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娘子,得了個玉雪可愛的小娘子呢!”
“恭喜娘子,弄瓦之喜!”
聽得穩婆與醫女的恭賀聲後,李遐玉立即命雨娘將繈褓抱過來。細細看去,剛生出的孩子渾身發皺,並不見有多“玉雪可愛”。然而,僅是看著她,她心中便湧出了無限的歡喜:“將小娘子抱去給祖母瞧瞧。此外,穩婆、醫女都重賞。”
三郎,咱們終於擁有掌上明珠了,你何時能家來瞧一瞧她呢?
☆、第一百三十五章 悄來探望
轉眼便到了孩子的洗三,因著謝琰升遷十分迅速顯然頗有前途之故,又有李和與柴氏的顏麵,許多賓客皆是不請自來。雖說隻是個小娘子,但柴氏話裏行間都很是歡喜,於是眾人也頗為湊趣地說了好些話。當然也有人不知趣,看似讚著陳郡謝氏的嫡女確實是金貴得很,實則拐彎抹角地打探謝家人聽聞消息之後又當如何反應等等。柴氏隻當作不曾聽見,迴頭便命人將這家女眷記下,以後再也不邀她參加李家的宴飲,更不願去這一家湊什麽熱鬧。
李遐玉聽聞此事後,抱著女兒淺淺一笑:“她們怎麽如此關心別人家的事?自家的陰私恐怕還沒了斷幹淨呢。”靈州世家官宦也就這麽些,許多事根本不必打聽,不經意間便會傳出來。誰家沒有一兩件顏麵掃地的事呢?端看捂得緊不緊罷了——直到如今,李八娘不還是一個傳聞中無比端方的世家貴女麽?至於謝家之事,也暫時輪不到這些陌生人來關心。
“可不是麽?”李丹薇饒有興致地瞧著她懷中的小家夥,有些懊惱地道,“真該將阿修與芷娘都帶過來才是,也好與咱們謝小娘子好生親近親近。這可是阿修未來的媳婦呢,往後須得常來常往才好。”
“十娘姊姊悠著些罷,別光是咱們一廂情願,反倒讓他們往後不知該如何相處。不若暫且當作兄妹來往,若是日後情投意合了,再成全他們便是。”李遐玉迴道,小心翼翼地將孩子放在枕邊,“說來,我似乎忘了給長安去信。也該教大兄知曉,謝家多了位小娘子之事。據我所知,目前大兄膝下兩子,二兄膝下一女,咱們家小娘子在族中應是行二。”
“總是叫著大娘子或者小娘子聽著也不像,不過若是喚二娘,便是族中序齒——按我說,族中序齒並無任何意義,堂兄弟姊妹也就罷了,隔了一代的從兄弟姊妹便很不必如此。若是人多的家族,恐怕連同輩之人都認不全呢。”諸如他們隴西李氏丹陽房嫡脈,祖父的幾個兄弟膝下的族兄弟姊妹都有數十人,加起來幾乎近百。多年不見,她早已將他們的臉孔忘了,說不得突然見麵還不相識呢。
“謝氏父輩早逝,子嗣不豐,陽夏房嫡脈攏共也就他們堂兄弟三人,膝下四個孩子而已。不過,分房確實是遲早之事。也罷,便不叫二娘。不如,請祖母給這孩子取個小名罷,也沾一沾祖母的福氣。”李遐玉迴道,便使晴娘去請柴氏賜名。
柴氏聞言後,卻親自過來探看已經睡著的小家夥:“這兩日我都想著呢。咱們孫大娘子生在二月,二月又喚作梅見月,所以大名取作孫梅見,小名便作梅娘。既如此,謝小娘子生在八月,八月又有紅染月之稱,小名不如喚作染娘罷。”
“祖母取得真好。若教兒說,不如大名就取作謝紅染呢。”李遐玉道,“兒本想著八月又是清秋月,又是雁來月,謝清秋、謝雁來這兩個名字都不錯。不過,‘雁’與三郎之名重音,似乎並不合適,而‘清秋’又顯得太風花雪月了些。”
柴氏與李丹薇聽了,皆禁不住笑起來。柴氏道:“料不到不過是這兩三日而已,你便想了這麽許多,也真是難為你了。你隻管好好將養著,費什麽心思?咱們染娘的大名,應當由她阿爺來取才是。何況,也不知謝家這一輩取名到底要遵從什麽規矩,不好破例。趁著你祖父喜得尚未迴過神來,我早便派部曲去給三郎送信了。如今戰火尚未再起,迴信取名的時間總該是有的。”
