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漢人日漸高漲的氣勢相比,胡人的氣焰一日不如一日,初聞殺胡令時,胡人還極暴躁的出兵征討,但在一日,一月,一年後,胡人由征討便為抵擋,又由抵擋淪為敗逃,而漢人對這些侵略者沒有絲毫姑息,在冉閔的率領下,殺胡令傳遍神州每一個角落,因為這是一整個民族施予侵略者的懲罰,漢人不止要複仇,也要滅殺所以侵略者,要以此讓天下人知曉,敢犯漢疆者,定遭嚴懲!在舉世漢人的奮力下,終有一日,曾霸占整片中原北境,侵吞南方的五胡六百餘萬胡人,大小幾十個部族,盡數被漢人趕盡殺絕,殺胡令後,中原漢人也為之付出了堪稱慘烈的代價,胡人被驅剿後,中原男子的人口至少失去了半數,可這個代價,漢人付出的既甘願且快意,因為這便是民族之威!”
“玉宇還清之日,冉閔開國,繼續於試圖染指中原的異族為敵,而那些奉令殺胡,又在戰後生還的漢家男子也自願留在了他的身邊,這些男子不求官職,不求聞達,隻因服膺冉閔的氣概和救世雄心,所以心甘情願的凝聚在冉閔身邊,能夠在那樣的連場惡戰中活下來,這些男子早從不通武技的尋常百姓磨礪成了百戰鋼刃,冉閔有感中原之外,強鄰虎視,亦有心練一支護戍中原的鐵軍,但冉閔深知樹大招風,強極則辱的道理,不欲這支鐵軍成為眾矢之的,恰好這些男子都不求名利,隻為能守護中原,再莫受強敵入寇之辱,於是…”
蘇其洛收住了對往事的追訴,輕輕道:“於是,這世間就有了一群隱跡山林,不求聞達,行走於神州大地,隻在中原難時才會挺身而出的行者,這些人,便是江山衛的雛形,而我江山衛的起源,便是由冉閔親創,冉閔大帝的冉魏帝國雖隻存在兩年,但由於冉閔生前對江山衛的刻意隱藏,所以江山衛這個組織一直留存於世,也一直在默默的守護著中原,由晉而隋,從隋至唐,流傳至今…”
聽了蘇其洛這好長一番對江山衛源起的訴說,智沉默不語,飛,刀郎二人則心頭起伏,一時都未能從這段久遠而崢嶸的舊事中折轉思緒,雖是耳聽口述,但兩人都深深的為那個血火交融,驅逐胡虜的年代所動容,飛聽的兩眼放光,恨不得仰天長嘯,以壯懷中激烈,連刀郎心頭也是好一陣澎湃,他雖也是漢人,但因為少年時的淒慘身世,對故國家園從來沒有過多的留戀,可在蘇其洛的緩緩敘述中,想到當年的漢室先人曾如此奮武勇而不屈的抵抗外侮,他胸中也有了一種身為漢人的與有榮焉。
蘇其洛說完江山衛的舊事,看了一眼智幾人的神情,對智的沉默無語不意外,對飛和刀郎溢於言表的激動不出奇,他也沒有趁此機會趁熱打鐵的贅訴囉嗦什麽身為漢人,當銘記血脈之類的話語,靜默了片刻,蘇其洛從身邊一名隨從手中接過火把,上前幾步,走到柴堆前,又默默的凝視了柴堆一瞬,不再遲疑,將火把往柴堆上拋去,柴堆上早淋滿了鬆油,一遇火把,火光立刻衝天而起。其餘漢人也仿效著蘇其洛,將火把往柴堆上拋去,暮色裏,如數顆流星墜落,在黑暗中劃亮了整片天際,亦如柴堆上的八千英靈,將星隕落於斯日。
除了先前守在柴堆周圍的近百名漢人,北門內又陸陸續續走來幾十名漢人,他們一起走近柴堆,向著火光燃燒處肅然躬身,抱拳施禮,隨即就保持著這俯身施禮的姿勢長立不動,蘇其洛也肅然麵容,向著柴堆躬身施禮,口中輕輕吟誦:“吾軀可碎,吾魂可滅,然——江山終不改!”
