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行:“我有愛人。我要活下去。不能這麽輕易地就把生命獻出來。”
“那,我們來比試比試,怎麽樣?”童賓把碗拿了過來:“你是窯工,我也是窯工。咱們都是一行上的人。不如互相比一下技術。假如你的技術比我高超,那我可以把靈力給你。假如你比不過我,對不起,我要拿走你的靈力。”
她沒那個底氣。童賓綽號“風火仙師”。還是禦窯廠出來的。肯定很厲害:“對不起,我死的時候才十五歲。技術不到家。”
“我死的時候二十五歲,半途出家學的燒窯。”童賓不甘示弱。
說完了。頓時,周圍灰暗的家什,全部消失不見了。白汐看到,藍天白雲,一人高的窯子。各色釉料,白嫩嫩的高嶺土,手工拉胚機。還有刻刀,貼花紙……一個完全仿古的,燒窯現場。她蹲下身,捏起一點鈷土。是石子青鈷料。
童賓,這是趕鴨子上架。真的要用燒窯技術,來決定誰生存呢!
作者有話要說: 鑒寶小常識
說一下常見的青花瓷鈷料
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又稱蘇尼勃青,蘇勃尼青。蘇麻離青屬低錳高鐵類鈷料,青花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因為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豔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
元代景德鎮與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繪製花卉枝葉,明成化以後,漸被迴青等代替浙料浙江所產青料,也稱“浙青”。國產料中,此料為上乘,重則濃紅,軽則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佳。浙料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明代萬曆中期以後至清前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
迴青
進口青顏料的一種。因明朝時從西域進口,故而得名。迴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運用,所呈現的顏色較霽藍淺淡,多見於嘉靖和萬曆年間的瓷器。迴青中之最珍貴者,在某一時期,其價格甚至超過了黃金。迴青產於雲南,可作燒製瓷器原料。明正德時已出現,嘉靖時成為當時青花的標誌。
佛頭青
迴青顏料中色澤最美的一種。舊傳因其用在佛像頭上染色,故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載:迴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
石子青
國產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據【江西大誌·陶書】記載:石子青產瑞洲諸處(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明嘉靖時燒造禦器,在迴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則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稱石青。有人認為石子青即“無名子”。
畫燒青
亦稱“無名子”。一種江西鈷土礦。經粉碎、磨細、摻水調勻,製成青料。於生胚上繪畫,施釉後花紋被罩不顯顏色,入窯燒出成蘭色,故稱畫燒青。與“無名異”“石子青”為同一種物質。
陂塘青
國產青料名。又名平等青。產江西樂平縣。明成化時用以描繪瓷器,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國產青料名。產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成份不一,以宣威所產較好。含鈷量最高。外觀呈灰黑色塊狀。經選洗、煆燒,然後粉碎,磨細,加水調勻,即成青花料供繪瓷用,約清嘉慶年間開始使用,而後逐漸成為主要青料。現代景德鎮生產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國產青料之一。也稱土料。產江西贛州,呈黑色硬塊狀。粉碎磨細後,加水和勻即可用,一般用於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鈷含量低(約1.35% )錳含量高(20%)景德鎮現用以配置紫色釉。
第113章 比試
白汐根本不想和童賓比試燒窯技術。
鈞窯的窯工,一輩子燒的是鈞窯。雕刻的手法好雖好,但遠遠比不上明代禦窯廠。所以,真的比試起來,她也隻有在單色釉這一塊方麵,有把握取勝。萬一人家燒的是青花瓷,鬥彩,粉彩,黃地綠彩等等不同的釉色。她就沒轍了。
“你是不敢應戰?”童賓已經在選石,她還在發呆。
“不,我……”她抿了抿唇,沉默了一會兒:“我必須和你比試嗎?”
童賓說:“這是我的地盤。”言外之意,不比試一把。不會放她走的。這比趕鴨子上架還過分。簡直是霸王條約!
難道真的和他比試燒窯嗎?拜托,童賓是萬曆年間的人。而她是北宋人。萬曆!距離北宋五百多年了!瓷器的技術,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這怎麽相比?再說了,她雖然知道明清瓷器的燒製原理。但沒實際操作過。怎麽有這個信心取勝呢?!