“這倒也是……”李遐玉道,又輕嗔,“若是滿月之前她阿爺還未取好名,就喚作謝紅染。也不管什麽規矩,橫豎若不論隔房的,她便是這一輩中的大娘子,往後都遵著她的名字來便是了。”
是夜,半夢半醒之間,李遐玉依稀覺得榻前似乎有人正彎腰探視著她。那熟悉的身形與氣息,似乎帶著幾分仲秋之夜的微寒,卻令她覺得格外安心。迷迷蒙蒙間反應過來之後,她疑心是自己做了夢,遂清醒過來。然而眼前之人卻並未如夢幻泡影一般消失,而是在榻邊坐下來,輕輕地俯下身親了親她的嘴唇。
“三郎?”李遐玉依然覺得自己似乎是在夢中。眼前的謝琰應是剛沐浴過,披散著的黑發洇濕了衣袍,帶著濃重的水氣。不過,比起去年離別之時,卻似是曬得黑了些許,更增添了幾分武官的勃勃英氣。
“驚醒你了?”謝琰握住她的手,揚眉微笑,“原本想著悄悄在你身邊坐幾個時辰便走。不過,日夜兼程歸家來瞧你,卻未能讓你見著我,總有些不甘心。心裏正矛盾呢,幸好,你果然醒過來了。”
“你怎麽迴來了?祖母派人去給你送信,恐怕趕得再快也剛到夏州突厥軍營中罷?”李遐玉反握住他的大掌,坐起身倚靠在他懷中,“你……去看過咱們的女兒了麽?這兩日她張開了些,眉眼特別像你。”
“染娘生得比我精致多了,輪廓也很像你。我先前一直盤算著日子,想趕在你生產的時候迴來守著你們。執失思力將軍也特許了我幾日假期,正好趕得上來迴一趟。卻沒想到,小家夥如此心急。”謝琰神情不由得柔和了幾分,“你身子如何?我方才問了雨娘,聽說當日生得很順利,你始終未曾唿痛。不過,你又何必強撐著?若是一直不聲不響,反而更教家裏人擔心。那時候要是我在產室外,恐怕便按捺不住想衝進去了。”
“何必白費氣力?其實也不過是幾個時辰的事,生了之後便不覺得怎麽疼了。尤其抱著染娘的時候,更是什麽都忘得一幹二淨。連你這個當阿爺的始終不曾出現,我也忘了嗔怪。”說到此,李遐玉勾起嘴角,“說來,你方才可曾抱過她?”
“見她睡得很安心,我不敢抱她,生怕笨手笨腳地驚醒了她。早知如此,就該事先練習一番才是。”然而,這是他們的頭一個孩子,他還能如何練習呢?“站在小床邊看了一會兒,心裏更牽掛你,便過來了。”
李遐玉便輕聲喚雨娘將小家夥抱過來:“你這當阿爺的,怎能不抱一抱咱們的女兒?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心裏不歡喜呢。”
謝琰搖首應道:“我當然歡喜,歡喜得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說話之間,雨娘便將熟睡的染娘抱了過來,李遐玉接過來放入謝琰懷中。他立即如臨大敵一般調整著姿勢,眼見著女兒微微皺起淺淡的眉毛,便不由得焦急起來,使眼色向李遐玉求救。李遐玉卻看得噗嗤笑了,讓他臂彎放鬆些:“你的動作太僵硬了。不必擔心,便是她被你鬧醒了,再哄一哄她就是。”
經她悉心指點後,謝琰漸漸得法,於是輕輕地晃動著懷中的小嬰兒,見她抿了抿嘴唇,似是露出些許笑意,便立即驚喜道:“阿玉,你瞧,她笑了。是不是覺得躺在耶耶懷裏很高興呢?”
李遐玉斜了他一眼:“不過是睡得舒服罷了。如今尚且不能認人呢,也不管抱著她的人究竟是誰。說來,染娘是祖母給她取的小名,大名你想好了不曾?她這一輩取名是否要遵從什麽規矩?”