其餘漢人一起隨著低聲吟誦,古老的字句,低沉的吟誦,隨著夜暮融入起伏跳躍的火苗中。
八千橫衝都,一戰成英靈,又即將在這一山柴火中付之一炬,這是一場很簡樸的送葬,但這一山熊熊烈火,卻又恰如火海中的英靈,但為信念死,何須馬革裹屍,而他們的信念,正是尤在生的那些袍澤此時所輕聲吟誦的字句,聽在耳中,使人毫不懷疑,為此信念,這些尤在生者,也會和八千橫衝都一般,蹈死而義無反顧。
因為他們都是,為守護中原而存在的江山衛。
聽著低低的吟誦,一直沉默不語的智輕歎了一聲,不知是感歎還是喟然,他走上幾步,向著柴堆長施一禮。飛和刀郎見狀,也上前幾步,跟著智一起向柴堆肅然施禮。
一禮長施,飛凝視著柴堆上的烈焰紛飛,心中暗歎,烈火送葬,送走的是八千英靈在這世間的最後痕跡,誰也不知,若非此戰,這八千人是否會在這世間有另一番作為,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把性命了結在此戰。
暮色裏,人影朦朧,竟有無數人成群結伴的從內城走出,來到了柴堆前,向著烈焰默默行禮,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幽州的漢家子民,今日,他們在城樓上觀望著八千橫衝都縱橫捭闔,那一聲聲振響於長空的漢唐,仿佛是喚醒了血脈中的一絲相連,所以此刻,他們當然也要來此為這些漢室同胞送葬,雖然城中漢民此時才走來,但他們已經在暮色裏等候了很久,也都聽到了蘇其洛的訴說,才知道,橫衝都的英勇是何憑依,才知道,原來在他們已離開多年的中原故土,從很久以前,就有這樣一群男子,默默的守護著家園,無人知曉,這一代代更替的江山衛究竟付出了多少,可也許每一代漢祚延續的背後,都有著這些男子的無聲付出。
名動天下,他們不需要,名垂千古,他們也不在乎。
於是,這樣的男子,值得城中所有的漢民,來此一拜,為他們送葬,為他們送行。
柴山前,無數人影默默行禮,低聲吟誦,火光中,點點星火升騰而起,蜿蜒向天。
八千江山衛士,從此絕跡世間,惟其英靈,長存不滅。
“玉宇還清之日,冉閔開國,繼續於試圖染指中原的異族為敵,而那些奉令殺胡,又在戰後生還的漢家男子也自願留在了他的身邊,這些男子不求官職,不求聞達,隻因服膺冉閔的氣概和救世雄心,所以心甘情願的凝聚在冉閔身邊,能夠在那樣的連場惡戰中活下來,這些男子早從不通武技的尋常百姓磨礪成了百戰鋼刃,冉閔有感中原之外,強鄰虎視,亦有心練一支護戍中原的鐵軍,但冉閔深知樹大招風,強極則辱的道理,不欲這支鐵軍成為眾矢之的,恰好這些男子都不求名利,隻為能守護中原,再莫受強敵入寇之辱,於是…”
蘇其洛收住了對往事的追訴,輕輕道:“於是,這世間就有了一群隱跡山林,不求聞達,行走於神州大地,隻在中原難時才會挺身而出的行者,這些人,便是江山衛的雛形,而我江山衛的起源,便是由冉閔親創,冉閔大帝的冉魏帝國雖隻存在兩年,但由於冉閔生前對江山衛的刻意隱藏,所以江山衛這個組織一直留存於世,也一直在默默的守護著中原,由晉而隋,從隋至唐,流傳至今…”
聽了蘇其洛這好長一番對江山衛源起的訴說,智沉默不語,飛,刀郎二人則心頭起伏,一時都未能從這段久遠而崢嶸的舊事中折轉思緒,雖是耳聽口述,但兩人都深深的為那個血火交融,驅逐胡虜的年代所動容,飛聽的兩眼放光,恨不得仰天長嘯,以壯懷中激烈,連刀郎心頭也是好一陣澎湃,他雖也是漢人,但因為少年時的淒慘身世,對故國家園從來沒有過多的留戀,可在蘇其洛的緩緩敘述中,想到當年的漢室先人曾如此奮武勇而不屈的抵抗外侮,他胸中也有了一種身為漢人的與有榮焉。
