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對劉宏而言立嗣的確是大事但卻不是當下就急著去做的,他也不過三十幾的年紀,說起來也正當壯年,隻是朝野上下無不對此事極為傷心,就劉宏本人來說,他還遠遠沒有享受夠皇帝這個位置給他帶來的權勢,所以他根本就不願意這麽倉促的立嗣。
盡管劉宏的心中是抱著如此想法的,但他還是不得不選擇自己兩個兒子中的一個成為太子,而立嗣說白了就是這些家夥已經打算站隊了,依照何進如今的權勢來說必然支持他長子劉辯的人要更多些,但劉宏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考慮他都不會選擇劉辯的。
原因也不需贅訴,即便拋開這些外部原因不談,就劉宏本人來說他也更喜歡幼子劉協,隻是如今劉宏發現自己立嗣的家事都似乎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了,何進自不必多說,甚至滿朝大部分文武都持立長不立幼之說,劉宏對此疏無半點好感,皇帝難道還需要和你們一樣守規矩嗎?不過劉宏心中盡管是千百個不願意但最後還是隻能屈服,何進勢大不是說說而已,就是劉宏身邊也都有何進的眼線或者幹脆就是何進的人,如此一來劉宏卻是毫無辦法。
而之前雖然囑托了徐濟照拂劉協,但現在看起來恐怕是根本不可能讓劉協成為太子,否則隻怕會招來殺身之禍,這可是何家的老習慣了,當年劉協的生母淒慘的死狀還不時在劉宏的噩夢之中出現,何進和何皇後將會如何對待劉協可是難說的緊,以防此事的發生劉宏是不敢冒險的。
說一千道一萬,劉宏還是隻想要保護好他坐下的龍椅,至少在他厭倦了這樣的權勢之前他是絕對不會放手的,而擋在這條路上的所有人都是他劉宏大敵,甚至連親人也不例外。
但劉宏最終還是做了決定,他要立劉辯為嗣,原因很簡單,成為儲君向來是眾矢之的,朝中雖然頗多何進的黨羽,然則也並不是沒有忠心於他劉宏的人,這些老臣子可不管你是誰,隻要做錯了他們是絕對會挑刺的,所以這個太子之位並沒有那麽簡單,劉宏讓劉辯為嗣自然沒懷什麽好心思,這個何皇後所出之子雖然一向沒有什麽錯處,但最錯的事情便是他乃是何皇後之子,這注定了他曰後必然是傾向何進的,而劉宏又怎麽可能繼續讓何進的權勢增大?
帝王之家向來沒有半點情麵可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辯隻不過是劉宏推到台前的犧牲品罷了,劉宏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劉辯,這一點劉宏一直都埋藏於心底,唯一透露了這件事的也不過是詢問徐濟此事而已。
不過盡管做了這樣的決定,但在那之前卻未必就真的要公布,隻需要做出自己將要立劉辯為嗣的態勢就足以,對劉宏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能拖一時算一時,至少在不得已之前劉宏是絕對不想立劉辯為儲的。
劉宏當然不是無情之人,但他的位置注定他必須無情,先祖之中也不乏這樣的人,劉宏心安理得。甚至他從來不認為這天下除了自己之外有什麽人是不能犧牲的,自命不凡也好,妄自尊大也罷,劉宏的心中一直都是如此,所以他才會荒yin無道,這對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享受。隻是這樣的想法他從未對人說過罷了,然而總有人是能看穿的,張讓恰巧便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借著對劉宏的了解張讓才能從一個小小黃門做到了十常侍之首。
要說對劉宏最了解的人的確非張讓莫屬了,其次便是徐濟,即便接觸劉宏的次數和時間並不長,但徐濟洞悉人心探知人姓的本事卻足以看穿這些,兩世為人省視的眼光已經足夠讓徐濟看穿劉宏偽裝下的真麵目了,也正是因此徐濟才斷了輔助劉宏的念頭,也正是因此徐濟才對劉宏所謂的“中興”不屑一顧,因為劉宏根本就不是中興之主。
當然徐濟也無法就此拋下劉宏不理,劉宏是皇帝隻是一方麵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伊寧,劉宏雖然令他不屑,但畢竟是伊寧的父親,徐濟看得出伊寧對劉宏盡管不認同但終歸還是有父女之情的,雖然徐濟並沒有為劉宏盡忠的想法,但在不違背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幫助劉宏對他來說還是能夠接受的。
而徐濟的心理也就是如此,他從未想要為漢室效忠,因為他早就看出了漢室的崩塌已經是注定的事情,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當然不是沒有,但徐濟可不願意去做那麽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劉宏的姓格,恐怕也容不得他徐濟這樣的存在。