“我們謝家的小郎君、小娘子素來是分別取名。”謝琰毫不在意,“也不必管二兄家的小娘子究竟取的什麽——早就聽大兄說,因那孩子身子骨有些虛弱之故,還是叫著大娘這樣的小名,等過了四五歲再定大名。咱們的女兒,便取作謝紅染罷。日後若再有了女兒,按照生月繼續取。”
“謝紅染——祖母定會很高興。表兄家的小娘子取名孫梅見,也很好聽。不過,若不是你名中有個‘琰’字,咱們家的取成謝雁來,聽起來仿佛更相配一些。”梅見,雁來,都是月份的征兆,且動靜相宜,聽起來都很是大氣。“這名字委實有些可惜了,不如等下一輩的時候再用罷。隔輩之後,也不必避諱同音不同調了。”
“都依你。”謝琰迴道,“累不累?再睡一會,我和染娘在旁邊陪著你。”
“好不容易才見著你,你天亮之後卻須得啟程離開。難得有這幾個時辰,我又如何能睡過去?”李遐玉迴道,“說來,你這些月以來究竟有什麽見聞經曆,我都不知曉。不如,你且說給我聽罷。夏州之戰的始末,我也十分在意。”
謝琰頓時失笑:“旁的人家閨中私語時,無不是花前月下。你可倒好,什麽話都不想聽,隻想著鐵馬金戈。莫急,我還有好些話想說與你聽呢。待我說完之後,再講夏州之戰也不遲罷?”他笑起來的時候,小家夥似乎被吵醒了,不安地動了動。
年輕的阿爺連忙將她放入阿娘懷中,連唿吸都放輕了幾分,唯恐再鬧著她。然而,謝家染娘素來便是體貼乖巧得很,吧嗒著小嘴便又睡過去了。謝琰這才鬆了口氣,壓低聲音道:“抱著她也累,將她放在床榻裏頭,讓她安心睡罷。如此,咱們也好說話。”
於是,夜半時分直至黎明,兩人始終依偎在一起輕言輕語。從花前月下,一直說到鐵馬金戈。窗外天色漸漸亮了起來,他們卻依舊沒有任何睡意,也不提挽留的言語,隻是彼此相望的時候,交換著綿綿的情意與不舍之色。
“阿玉,我走了。”謝琰起身,從袖中取出個圓潤的玉扣,上頭雕著一隻神氣活現的雛鷹,“沒有時間再仔細打磨,想想還是留給染娘貼身帶著罷。待我歸家之後,再將這玉扣好生琢磨一番。”
“……我會打個絡子,讓她戴在身上……三郎,此去千萬小心些,平安歸來。”
“我省得,你放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再戰漠北
時至九月深秋,剛開始時接連取得勝利的大唐雄師卻始終止步於高句麗安市城(海城)之前。由於守城軍的頑強抵抗,圍攻此城兩個餘月的大唐將士並未取得預期的戰果。攻城之戰本便艱難,久克不下士氣更是迅速低落。更何況深秋之後遼東氣候日益寒冷,來自更溫暖的河北道、河東道等地區的大唐兵馬十分不適應。數萬大軍不可能在冬季酷寒的遼東過冬,白白耗費糧草與性命。故而,天子無奈之下,隻得暫時班師迴朝。
此次征戰,顯然並未達到聖人的理想目標。雖說攻占了十城,俘虜七萬餘戶,斬殺四萬首級,隻付出了數千兵士陣亡的代價,但這一戰在年輕時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天子眼中,仍是不值一提的汙點。更別提戰馬損失慘重,糧草亦消耗一空,短時間內必定難以再度東征——高句麗不過疥蘚之疾,自是不值得如前朝煬帝東征那般付出舉國之力為代價。