別急。白汐對自己說,一定有辦法的。
那邊,童賓已經選好了材料。進入了“練泥”這一道工序:他將瓷石經水碓舂細、淘洗,除去雜質,沉澱。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土裏麵的渣質。再反複翻撲或敲打踏練,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使泥中的水分均勻、組織細密。這樣,就得到了上好的“胎泥”。
“你怎麽不開工?”童賓催她了。
白汐閉上眼——她也想清楚了。假如沒辦法迴避這一場比試。隻有,另辟蹊徑了:“等等。不如咱們三局兩勝。比試三種不同的瓷器燒製,如何?”
童賓停下了手:“三局兩勝?”
“不錯。你做青花瓷,我做青白瓷。這樣,瓷器的類型都不一樣,如何相比?!”她走到軲轆車前麵:“不如,咱們比試三場。第一場,單色釉瓷。第二場,釉上彩繪瓷。第三場,青瓷。勝出兩場,就算贏了。贏的人,拿走對方的靈力。怎麽樣?”
童賓答應了。他覺得這話十分有道理。
於是,第一場比試,是做單色釉瓷。這個難不倒白汐。
所謂“單色釉”。也稱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單色釉的種類,約有 16 種:即白釉、紅釉、藍釉、黃釉、醬釉、青釉、仿龍泉釉、影青釉、孔雀藍釉、孔雀綠釉、青金藍(灑藍)、茄皮紫、迴青、瓜皮綠、仿哥釉、仿汝釉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的單色釉,無論是民窯,還是禦窯廠,都效仿宋代五大窯係。
後代人仿老祖宗的,當然是因為老祖宗的東西好。白汐就是老祖宗,她開始采土,練泥。將過濾好的胎泥,置於轆轤車的轉盤中心,一邊搖動轉盤。一邊屈伸收放,拉製出坯體的大致模樣。修坯完畢之後,將成形的胚體,放在木架上晾幹。
這一次,她要做的是鈞窯中十分罕見的一種單色釉——月白釉鼓釘三足洗。鼓釘洗,是仿造的青銅器樣式的一種筆洗。是鈞窯中常見的樣式。但正宗的鈞窯月白釉,十分罕見。史料形容為“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
那邊,童賓的瓷器已經進了窯子。她也手握錐子,進行修飾。鼓釘洗的造型製成好了之後,就澆上特殊調製的釉料,放進窯爐中焙燒。期間,火候的控製,還有燒窯的時間長短,也十分重要。等了一晝夜,才可開窯。
童賓和她,幾乎是同時開的窯。她看到,童賓做得是一件孔雀綠的單色釉碗。碗壁上,孔雀綠的綠,相當的晶瑩欲滴。而碗的內壁及圈足內施青白色釉。近足處暗劃仰蓮瓣紋。器足內施淡青白釉,這是典型的正德宮碗式造型。
但,她的月白鼓釘洗,也毫不相讓。
兩樣東西都擺在了桌子上。她先看童賓的孔雀綠碗。明代中早期,技術不發達。碗底常有塌,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但是童賓的瓷器,這些瑕疵都沒有。而且胎細膩,釉色正宗。雕刻的蓮瓣紋,刀法熟稔。顯然是大家手筆。
拿在陽光下,看胎的厚度——幾乎是半透明狀。說明碗壁極薄。欣賞完了。白汐不得不讚歎一句:“很完美。”
童賓也拿起她的鼓釘洗看。斂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雲頭足。外口沿棱紋兩道,其間環列二十枚鼓釘紋一周,近足處亦環列小鼓釘紋一圈十七枚。通體釉呈月白色,邊棱處呈醬色。筆洗中心,散落蚯蚓走泥紋。品相十分完美。
老祖宗的東西,老祖宗的手藝!童賓都愛不釋手這隻鼓釘洗了!