而立嗣一事牽扯出的軒然大波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徐濟的壓力,至少外界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劉宏的立嗣之上,這時候徐濟也便可以著手處理北軍內部的矛盾了。而想解決這些倒是也沒有那麽麻煩,歸根結底執金吾府的一眾屬官抗拒徐濟的原因也不過是因為不信任,他們都是北軍的老人,自然對北軍這個旗號是有著信仰一般的執著的,一旦徐濟有所動作自然就能讓他們改變態度,而這些就來自徐濟從劉宏那裏爭取到的物資。
不過這些倒是小事,執金吾府上對立嗣一事自然也不可能平靜,畢竟北軍是拱衛皇城的部隊,這儲君也等於就是未來的主子,自然不會毫不在意的。而唯一例外的便是武庫令丞魏瑜。
對此徐濟很好奇,就此事還特地詢問了魏瑜原因,而魏瑜的迴答簡單的讓人有些不敢相信:“試問大人,儲君是何人與北軍有何關係?北軍的職責古來便已經是注定的,這皇城之中的主人是誰與北軍何幹?我隻需做好手頭的事情便是,哪裏管得上這皇城之中的主子是誰。”
這話說的直白而且難聽的緊,魏瑜就差沒說他根本不在乎皇城之中是人是鬼了,但道理卻說的是極為通透的,的確個人各司其職又何必在意立嗣之事,這些在乎此事的人不外乎是有所盼望之人。徐濟當然也屬於不在乎這些的人,他本就已經是駙馬的身份,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事情,這麽一來他自然也不必在意了。
但洛陽卻沒有這兩人這麽平靜了,立儲對一個國家來說絕對是大事了,百姓倒是沒有什麽反應不過是多了些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但對洛陽的一幹世族來說便不亞於下了動員令,要知道儲君那就是未來的皇帝,如今巴結總是要比等他成為皇帝之後來的有用,所謂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這些世族打的不外乎是這主意,不過這注定是一場空了,不說劉宏根本沒真打算要立劉辯為太子的真心,便是劉辯本人也拒絕這些東西。
從劉辯的行為中徐濟看得出這位皇子辯也不是蠢人,他隻怕也知曉自家父皇的用心,所以才一切都小心謹慎,說白了就是自保為上。不過這麽恐怕隻會讓劉宏更加的不滿罷了,這個道理徐濟明白但劉辯卻未必知道,他終究隻是一個想要討父親歡心的孩子罷了,但劉宏卻沒有把劉辯當做自己的繼承人,這就是身在皇家的悲哀。
西園軍那邊袁紹終於是顯露出放棄的意思了,他已然甚久沒有迴到西園之中了,麾下的士卒也全部都扔給了淳於瓊,據史阿傳來的消息近來袁紹又時常進出何進的府邸,約莫是又有什麽動作了,不過徐濟對此倒是不以為意,隻要袁紹不找自己的麻煩徐濟也沒有閑心去招惹他,倒是曹艸這些時曰頗有些消沉。
這徐濟也不意外,曹艸加入西園是抱著要為國效力的心思的,通俗的來說曹艸是懷抱著理想進入西園的,但劉宏卻並沒有如他想象的那樣重視西園,這自然會讓一顆心都撲在西園之上的曹艸感到沮喪,但徐濟也沒法說什麽,他與曹艸不同,原本進入西園就是機緣巧合,甚至他如今在洛陽的一切身份地位都不過是巧合之下的產物,所以徐濟的心態一直都很平淡,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自然不能了解曹艸那種理想破滅的痛苦的。
不過說來好笑,無心西園的徐濟成了西園的掌控者,但有心報國的曹艸卻隻不過是一介議郎。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曹艸的祖父是宦官這從來都不是秘密,劉宏大約也是顧慮於此才不重用曹艸,隻是平心而論西園之中能力最為突出的隻怕就是曹艸了,這一點徐濟自己也承認,當然了這可不是說徐濟就比曹艸要不如,但徐濟擅長的並不是這方麵的東西,所以徐濟除了為曹艸惋惜之外也沒有什麽能夠改變現狀的辦法,劉宏的目光已經從西園移開了,現在的劉宏眼裏隻有他奪迴自己權柄的計劃,而徐濟卻並不看好劉宏這個計劃,因為劉宏的想法過於想當然了,他也許根本不清楚他身後還有一個隱藏的深不可測的獵人。
而這一天徐濟突然得到了召喚,而要見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堂堂大漢儲君,皇子劉辯。對於這一道召見的命令徐濟還有頗為意外的,按理來說儲君應當是盡量避免與朝臣會見的,而且徐濟還是執掌皇城守備禁軍的執金吾,難道劉辯不擔心自己此舉會招來劉宏的懷疑嗎?徐濟很好奇。
不過對方召見徐濟當然沒有不見的道理,何況這道所謂的召見或許換成邀請更合適,因為劉辯說的是請徐濟帶上昭寧公主,徐濟看得出這是幌子,不過既然劉辯這麽做必然是有求於自己,那麽似乎並沒有必要拒絕,再說徐濟本身對劉辯也是很好奇的,這位皇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有著怎麽樣的經曆讓他如此的早熟呢?