既然孫子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朝廷便更易了對待高句麗的謀略,決定以偏師襲擾農時,致使高句麗日漸糧荒而內亂,自行瓦解。也許不過幾年,也許不過數年,不費多少兵卒,便能將此國滅去——經此一役後,令其俯首稱臣已經並非大唐所願了。何況高句麗如今占據的遼東,本便該是漢人的土地。至於鮮卑山側近,鮮卑人恐怕更有資格在哪一處生活——當然,鮮卑族都已經是大唐人,這些也合該是屬於大唐的疆域。
東征高句麗結束之後,因並不算大勝,朝廷內外並無多少喜悅之氣。不甘失敗的多彌可汗聽聞草原上流傳的唐軍東征不利的消息,認為良機已然到來,遂再度征召鐵勒騎士,南下入侵夏州。聖人登時大怒,立即命時任禮部尚書的江夏王李道宗鎮守朔州,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薛萬徹與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鎮守勝州,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將軍薛孤吳鎮守靈州,執失思力帶領靈州與勝州的突厥降部,與其他兵馬唿應。攏共算起來,竟召集了二十二州府兵,與大部分突厥降部騎士。
薛延陀人氣勢洶洶地南下穿過陰山,在渡黃河的時候卻聽聞斥候來報,唐軍總共征召了二十二州府兵與突厥降部騎士,計數十萬大軍,正虎視眈眈地等著他們自投羅網。多彌可汗猶豫了幾日,又聽得執失思力的突厥騎兵北上的消息,遂立即連退三百裏,在漠北南部草原上紮營。
此時已然入冬了,薛延陀人與唐軍隔著黃河陰山對峙,誰都並未輕舉妄動。冬季並不是適合征戰的時節,天寒地凍,兵馬極易凍傷或困在突如其來的風雪當中,糧草運輸更是十分艱難。然而,無論是多彌可汗或是在夏州邊境結營的執失思力都沒有拔營而歸的意思。周圍的唐軍也依舊按兵不動,直至持續到貞觀二十四年的元日來臨。
元日本是漢人的年節,意味著一年之始。突厥人並沒有過除夕元日的習俗,然而歸降大唐又娶得公主之後,執失思力將軍早便移風易俗了。他麾下雖然絕大多數皆為突厥人,隻有謝琰等數百漢人以及慕容若等漢化的鮮卑人,但他依舊以過節為名,用私房錢買了好酒好肉,犒勞全軍之辛勞。夏州都督喬師望與他交好,竟派親信送來了一席節日宴。雖說無論是什麽山珍海味,跋涉百餘裏之後都已經變得冰涼無比,但隻需熱一熱,也仍比軍中的夥食誘人許多。
執失思力遂將下屬親信都喚到主軍帳中,邀他們共度年節。慕容若、謝琰亦是赫然在列。嚐著久違的駝蹄羹、熱洛河、駝峰炙、金粟平、光明蝦炙、乳釀魚、烤全羊等吃食,慕容若很是感慨:“之前幾乎日日都用這些,也並不覺得有多美味。如今嚐起來,卻當真仿佛山珍海味了。”
“接連煮了幾個月羊肉,配著冷硬的幹糧一起用,如今便隻是一碗清湯餅,都稱得上是人間佳肴了。”謝琰似笑非笑迴道,“戰事結束之後,你好生珍惜在家中的時光罷。該吃多少便吃多少,免得往後惦念。”
“也不知入夜之後便躲在帳篷中刻玉的究竟是誰。若是歸家了,成日裏好好地抱著你家染娘罷。”慕容若還待再嘲弄他幾句,便聽得執失思力將軍笑問:“老夫的先鋒官在何處?”。
兩人忙起身行禮,舉杯遙祝。執失思力打量著他們,意味深長道:“酒是好物,卻不可貪杯,免得誤事。”二人心中不由得一凜,渾身血液沸騰,立即便興奮起來。對峙了數個月之後,將軍終是打算主動出擊了麽?由著多彌可汗十幾萬人雄踞在陰山以北,待到春來迴暖牧草返青之後,便著實危險了,正該趁此機會將薛延陀人打垮才是!
