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國民政府在首都南京設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中央軍校,並在洛陽、武漢、成都等地設立分校。抗戰開始後,南京中央軍校本部遷到成都,與成都分校合併。另以洛陽分校為一分校;武漢分校遷到湖南武崗,稱二分校;在江西廣豐成立三分校;廣州分校遷到貴州獨山,稱四分校,在雲南昆明成立五分校,在廣西桂林成立六分校。胡宗南在西安成立的,就依次稱七分校。以後在湖北草店還成立了八分校,在新疆迪化成立了九分校等。


    第七軍分校籌建於1938年初,由胡宗南呈請蔣介石批準,以胡宗南、羅歷戎、吳允周、袁傑三、張研田、洪軌共六人組成建校籌備委員,借鳳翔師範學校為軍校校址,初步建校。1938年5月,由吳允周等人負責,將校部遷移至在西安以南約二十公裏的王曲,正式建校,第一期學生入學。該校照例以蔣介石兼校長,由成都中央軍校校務委員會委任胡宗南擔任負責校務的主任,並先後委派顧希平、邱清泉、周嘉彬、張卓等人為副主任,實際主持學校工作。在校部下麵設六大處,吳允周任教務處處長,袁傑三為總務處處長,曾擴情、王超凡先後任政治部主任,餘紀忠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編篡出版校刊《王曲雜誌》。


    1938年4、5月,第七軍分校招收第一期學員,其生源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麵。


    胡宗南在1937年底率部從上海西撤過程中,下令收留沿途青年,如在滁州收容了當地青年組織“隨軍服務團”的人員,在安徽北部收容了徐州中學教員趙觀濤率領的四百多青年,在壽州收容了安徽童子軍教練官徐康民率領的流亡學生五百餘人,以及從上海、南京流亡出來的大批青年學生。胡宗南將這些青年學生都隨軍帶往西安。


    在1937年年底,胡宗南派劉釗銘到長沙招考了六百多名青年學生。


    第七軍分校與戰幹四團(2)


    在1938年2月,胡宗南派人到淮海淪陷區招考了八百多名青年學生。


    還有,如前所述,在1936年7、8月胡宗南駐軍長沙期間,曾通過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朱經農,有意結識了長沙各學校中一批有才幹與活動能力的青年學生骨幹人物,如汪國棟、陳大勛、彭書隱、李蘭芳等人,答應他們:“有一天抗日戰爭發生,我一定邀請你們參加第一軍,並希望青年們投筆報國。”抗戰發生,在1937年9、10月胡宗南率部在上海與日軍作戰時,就打電報到長沙,邀請陳大勛等人到上海,囑託他們組織青年支持抗戰。陳大勛等先在上海、蘇州等地動員一批青年與學校童子軍,成立抗日宣傳隊,支持上海前線抗戰。後來,陳大勛等人迴到長沙,就發起組織成立了“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有五十多人,由李蘭芳任團長,在1937年12月底從長沙前往武漢,經胡宗南親自麵試,到河南信陽正式加入胡宗南的第一軍。後來,胡宗南將其中一些人送入七分校,其他人送到胡軍各部隊中作政治工作。1938年8月,“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解散。


    胡宗南從以上這些青年學生中,考選了千餘人,作為創辦第七軍分校第一期學員。


    後來七分校又奉命接受了康澤在王曲所辦的“特種訓練班”的學生與顧希平帶往西安受訓的一批江蘇省籍青年;又從冀、魯、豫等地淪陷區招錄了一些青年學生。胡宗南指示將這些青年學生經考核後,選送合格者入七分校,編為幾個學生總隊,以李正先等人為總隊長。


    第七軍分校對入校學生與受訓人員分科施教。其中設幾個步兵學生總隊,專門進行軍事教育訓練,培養初級軍事指揮人才與參謀人才;兩個政治訓練隊,專門施以政治教育訓練,培養政工幹部;一個邊語訓練班,是專門施行外語與少數民族語言教育,培養外文人才與外交人才;一個特科總隊,培養軍事情報、保衛等特工人才;兩個軍官大隊,專門調訓部隊中下級軍官;兩個軍士教導團,則是培養訓練部隊基層政工人員,即所謂“政治軍士”等。學校另有一個練習團與一個輸送營。每期學生的學習培訓時間約一年。全校官兵師生最多時達到兩萬餘人,不僅超過其他各軍分校,也超過成都中央軍校本部。


    胡宗南將在1938年5月進入第七軍分校、1939年3月畢業的第一期學生,按照黃埔軍校創辦後所畢業學生的序列,編為黃埔第十五期。從這期開始,胡宗南在七分校共召了五期學生,到第十九期結束,共培養畢業學生三萬八千餘人。胡宗南統稱之為黃埔大家庭成員,源源不斷地充實到胡部各軍中,成為胡部中、下級軍官增補的最主要來源。胡宗南對這些七分校畢業學生與受訓人員十分重視,視之為自己的門生與親信,往往優先安排工作與提拔職務。過去,胡宗南在其部隊中用人的標準是“黃陸浙一”,即是黃埔出身、陸大深造、浙江籍貫與有在第一師從軍的經歷;自七分校創辦後,改為“黃陸浙一七”,即加上了在七分校畢業或受訓。胡宗南利用七分校不僅培養了大批青年軍官,通過他們進一步控製了部隊,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提高了自己在部隊中的威信,而且還培訓了不少雜牌部隊的行伍軍官,使他們黃埔化,消彌了部隊中的一些矛盾,並在無形中逐步改造與吞食了各非嫡係部隊,有力地推動了胡宗南軍事集團的建立與發展。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胡宗南大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經盛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經盛鴻並收藏胡宗南大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