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從自願上戰場的忠明堡、黃家山島、覺華島、“華夏島”五六萬高級鄉勇中精選了一萬鄉勇參加戰鬥。
當即給予這些鄉勇輔兵待遇,此戰結束後轉正的輔兵會有很多。
這一萬新輔兵清一色是高小畢業生,年紀在十五到十八歲之間。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們獲得和家主並肩作戰的機會人人摩拳擦掌。
這些懵懂少年即將經曆戰爭洗禮,假以時日不知道會有多少將星閃耀。
集結的人馬有了兩萬六千,外加親兵隊騎兵小一千騎,即便前來勤王的其他明軍完全幫不上忙,這些人也足以和五六萬敵軍硬撼不落下風。
況且即將開始的是內線作戰,本鄉本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陸續還會有各路“戰神”人馬先後趕來。
最後能夠集結京師“戰神”體係騎兵的數量是多少,說實話黃勝心裏還真的沒數。
因為黃勝不知道內地發展的軍官們已經能夠集中使用多少騎兵。
黃勝這種發展模式猶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共黨敵後武裝,中央大佬們真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反正日本剛剛投降,匯集的遊擊隊就把國民黨打得滿地找牙,比打鬼子狠多了。
“戰神”人馬主力是繞道蒙古進行攻擊的忠明堡騎兵,他們馬上會運動到位,四麵包圍即將形成,老天注定紅歹是此次會血本無歸。
軍情處早就開始活動,建奴的一舉一動黃勝已經了然於胸。
“戰神”出馬,清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毋庸置疑。
八月初八,密雲東一百餘裏的一個叫做青鬆嶺的地方,一百餘蒙古韃子興奮得過了頭,他們居然脫離清軍大部隊往遵化方向前進。
已經是百總官職的特工包猛子集結了七十幾個兄弟一直找機會襲擊清軍,這一支冒進的隊伍被他鎖定。
韃子不熟悉地形,他們知道沿著大明官道前進會找到村鎮,襲擊每一個大明村鎮都會有太多收獲。
利令智昏的強盜發現前方有寥寥炊煙升起,一個個如同吃了春藥般勃起了,幾個探路的韃子唿哨著疾馳而來。
包猛子已經通知了附近幾個村莊的老百姓轉移,鄉親們見包猛子打著“戰神”旗號,人人都服從安排,但是他們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那是幾個莊子的青壯都要求參加“戰神”人馬行動,青壯們有一百多人,其中有一半是獵戶,都有獵弓。
北直隸老百姓真的把“戰神”人馬當做親人,見“戰神”才幾十個人就準備襲擊清軍,都主動要求加入,他們認為多一人就會多一份力量。
包猛子見父老鄉親積極性高也就不加以阻攔,他不會讓老百姓傻兮兮衝鋒去無畏的犧牲做炮灰,命令他們遠遠地隱藏在自己隊伍後麵。
考慮到老百姓誌願者沒有鎧甲,約定了旗語讓他們得到命令才可以從躲藏地點出來掩殺敗逃的清軍。
躲在山上用千裏鏡觀察的特工有五組,每組兩三人,他們早就把韃子的一舉一動用旗語接力的辦法傳達到了包猛子伏擊點,這裏離官道不足五十步。
由於現在是八月份,植被茂盛,六十幾人隱蔽在草叢裏略微偽裝,從官道過來不特意派人搜索根本不可能發現此地有埋伏。
參加伏擊的黃家特工和鄉勇人數不多,沒辦法圍而殲之,隻能采取突襲。
他們都有雙管短銃,還有十幾支燧發膛線槍和三十幾支滑膛槍,此時都裝填完畢上了刺刀。
特工都是神經粗大的存在,根本不懼怕清軍,三十幾個精挑細選的鄉勇也是好漢,都是主動報名通過選拔的永平府一級鄉勇,此戰過後全部轉為輔兵毋庸置疑。
小小隊伍靜靜地等待清軍自投羅網,準備伏擊人數是己方雙倍的敵軍,沒有一個人慌張。
一百餘老百姓在後麵大概兩裏地的位置等待包猛子的旗號,這些人一個個都緊張得滿頭大汗。
清脆的馬蹄聲響,那是探路的韃子,包猛子放五個韃子尖兵過去,耐心等待一百餘韃子輕騎兵進入打擊範圍。