看完了外形,看底足——底施黃褐色薄釉並露部分灰胎。一共有二十三枚支釘痕跡。說明是采用了鈞窯的古法——支架燒製而成。
最後看碗壁的厚度——童賓也舉起東西,對準陽光。頓時,他驚呆了——碗壁居然折射出淡淡的霞光!這霞光似霰非霰,雪霽雲消一般的美麗。
放下碗,童賓承認了:“我輸了。”
霞光是什麽?是窯變。白汐燒出了窯變,也隱藏了窯變。當然技高一籌。
第二輪比拚,是釉上彩繪瓷器。
釉上彩是古代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指的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麵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形成的彩瓷。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
在北宋,釉上彩瓷器是磁州窯一家獨大。她看過釉上彩,但沒怎麽親手做過。
白汐選擇做一件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雲鳳紋四係瓶。她畫法不如刀法,但注重布局。在瓶身外圍,加上一層提純細練的化妝土。再進行繪畫。花卉紋行筆舒暢流利,花形描繪普遍肥大飽滿,活潑多姿。將整個瓶身裝飾的滿滿當當。
進窯。燒製,又是一天一夜。
她托腮,沉思。知道這一輪是比不過童賓的,拿下第三輪,才可以取勝。至於第三輪,雖然心中有數了。隻是不知道……能不能燒製成功。
不知不覺,日光西斜了。她忽然想起一件事。立即站了起來:“童賓,外麵的時間,和我們裏麵的時間。也是相對的嗎?!”
“不錯。”童賓正在喝酒,這酒不知道哪裏來的。他喝的津津有味:“我常常,就在這裏消磨時間。有的時候,兩三年都不出去。”有看她的樣子,笑了:“你也別著急。打敗我,我就放你出去。輸了,我把你留在這裏,就是了。”
白汐無語,這裏就是窯子,瓷土,鈷料,銅礦……難道,和這些東西為伍嗎?!
不是每個人,都愛燒窯子為命的。起碼,她愛謝文湛勝過愛燒窯子。
大概看出她的不耐煩。童賓笑了:“這裏還有酒,還有房子,是我生前……住的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虧待不了你的。”
她要哭了:“可是我的丈夫會著急的。”
“呦?你還嫁人了啊?”
白汐點了點頭,然後不再說話了。
火焰越燒越旺,她的心,卻漸漸冰冷起來。童賓還笑話她:“別這樣,哭喪一張臉做什麽?來,喝酒。大不了我拿走你的靈力,你再修煉個幾百年。也就能有形體了。”說完,哼起小曲兒:“肆中聽得語吟吟,薄酒名醴厚酒醇……”
半日過後。彼此的瓷器,都出窯了。她的白底黑花梅瓶,中規中矩。而童賓燒製的“鬥彩雞缸杯”。一出窯子,就令人耳目一新。
白汐上手之後。先看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小杯胎體之薄幾同蟬翼,可映見手指。白釉柔和瑩潤,表裏如一。再看釉色鬥彩:鮮紅色豔如血。杏黃色閃微紅。水綠、葉子綠、山子綠等色彩皆透明。孔雀綠則是淺翠欲滴。
至於其他的裝飾色彩——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略略透明。油紅色重豔而有光……一片姹紫嫣紅,簡直美不勝收。
這種釉色的呈現,很明顯是成化鬥彩的特征。白汐不禁讚歎道:“難怪成化無大器。成化的鬥彩若是染在大器上,隻怕是神仙用的東西了。”
“見笑。”童賓的心情很不錯:“明代成化一朝無大器,不是禦窯廠偷懶,不肯做大的陶瓷上貢。而是成化帝不喜歡剛硬、闊大的東西。他本人寬仁雅逸,擅長丹青。所以喜歡那些秀巧淡雅,精致玲瓏的小件器物。所以,才有成化一朝大器的沒落。相反的,青花瓷,鬥彩瓷的小件器物,從此繁榮了起來。”
“難怪。”白汐放下這隻碗:“這一局,是我輸了。”輸給了最燦爛的明代成化年間的鬥彩。
第三輪。青瓷。
白汐一邊躍躍欲試,一邊也擔心起來。
之所以拿青瓷比拚,是因為唐宋年間,許多窯口都是青瓷係。比如: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而瓷器界至高無上的兩種瓷器——秘色瓷,五代柴窯瓷。都是青瓷出生。別看青就單一顏色,要燒好,也十分不易。
白汐賭的東西,是童賓,從沒見過的東西。
這東西的燒製的手法,也不同於唐宋元明清以來的所有窯口出產的青瓷。
一般,青瓷是用鐵礦石做青釉的染色劑。但她不用鐵礦石,而是取了一串青金石老珠項鏈。壓碎,加水,經反複碾磨成漿汁。然後選用黃土胚泥加銀反複揉壓,並擀成薄片疊壓搓揉,搓成細條。再用細銀絲扁形條編織成經緯狀,盤成器型後,埋於胎土中。
接下來,就是準備燒造的窯子——瓷窯中間頂部開口,上麵用鐵皮漏鬥倒扣在上麵。這樣是方便通風,保持煤炭紅旺旺地悶燒。不至於冒出火苗。
把瓷土陰幹後,白汐再將之前準備好的青金石釉漿,塗抹在胎體裏外。塗抹均勻之後,才將泥胚放入窯中。采用針釘支燒。一邊燒,一邊將銀粉慢慢融入胎土中,直到與胎土完全融為一體。然後,她用扇子朝著通風口扇風,保持火溫悶燒一晝夜。
流水般的手法,不同於以往的燒窯方法。還有漫長的燒窯時間——白汐不疾不徐,等待日落日升。越發氣定神閑起來了。
童賓的東西已經燒好了,湊過來看她燒窯。卻是摸著下巴,不解道:“你這麽低的溫度燒,瓷器不會開裂嗎?這是什麽燒窯辦法?”
