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迎戰土肥原師團(2)
1937年12月中旬南京失守後,胡宗南率部在浦口、滁州一線堅持約十日,直到12月下旬才奉命西撤,年底至安徽壽州,以後經阜陽、固始、潢川,於1938年1月初至河南信陽待命。
胡宗南部在西撤至安徽時,蔣介石曾打算將該部撥歸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但胡宗南拒不向李宗仁報到,繼續西進,引起李宗仁的憤恨。據李宗仁說:“胡宗南部在上海作戰後,自江北撤往蚌埠。蔣先生曾親自告我說,將來撥胡宗南部歸五戰區指揮。但是這批‘嫡係’中央軍至蚌埠後,也不向我報告。同時他們彼此之間為爭取潰退的士兵,竟至互相動武,鬧得烏煙瘴氣。”《李宗仁迴憶錄》,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3頁。胡宗南向來以天子門生自居,隻聽從蔣介石一人的指揮。他不願隸屬李宗仁部下,是國民黨內多年形成的派係觀念所至,也是國民黨軍隊後來四分五裂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宗南率部到達信陽後,蔣介石打算令胡部移師武漢外圍擔任衛戍。但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向蔣介石提出,關隴居川蜀上遊,以西安為中心的陝西關中地區,東隔黃河與山西日軍相峙,北防中共陝甘寧邊區軍隊南下,屏障西北與西南,衛護四川大後方,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目前關中兵力空虛,急需增調有力部隊駐守。胡宗南部為中央軍嫡係精銳,久駐西北,人地相宜。蔣介石聽從了蔣鼎文的建議。1938年1月中旬,胡宗南奉命率部進駐關中。第十七軍團部先駐鳳翔,後移西安永寧門外薦福寺,即俗稱小雁塔者。胡宗南本人開始住西安建國公園內,後移住東倉門之下馬陵董子祠,乃漢董仲舒墓前祠屋,屋僅三間,陳設簡陋。
在這期間,胡宗南正式組建第十七軍團部,並解除自己的第一軍軍長兼職,由第一師師長李鐵軍兼任。軍團部主官編製如下:
軍團長胡宗南,參謀長羅列。
軍團部參謀處處長傅維藩,副官處處長袁傑三,軍需處處長蔡翎祺,機要組長王微。
胡宗南作長期駐軍關中的打算,一方麵整補軍隊,同時著手籌建中央軍官學校第七分校與西北幹部訓練團等機構,以培訓軍隊基層軍官與幹部。
但到1938年5月下旬,胡宗南突然接到蔣介石從鄭州發來的緊急軍令,要胡率所部立即開往豫東,參與阻擊與“圍殲”渡黃河南犯的日軍精銳的土肥原的第十四師團。
原來,在1938年4月初台兒莊戰役後,日軍集中主力向徐州進圍。李宗仁率第五戰區部隊,於5月18日突圍退向皖北。日軍於5月19日占領徐州,然後以中島今朝吾的第十六師團從豐縣沿隴海鐵路西進。與此同時,日軍在豫北的土肥原第十四師團於5月9日至13日間,在濮陽一線強渡黃河,擊破中國防軍,迅速占領鄆城、荷澤等魯西要地,然後分兵兩路南下,向考城、蘭封挺進,企圖截斷隴海線,與東路日軍第十六師團配合,“圍殲”中國軍隊主力於豫東地區,接著占領開封、鄭州,與沿平漢線南下之日軍會師,直下武漢。日本大本營與政府認為:“隻要控製中原,實質上即能支配中國。”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一分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6頁。
豫東迎戰土肥原師團(3)
中國方麵也知道中原地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蔣介石於1938年5月中旬親臨鄭州指揮,決定發動蘭封戰役:以薛嶽為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以李漢魂的第六十四軍、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組成東路軍,以桂永清的第二十七軍、宋希濂的第七十一軍組成西路軍,共同“圍殲”進抵儀封、內黃、民權、考城間的土肥原師團;另以黃傑率第八軍據守歸德,阻擋從徐州西進的日軍第十六師團增援。