一息過後,塵土飛揚,亂糟糟的韃子們有的一人雙馬,有的還騎著馬拖著驢子或者牛等等這樣的大牲口前進。
包猛子很高興,因為他見韃子隊伍裏居然沒有裹挾老百姓,戰馬和大牲口都馱著搶來的贓物,由此可見這些韃子為了保持行軍速度沒有抓鄉親們隨軍。
“戰神”人馬不僅僅是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在戰鬥時還要盡可能不造成大量老百姓誤傷,如果伏擊圈裏的清軍和老百姓混雜,指揮官包猛子就無法使用一炸一大片的“飛震天雷”。
這不是包猛子婦人之仁,而是“戰神”紀律。
黃勝對於隻要戰功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指揮官處罰相當嚴厲,隻要有一次這樣的行為,立刻會緝捕指揮官召開聽證會論證有沒有必要使得老百姓犧牲。
經過審訊後,指揮官如果罪名坐實會被開除軍職,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戰神”軍人,而且永遠選不上民事官。
黃勝認為心理沒有老百姓的軍人當然不會忠於國家忠於民族,應該屬於為了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卑劣之徒。
不殺他們已經足夠仁慈,用他們當官管理老百姓豈不是送羊入虎口?
包猛子見韃子全部進入攻擊範圍,親自拿起一顆“飛震天雷”對麾下幾個身強力壯的業餘擲彈兵大叫道:“兄弟們殺奴啊!”
隨後根本不顧韃子有可能射到自己,立刻站起來旋轉四圈,“飛震天雷”脫手直奔官道方向而去,緊接著七八顆“飛震天雷”也先後砸向敵騎。
與此同時燧發槍和滑膛槍紛紛開火了,五十幾顆子彈唿嘯而去,伏擊陣地上揚起硝煙一片。
前進的韃子驀然發現有埋伏馬上做出反應,手腳快的已經取出騎弓準備射箭,但是他們很不辛,不到五十步正是“飛震天雷”的最佳落點,韃子的箭矢還沒有射出,身邊就炸得驚天動地……。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謝謝書友們,謝謝。
當即給予這些鄉勇輔兵待遇,此戰結束後轉正的輔兵會有很多。
這一萬新輔兵清一色是高小畢業生,年紀在十五到十八歲之間。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們獲得和家主並肩作戰的機會人人摩拳擦掌。
這些懵懂少年即將經曆戰爭洗禮,假以時日不知道會有多少將星閃耀。
集結的人馬有了兩萬六千,外加親兵隊騎兵小一千騎,即便前來勤王的其他明軍完全幫不上忙,這些人也足以和五六萬敵軍硬撼不落下風。
況且即將開始的是內線作戰,本鄉本土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陸續還會有各路“戰神”人馬先後趕來。
最後能夠集結京師“戰神”體係騎兵的數量是多少,說實話黃勝心裏還真的沒數。
因為黃勝不知道內地發展的軍官們已經能夠集中使用多少騎兵。
黃勝這種發展模式猶如抗日戰爭時期的共黨敵後武裝,中央大佬們真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反正日本剛剛投降,匯集的遊擊隊就把國民黨打得滿地找牙,比打鬼子狠多了。
“戰神”人馬主力是繞道蒙古進行攻擊的忠明堡騎兵,他們馬上會運動到位,四麵包圍即將形成,老天注定紅歹是此次會血本無歸。
軍情處早就開始活動,建奴的一舉一動黃勝已經了然於胸。
“戰神”出馬,清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毋庸置疑。
八月初八,密雲東一百餘裏的一個叫做青鬆嶺的地方,一百餘蒙古韃子興奮得過了頭,他們居然脫離清軍大部隊往遵化方向前進。
已經是百總官職的特工包猛子集結了七十幾個兄弟一直找機會襲擊清軍,這一支冒進的隊伍被他鎖定。