“低溫釉。”她想了一想,也不知道怎麽解釋。隻能道:“這是我第一次……燒這種瓷器。之前,還沒怎麽接觸過。”
“燒的什麽瓷器?”童賓望了一眼鐵礦石,開始猜測起來了:“是唐代越窯嗎?”
“不是。”
童賓再問:“北方青瓷係的,還是南方青瓷係?”
她扇了一扇子,抹了一把汗:“北方的。”
童賓站了起來,卻是好奇地轉來轉去。他從未看過,有人在窯子上扣一個鐵皮漏鬥的。
北方的青瓷係?北方的青瓷係,不是向來含鐵量多則胎色較暗嗎?
但是看她,也沒用鐵礦石做釉料呀!
一天過去了。白汐的窯子終於燒好了。當她打開窯子的時候,童賓幾乎跳了起來——隻見徐徐熄滅的窯火之中,有一盞美麗絕倫的青瓷百合花盞。這青,不是越窯的千峰翠色,不是汝窯仿造的玉器之青。而是天空般的顏色——
是雨霽之後,蔚藍與月白交替變換,莫測而又神秘的那種青色。是浩淼,廣大,天街銀漢,令人感覺如夢似幻的一種青色。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童賓幾乎叫了起來:“這是柴窯?!”
“那,我們來比試比試,怎麽樣?”童賓把碗拿了過來:“你是窯工,我也是窯工。咱們都是一行上的人。不如互相比一下技術。假如你的技術比我高超,那我可以把靈力給你。假如你比不過我,對不起,我要拿走你的靈力。”
她沒那個底氣。童賓綽號“風火仙師”。還是禦窯廠出來的。肯定很厲害:“對不起,我死的時候才十五歲。技術不到家。”
“我死的時候二十五歲,半途出家學的燒窯。”童賓不甘示弱。
說完了。頓時,周圍灰暗的家什,全部消失不見了。白汐看到,藍天白雲,一人高的窯子。各色釉料,白嫩嫩的高嶺土,手工拉胚機。還有刻刀,貼花紙……一個完全仿古的,燒窯現場。她蹲下身,捏起一點鈷土。是石子青鈷料。
童賓,這是趕鴨子上架。真的要用燒窯技術,來決定誰生存呢!
