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心選擇的機要秘書竟是中共秘密情報人員(6)
熊匯荃在胡宗南身邊工作,長達約十年之久,直到1947年5月胡宗南將熊匯荃送往美國留學才為止。在這十年中,胡宗南總部的幾乎一切軍政機密、胡宗南個人的心態情緒與人事交往,以及國民政府中央下達給胡宗南部的各項核心機密文件,都被熊匯荃周密掌握並及時通過中共地下情報網報給中共中央。胡宗南總部及其全軍,對中共方麵來說,幾乎無密可保。而胡宗南本人及其總部卻始終對此毫無覺察。
在熊匯荃打入胡宗南總部的同時,中共情報部門又先後安排陳忠經、申振民等情報人員打入胡部或西安其他國民政府軍政機關。
陳忠經原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期間北京大學的學生會主席。他是江蘇儀征人,1916年生,比熊匯荃大三歲。1934年他入北京大學經濟係學習。抗戰爆發後,他與熊匯荃一道南下長沙,加入了“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後他去昆明西南聯大繼續求學,畢業後到西安,進入胡宗南部工作,長期擔任三青團陝西支團部的組訓組組長等職。在此期間,他於1940年秘密加入中共,並被中共情報組織吸收,參加中共西安情報組織的工作。
申振民又名申健,也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期間的學生活躍分子。他是河北大城人,1915年生,比熊匯荃大四歲。1937年10月他在北京師範大學(抗戰開始後撤往陝西,與別的高校合併為西北聯大)參加中共地下黨控製的“民先”,1938年秘密加入中共。抗戰期間,他在西安長期擔任三青團西安分團書記、西北“工合”寶雞事務所主任等;同時,他又是中共西安情報組織的秘密成員。
熊匯荃、陳忠經、申振民利用他們所擔任的重要職務,經常獲取到國民政府的各種情報。延安中共中央情報部門先後派遣許立群、吳德峰、曾三、王中等重要人員來西安與他們取得聯繫。到1941年夏,中共情報部門專門派遣高級情報人員王石堅到西安長住,負責聯絡與領導熊匯荃、陳忠經、申振民等人的情報工作,建立西安情報組織。王石堅原名趙耀斌,原籍山東文登,1911年生,1928年入東北大學,1931年轉入北京大學化學係,1932年秘密加入中共,曾任“反帝大同盟”河北省委黨團書記,1933年5月被國民政府逮捕,判刑十年,關押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1937年8月經周恩來交涉獲釋,到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進入中共情報部門工作。不久,王石堅通過陳忠經在西安找到合法職業,開辦書店與商行等,賃屋長居,建立秘密電台,迅速而及時地將熊匯荃等人提供的情報報告延安中共中央。對熊匯荃在胡宗南部的情報工作,毛澤東曾讚揚說熊匯荃的作用“頂幾個師”;熊向暉:《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頁。周恩來則將熊匯荃、陳忠經、申振民譽之為中共情報工作的“後三傑”,可與中共情報工作的“前三傑”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相媲美。熊向暉:《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頁。所謂“前三傑”的李克農、錢壯飛、胡底,是在1928年到1931年,由周恩來指揮的中共中央特科部署,潛入國民黨中央黨部調查科(“中統”前身)及其他國民黨要害部門,活動近四年之久,取得了驚人的成果。
他精心選擇的機要秘書竟是中共秘密情報人員(7)
錢壯飛
熊匯荃在胡宗南司令部潛伏、活動長達十年之久,並不是沒有引起胡宗南部任何人的懷疑。如在1937年12月熊匯荃在長沙剛參加“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時,團長李芳蘭就曾當麵質問他是不是共產黨?以後熊匯荃擔任胡宗南的機要秘書後,李芳蘭又舊事重提,但都被熊匯荃巧妙地頂迴去了。胡宗南部的特工部門也曾收到匿名信,檢舉熊匯荃是“匪諜”,但都沒有引起胡宗南的重視與追查,使熊匯荃有驚無險,安然無恙。
胡宗南之所以將中共的情報人員挑選為自己的機要秘書與隨從副官,時間長達十年之久,而毫無覺察,從而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其原因除了中共情報人員部署周密、精明機警外,還有以下兩點:
第一,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黨政軍各機關一直沒有建立起嚴格的組織人事製度與政治審查製度。各級人員的任免多憑長官的好惡與親友的介紹請託,事前既無嚴格的審查,事後又無認真的考核。長官決定一切。長官決定的人事任免往往要受個人認識與情感的局限,卻又不允許別人提出任何不同意見。這就為中共情報人員千方百計的打入創造了條件。熊匯荃能打入到胡宗南身邊,就像謝和賡打入到白崇禧身邊,趙榮聲打入到衛立煌身邊,餘湛邦打入到張治中身邊一樣,其共同原因即在此。
第二,胡宗南個人性格與作風的嚴重缺點。胡宗南性格與為人粗豪而不精細,輕率而不謹慎,誌大才疏,過分自信,特別是在他事業順利、官運亨通、手中的軍政權力急劇膨脹以後,更是自傲輕狂,自以為天縱英明,形成好大喜功、粗率浮躁、獨斷專行、言莫予違的作風,對部下無知人之明,更無警惕之心與審察之道,也不容別人提出異議。這就為中共情報人員的長期潛伏提供了可能。1939年年初,中共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路過西安,接觸過胡宗南,雖然當時胡宗南位高權重,頗負盛名,但彭德懷對他的評價是:“此人誌大才疏!”王焰等:《彭德懷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頁。
