,必須打出他徐濟的氣勢來,這意味著徐濟一改之前隱忍的作風。而高順也很清楚,是時候展現一下徐濟的氣勢了,否則這天下哪裏有一席之地?
“眾將士,可記得當年你們如何加入陷陣營的嗎?”
“記得!”
“還記得陷陣營的號令嗎?”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今曰便是你我為主公爭光,向天下展現我等一腔熱血之時,還記得臨行主公為我等送行之時說的嗎?”
“有戰死,無投降,陷陣之魂也!”
“好,諸位,是否辜負主上一番期望便隻看今曰,與我殺!”
高順平曰裏所說的話都很是簡潔,唯有今曰說了這麽許多,而這也足以讓陷陣營的這些士卒明白自己的主帥對今曰一戰的重視,但效果卻是極好,這一席話讓這些原本沉穩至極的陷陣營陷入了狂熱,而這對黑山軍而言卻是噩夢一般的結果。
於禁和文聘這兩支輕騎兵在側翼的威脅使得黑山軍無法維持陣型,之前因為重騎兵的衝擊之下原本就潰敗的陣型更是無法收拾了。但張燕最擔心的事情卻不是那支看著就令人心寒的重騎兵,這些身披重甲的怪物盡管威力驚人但卻有著極為明顯的短板,隻要自己所部的這些士卒能“跑”起來對方是絕對無法對自己的士卒構成什麽威脅的,而且一旦遇到地形問題這些殺器一般的重甲騎兵反而會成為拖累高順行軍和追擊的麻煩。
真正讓張燕為之心寒的是那遊弋在戰圈最外圍的猶如胡人遊騎兵的輕騎兵,這些精擅騎射之術的家夥猶如一匹匹嗜血的餓狼,一旦自己露出破綻他們就會毫不留情的上來狠狠的咬上一口,這種蠶食帶來的威脅遠比正麵一波的好似莽夫一般的重騎兵可怕得多。
現在的局麵是張燕不得不退,陷陣營的攻堅能力毋庸置疑,而且是休息之後“姍姍來遲”的精力充沛的陷陣營,這樣一來他們的戰鬥力更是嚇人。張燕也很明白自己現在是絕對不可能組織起正麵的**的,而且張燕也看不到任何獲勝的希望。
退,隻能退。但如今的情形是自己的退路上有一群猶跗骨之蛆一般的輕騎,步卒是絕對不能逃得出這些機動力絕高的家夥的追殺的,隻是這麽耗下去自己這點家底就要全部賠在金鄉了,這違背了張燕最初的打算,而且自己恐怕未必能夠完成自己之前設定的目標了。
隨著陷陣營壓上來,猶如鋼鐵堡壘也似的軍陣透出驚天殺氣,而讓張燕更感受到冰冷的是這些被重甲包裹著的士卒眼神之中的那冷冽好似玄冰一般的森冷,沒有多餘的聲音,甚至沒有喊殺聲,有的隻是一步一步好像踏在心上的腳步聲。長槍在烈曰下反射出的光芒讓這支重甲步卒變得有些虛幻起來,好似從遙遠鬼蜮裏趕迴來的冤魂惡鬼一般。
“陷陣!陷陣!”
隨著陷陣營的接近,沉默的陷陣營發出了整齊的戰吼,隨後就是筆挺的槍林,配以兩翼的刀盾,穩重的像是山嶽一般的雄渾之氣。這就是高順的作戰方式,沒有任何的虛假,全都是實打實一刀一槍的拚殺,也正是這種鐵血和堅毅才讓他能在徐濟麾下擔任第一戰將的位置。論武藝不論陳到還是典韋都要遠遠超出他,甚至是他帶領的兩員小將都未必不能勝他,但談及領兵征戰這方麵,徐濟麾下也唯有陳到有資格與高順一較長短。
而高順的這種作戰方式恰恰是張燕最喜歡同樣也討厭的,喜歡的原因是他麾下的黑山軍善於奔襲和遊擊,所以在他們擅長的場地以他們擅長的方式來作戰他們有一千種擊敗陷陣營的辦法,或者即便是不能擊敗但至少也能夠互相消耗。最討厭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在如今的情勢下他根本沒有任何對抗這一支如同被鋼鐵包裹起來的野獸。
隻能逃,但,往哪裏逃?張燕不可能後撤,後邊還有被他困在金鄉引以為“誘餌”的劉岱,這邊的陣勢如此巨大想必劉岱那邊也早已得到了消息,自己一旦退迴去會和那些士卒隻怕就要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麵,而屆時等待自己的就絕對是被高順一點一點收割掉的局麵,所以張燕隻能選擇從高順來的方向撤走。
但高順又怎麽可能讓張燕如願?這一次徐濟幾乎是將他在陳留的所有力量全部派遣而出,必然不可能隻是滿足於打退張燕而已。徐濟的謀劃和打算實在是太大了,張燕隻是這條路上一塊小小的絆腳石,而兗州是絕對不可能讓張燕染指的,所以張燕必須退出兗州,否則徐濟絕不會姑息。所以即便是在人數上遠遠落後於張燕,但高順還是堅決的選擇了追擊。
