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流寇都能夠在熊文燦麾下過得滋潤,黃明理這個有赫赫戰功的朝廷一品武官在兩廣當然更加好混。


    對付這個窩囊廢領導太容易,把明軍改造控製在手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黃明理手裏有強勢的黃家私兵,兩廣有一兩萬曾經追隨黃勝作戰的明軍,廣東地界的幾個大小總兵官、參將、遊擊都是黃家將領擔任。


    雖然他們早就擅離職守,但是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南方,沒有哪個給事中、禦史彈劾,因為他們無法得知頻頻外出拉練的黃家軍官究竟是去打山賊海寇,還是僅僅是外出演習。


    反正眾所周知,兩廣盜匪大多數銷聲匿跡,治安一年比一年好,地方安寧當然沒有人針對駐軍。


    崇禎七年六月二十六日,拓土大軍宣誓南下。


    黃家人馬出動了足一半,海軍大小戰艦出動了近二百艘,商船出動了足七百艘,海軍人數達到五萬六千,商船水手出動了兩萬足。


    陸軍出動了十八個千總,計有正兵、輔兵四萬四千,劉國正當然再次選拔補充了已經提拔為基層軍官下放到海軍、陸軍任職親兵的空額,現在親兵隊擁有八個百總九百六十餘人無輔兵。


    計劃移民去馬六甲的家庭有男丁二人以上者出一丁作為隨軍勞力,人數有二十萬。


    一次性無法帶去如此多的勞力,第一批有五萬青壯上船隨軍南下。


    西夷來馬六甲殖民,出動幾十艘戰船,上岸一兩千陸軍就算得上大規模入侵。


    黃勝來殖民的第一批軍民就高達十七萬,預備上岸搶地盤的軍民有九萬五千,馬六甲猴子們的命運堪憂啊!


    從安南港出發到馬六甲海峽大概一千四百海裏左右,南下拓土的所有船隻都是黃家建造的新式海船,速度已經達到了風帆時代的巔峰。


    由於選擇出發的月份大多數是一路順風,這一條航線先鋒官郭懷一已經滾瓜爛熟,完全可以日夜兼程,船隊每天航行一百五十至二百海裏不是夢想。


    第一目的地,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後世的巨港,也就是大明舊港宣慰司所在地,永樂大帝時期這裏是大明領土一部分。


    這裏也是當時明朝領土最南端,是當時大明駐南洋最高行政機構,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


    大明那龍旗飄揚的浩大艦隊又來了,浩浩蕩蕩無邊無際,黃勝已經決定不去京師,因此無需藏著掖著,高調打出龍旗。


    龍在所有的漢人心中的意義不同凡響,歸屬感會讓僑居海外的漢人興奮莫名。黃家人馬以後戰旗的主色調就是黃色加紅色,鮮豔且醒目。


    火紅的“明”字大旗,囂張的明黃色“龍旗”以後會插遍五大洲四大洋。


    蘇門答臘島現在是一個伊斯蘭國度,全稱叫做亞齊伊斯蘭王國,信奉遜尼派教義。


    他們現在的蘇丹伊斯坎達爾·穆達曾經出動軍隊攻打葡萄牙殖民者占據的馬六甲成功控製了對胡椒貿易。


    伊斯坎達爾·穆達後來又征服了彭亨、吉打、霹靂、尼亞斯島及英達臘普臘,其勢力及於米南加保地區。其版圖除蘇門答臘島外,還有馬來半島的一些地區。


    伊斯蘭的蘇丹應該理解為一個地區的統治者,也就是他們的王。


    伊斯坎達爾·穆達這個亞齊國王把他的國家推向鼎盛時期,可惜他已經垂垂老矣,如今纏綿病榻。


    這個國家的首都叫做大亞齊,在蘇門答臘最西北端,坐落在馬六甲海峽北口西岸,濱亞齊河口南岸,地理位置重要。舊港隻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大城市,也是一個商業城市。


    氣勢洶洶準備來打仗的黃家私兵第一拳就落空了,一個個鬱悶無比。


    因為綿延幾十裏的船隊,蘇門答臘島的土著亞齊王國軍民根本沒見過。


    這裏駐防的軍隊總共都不超過三千人,還大多數是冷兵器部隊,他們望風而逃了。


    這也難怪,熱帶地區士兵的防禦力幾乎沒有,他們用來遠程攻擊的弓箭殺傷力不值一提,這是因為潮濕的環境下弓弦太容易腐蝕。


    黃家艦隊直接進入舊港時居然沒有遇到抵抗,這倒是意料之外的好事。


    黃勝唾手而得立足點,即刻經營這個地方,林超平和特工們帶著黃家私兵開始挨家挨戶驅趕土著集中。


    由於沒有發生戰鬥,海量的土著如何處置是個大問題,直接按照草原法則有選擇地斬殺恐怕不合時宜,有傷天和。


    留下這些人也不行,他們的宗教文化黃勝比較忌憚,以後會跟良善的漢民摩擦不斷。


    於是黃勝做出一個善意的決定,把所有的土著全部抓捕船運去爪哇島,給他們活命的機會。


    膽敢抵抗者當然不客氣,殺無赦,把所有的土著送去荷蘭人修建的巴達維亞城所在地,讓這些伊斯蘭教徒去跟荷蘭殖民者進行聖戰值得期待。


    萬曆四十七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爾斯遜·昆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總督,為荷蘭東方商業殖民帝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荷蘭殖民者在他的率領下襲擊和驅趕了萬丹軍隊,在巴達維亞城建立起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帝國的總部,是荷蘭統治爪哇以至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政治基礎。


    永久占領和管理巴達維亞城耗費了荷蘭人的巨資和精力。


    初期,該地人口稀少,缺乏糧食供應,沒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邊地區是荒涼的沼澤地,罕見村莊人煙,雨季洪水泛濫成災。


    還常有老虎、野豬、犀牛等出沒,同時四周也麵臨當地穆斯林王國的敵視和威脅。


    荷蘭人從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石場運來巨石,從東爪哇的紮巴拉砍得柚木,從當地采集珊瑚石,並從中國招募來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勞的華工,在廢墟上建立起巴達維亞城的雛形。


    該城的主要建設工程,如運河與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灣的建造、城牆及防護要塞的修築大多由中國人承包興建。華工熟諳製磚和砌磚工藝,令荷蘭人甚為稱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帝國日不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大明帝國日不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