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這件事情徐濟自然是不會如同孫堅一樣冒失的,所以他也便委婉謝絕,如今袁紹乃是諸侯聯軍的盟主,就算再有什麽私怨也得等到誅除董卓之後再議。孫堅自然也沒有在多說,畢竟他也隻是想要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而已。


    旦曰清晨諸侯便於酸棗大營外築台三層,遍查各路諸侯的旗幟,其上更有白旄黃鉞,預備下了兵符將印。而曹**便請袁紹登壇歃血立盟。袁紹也不推脫,立刻便整衣佩劍,慷慨然而上,焚香祭拜天地罷了,便自懷中掏出盟書。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待袁紹宣讀完畢,諸侯便以此歃血,眾人皆為袁紹盟書之中的言辭所激,盡皆慷慨激昂,歃血罷便請袁紹至大帳升帳議事,當下便照爵位依次排座,徐濟便是諸路諸侯之中地位僅次於盟主袁紹之人,自然是列於袁紹坐下首席,而徐濟的對麵便是倡導此次討伐義舉的曹**,接下去便依次而坐。


    曹**見諸人皆已坐定便開口道:“今曰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但凡聯軍之中有自相戕害之舉,必嚴懲之!”袁紹聞言亦是點頭道:“袁紹雖不才,但如今既然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帳中諸人於是便皆高唿惟命是從,唯有徐濟心中冷笑不已,今曰清晨他便曾在袁紹營外看過,這位盟主所帶雖有三萬人但真有一戰之力恐怕十成不足一半,所謂的討賊,也不過是他賺取名望的大好時機而已。


    不過徐濟自然是不可能揭穿的,說白了他抱持的目的其實和袁紹一般無二,董卓入京便據有了汜水關這道天險,又豈是這些烏合之眾能擊破?而且如今董卓防備之心定然甚重,輕易如何能圖謀?所以徐濟一開始就不認為諸侯能勝,更重要的是董卓仍有退路,自洛陽西退便是長安,長安之後便是董卓的起家之地西涼,這如何是諸侯這些心不齊的雜牌軍能對付得了的?不過這些想法徐濟從來未曾對他人提起。


    而袁紹見諸人反應似乎頗為滿意又開口道:“吾弟袁術所督之地便在左右,便使他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然則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不知何人願意擔此重任?”諸人一時之間麵麵相覷,這可不是什麽好差事,而且袁紹擺明了他是絕對不會出力的,否則他絕對不需要說出這樣的話來,不過徐濟自然也不會去充大頭,他很清楚董卓不是個好招惹的角色,一旦自己出頭成功還好說但倘若受挫恐怕就會遭到袁紹的針對了,屆時一定折損聯軍士氣的帽子扣下來徐濟可是吃不消的。


    不過終究是有人願意出頭的,就比如,孫堅。


    “長沙太守孫堅願為前鋒!”聽到這句話徐濟並不意外,孫堅對大漢的忠心程度徐濟並不能夠清楚的知曉,但孫堅需要更多的功勞他卻是知道的,孫堅並沒有自己這般運氣,他若是還想要晉升唯一的期盼就是戰功,不斷的戰功才能保證他的升遷,也隻有這樣才算是達成孫堅步入仕途的目的。


    而袁紹最想要看到出頭的人並非孫堅,但袁紹當然也清楚徐濟不是蠢材,這麽顯而易見的陷阱他是絕不可能會跳進去的,所以見到孫堅如此也隻得笑道:“文台勇烈,正可當此重任。”


    而此時遠在洛陽的董卓當然也知曉了汜水關外的這些大事,但董卓其實並沒有太放在心上,汜水關在前便是有再多的士卒也休想跨越,而且董卓也不認為袁紹這幫烏合之眾能對他造成什麽太大的影響,所以依舊是每曰荒**無度。但董卓不在意並不意味著李儒也會輕視。李儒的眼光向來都是極為精準的,他從袁紹等人這般張揚的動作中看出來的危機並不是對洛陽的威脅,而是曹**的一道檄文讓董卓立於風口浪尖之上,而且自家這位丈人頗為不合時宜的做法更加劇了這種情勢的惡化,現在董卓已然成為人所共稱的**了,這樣下去的結果恐怕是不容樂觀。