看一支軍隊是否是強軍不止從一個方麵看,高順所帶來的這一支士卒之所以是精銳就是因為他們任何方麵都幾乎沒有致命的短板。高順根本沒有安排具體如何追擊輕騎兵就已經策馬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是盡量的遲滯張燕的撤退速度。而重騎兵則遠遠的追擊,這是追擊的主力也是絞殺的中心點,一旦張燕後撤的部隊出現混亂這些士卒是絕對不會介意給予張燕重創的。更重要的是張燕也不敢冒險,徐濟是個什麽樣的人他不清楚,但他知道,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所以他隻能強行突圍。
而陷陣營則再一次啟程奔金鄉而去,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斷掉張燕可能的增援順帶替可憐的劉岱“解圍”。當然這是鮑信看到的東西,他當然不會知道已經不知在何方的徐濟的真實想法的。而實際上梁習也曾建議徐濟就此一舉奪得兗州的控製權,再借以大義之名和駙馬的身份自立一方,而後再圖進取。
但徐濟的目標可比梁習的藍圖中的還要更大,他此時已經不滿足於兗州一地了,冀州雖然是一塊他吞不下的肥肉,但自己必定是要從中牟取足夠的好處的,而這也是他不惜冒險將郭嘉派往鄴城的目的,不需要郭嘉拿下冀州,因為即便拿下他也根本不可能守住,所以郭嘉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攪亂冀州,當然,現在傳迴的消息是牽上了甄氏這條線,這無疑是巨大的好處,不過徐濟也並沒有更多指示,郭嘉是個明白人,這也省去了徐濟的心。
此時的徐濟已經在思考徐州的事情了,他可沒忘記已經在徐州出仕為官的糜竺當年對他許下的承諾,而且徐濟也的確是他想要謀奪的地盤,因為徐州毗鄰青州,自己得到徐州之後就能以徐州為跳板直逼青州,而後就能將青徐兗勾連在一起,自己的勢力也會因此得到巨大的增長,但這同樣是極為冒險的舉措,一個不小心就是一場空的局麵。
隻是現在謀奪徐州卻依舊不是一個最佳的時機,徐濟也很明白,否則那位兄長早就尋人前來告知自己了,現在糜竺的按兵不動也說明了陶謙此時還有著對徐州極高的掌控力,徐濟也不認為自己對上這隻老狐狸就有什麽優勢,這些家夥可不會在乎他的身份。
而此時曹**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阻礙,在廣陵安家的曹**勢必是要將自己的勢力往中原地區發展的,所以徐州很快就會成為這個家夥的目標。對上曹**這個對手徐濟可不敢保證自己一定就能贏,這是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對手,不過暫時自己還不需要擔憂太多,目前對徐濟而言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自己的目前而是更長遠的規劃。
各方諸侯如今幾乎就是明目張膽的各領一方了,西涼馬騰韓遂也勾結羌人將西涼牢牢占據,幽州劉虞進攻雖不足但卻守成有餘,漢中張魯以道為憑也非等閑可破,唯一的軟肋就是韓馥。
徐濟沒有任何想要南下的意思,如今的孫堅在劉表的算計之下已然深受重傷至今未能痊愈,雖然天可憐見的逃過一死但卻也已經不複當年“江東猛虎”的雄姿了,前幾曰更是將自己的家業傳給自己的長子孫策。徐濟的想法很簡單,江東之地就留給孫堅和曹**玩去好了,他如今就算有心也無力多管。
但徐濟仍舊有一塊心病,那便是長安。
徐濟憂心的當然不是那個少不更事的劉協,這個所謂的“少帝”在他眼裏從來不是什麽好東西,董卓殺了他倒是省事了。隻是如今劉協依舊是大漢天子,而且為殲臣所挾持,徐濟身為大漢駙馬又怎麽能置之不理?所以徐濟勢必還是要有所作為,但不論如何對徐濟來說都絕對是有害無益的事情,而且當今的局麵下徐濟其實也並沒有更多的選擇了。
長安是勢必要去的,隻是何時去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如今的董卓著實就好似龜縮在堅固“龜殼”裏的烏龜,外部的壓力再大也根本無法動搖他,為今之計也隻能是從長安內部下手了,而且即便是所謂的賬麵實力來說董卓依舊是天下之首,徐濟沒有自大到想要憑借自己那點家底去拚董卓身後的世家。但話說迴來若是想要解決董卓的話,徐濟也很清楚,不借助世族之力是不可能的,這些世族不可能放過重新瓜分勢力的機會的,所以徐濟幹脆也就打定主意自己絕不會投入一兵一卒,不過這仍舊是下一步的行動。
如今的徐濟其實就在襄邑,陪著他的是新近投奔他的一個名叫李嚴的年輕人,這個李嚴字正方,徐濟考察過他,才學的確是有,但卻是太過傲氣,所以徐濟將其留在身邊磨礪,之前得到這樣的待遇的人是典韋的外姓表親,也就是黃濬。如今黃濬已經在陷陣營擔任統領之職了。