蘇其洛說完江山衛的舊事,看了一眼智幾人的神情,對智的沉默無語不意外,對飛和刀郎溢於言表的激動不出奇,他也沒有趁此機會趁熱打鐵的贅訴囉嗦什麽身為漢人,當銘記血脈之類的話語,靜默了片刻,蘇其洛從身邊一名隨從手中接過火把,上前幾步,走到柴堆前,又默默的凝視了柴堆一瞬,不再遲疑,將火把往柴堆上拋去,柴堆上早淋滿了鬆油,一遇火把,火光立刻衝天而起。其餘漢人也仿效著蘇其洛,將火把往柴堆上拋去,暮色裏,如數顆流星墜落,在黑暗中劃亮了整片天際,亦如柴堆上的八千英靈,將星隕落於斯日。
除了先前守在柴堆周圍的近百名漢人,北門內又陸陸續續走來幾十名漢人,他們一起走近柴堆,向著火光燃燒處肅然躬身,抱拳施禮,隨即就保持著這俯身施禮的姿勢長立不動,蘇其洛也肅然麵容,向著柴堆躬身施禮,口中輕輕吟誦:“吾軀可碎,吾魂可滅,然——江山終不改!”
其餘漢人一起隨著低聲吟誦,古老的字句,低沉的吟誦,隨著夜暮融入起伏跳躍的火苗中。
八千橫衝都,一戰成英靈,又即將在這一山柴火中付之一炬,這是一場很簡樸的送葬,但這一山熊熊烈火,卻又恰如火海中的英靈,但為信念死,何須馬革裹屍,而他們的信念,正是尤在生的那些袍澤此時所輕聲吟誦的字句,聽在耳中,使人毫不懷疑,為此信念,這些尤在生者,也會和八千橫衝都一般,蹈死而義無反顧。
因為他們都是,為守護中原而存在的江山衛。
聽著低低的吟誦,一直沉默不語的智輕歎了一聲,不知是感歎還是喟然,他走上幾步,向著柴堆長施一禮。飛和刀郎見狀,也上前幾步,跟著智一起向柴堆肅然施禮。
一禮長施,飛凝視著柴堆上的烈焰紛飛,心中暗歎,烈火送葬,送走的是八千英靈在這世間的最後痕跡,誰也不知,若非此戰,這八千人是否會在這世間有另一番作為,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把性命了結在此戰。
暮色裏,人影朦朧,竟有無數人成群結伴的從內城走出,來到了柴堆前,向著烈焰默默行禮,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是幽州的漢家子民,今日,他們在城樓上觀望著八千橫衝都縱橫捭闔,那一聲聲振響於長空的漢唐,仿佛是喚醒了血脈中的一絲相連,所以此刻,他們當然也要來此為這些漢室同胞送葬,雖然城中漢民此時才走來,但他們已經在暮色裏等候了很久,也都聽到了蘇其洛的訴說,才知道,橫衝都的英勇是何憑依,才知道,原來在他們已離開多年的中原故土,從很久以前,就有這樣一群男子,默默的守護著家園,無人知曉,這一代代更替的江山衛究竟付出了多少,可也許每一代漢祚延續的背後,都有著這些男子的無聲付出。
名動天下,他們不需要,名垂千古,他們也不在乎。
於是,這樣的男子,值得城中所有的漢民,來此一拜,為他們送葬,為他們送行。
柴山前,無數人影默默行禮,低聲吟誦,火光中,點點星火升騰而起,蜿蜒向天。
八千江山衛士,從此絕跡世間,惟其英靈,長存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