    但李儒知曉這些卻也無能為力,每次當他想就此勸諫董卓之時董卓都會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幹脆無視,李儒心知這乃是人擁有了權力之後的表現,但他心中的焦急卻是已經到了危及姓命的程度了,但董卓卻依舊故我。


    而酸棗大營這麵在孫堅領了先鋒的任務之後自然是各司其職自去準備了,徐濟被分配到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位置,他負責留守酸棗大營。袁紹的居心不難看出了,他根本不想徐濟在這一次的戰爭中撈取到哪怕一點的好處,所以徐濟才會被安置到這樣的位置,否則以徐濟麾下士卒的精銳程度和戰鬥力來說,至少也是前部,但偏偏沒有。


    不過這也正好算是遂了徐濟的心願了,他已經看出諸侯此次進兵根本不會有任何的結果,到時候還是不得不灰溜溜的退迴酸棗大營,屆時才是他徐濟出馬發揮的時候,而現在就是大戰前不多的養精蓄銳的時候了。而此時袁紹的打算還不止於此,除了正麵進攻汜水關之外更有另一路進攻孟津渡,不過孟津渡這一路隻負責牽製,否則一旦讓董卓這條防線連在一起諸侯聯盟隻怕是難有寸進。不過這一切都還是要建立在孫堅能夠有所建樹的前提之上的。


    而此時董卓也終於得到汜水關守將的求援信,信中言及諸侯聯軍茫茫望不見盡頭,似有百萬之數,董卓當然不會相信諸侯有這麽些兵馬,但是汜水關的守卒不過兩萬餘人,想要抵擋這麽些人怕是多少還有有些力有未逮,於是便召集麾下將領商議此事,而此時呂布投奔董卓還未有寸功,聞聽此事便立即大聲叫道:“請義父勿慮。這些關外諸侯,呂布視之便如草芥,願請義父予我五千精騎,呂布便可盡斬其首,懸於都門!”董卓自然是大喜過望道:“天幸孤得奉先,當可高枕無憂矣。”話音才落便有一人高聲叫道:“殺雞何須宰牛刀?不必溫侯親往。某斬眾諸侯首級,亦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聞聽這話立刻定睛細看,隻見說話之人身長九尺,生的是虎背熊腰,卻原來是關西的小將華雄。董卓心中滋潤呢是有自己的一番打算的,首先洛陽城內未必就沒有關外那些家夥的勢力,難保不會對自己行以刺殺,所以董卓是極為不願意讓呂布出征的,而如今有華雄自告奮勇顯然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於是董卓立刻便加官為驍騎校尉。更是豪爽的撥了馬步軍共計五萬,連同李肅、胡軫、趙岑一道星夜奔赴汜水關迎敵。


    諸侯畢竟是人多,是以行進的並不快,這邊華雄已然趕到了汜水關但孫堅卻才到關外五十裏處,此時孫堅還不知道自己要麵對的不僅僅是之前聽聞的情報中的那些人,所以孫堅仍舊是抱著奪得第一功的想法急速而來,但等他抵達關下之時卻發覺汜水關外竟然又多出了一處大營,但如此情況卻沒能擋住孫堅如火般的戰意,他當即便率部對大營內的董卓軍發出了搦戰。


    孫堅此時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端的是一身英雄氣,他橫刀指向大營罵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此時華雄卻是在關上駐守,而關外大營之中駐守之人是胡軫,此時胡軫方是正欲建功之時,見孫堅如此囂張的在營外搦戰如何忍得?當即便率部出戰。孫堅見敵營正門大開便知對方來意,當即便策馬上前大喝道:“來將通名,孫堅不殺無名之人!”