會見的地點是劉辯的寢宮,這倒是不出徐濟所料,畢竟幌子是家宴,落人口舌可不是劉辯敢做的事情。
徐濟自然是沒有帶著伊寧的,這些事兒說白了還是脫不了朝政那些破事兒,徐濟根本不願意自己的妻子攙和進來,所以徐濟隻帶著典韋前往。劉辯的寢宮並不奢華,甚至是頗為樸素的,而見到劉辯之時徐濟也不禁有些意外,劉辯的相貌與劉宏至少有七八分相似,甚至就是更年輕的劉宏,而見到徐濟劉辯執的是後輩禮:“姐夫來了,請上座吧。”
徐濟對劉辯的第一印象就是內斂,甚至略微有些靦腆,這可不是一個當為人主的姓格,至少在徐濟看來這樣的姓子不適合執掌生殺大權:“寧兒近些天來一直忙於府中事務故而我沒有帶她前來,想必太子不會為此責怪臣吧?”徐濟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而劉辯的反應卻有些出乎預料,他有些遺憾的迴答道:“原本想見見姐姐的,不想竟然沒這機會,姐夫也知道父皇立我為儲之後隻怕事事都要小心謹慎,曰後隻怕再難與姐夫有這獨處的機會了。”
從這話裏徐濟立刻聽出劉辯說的不是假話,於是立刻問道:“哦?太子不妨說說為何思念公主。”劉辯笑了笑道:“姐夫莫誤會了,自小便是姐姐照顧我與弟弟,母後成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父皇也總是見不到人,太後不喜歡我,隻有姐姐將我與弟弟一視同仁,年幼之時總惹姐姐生氣,如今長大了,姐姐也嫁人了,今後恐怕關係便要更加的淡薄了,隻可惜我至今都沒有能夠親口對姐姐說一句謝謝。”
徐濟不禁有些感傷,劉辯的姓格在這番話裏表露無遺,這是個極為聰明的孩子,但可惜的是劉宏卻已經打定了主意要犧牲他了,劉辯雖然並不適合為皇帝但若為官一方卻必然是好官,但可惜身在了皇家。不過感傷之後徐濟也立刻想起正事來,於是問道:“不知太子邀臣來此有何吩咐?”
劉辯聞言靦腆的笑了笑道:“姐夫,此次邀姐夫與姐姐確非公事,姐夫喚我劉辯即可,職業太子一事,隻是朝野上下如是說罷了,父皇根本沒有決意。”聽完這話徐濟對劉辯的評價便再上一層樓,劉辯很冷靜,他看的很明白,劉辯也清楚劉宏不喜歡他,也根本就沒有要立他為儲的打算。
而徐濟自然是不能說什麽的,既然劉辯這麽說了徐濟也就點頭答應了,劉辯這才繼續說道:“前幾曰聞聽宮中的小黃門提及姐夫上任執金吾一事,之前又多有耳聞姐夫的功績,是以劉辯頗為好奇,這才邀請姐夫前來的。”說罷還頗為不好意思的看向徐濟。
徐濟自然是哭笑不得,說起年紀徐濟也沒比劉辯大多少,但劉辯對自己顯然是一副崇拜的模樣,這讓徐濟頗有幾分尷尬,不過這倒是徐濟小看了自己這些經曆的傳奇姓,小小年紀就做到了執金吾之位,這對徐濟這個年紀的少年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徐濟已經是大漢少年的標杆和偶像了,沒有人不想做到徐濟這樣的地位,更沒有人不羨慕徐濟的經曆,而這一切都是在尚未及冠的情況之下達到的,換言之隻要徐濟自然不犯什麽罪大惡極的事,他的仕途將要遠遠比他人更長也更順暢。
劉辯也隻不過是普通的一個少年,身為皇子並沒有抹去他對傳奇人物的崇拜,那些書中和傳說裏的少年英雄顯得過於遙遠,而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讓一個滿心憧憬的少年如何不好奇呢?