韃子不熟悉地形,他們知道沿著大明官道前進會找到村鎮,襲擊每一個大明村鎮都會有太多收獲。
利令智昏的強盜發現前方有寥寥炊煙升起,一個個如同吃了春藥般勃起了,幾個探路的韃子唿哨著疾馳而來。
包猛子已經通知了附近幾個村莊的老百姓轉移,鄉親們見包猛子打著“戰神”旗號,人人都服從安排,但是他們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
那是幾個莊子的青壯都要求參加“戰神”人馬行動,青壯們有一百多人,其中有一半是獵戶,都有獵弓。
北直隸老百姓真的把“戰神”人馬當做親人,見“戰神”才幾十個人就準備襲擊清軍,都主動要求加入,他們認為多一人就會多一份力量。
包猛子見父老鄉親積極性高也就不加以阻攔,他不會讓老百姓傻兮兮衝鋒去無畏的犧牲做炮灰,命令他們遠遠地隱藏在自己隊伍後麵。
考慮到老百姓誌願者沒有鎧甲,約定了旗語讓他們得到命令才可以從躲藏地點出來掩殺敗逃的清軍。
躲在山上用千裏鏡觀察的特工有五組,每組兩三人,他們早就把韃子的一舉一動用旗語接力的辦法傳達到了包猛子伏擊點,這裏離官道不足五十步。
由於現在是八月份,植被茂盛,六十幾人隱蔽在草叢裏略微偽裝,從官道過來不特意派人搜索根本不可能發現此地有埋伏。
參加伏擊的黃家特工和鄉勇人數不多,沒辦法圍而殲之,隻能采取突襲。
他們都有雙管短銃,還有十幾支燧發膛線槍和三十幾支滑膛槍,此時都裝填完畢上了刺刀。
特工都是神經粗大的存在,根本不懼怕清軍,三十幾個精挑細選的鄉勇也是好漢,都是主動報名通過選拔的永平府一級鄉勇,此戰過後全部轉為輔兵毋庸置疑。
小小隊伍靜靜地等待清軍自投羅網,準備伏擊人數是己方雙倍的敵軍,沒有一個人慌張。
一百餘老百姓在後麵大概兩裏地的位置等待包猛子的旗號,這些人一個個都緊張得滿頭大汗。
清脆的馬蹄聲響,那是探路的韃子,包猛子放五個韃子尖兵過去,耐心等待一百餘韃子輕騎兵進入打擊範圍。
一息過後,塵土飛揚,亂糟糟的韃子們有的一人雙馬,有的還騎著馬拖著驢子或者牛等等這樣的大牲口前進。
包猛子很高興,因為他見韃子隊伍裏居然沒有裹挾老百姓,戰馬和大牲口都馱著搶來的贓物,由此可見這些韃子為了保持行軍速度沒有抓鄉親們隨軍。
“戰神”人馬不僅僅是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在戰鬥時還要盡可能不造成大量老百姓誤傷,如果伏擊圈裏的清軍和老百姓混雜,指揮官包猛子就無法使用一炸一大片的“飛震天雷”。
這不是包猛子婦人之仁,而是“戰神”紀律。
黃勝對於隻要戰功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指揮官處罰相當嚴厲,隻要有一次這樣的行為,立刻會緝捕指揮官召開聽證會論證有沒有必要使得老百姓犧牲。
經過審訊後,指揮官如果罪名坐實會被開除軍職,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戰神”軍人,而且永遠選不上民事官。
黃勝認為心理沒有老百姓的軍人當然不會忠於國家忠於民族,應該屬於為了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卑劣之徒。
不殺他們已經足夠仁慈,用他們當官管理老百姓豈不是送羊入虎口?
包猛子見韃子全部進入攻擊範圍,親自拿起一顆“飛震天雷”對麾下幾個身強力壯的業餘擲彈兵大叫道:“兄弟們殺奴啊!”
隨後根本不顧韃子有可能射到自己,立刻站起來旋轉四圈,“飛震天雷”脫手直奔官道方向而去,緊接著七八顆“飛震天雷”也先後砸向敵騎。
與此同時燧發槍和滑膛槍紛紛開火了,五十幾顆子彈唿嘯而去,伏擊陣地上揚起硝煙一片。
前進的韃子驀然發現有埋伏馬上做出反應,手腳快的已經取出騎弓準備射箭,但是他們很不辛,不到五十步正是“飛震天雷”的最佳落點,韃子的箭矢還沒有射出,身邊就炸得驚天動地……。
厚顏求月票、推薦票,謝謝書友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