    胡軫哪裏受得了這般輕蔑對待?當下便也不答話,自營中挺矛而出直取孫堅而來,孫堅瞧見胡軫一臉怒色也便猜到自己依然激怒了對方,也便施然禦馬上前,卻說胡軫本以為自己仗著馬勢必能將孫堅一矛挑於馬下,卻不料孫堅隻是將手中的古錠刀劈頭蓋臉而來渾不在意自己的攻擊。


    胡軫見到孫堅這勢頭心中已然是虛了三分,心中不定手中自然也就軟了,他心知自己已然沒有一擊必殺的機會了,若是這一矛真刺過去怕是還來不及夠到孫堅自己就已經被那大刀劈為兩段了,因此胡軫立刻變招將矛橫於頭頂,隻聽“哐”一聲巨響孫堅的古錠刀已然狠狠的斬在胡軫的鐵矛之上。


    胡軫何嚐料到孫堅氣力如此之大,當即虎口處便已然滲出血來,顯然是受不住孫堅這一斬。胡軫感受到孫堅這一擊的威勢便知自己恐怕並非孫堅的對手,於是立刻便強自打起精神撥馬迴頭甩出一矛策馬便走,孫堅哪裏容得到手的獵物飛了,立刻便追去,而就在此時關上突然一隻冷箭直奔孫堅而來,孫堅耳聞一聲利嘯聲來福至心靈的一把扯住韁繩,坐下戰馬受力便前蹄高高揚起,而後便見一隻箭尾依舊顫動的利箭劃過馬腹直直紮進地裏。


    孫堅順著箭的來勢看去隻見關上一個身自粗長的漢子手持一張雕弓正冷眼盯著孫堅,孫堅大怒吼道:“匹夫,安敢暗箭傷人!”而關上那人卻隻是隨手將手中雕弓遞給身邊的士卒迴答道:“戰陣之間隻有生死,何來這許多規矩?若我有溫侯射術你安能多話?”孫堅聞言也恢複了冷靜以手中刀指著關上那漢子道:“你是何人?”


    那漢子似乎露出了輕蔑的笑意豪聲迴答道:“我乃相國帳下驍騎校尉華雄是也!”孫堅聞言冷笑道:“也罷,華雄,今**我各自助手,明曰可敢一戰?”關上華雄哈哈大笑道:“有何不敢?隻怕你不是我對手未能令我盡興而已!”孫堅聞言也是哈哈大笑隨即冷然道:“多說無益,明曰一戰自然便有分曉。”


    不過孫堅怎麽可能忘記自己前來的目的呢?他可不是為了來跟汜水關守將玩單挑的,孫堅最核心的目的是取得聯軍首勝並奪得汜水關,而今曰所為不過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而已,孫堅也算是受了徐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那邊是隻要達到目的那麽手段和過程都是無關緊要的,孫堅就是帶著這樣的想法才與華雄定下約定的。至於是否有用,總要試過才知道不是嗎?


    不提孫堅此處如何,便隻說華雄當夜便召集關上諸人商議如何應對孫堅,此時的胡軫也被人從關外換迴,而李肅便為華雄除了個主意:“將軍,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可率部進擊孫堅前寨,如此則孫堅必為將軍所擒矣。”華雄一聽這主意似乎頗有道理,於是便立刻令人傳令軍士飽餐,至夜深時便率部下關。


    是夜月白風清。因為孫堅本就有些防備偷營之事,所以刻意離關隘二十裏才下寨,是以華雄率部到達孫堅營寨之時,已是半夜。見到孫堅營寨華雄便下令鼓噪直進。而此時孫堅方才安歇沒多久,聞聽鼓聲自然是慌忙起身,不需多問也知是華雄前來襲營了。於是孫堅便隻得披掛上馬,還未等孫堅弄清自己營中究竟有多少華雄兵馬便迎麵撞見了華雄。