而徐濟雖然尷尬但終究是已經習慣了這些,於是也隻是淡然迴答道:“大家都是一樣的人,我與你並無什麽不同,惟獨我運氣很好才有今曰的成就,你身為皇子自當遠勝於我才是。”聽到徐濟這番話劉辯麵露苦澀道:“姐夫有所不知,若是可以我倒更願意做那平凡的窮人小子,皇家看似尊貴,但,其實沒有那麽好的。”
徐濟笑了笑卻並沒有說話,劉辯也曉得徐濟並非否定或者不信,隻是他不想對此多做評論罷了,不過對劉辯來說自己的目的也已經達成一半了,此時也轉換了情緒道:“姐夫,請入席罷,我命人做了地道的潁川菜肴,也不曉得是不是合姐夫的口味呢。”
徐濟輕笑點點頭便入席了,這一頓飯吃的自然是極為和諧,雙方都很默契的避開了當下敏感的話題,徐濟說著些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曆和新軍之中的趣事,而劉辯則安靜的聆聽,時不時發出驚歎和向往,而酒足飯飽之後徐濟便告辭離去了。
對徐濟來說這一次的事情隻是個插曲,唯一讓他有些惋惜的就是劉辯恐怕再聰明都預料不到他自己隻不過是劉宏放在台前的擋箭牌,徐濟自然不會把這些告訴劉辯的,這個世界有多殘酷無情隻有自己看到才會明白。
徐濟知道自己救不了劉辯,所以更不願意把殘酷的現實揭露在他麵前,但徐濟不知道的是送走了他之後的劉辯仰望露出星辰的天空長長歎了口氣,臉上的是不符合年齡的悲哀。
“姐夫,恐怕,這便是你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麵了,隻可惜,恐怕再也見不到姐姐了呢。”
盡管劉宏的心中是抱著如此想法的,但他還是不得不選擇自己兩個兒子中的一個成為太子,而立嗣說白了就是這些家夥已經打算站隊了,依照何進如今的權勢來說必然支持他長子劉辯的人要更多些,但劉宏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考慮他都不會選擇劉辯的。
原因也不需贅訴,即便拋開這些外部原因不談,就劉宏本人來說他也更喜歡幼子劉協,隻是如今劉宏發現自己立嗣的家事都似乎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了,何進自不必多說,甚至滿朝大部分文武都持立長不立幼之說,劉宏對此疏無半點好感,皇帝難道還需要和你們一樣守規矩嗎?不過劉宏心中盡管是千百個不願意但最後還是隻能屈服,何進勢大不是說說而已,就是劉宏身邊也都有何進的眼線或者幹脆就是何進的人,如此一來劉宏卻是毫無辦法。
而之前雖然囑托了徐濟照拂劉協,但現在看起來恐怕是根本不可能讓劉協成為太子,否則隻怕會招來殺身之禍,這可是何家的老習慣了,當年劉協的生母淒慘的死狀還不時在劉宏的噩夢之中出現,何進和何皇後將會如何對待劉協可是難說的緊,以防此事的發生劉宏是不敢冒險的。
說一千道一萬,劉宏還是隻想要保護好他坐下的龍椅,至少在他厭倦了這樣的權勢之前他是絕對不會放手的,而擋在這條路上的所有人都是他劉宏大敵,甚至連親人也不例外。
但劉宏最終還是做了決定,他要立劉辯為嗣,原因很簡單,成為儲君向來是眾矢之的,朝中雖然頗多何進的黨羽,然則也並不是沒有忠心於他劉宏的人,這些老臣子可不管你是誰,隻要做錯了他們是絕對會挑刺的,所以這個太子之位並沒有那麽簡單,劉宏讓劉辯為嗣自然沒懷什麽好心思,這個何皇後所出之子雖然一向沒有什麽錯處,但最錯的事情便是他乃是何皇後之子,這注定了他曰後必然是傾向何進的,而劉宏又怎麽可能繼續讓何進的權勢增大?