作者有話要說: 鑒寶小常識
說一下常見的青花瓷鈷料
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又稱蘇尼勃青,蘇勃尼青。蘇麻離青屬低錳高鐵類鈷料,青花呈色濃重青翠,色性安定,因為蘇麻離青含鐵高而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燒造下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豔色澤,還會出現銀黑色四氧化三鐵結晶斑,即“鐵鏽斑痕”,俗稱“錫光”。
元代景德鎮與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繪製花卉枝葉,明成化以後,漸被迴青等代替浙料浙江所產青料,也稱“浙青”。國產料中,此料為上乘,重則濃紅,軽則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佳。浙料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明代萬曆中期以後至清前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
迴青
進口青顏料的一種。因明朝時從西域進口,故而得名。迴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運用,所呈現的顏色較霽藍淺淡,多見於嘉靖和萬曆年間的瓷器。迴青中之最珍貴者,在某一時期,其價格甚至超過了黃金。迴青產於雲南,可作燒製瓷器原料。明正德時已出現,嘉靖時成為當時青花的標誌。
佛頭青
迴青顏料中色澤最美的一種。舊傳因其用在佛像頭上染色,故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載:迴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
石子青
國產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據【江西大誌·陶書】記載:石子青產瑞洲諸處(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明嘉靖時燒造禦器,在迴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則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稱石青。有人認為石子青即“無名子”。
畫燒青
亦稱“無名子”。一種江西鈷土礦。經粉碎、磨細、摻水調勻,製成青料。於生胚上繪畫,施釉後花紋被罩不顯顏色,入窯燒出成蘭色,故稱畫燒青。與“無名異”“石子青”為同一種物質。
陂塘青
國產青料名。又名平等青。產江西樂平縣。明成化時用以描繪瓷器,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國產青料名。產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成份不一,以宣威所產較好。含鈷量最高。外觀呈灰黑色塊狀。經選洗、煆燒,然後粉碎,磨細,加水調勻,即成青花料供繪瓷用,約清嘉慶年間開始使用,而後逐漸成為主要青料。現代景德鎮生產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國產青料之一。也稱土料。產江西贛州,呈黑色硬塊狀。粉碎磨細後,加水和勻即可用,一般用於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鈷含量低(約1.35% )錳含量高(20%)景德鎮現用以配置紫色釉。
第113章 比試
白汐根本不想和童賓比試燒窯技術。
鈞窯的窯工,一輩子燒的是鈞窯。雕刻的手法好雖好,但遠遠比不上明代禦窯廠。所以,真的比試起來,她也隻有在單色釉這一塊方麵,有把握取勝。萬一人家燒的是青花瓷,鬥彩,粉彩,黃地綠彩等等不同的釉色。她就沒轍了。
“你是不敢應戰?”童賓已經在選石,她還在發呆。
“不,我……”她抿了抿唇,沉默了一會兒:“我必須和你比試嗎?”
童賓說:“這是我的地盤。”言外之意,不比試一把。不會放她走的。這比趕鴨子上架還過分。簡直是霸王條約!
難道真的和他比試燒窯嗎?拜托,童賓是萬曆年間的人。而她是北宋人。萬曆!距離北宋五百多年了!瓷器的技術,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這怎麽相比?再說了,她雖然知道明清瓷器的燒製原理。但沒實際操作過。怎麽有這個信心取勝呢?!
別急。白汐對自己說,一定有辦法的。
那邊,童賓已經選好了材料。進入了“練泥”這一道工序:他將瓷石經水碓舂細、淘洗,除去雜質,沉澱。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土裏麵的渣質。再反複翻撲或敲打踏練,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使泥中的水分均勻、組織細密。這樣,就得到了上好的“胎泥”。
“你怎麽不開工?”童賓催她了。
白汐閉上眼——她也想清楚了。假如沒辦法迴避這一場比試。隻有,另辟蹊徑了:“等等。不如咱們三局兩勝。比試三種不同的瓷器燒製,如何?”
童賓停下了手:“三局兩勝?”
“不錯。你做青花瓷,我做青白瓷。這樣,瓷器的類型都不一樣,如何相比?!”她走到軲轆車前麵:“不如,咱們比試三場。第一場,單色釉瓷。第二場,釉上彩繪瓷。第三場,青瓷。勝出兩場,就算贏了。贏的人,拿走對方的靈力。怎麽樣?”