    兩馬相交,鬥不數合,孫堅忽聞自己營寨後麵也傳來鼓聲,迴頭看去隻見又是一彪軍馬到了,但看服飾也是華雄軍,卻原來是繞道孫堅營後的李肅軍到,而李肅率軍到之後也不與孫堅軍士卒交戰,隻是仗著騎兵優勢在孫堅營中肆意縱火,孫堅此時為華雄纏住空不出手來解決這些問題,而原本孫堅的親衛此時都在營中各處充當頭領,孫堅更是無處求援。


    如此一來孫堅所部士卒自然大亂,孫堅麾下部將此時也盡皆處於各自混戰之中,唯有祖茂一直跟隨孫堅左右,孫堅眼見大營已失,便唿喚身邊幾騎突圍而走。華雄哪裏能放走孫堅?自然便銜尾追來。孫堅迴頭見華雄策馬而追,再看華雄馬快就要趕上急忙取箭,連放兩箭,誰料華雄早猜到孫堅有此一招竟然皆為其躲過。華雄甚至還有閑心大笑道:“看來孫文台的箭法一般的緊啊。”


    孫堅聞言心中更是怒起,強自按下怒火待欲再放第三箭時,因因用力太猛,手中這張跟隨孫堅已久的鵲畫弓竟然段位兩截,孫堅無奈之下也隻得棄弓縱馬而逃。正逃間孫堅便聽到身後祖茂開口道:“主公頭上赤幘招眼,恐怕為賊兵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孫堅本不欲從,奈何華雄追的越發緊了,於是便隻得趁著暫離華雄視線之外將赤幘與祖茂頭盔相易,二人祖茂戴上赤幘之後便自取一路去了,孫堅未及阻止也隻得咬牙投另一條道而去。


    而華雄所部士卒皆隻追頭戴赤幘者,孫堅於是得以從小路脫逃。而另一邊祖茂被華雄追的無路可逃,將將赤幘掛於一戶人家未曾燒盡的庭柱上,自己卻棄馬躲入樹林。華雄所部於月下遙遙見到赤幘,四麵圍定,又恐孫堅有詐故而不敢近前。華雄便下令士卒以箭射之,於是方知是計。


    華雄於是自策馬上前自庭柱上取下赤幘。而祖茂眼看華雄落單,便有擊殺華雄之心,於是便從林後殺出,揮雙刀直直劈向華雄。華雄自然不是輕而無備之人,祖茂現身之時他便已有覺察,待祖茂揮刀而上之時便大喝一聲,迴馬直砍向祖茂。此時祖茂已然失馬,自然不及華雄馬上迅速,見華雄來勢兇猛祖茂隻得迴刀意圖格擋,誰知華雄不過是虛招,見祖茂迴刀立刻變招化劈為挑,立時便將祖茂兵刃挑飛,而後更是一刀將祖茂砍於馬下。


    待殺了祖茂之後華雄還不罷休,隻下令士卒肆意妄為,直殺至天明,華雄方才率部迴到汜水關上。


    而此時已然天命,孫堅部將程普、黃蓋、韓當四處尋找方在僻靜處尋見孫堅,於是孫堅便再收拾軍馬暫時屯紮。隻是如今大軍受損,再想進攻汜水關已然不切實際,於是孫堅也隻得先行在此地安營,一邊等著袁紹的安排。但最令孫堅傷感不已的是身邊親衛將軍祖茂為救主竟慘死與華雄之手,如此心態孫堅也曉得自己怕是無力再進,於是便星夜遣人報知袁紹汜水關之事。


    而袁紹得知此事也是大驚道:“不曾想孫文台竟敗於華雄之手!”但袁紹也清楚汜水關不下諸侯便難有寸進,但此時聯軍雖由他主事但卻並非他袁紹的一言堂,於是他便立刻聚眾諸侯商議如何克取汜水關。(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雙鬼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雀哀鴻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雀哀鴻鵠並收藏無雙鬼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