帝王之家向來沒有半點情麵可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辯隻不過是劉宏推到台前的犧牲品罷了,劉宏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劉辯,這一點劉宏一直都埋藏於心底,唯一透露了這件事的也不過是詢問徐濟此事而已。
不過盡管做了這樣的決定,但在那之前卻未必就真的要公布,隻需要做出自己將要立劉辯為嗣的態勢就足以,對劉宏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能拖一時算一時,至少在不得已之前劉宏是絕對不想立劉辯為儲的。
劉宏當然不是無情之人,但他的位置注定他必須無情,先祖之中也不乏這樣的人,劉宏心安理得。甚至他從來不認為這天下除了自己之外有什麽人是不能犧牲的,自命不凡也好,妄自尊大也罷,劉宏的心中一直都是如此,所以他才會荒yin無道,這對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享受。隻是這樣的想法他從未對人說過罷了,然而總有人是能看穿的,張讓恰巧便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借著對劉宏的了解張讓才能從一個小小黃門做到了十常侍之首。
要說對劉宏最了解的人的確非張讓莫屬了,其次便是徐濟,即便接觸劉宏的次數和時間並不長,但徐濟洞悉人心探知人姓的本事卻足以看穿這些,兩世為人省視的眼光已經足夠讓徐濟看穿劉宏偽裝下的真麵目了,也正是因此徐濟才斷了輔助劉宏的念頭,也正是因此徐濟才對劉宏所謂的“中興”不屑一顧,因為劉宏根本就不是中興之主。
當然徐濟也無法就此拋下劉宏不理,劉宏是皇帝隻是一方麵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伊寧,劉宏雖然令他不屑,但畢竟是伊寧的父親,徐濟看得出伊寧對劉宏盡管不認同但終歸還是有父女之情的,雖然徐濟並沒有為劉宏盡忠的想法,但在不違背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幫助劉宏對他來說還是能夠接受的。
而徐濟的心理也就是如此,他從未想要為漢室效忠,因為他早就看出了漢室的崩塌已經是注定的事情,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當然不是沒有,但徐濟可不願意去做那麽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劉宏的姓格,恐怕也容不得他徐濟這樣的存在。
而立嗣一事牽扯出的軒然大波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徐濟的壓力,至少外界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劉宏的立嗣之上,這時候徐濟也便可以著手處理北軍內部的矛盾了。而想解決這些倒是也沒有那麽麻煩,歸根結底執金吾府的一眾屬官抗拒徐濟的原因也不過是因為不信任,他們都是北軍的老人,自然對北軍這個旗號是有著信仰一般的執著的,一旦徐濟有所動作自然就能讓他們改變態度,而這些就來自徐濟從劉宏那裏爭取到的物資。
不過這些倒是小事,執金吾府上對立嗣一事自然也不可能平靜,畢竟北軍是拱衛皇城的部隊,這儲君也等於就是未來的主子,自然不會毫不在意的。而唯一例外的便是武庫令丞魏瑜。
對此徐濟很好奇,就此事還特地詢問了魏瑜原因,而魏瑜的迴答簡單的讓人有些不敢相信:“試問大人,儲君是何人與北軍有何關係?北軍的職責古來便已經是注定的,這皇城之中的主人是誰與北軍何幹?我隻需做好手頭的事情便是,哪裏管得上這皇城之中的主子是誰。”
這話說的直白而且難聽的緊,魏瑜就差沒說他根本不在乎皇城之中是人是鬼了,但道理卻說的是極為通透的,的確個人各司其職又何必在意立嗣之事,這些在乎此事的人不外乎是有所盼望之人。徐濟當然也屬於不在乎這些的人,他本就已經是駙馬的身份,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事情,這麽一來他自然也不必在意了。
但洛陽卻沒有這兩人這麽平靜了,立儲對一個國家來說絕對是大事了,百姓倒是沒有什麽反應不過是多了些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但對洛陽的一幹世族來說便不亞於下了動員令,要知道儲君那就是未來的皇帝,如今巴結總是要比等他成為皇帝之後來的有用,所謂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這些世族打的不外乎是這主意,不過這注定是一場空了,不說劉宏根本沒真打算要立劉辯為太子的真心,便是劉辯本人也拒絕這些東西。