土肥原
中國軍隊自5月21日向土肥原師團發起攻擊,但進展不利。土肥原師團為日軍精銳,雖被四麵圍攻,仍勇猛頑強,向黃河岸邊且戰且退,並突然發起反擊,突破中國軍隊陣地,於5月22日、23日先後占領羅王車站、羅王寨、曲興集,向蘭封城逼近。5月23日夜,第二十七軍桂永清部第八十八師龍慕韓竟擅自放棄蘭封城。土肥原師團當即占領蘭封,截斷隴海線,威脅開封,鄭州震動。
在這危急之時,蔣介石派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赴開封指揮督戰,急調在關中的胡宗南第十七軍團(實際上隻有第一軍),在漢口的邱清泉裝甲部隊以及兩個新兵師等,開赴豫東增援,務求全殲土肥原師團。
這時,土肥原師團有步、炮兵四個聯隊,騎兵一個聯隊,共約兩萬多人。土肥原將其主力集結於蘭封北麵的三義寨、曲興集、羅王寨這三個據點,因這裏臨近黃河,以期能從黃河北岸,經南岸陳留口、柳園口,獲得日軍後方物資的支持;同時,土肥原又在蘭封城與羅王車站留置一部分兵力,互成犄角之勢,滯遲與防禦中國軍隊的進攻,等待從徐州方麵西進的援軍日軍第十六師團到達,再行反攻。日軍第二十師團則在黃河北岸策應。
中國方麵重新製訂了“圍殲”土肥原師團的計劃:以胡宗南的第十七軍團由開封以東興隆集一線向曲興集、羅王寨、陳留口日軍主陣地進攻;以李漢魂的第六十四軍向羅王車站一線日軍進攻;以桂永清的第二十七軍向三義寨、丁寨日軍進攻;以宋希濂的第七十一軍進攻蘭封城;以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從蘭封北向三義寨一線進攻。規定各部於5月25日晨同時發起全線進攻。
</br>
1937年12月中旬南京失守後,胡宗南率部在浦口、滁州一線堅持約十日,直到12月下旬才奉命西撤,年底至安徽壽州,以後經阜陽、固始、潢川,於1938年1月初至河南信陽待命。
胡宗南部在西撤至安徽時,蔣介石曾打算將該部撥歸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但胡宗南拒不向李宗仁報到,繼續西進,引起李宗仁的憤恨。據李宗仁說:“胡宗南部在上海作戰後,自江北撤往蚌埠。蔣先生曾親自告我說,將來撥胡宗南部歸五戰區指揮。但是這批‘嫡係’中央軍至蚌埠後,也不向我報告。同時他們彼此之間為爭取潰退的士兵,竟至互相動武,鬧得烏煙瘴氣。”《李宗仁迴憶錄》,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3頁。胡宗南向來以天子門生自居,隻聽從蔣介石一人的指揮。他不願隸屬李宗仁部下,是國民黨內多年形成的派係觀念所至,也是國民黨軍隊後來四分五裂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宗南率部到達信陽後,蔣介石打算令胡部移師武漢外圍擔任衛戍。但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向蔣介石提出,關隴居川蜀上遊,以西安為中心的陝西關中地區,東隔黃河與山西日軍相峙,北防中共陝甘寧邊區軍隊南下,屏障西北與西南,衛護四川大後方,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目前關中兵力空虛,急需增調有力部隊駐守。胡宗南部為中央軍嫡係精銳,久駐西北,人地相宜。蔣介石聽從了蔣鼎文的建議。1938年1月中旬,胡宗南奉命率部進駐關中。第十七軍團部先駐鳳翔,後移西安永寧門外薦福寺,即俗稱小雁塔者。胡宗南本人開始住西安建國公園內,後移住東倉門之下馬陵董子祠,乃漢董仲舒墓前祠屋,屋僅三間,陳設簡陋。