</br>
熊匯荃在胡宗南身邊工作,長達約十年之久,直到1947年5月胡宗南將熊匯荃送往美國留學才為止。在這十年中,胡宗南總部的幾乎一切軍政機密、胡宗南個人的心態情緒與人事交往,以及國民政府中央下達給胡宗南部的各項核心機密文件,都被熊匯荃周密掌握並及時通過中共地下情報網報給中共中央。胡宗南總部及其全軍,對中共方麵來說,幾乎無密可保。而胡宗南本人及其總部卻始終對此毫無覺察。
在熊匯荃打入胡宗南總部的同時,中共情報部門又先後安排陳忠經、申振民等情報人員打入胡部或西安其他國民政府軍政機關。
陳忠經原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期間北京大學的學生會主席。他是江蘇儀征人,1916年生,比熊匯荃大三歲。1934年他入北京大學經濟係學習。抗戰爆發後,他與熊匯荃一道南下長沙,加入了“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後他去昆明西南聯大繼續求學,畢業後到西安,進入胡宗南部工作,長期擔任三青團陝西支團部的組訓組組長等職。在此期間,他於1940年秘密加入中共,並被中共情報組織吸收,參加中共西安情報組織的工作。
申振民又名申健,也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期間的學生活躍分子。他是河北大城人,1915年生,比熊匯荃大四歲。1937年10月他在北京師範大學(抗戰開始後撤往陝西,與別的高校合併為西北聯大)參加中共地下黨控製的“民先”,1938年秘密加入中共。抗戰期間,他在西安長期擔任三青團西安分團書記、西北“工合”寶雞事務所主任等;同時,他又是中共西安情報組織的秘密成員。
熊匯荃、陳忠經、申振民利用他們所擔任的重要職務,經常獲取到國民政府的各種情報。延安中共中央情報部門先後派遣許立群、吳德峰、曾三、王中等重要人員來西安與他們取得聯繫。到1941年夏,中共情報部門專門派遣高級情報人員王石堅到西安長住,負責聯絡與領導熊匯荃、陳忠經、申振民等人的情報工作,建立西安情報組織。王石堅原名趙耀斌,原籍山東文登,1911年生,1928年入東北大學,1931年轉入北京大學化學係,1932年秘密加入中共,曾任“反帝大同盟”河北省委黨團書記,1933年5月被國民政府逮捕,判刑十年,關押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1937年8月經周恩來交涉獲釋,到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進入中共情報部門工作。不久,王石堅通過陳忠經在西安找到合法職業,開辦書店與商行等,賃屋長居,建立秘密電台,迅速而及時地將熊匯荃等人提供的情報報告延安中共中央。對熊匯荃在胡宗南部的情報工作,毛澤東曾讚揚說熊匯荃的作用“頂幾個師”;熊向暉:《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頁。周恩來則將熊匯荃、陳忠經、申振民譽之為中共情報工作的“後三傑”,可與中共情報工作的“前三傑”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相媲美。熊向暉:《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頁。所謂“前三傑”的李克農、錢壯飛、胡底,是在1928年到1931年,由周恩來指揮的中共中央特科部署,潛入國民黨中央黨部調查科(“中統”前身)及其他國民黨要害部門,活動近四年之久,取得了驚人的成果。
他精心選擇的機要秘書竟是中共秘密情報人員(7)
錢壯飛
熊匯荃在胡宗南司令部潛伏、活動長達十年之久,並不是沒有引起胡宗南部任何人的懷疑。如在1937年12月熊匯荃在長沙剛參加“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時,團長李芳蘭就曾當麵質問他是不是共產黨?以後熊匯荃擔任胡宗南的機要秘書後,李芳蘭又舊事重提,但都被熊匯荃巧妙地頂迴去了。胡宗南部的特工部門也曾收到匿名信,檢舉熊匯荃是“匪諜”,但都沒有引起胡宗南的重視與追查,使熊匯荃有驚無險,安然無恙。
胡宗南之所以將中共的情報人員挑選為自己的機要秘書與隨從副官,時間長達十年之久,而毫無覺察,從而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其原因除了中共情報人員部署周密、精明機警外,還有以下兩點:
第一,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黨政軍各機關一直沒有建立起嚴格的組織人事製度與政治審查製度。各級人員的任免多憑長官的好惡與親友的介紹請託,事前既無嚴格的審查,事後又無認真的考核。長官決定一切。長官決定的人事任免往往要受個人認識與情感的局限,卻又不允許別人提出任何不同意見。這就為中共情報人員千方百計的打入創造了條件。熊匯荃能打入到胡宗南身邊,就像謝和賡打入到白崇禧身邊,趙榮聲打入到衛立煌身邊,餘湛邦打入到張治中身邊一樣,其共同原因即在此。
第二,胡宗南個人性格與作風的嚴重缺點。胡宗南性格與為人粗豪而不精細,輕率而不謹慎,誌大才疏,過分自信,特別是在他事業順利、官運亨通、手中的軍政權力急劇膨脹以後,更是自傲輕狂,自以為天縱英明,形成好大喜功、粗率浮躁、獨斷專行、言莫予違的作風,對部下無知人之明,更無警惕之心與審察之道,也不容別人提出異議。這就為中共情報人員的長期潛伏提供了可能。1939年年初,中共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路過西安,接觸過胡宗南,雖然當時胡宗南位高權重,頗負盛名,但彭德懷對他的評價是:“此人誌大才疏!”王焰等:《彭德懷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頁。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