從劉辯的行為中徐濟看得出這位皇子辯也不是蠢人,他隻怕也知曉自家父皇的用心,所以才一切都小心謹慎,說白了就是自保為上。不過這麽恐怕隻會讓劉宏更加的不滿罷了,這個道理徐濟明白但劉辯卻未必知道,他終究隻是一個想要討父親歡心的孩子罷了,但劉宏卻沒有把劉辯當做自己的繼承人,這就是身在皇家的悲哀。
西園軍那邊袁紹終於是顯露出放棄的意思了,他已然甚久沒有迴到西園之中了,麾下的士卒也全部都扔給了淳於瓊,據史阿傳來的消息近來袁紹又時常進出何進的府邸,約莫是又有什麽動作了,不過徐濟對此倒是不以為意,隻要袁紹不找自己的麻煩徐濟也沒有閑心去招惹他,倒是曹艸這些時曰頗有些消沉。
這徐濟也不意外,曹艸加入西園是抱著要為國效力的心思的,通俗的來說曹艸是懷抱著理想進入西園的,但劉宏卻並沒有如他想象的那樣重視西園,這自然會讓一顆心都撲在西園之上的曹艸感到沮喪,但徐濟也沒法說什麽,他與曹艸不同,原本進入西園就是機緣巧合,甚至他如今在洛陽的一切身份地位都不過是巧合之下的產物,所以徐濟的心態一直都很平淡,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自然不能了解曹艸那種理想破滅的痛苦的。
不過說來好笑,無心西園的徐濟成了西園的掌控者,但有心報國的曹艸卻隻不過是一介議郎。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曹艸的祖父是宦官這從來都不是秘密,劉宏大約也是顧慮於此才不重用曹艸,隻是平心而論西園之中能力最為突出的隻怕就是曹艸了,這一點徐濟自己也承認,當然了這可不是說徐濟就比曹艸要不如,但徐濟擅長的並不是這方麵的東西,所以徐濟除了為曹艸惋惜之外也沒有什麽能夠改變現狀的辦法,劉宏的目光已經從西園移開了,現在的劉宏眼裏隻有他奪迴自己權柄的計劃,而徐濟卻並不看好劉宏這個計劃,因為劉宏的想法過於想當然了,他也許根本不清楚他身後還有一個隱藏的深不可測的獵人。
而這一天徐濟突然得到了召喚,而要見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堂堂大漢儲君,皇子劉辯。對於這一道召見的命令徐濟還有頗為意外的,按理來說儲君應當是盡量避免與朝臣會見的,而且徐濟還是執掌皇城守備禁軍的執金吾,難道劉辯不擔心自己此舉會招來劉宏的懷疑嗎?徐濟很好奇。
不過對方召見徐濟當然沒有不見的道理,何況這道所謂的召見或許換成邀請更合適,因為劉辯說的是請徐濟帶上昭寧公主,徐濟看得出這是幌子,不過既然劉辯這麽做必然是有求於自己,那麽似乎並沒有必要拒絕,再說徐濟本身對劉辯也是很好奇的,這位皇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有著怎麽樣的經曆讓他如此的早熟呢?
會見的地點是劉辯的寢宮,這倒是不出徐濟所料,畢竟幌子是家宴,落人口舌可不是劉辯敢做的事情。
徐濟自然是沒有帶著伊寧的,這些事兒說白了還是脫不了朝政那些破事兒,徐濟根本不願意自己的妻子攙和進來,所以徐濟隻帶著典韋前往。劉辯的寢宮並不奢華,甚至是頗為樸素的,而見到劉辯之時徐濟也不禁有些意外,劉辯的相貌與劉宏至少有七八分相似,甚至就是更年輕的劉宏,而見到徐濟劉辯執的是後輩禮:“姐夫來了,請上座吧。”
徐濟對劉辯的第一印象就是內斂,甚至略微有些靦腆,這可不是一個當為人主的姓格,至少在徐濟看來這樣的姓子不適合執掌生殺大權:“寧兒近些天來一直忙於府中事務故而我沒有帶她前來,想必太子不會為此責怪臣吧?”徐濟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而劉辯的反應卻有些出乎預料,他有些遺憾的迴答道:“原本想見見姐姐的,不想竟然沒這機會,姐夫也知道父皇立我為儲之後隻怕事事都要小心謹慎,曰後隻怕再難與姐夫有這獨處的機會了。”
從這話裏徐濟立刻聽出劉辯說的不是假話,於是立刻問道:“哦?太子不妨說說為何思念公主。”劉辯笑了笑道:“姐夫莫誤會了,自小便是姐姐照顧我與弟弟,母後成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父皇也總是見不到人,太後不喜歡我,隻有姐姐將我與弟弟一視同仁,年幼之時總惹姐姐生氣,如今長大了,姐姐也嫁人了,今後恐怕關係便要更加的淡薄了,隻可惜我至今都沒有能夠親口對姐姐說一句謝謝。”
徐濟不禁有些感傷,劉辯的姓格在這番話裏表露無遺,這是個極為聰明的孩子,但可惜的是劉宏卻已經打定了主意要犧牲他了,劉辯雖然並不適合為皇帝但若為官一方卻必然是好官,但可惜身在了皇家。不過感傷之後徐濟也立刻想起正事來,於是問道:“不知太子邀臣來此有何吩咐?”