在這期間,胡宗南正式組建第十七軍團部,並解除自己的第一軍軍長兼職,由第一師師長李鐵軍兼任。軍團部主官編製如下:
軍團長胡宗南,參謀長羅列。
軍團部參謀處處長傅維藩,副官處處長袁傑三,軍需處處長蔡翎祺,機要組長王微。
胡宗南作長期駐軍關中的打算,一方麵整補軍隊,同時著手籌建中央軍官學校第七分校與西北幹部訓練團等機構,以培訓軍隊基層軍官與幹部。
但到1938年5月下旬,胡宗南突然接到蔣介石從鄭州發來的緊急軍令,要胡率所部立即開往豫東,參與阻擊與“圍殲”渡黃河南犯的日軍精銳的土肥原的第十四師團。
原來,在1938年4月初台兒莊戰役後,日軍集中主力向徐州進圍。李宗仁率第五戰區部隊,於5月18日突圍退向皖北。日軍於5月19日占領徐州,然後以中島今朝吾的第十六師團從豐縣沿隴海鐵路西進。與此同時,日軍在豫北的土肥原第十四師團於5月9日至13日間,在濮陽一線強渡黃河,擊破中國防軍,迅速占領鄆城、荷澤等魯西要地,然後分兵兩路南下,向考城、蘭封挺進,企圖截斷隴海線,與東路日軍第十六師團配合,“圍殲”中國軍隊主力於豫東地區,接著占領開封、鄭州,與沿平漢線南下之日軍會師,直下武漢。日本大本營與政府認為:“隻要控製中原,實質上即能支配中國。”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一分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6頁。
豫東迎戰土肥原師團(3)
中國方麵也知道中原地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蔣介石於1938年5月中旬親臨鄭州指揮,決定發動蘭封戰役:以薛嶽為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以李漢魂的第六十四軍、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組成東路軍,以桂永清的第二十七軍、宋希濂的第七十一軍組成西路軍,共同“圍殲”進抵儀封、內黃、民權、考城間的土肥原師團;另以黃傑率第八軍據守歸德,阻擋從徐州西進的日軍第十六師團增援。
土肥原
中國軍隊自5月21日向土肥原師團發起攻擊,但進展不利。土肥原師團為日軍精銳,雖被四麵圍攻,仍勇猛頑強,向黃河岸邊且戰且退,並突然發起反擊,突破中國軍隊陣地,於5月22日、23日先後占領羅王車站、羅王寨、曲興集,向蘭封城逼近。5月23日夜,第二十七軍桂永清部第八十八師龍慕韓竟擅自放棄蘭封城。土肥原師團當即占領蘭封,截斷隴海線,威脅開封,鄭州震動。
在這危急之時,蔣介石派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赴開封指揮督戰,急調在關中的胡宗南第十七軍團(實際上隻有第一軍),在漢口的邱清泉裝甲部隊以及兩個新兵師等,開赴豫東增援,務求全殲土肥原師團。
這時,土肥原師團有步、炮兵四個聯隊,騎兵一個聯隊,共約兩萬多人。土肥原將其主力集結於蘭封北麵的三義寨、曲興集、羅王寨這三個據點,因這裏臨近黃河,以期能從黃河北岸,經南岸陳留口、柳園口,獲得日軍後方物資的支持;同時,土肥原又在蘭封城與羅王車站留置一部分兵力,互成犄角之勢,滯遲與防禦中國軍隊的進攻,等待從徐州方麵西進的援軍日軍第十六師團到達,再行反攻。日軍第二十師團則在黃河北岸策應。
中國方麵重新製訂了“圍殲”土肥原師團的計劃:以胡宗南的第十七軍團由開封以東興隆集一線向曲興集、羅王寨、陳留口日軍主陣地進攻;以李漢魂的第六十四軍向羅王車站一線日軍進攻;以桂永清的第二十七軍向三義寨、丁寨日軍進攻;以宋希濂的第七十一軍進攻蘭封城;以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從蘭封北向三義寨一線進攻。規定各部於5月25日晨同時發起全線進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