童賓答應了。他覺得這話十分有道理。
於是,第一場比試,是做單色釉瓷。這個難不倒白汐。
所謂“單色釉”。也稱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單色釉的種類,約有 16 種:即白釉、紅釉、藍釉、黃釉、醬釉、青釉、仿龍泉釉、影青釉、孔雀藍釉、孔雀綠釉、青金藍(灑藍)、茄皮紫、迴青、瓜皮綠、仿哥釉、仿汝釉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的單色釉,無論是民窯,還是禦窯廠,都效仿宋代五大窯係。
後代人仿老祖宗的,當然是因為老祖宗的東西好。白汐就是老祖宗,她開始采土,練泥。將過濾好的胎泥,置於轆轤車的轉盤中心,一邊搖動轉盤。一邊屈伸收放,拉製出坯體的大致模樣。修坯完畢之後,將成形的胚體,放在木架上晾幹。
這一次,她要做的是鈞窯中十分罕見的一種單色釉——月白釉鼓釘三足洗。鼓釘洗,是仿造的青銅器樣式的一種筆洗。是鈞窯中常見的樣式。但正宗的鈞窯月白釉,十分罕見。史料形容為“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
那邊,童賓的瓷器已經進了窯子。她也手握錐子,進行修飾。鼓釘洗的造型製成好了之後,就澆上特殊調製的釉料,放進窯爐中焙燒。期間,火候的控製,還有燒窯的時間長短,也十分重要。等了一晝夜,才可開窯。
童賓和她,幾乎是同時開的窯。她看到,童賓做得是一件孔雀綠的單色釉碗。碗壁上,孔雀綠的綠,相當的晶瑩欲滴。而碗的內壁及圈足內施青白色釉。近足處暗劃仰蓮瓣紋。器足內施淡青白釉,這是典型的正德宮碗式造型。
但,她的月白鼓釘洗,也毫不相讓。
兩樣東西都擺在了桌子上。她先看童賓的孔雀綠碗。明代中早期,技術不發達。碗底常有塌,沾砂,放射狀刮削跳刀痕。但是童賓的瓷器,這些瑕疵都沒有。而且胎細膩,釉色正宗。雕刻的蓮瓣紋,刀法熟稔。顯然是大家手筆。
拿在陽光下,看胎的厚度——幾乎是半透明狀。說明碗壁極薄。欣賞完了。白汐不得不讚歎一句:“很完美。”
童賓也拿起她的鼓釘洗看。斂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雲頭足。外口沿棱紋兩道,其間環列二十枚鼓釘紋一周,近足處亦環列小鼓釘紋一圈十七枚。通體釉呈月白色,邊棱處呈醬色。筆洗中心,散落蚯蚓走泥紋。品相十分完美。
老祖宗的東西,老祖宗的手藝!童賓都愛不釋手這隻鼓釘洗了!
看完了外形,看底足——底施黃褐色薄釉並露部分灰胎。一共有二十三枚支釘痕跡。說明是采用了鈞窯的古法——支架燒製而成。
最後看碗壁的厚度——童賓也舉起東西,對準陽光。頓時,他驚呆了——碗壁居然折射出淡淡的霞光!這霞光似霰非霰,雪霽雲消一般的美麗。
放下碗,童賓承認了:“我輸了。”
霞光是什麽?是窯變。白汐燒出了窯變,也隱藏了窯變。當然技高一籌。
第二輪比拚,是釉上彩繪瓷器。
釉上彩是古代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指的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麵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形成的彩瓷。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琅彩等。
在北宋,釉上彩瓷器是磁州窯一家獨大。她看過釉上彩,但沒怎麽親手做過。
白汐選擇做一件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雲鳳紋四係瓶。她畫法不如刀法,但注重布局。在瓶身外圍,加上一層提純細練的化妝土。再進行繪畫。花卉紋行筆舒暢流利,花形描繪普遍肥大飽滿,活潑多姿。將整個瓶身裝飾的滿滿當當。
進窯。燒製,又是一天一夜。
她托腮,沉思。知道這一輪是比不過童賓的,拿下第三輪,才可以取勝。至於第三輪,雖然心中有數了。隻是不知道……能不能燒製成功。
不知不覺,日光西斜了。她忽然想起一件事。立即站了起來:“童賓,外麵的時間,和我們裏麵的時間。也是相對的嗎?!”
“不錯。”童賓正在喝酒,這酒不知道哪裏來的。他喝的津津有味:“我常常,就在這裏消磨時間。有的時候,兩三年都不出去。”有看她的樣子,笑了:“你也別著急。打敗我,我就放你出去。輸了,我把你留在這裏,就是了。”
白汐無語,這裏就是窯子,瓷土,鈷料,銅礦……難道,和這些東西為伍嗎?!
不是每個人,都愛燒窯子為命的。起碼,她愛謝文湛勝過愛燒窯子。
大概看出她的不耐煩。童賓笑了:“這裏還有酒,還有房子,是我生前……住的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虧待不了你的。”
她要哭了:“可是我的丈夫會著急的。”
“呦?你還嫁人了啊?”
