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納樹皮在曆史上被印第安人率先發現療效。
西方人獲得了這個信息後製取金雞納霜並且廣泛使用,但是它其實不是西藥,而是地地道道的中草藥。
不用提取晶體直接用金雞納樹皮如同煎服中草藥那樣同樣起到療效,很適合大明國情。
一頓大酒喝得暢快淋漓,一群有追求的人,當然向往外麵的世界,沒多久大家就不拘謹暢所欲言。
聽說海外物種如此神奇,很快就無需黃勝蠱惑,一大群愛好科研的學者聊得不亦樂乎,最後他們相約一起進行環球之旅。
黃勝留下黃東山經營“南華島”,自己在十月底帶著親兵隊北上,來到廣東帶上黃明理和他訓練的兩個千總山地兵前往南京娶嬌妻。
黃勝把十八個千總的步兵和李大鋼、穀一倉集中使用的騎兵都安排留守“南華島”,這裏確實需要太多駐軍。
地方太大了隻不過是原因之一,這裏會有各國商船穿梭,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威懾,估計認為自己有一戰之力的國家不僅僅是暴力抗稅那麽簡單,上岸來搶地盤也大有可能。
黃東山的任務不僅僅是守土,他還要做好一兩年內奪取馬來半島的準備,拉網“南華島”山區的行動已經接近尾聲,雖然不能保證山裏完全沒有土著也不遠矣!
“南華島”漢民依舊是鼓勵他們崇尚武力,每一位青壯都必須擁有戰鬥技能,民間擁有刀槍者不計其數,擁有火器也大力提倡。
漢民如此彪悍,即便山裏下來了土著,恐怕用不著正規軍出馬,裏甲訓練的鄉勇就會把他們統統抓捕。
黃明道出海時采取輪番調用“南華島”駐軍同行,讓所有的黃家戰士都有機會去南美洲看看。
黃家的外交政策是拉一批打一批,即將衰落的西班牙屬於拉攏的對象之一,崛起的新貴荷蘭、英格蘭內定為限製發展的打擊對象。
曆史上西夷從來沒有團結一致,唯有打愚蠢的滿清是個例外。他們在歐洲就是互相攻伐不斷,開辟殖民地時又互相爭奪,打成一團。
以後黃勝會充當和事老拉偏架,見某方有可能被滅了時就成立“國際維和部隊”,道貌岸然地去維持世界和平,給即將失敗方以喘息之機,暗地裏賣給他們軍火。
目的當然是讓西夷們一旦開戰,好長時間都分不出勝負。
因為在沒有外力幹預的情況下,大多數戰爭會在一方取得勝利後落下帷幕,尖銳的各種矛盾也就煙消雲散。
而有了“國際維和部隊”介入,矛盾永遠存在,永遠無法解決,仗也就永遠有得打。
黃勝不會明著來,會在暗地裏使絆子,分化拉攏區別對待一定要玩轉。
服從大明的國家給貿易份額,很友好,敵視大明的國家給炮彈,很暴力。
大海盜鄭一官日子又開始難過了,因為黃勝代表大明政府收稅後保障他國商船自由貿易的權利。
太多他國商船懸掛代表已經完稅的青龍旗,屬於被大明海軍保護,早就接到老熟人郭懷一特意來下發通知的鄭一官當然不敢造次。
因此鄭一官海盜集團可以下手搶劫的商船越來越少。
為了幹沒本錢的買賣,他們甚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遠去印度洋莫臥兒帝國海岸線,這個主意當然是郭懷一出的。
郭懷一已經是黃家高級官軍,無法胡作非為,他出壞主意讓鄭一官去為禍印度洋,還表態萬一碰上硬茬可以往馬六甲逃跑,遇上“華夏發展”船隊也可以包庇他們。