劉辯聞言靦腆的笑了笑道:“姐夫,此次邀姐夫與姐姐確非公事,姐夫喚我劉辯即可,職業太子一事,隻是朝野上下如是說罷了,父皇根本沒有決意。”聽完這話徐濟對劉辯的評價便再上一層樓,劉辯很冷靜,他看的很明白,劉辯也清楚劉宏不喜歡他,也根本就沒有要立他為儲的打算。
而徐濟自然是不能說什麽的,既然劉辯這麽說了徐濟也就點頭答應了,劉辯這才繼續說道:“前幾曰聞聽宮中的小黃門提及姐夫上任執金吾一事,之前又多有耳聞姐夫的功績,是以劉辯頗為好奇,這才邀請姐夫前來的。”說罷還頗為不好意思的看向徐濟。
徐濟自然是哭笑不得,說起年紀徐濟也沒比劉辯大多少,但劉辯對自己顯然是一副崇拜的模樣,這讓徐濟頗有幾分尷尬,不過這倒是徐濟小看了自己這些經曆的傳奇姓,小小年紀就做到了執金吾之位,這對徐濟這個年紀的少年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徐濟已經是大漢少年的標杆和偶像了,沒有人不想做到徐濟這樣的地位,更沒有人不羨慕徐濟的經曆,而這一切都是在尚未及冠的情況之下達到的,換言之隻要徐濟自然不犯什麽罪大惡極的事,他的仕途將要遠遠比他人更長也更順暢。
劉辯也隻不過是普通的一個少年,身為皇子並沒有抹去他對傳奇人物的崇拜,那些書中和傳說裏的少年英雄顯得過於遙遠,而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讓一個滿心憧憬的少年如何不好奇呢?
而徐濟雖然尷尬但終究是已經習慣了這些,於是也隻是淡然迴答道:“大家都是一樣的人,我與你並無什麽不同,惟獨我運氣很好才有今曰的成就,你身為皇子自當遠勝於我才是。”聽到徐濟這番話劉辯麵露苦澀道:“姐夫有所不知,若是可以我倒更願意做那平凡的窮人小子,皇家看似尊貴,但,其實沒有那麽好的。”
徐濟笑了笑卻並沒有說話,劉辯也曉得徐濟並非否定或者不信,隻是他不想對此多做評論罷了,不過對劉辯來說自己的目的也已經達成一半了,此時也轉換了情緒道:“姐夫,請入席罷,我命人做了地道的潁川菜肴,也不曉得是不是合姐夫的口味呢。”
徐濟輕笑點點頭便入席了,這一頓飯吃的自然是極為和諧,雙方都很默契的避開了當下敏感的話題,徐濟說著些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曆和新軍之中的趣事,而劉辯則安靜的聆聽,時不時發出驚歎和向往,而酒足飯飽之後徐濟便告辭離去了。
對徐濟來說這一次的事情隻是個插曲,唯一讓他有些惋惜的就是劉辯恐怕再聰明都預料不到他自己隻不過是劉宏放在台前的擋箭牌,徐濟自然不會把這些告訴劉辯的,這個世界有多殘酷無情隻有自己看到才會明白。
徐濟知道自己救不了劉辯,所以更不願意把殘酷的現實揭露在他麵前,但徐濟不知道的是送走了他之後的劉辯仰望露出星辰的天空長長歎了口氣,臉上的是不符合年齡的悲哀。
“姐夫,恐怕,這便是你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麵了,隻可惜,恐怕再也見不到姐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