白汐點了點頭,然後不再說話了。
火焰越燒越旺,她的心,卻漸漸冰冷起來。童賓還笑話她:“別這樣,哭喪一張臉做什麽?來,喝酒。大不了我拿走你的靈力,你再修煉個幾百年。也就能有形體了。”說完,哼起小曲兒:“肆中聽得語吟吟,薄酒名醴厚酒醇……”
半日過後。彼此的瓷器,都出窯了。她的白底黑花梅瓶,中規中矩。而童賓燒製的“鬥彩雞缸杯”。一出窯子,就令人耳目一新。
白汐上手之後。先看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小杯胎體之薄幾同蟬翼,可映見手指。白釉柔和瑩潤,表裏如一。再看釉色鬥彩:鮮紅色豔如血。杏黃色閃微紅。水綠、葉子綠、山子綠等色彩皆透明。孔雀綠則是淺翠欲滴。
至於其他的裝飾色彩——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略略透明。油紅色重豔而有光……一片姹紫嫣紅,簡直美不勝收。
這種釉色的呈現,很明顯是成化鬥彩的特征。白汐不禁讚歎道:“難怪成化無大器。成化的鬥彩若是染在大器上,隻怕是神仙用的東西了。”
“見笑。”童賓的心情很不錯:“明代成化一朝無大器,不是禦窯廠偷懶,不肯做大的陶瓷上貢。而是成化帝不喜歡剛硬、闊大的東西。他本人寬仁雅逸,擅長丹青。所以喜歡那些秀巧淡雅,精致玲瓏的小件器物。所以,才有成化一朝大器的沒落。相反的,青花瓷,鬥彩瓷的小件器物,從此繁榮了起來。”
“難怪。”白汐放下這隻碗:“這一局,是我輸了。”輸給了最燦爛的明代成化年間的鬥彩。
第三輪。青瓷。
白汐一邊躍躍欲試,一邊也擔心起來。
之所以拿青瓷比拚,是因為唐宋年間,許多窯口都是青瓷係。比如: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而瓷器界至高無上的兩種瓷器——秘色瓷,五代柴窯瓷。都是青瓷出生。別看青就單一顏色,要燒好,也十分不易。
白汐賭的東西,是童賓,從沒見過的東西。
這東西的燒製的手法,也不同於唐宋元明清以來的所有窯口出產的青瓷。
一般,青瓷是用鐵礦石做青釉的染色劑。但她不用鐵礦石,而是取了一串青金石老珠項鏈。壓碎,加水,經反複碾磨成漿汁。然後選用黃土胚泥加銀反複揉壓,並擀成薄片疊壓搓揉,搓成細條。再用細銀絲扁形條編織成經緯狀,盤成器型後,埋於胎土中。
接下來,就是準備燒造的窯子——瓷窯中間頂部開口,上麵用鐵皮漏鬥倒扣在上麵。這樣是方便通風,保持煤炭紅旺旺地悶燒。不至於冒出火苗。
把瓷土陰幹後,白汐再將之前準備好的青金石釉漿,塗抹在胎體裏外。塗抹均勻之後,才將泥胚放入窯中。采用針釘支燒。一邊燒,一邊將銀粉慢慢融入胎土中,直到與胎土完全融為一體。然後,她用扇子朝著通風口扇風,保持火溫悶燒一晝夜。
流水般的手法,不同於以往的燒窯方法。還有漫長的燒窯時間——白汐不疾不徐,等待日落日升。越發氣定神閑起來了。
童賓的東西已經燒好了,湊過來看她燒窯。卻是摸著下巴,不解道:“你這麽低的溫度燒,瓷器不會開裂嗎?這是什麽燒窯辦法?”
“低溫釉。”她想了一想,也不知道怎麽解釋。隻能道:“這是我第一次……燒這種瓷器。之前,還沒怎麽接觸過。”
“燒的什麽瓷器?”童賓望了一眼鐵礦石,開始猜測起來了:“是唐代越窯嗎?”
“不是。”
童賓再問:“北方青瓷係的,還是南方青瓷係?”
她扇了一扇子,抹了一把汗:“北方的。”
童賓站了起來,卻是好奇地轉來轉去。他從未看過,有人在窯子上扣一個鐵皮漏鬥的。
北方的青瓷係?北方的青瓷係,不是向來含鐵量多則胎色較暗嗎?
但是看她,也沒用鐵礦石做釉料呀!
一天過去了。白汐的窯子終於燒好了。當她打開窯子的時候,童賓幾乎跳了起來——隻見徐徐熄滅的窯火之中,有一盞美麗絕倫的青瓷百合花盞。這青,不是越窯的千峰翠色,不是汝窯仿造的玉器之青。而是天空般的顏色——
是雨霽之後,蔚藍與月白交替變換,莫測而又神秘的那種青色。是浩淼,廣大,天街銀漢,令人感覺如夢似幻的一種青色。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童賓幾乎叫了起來:“這是柴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