瓊崖郡王沒有針對鄭一官這一股海盜,依然賣火槍火炮給他們。
但是通過馬六甲海峽時,鄭一官的船隻也必須納稅。
花了錢會得到好處,進入馬六甲海峽就是大明海疆,隻要外來船隻在這一片海域沒有犯罪,哪怕他們就是證據確鑿的加勒比海盜,也沒有人會在這裏緝捕。
大明海疆一直延伸到馬六甲海域,這裏沒有他國戰艦敢來騷擾,在大明領海不可以打槍放炮。
往往鄭一官搶劫時遇到了狠角色就往馬六甲跑路,不怕被敵人吃掉。
鄭一官發現不改造升級自己的戰船遠航搶劫風險太大,他出高價購買了七艘黃家淘汰下來的第一批戰列艦。
如今“南華島”的船塢也開工了三個,這裏不建造戰艦,全部生產商船、客船,隻給戰艦提供維修,鄭一官托郭懷一請求瓊崖郡王後得到批準。
“南華島”船塢可以承擔鄭一官集團的戰船、商船的維護,同時適當考慮給這些落後戰船、商船提升一下戰鬥力和船速,鄭一官會照價付款。
鄭一官有了華夏海軍淘汰下來的七艘戰列艦作為主力,幾十艘戰船增加了幾麵軟帆,換上重量減輕,射程遠一些並且帶減震黃家精工細作的滑膛炮,果然搶劫風險小了許多。
最起碼有了速度,發現敵人不好惹可以從容逃跑,但是目前還沒有哪一股在印度洋活動的艦隊能夠把鄭一官打得需要跑路。
在華夏海軍的庇護下,鄭一官把阿三國度的沿海穩當當控製了,如今能夠順利去莫臥兒帝國完成貿易的船隊唯有“華夏發展”。
以黃家的實力分分鍾就可以滅了鄭一官這一股海盜,但是黃勝沒有這樣做,而是養著他禍害印度洋。
黃家海軍代表大明政府,在海上吃相太難看不雅,鄭一官就是為了幹髒活而存在。
七月底,監斬左良玉一幹人犯的劉若宰迴到京師,皇帝龍顏大悅,升他為正五品戶部河南清吏司郎中。
皇帝為何高興,因為劉若宰交給皇帝五十萬塊華夏通寶銀幣票匯,這是“戰神”麾下黎喜漢將軍抄沒的左良玉私產,委托欽差大臣交公。
對於皇帝沒有什麽公於私,內帑多了五十萬塊銀幣,自然讓窮怕了的崇禎很開心,因為他根本沒想到瓊崖郡王會交給他這麽多抄沒,屬於意外之喜。
今年冬天,瓊崖郡王即將在南京迎娶側王妃,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了。
西方人獲得了這個信息後製取金雞納霜並且廣泛使用,但是它其實不是西藥,而是地地道道的中草藥。
不用提取晶體直接用金雞納樹皮如同煎服中草藥那樣同樣起到療效,很適合大明國情。
一頓大酒喝得暢快淋漓,一群有追求的人,當然向往外麵的世界,沒多久大家就不拘謹暢所欲言。
聽說海外物種如此神奇,很快就無需黃勝蠱惑,一大群愛好科研的學者聊得不亦樂乎,最後他們相約一起進行環球之旅。
黃勝留下黃東山經營“南華島”,自己在十月底帶著親兵隊北上,來到廣東帶上黃明理和他訓練的兩個千總山地兵前往南京娶嬌妻。
黃勝把十八個千總的步兵和李大鋼、穀一倉集中使用的騎兵都安排留守“南華島”,這裏確實需要太多駐軍。
地方太大了隻不過是原因之一,這裏會有各國商船穿梭,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威懾,估計認為自己有一戰之力的國家不僅僅是暴力抗稅那麽簡單,上岸來搶地盤也大有可能。
黃東山的任務不僅僅是守土,他還要做好一兩年內奪取馬來半島的準備,拉網“南華島”山區的行動已經接近尾聲,雖然不能保證山裏完全沒有土著也不遠矣!