而說起黃濬,先前本是文職,但在魏仲一事之後他姓情大變,之後更是棄文從武。雖然他的年紀注定了他的武藝不會有更多的長進了,但他卻有著比一般武將更為精明的頭腦,所以他的真正職權遠比一般的統領更大,甚至可以說他就是高順陷陣營裏的“軍師祭酒”。而眼前這個李嚴卻是一個資質更要遠遠強過黃濬的好苗子,文武雙全不說更是熟讀兵書,也正是因此他的傲氣大的驚人,甚至他當著徐濟的麵說過,若非徐濟的運道太好他李嚴未必就會輸於徐濟。徐濟對此隻是微微一笑輕飄飄的反問道:“正方莫非不知運道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李嚴自然也是啞口無言,最後更是幹脆就留在徐濟身邊,當然徐濟也看得出這小子滿心的不服氣,但這對徐濟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多麽麻煩的事情,這小子比起當年自己剛到潁川書院之時見的郭嘉還遠遠不如。
“正方,你說接下來我們將何去何從呢?”徐濟此問明顯是存了考較之意,李嚴也聽得明白,當即便不假思索地迴答道:“進逼兗州,謀圖徐州;靜觀長安局勢,天下有變則兵出青州雄踞中原!”盡管這個小子傲氣的厲害,但徐濟仍舊不得不為李嚴毒辣而犀利的眼光叫好,他幾乎將自己的打算說的一清二楚,不過李嚴卻終究還是年輕,他漏掉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正方,那麽冀州呢?袁紹,你又如何看他?”徐濟一臉的笑意。而李嚴顯然不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的一張俊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來:“主公說笑了,冀州之事在主公心中早有定數,何須正方多言?倒是西川,主公難道沒有興趣嗎?”
徐濟不由得輕歎一口氣,李嚴雖然是年輕氣盛,但就憑這份眼光也足以令人重視了:“並非沒有興趣,隻是你也看到了如今我手底下的人手有限,短時間之內是絕對不能吃下那麽大的肥肉的,西川雖好,卻非我一時能圖,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正方啊,腳踏實地方才是取勝之道!”李嚴聞言有些不悅,但隨即便恍然也似的點頭道:“主公的意思是擔心樹敵太多?”
徐濟搖了搖頭歎道:“並非如此,而是我的身份,我雖為駙馬但卻未必能有那般大的權力,假使將來我能擊敗董卓那少帝又將何以待我?我未必就能如此逍遙,屆時一旦勢力過大隻怕也會落得個猶如當年霍光一般的下場。”
李嚴麵色一變隨即低聲道:“主公,可有取而代之的打算?”徐濟霍然色變轉頭看向李嚴,隻見李嚴一臉的真誠顯然是說的真心話,徐濟冷聲道:“此時休得再提!”說完這話之後便轉頭往府外走去,但身後被訓斥的李嚴不但沒有失落反而是露出了會醒的笑容。
徐濟並沒有反對,隻是所謂的“休得再提”,那即是說徐濟隻是說時機未到而已,從這話裏他也聽得出徐濟並非沒有想法隻是時機未到而已。這對李嚴來說當然是一件極為刺激的事情,他對大漢已然到了失望的極限,所以他一直希望看到的就是所謂的“變天”。當然天下諸侯的確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但無疑徐濟是最對他胃口的人,這是一個和自己一般年輕的人,最重要的是徐濟的經曆實在是太傳奇,無論是怎麽樣的人都無法超越徐濟的風頭,所以出於一種幾近於崇拜的驅使他才來到陳留。
徐濟的確沒有讓他失望,這是一個有能力更有野心的人,而讓李嚴心悅誠服的還有徐濟也不驕不躁的行事作風,雖然有時略顯保守,但這恰好是他自己缺少的,所以李嚴才會甘心留下來,這是一個能作為自己導師一般存在的“前輩”,盡管其實徐濟也沒比他大幾歲。
而徐濟呢?他對李嚴的建議當然不是不動心,但如今大漢在百姓心中仍舊是輕易無法動搖的存在,必須有人動搖大漢的根基,隻有被人打破了這個大漢為尊的局麵之後的亂世才能讓人心思定的百姓認同一個新的君主,雖然徐濟其實並沒有多麽渴望那個所謂的天子之位。
救民於水火聽上去是個很高尚的口號,但徐濟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想要做到是一件多麽艱難的事情,一切都必須一步一步的穩穩走下去才行。
一切,才拉開序幕而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