“南華島”漢民依舊是鼓勵他們崇尚武力,每一位青壯都必須擁有戰鬥技能,民間擁有刀槍者不計其數,擁有火器也大力提倡。
漢民如此彪悍,即便山裏下來了土著,恐怕用不著正規軍出馬,裏甲訓練的鄉勇就會把他們統統抓捕。
黃明道出海時采取輪番調用“南華島”駐軍同行,讓所有的黃家戰士都有機會去南美洲看看。
黃家的外交政策是拉一批打一批,即將衰落的西班牙屬於拉攏的對象之一,崛起的新貴荷蘭、英格蘭內定為限製發展的打擊對象。
曆史上西夷從來沒有團結一致,唯有打愚蠢的滿清是個例外。他們在歐洲就是互相攻伐不斷,開辟殖民地時又互相爭奪,打成一團。
以後黃勝會充當和事老拉偏架,見某方有可能被滅了時就成立“國際維和部隊”,道貌岸然地去維持世界和平,給即將失敗方以喘息之機,暗地裏賣給他們軍火。
目的當然是讓西夷們一旦開戰,好長時間都分不出勝負。
因為在沒有外力幹預的情況下,大多數戰爭會在一方取得勝利後落下帷幕,尖銳的各種矛盾也就煙消雲散。
而有了“國際維和部隊”介入,矛盾永遠存在,永遠無法解決,仗也就永遠有得打。
黃勝不會明著來,會在暗地裏使絆子,分化拉攏區別對待一定要玩轉。
服從大明的國家給貿易份額,很友好,敵視大明的國家給炮彈,很暴力。
大海盜鄭一官日子又開始難過了,因為黃勝代表大明政府收稅後保障他國商船自由貿易的權利。
太多他國商船懸掛代表已經完稅的青龍旗,屬於被大明海軍保護,早就接到老熟人郭懷一特意來下發通知的鄭一官當然不敢造次。
因此鄭一官海盜集團可以下手搶劫的商船越來越少。
為了幹沒本錢的買賣,他們甚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遠去印度洋莫臥兒帝國海岸線,這個主意當然是郭懷一出的。
郭懷一已經是黃家高級官軍,無法胡作非為,他出壞主意讓鄭一官去為禍印度洋,還表態萬一碰上硬茬可以往馬六甲逃跑,遇上“華夏發展”船隊也可以包庇他們。
瓊崖郡王沒有針對鄭一官這一股海盜,依然賣火槍火炮給他們。
但是通過馬六甲海峽時,鄭一官的船隻也必須納稅。
花了錢會得到好處,進入馬六甲海峽就是大明海疆,隻要外來船隻在這一片海域沒有犯罪,哪怕他們就是證據確鑿的加勒比海盜,也沒有人會在這裏緝捕。
大明海疆一直延伸到馬六甲海域,這裏沒有他國戰艦敢來騷擾,在大明領海不可以打槍放炮。
往往鄭一官搶劫時遇到了狠角色就往馬六甲跑路,不怕被敵人吃掉。
鄭一官發現不改造升級自己的戰船遠航搶劫風險太大,他出高價購買了七艘黃家淘汰下來的第一批戰列艦。
如今“南華島”的船塢也開工了三個,這裏不建造戰艦,全部生產商船、客船,隻給戰艦提供維修,鄭一官托郭懷一請求瓊崖郡王後得到批準。
“南華島”船塢可以承擔鄭一官集團的戰船、商船的維護,同時適當考慮給這些落後戰船、商船提升一下戰鬥力和船速,鄭一官會照價付款。
鄭一官有了華夏海軍淘汰下來的七艘戰列艦作為主力,幾十艘戰船增加了幾麵軟帆,換上重量減輕,射程遠一些並且帶減震黃家精工細作的滑膛炮,果然搶劫風險小了許多。
最起碼有了速度,發現敵人不好惹可以從容逃跑,但是目前還沒有哪一股在印度洋活動的艦隊能夠把鄭一官打得需要跑路。
在華夏海軍的庇護下,鄭一官把阿三國度的沿海穩當當控製了,如今能夠順利去莫臥兒帝國完成貿易的船隊唯有“華夏發展”。
以黃家的實力分分鍾就可以滅了鄭一官這一股海盜,但是黃勝沒有這樣做,而是養著他禍害印度洋。
黃家海軍代表大明政府,在海上吃相太難看不雅,鄭一官就是為了幹髒活而存在。
七月底,監斬左良玉一幹人犯的劉若宰迴到京師,皇帝龍顏大悅,升他為正五品戶部河南清吏司郎中。
皇帝為何高興,因為劉若宰交給皇帝五十萬塊華夏通寶銀幣票匯,這是“戰神”麾下黎喜漢將軍抄沒的左良玉私產,委托欽差大臣交公。
對於皇帝沒有什麽公於私,內帑多了五十萬塊銀幣,自然讓窮怕了的崇禎很開心,因為他根本沒想到瓊崖郡王會交給他這麽多抄沒,屬於意外之喜。
今年冬天,瓊崖郡王即將在南京迎娶側王妃,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