是夜,執失思力將軍以共度除夕為名,將兩人留在帳中,對著輿圖與他們商討許久。直至後半夜,夏州都督喬師望也以探望為借口,踏入了中軍帳內。新年的黎明甫到來之時,從突厥軍營中倏然奔出千餘兵馬,冒著嚴寒一路北上而去。沿途之中,數支斥候迴返加入,林林總總竟也聚齊了數千人。最終,度過黃河北上陰山的先鋒軍竟有四五千之眾。
此時,同樣在寒冬中苦熬的薛延陀大軍麵臨著糧草斷絕的危機。多彌可汗嚴令附近鐵勒部落必須拿出牛羊糧食供大軍使用,否則殺無赦。此舉雖是引起了許多鐵勒部落的反感,但因薛延陀部以及多彌可汗擅殺之威名猶在之故,並不敢反抗。
然而,剛鬆了口氣的多彌可汗尚未來得及緩過勁來,便迎來了突襲的唐軍。這數千唐軍仿佛料到他們糧草短缺,不斷地襲擊他們的運糧隊,且神出鬼沒,對漠北草原似乎了如指掌,總能恰到好處地避開搜索與攻擊。糧草數次被劫或被燒之後,薛延陀大軍已經漸漸陷入恐慌之中。於是,多彌可汗不得不倉皇聚集軍隊,打算將這些唐軍圍困起來一網打盡。
這些唐軍卻十分狡詐,且戰且走,將薛延陀軍引入陰山之中。等待鐵勒人軍隊的,是早便安排好伏擊的執失思力麾下突厥騎兵與夏州都督喬師望的府兵。唐軍使起誘敵深入、請君入甕兩計來,早已是爐火純青。已是二度中計的多彌可汗暴跳如雷,在漫山遍野的敵人箭雨中,隻得乘輕騎逃走。此一戰,唐軍斬了數千人,並俘虜兩千餘。勝利的消息傳至長安,令聖人大悅。據說若非上元節已經過去,皇城前必會再立上一座燈樓以示慶賀。
在唐人忙著計功的時候,生性多疑的多彌可汗卻越想越覺得此戰敗得蹊蹺。突厥人闊別漠北已經有數十年,他們很難確定如今漠北草原的地形,那群唐軍先鋒軍卻仿佛什麽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若非族中有人通風報信,他怎麽可能淪落到屢戰屢敗的境地?於是,他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先前支持突利失的迴紇、仆骨、同羅等部落,決定將這些部族驅逐出薛延陀王庭,將侍奉其父夷男可汗的老臣都廢去,盡數換上自己的親信。若有不忿者,便斷然殺之,且斬草除根,不留任何後患。
迴紇、仆骨、同羅數個部族深受其害,實在忍無可忍,便悄悄遣使去往大唐,請合攻薛延陀。迴紇之族長吐迷度在鐵勒部落當中亦很有威信,不但姿態放得極低,許諾向大唐稱臣,遵天子為天可汗,且答應日後必會嚴加約束漠北鐵勒部落,不教他們南下侵擾大唐邊疆。
多彌可汗自立之後,大唐早已有滅薛延陀之意。雖然在漠北馳騁的那些胡族的信譽一向值得懷疑,不過,為了以更少的代價除掉北疆的隱患,朝廷很快便答應了迴紇所求。六月,天子下詔,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遣契苾何力統領涼州府兵以及六胡州胡兵,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照舊統率突厥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統本部兵馬,幾路大軍齊頭並進,攻向薛延陀王庭。
契苾何力領命之後,便日夜兼程趕到涼州,召集兵馬於賀蘭山北麓紮營。從交好的靈州都督李正明處取得漠北草原最新輿圖之後,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去信與執失思力,好說歹說將慕容若、謝琰等人“借”了迴來。執失思力頗有幾分不舍地放走了先鋒官,而慕容若與謝琰亦匆匆來到了涼州軍大營當中。
仔細論起來,謝琰與契苾何力將軍已有四年多不曾見麵了。戰火紛爭之前,他們也時常通信,但專注於軍營中事之後,反倒是疏遠了不少。不過,再度見麵,就在這位性格爽朗的鐵勒族將軍笑著過來重重地拍他的肩的時候,所有隔閡仿佛都消失得一幹二淨了。
“坐!”契苾何力道,“若從茉紗麗論起來,你應當喚我一聲世父。不過也罷,咱們也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不必遵循這些規矩。聽聞你已經與李家的小娘子成婚?這樁婚事倒很是不錯,那小娘子確實是賢內助——果然,你成家之後便立下了赫赫戰功。”
謝琰微微一笑:“若是在私下,自是應當喚將軍世父才是。不過,如今身在軍營中,屬下可不敢仗著是親戚而冒犯將軍的威信。”其實,仔細算起來,這親戚關係也是隔了數層,孫夏才是契苾家正經的侄女婿。
契苾何力點點頭,又道:“遍尋大唐,如你們這般年紀的折衝都尉、果毅都尉可是罕見得很!便是侍奉在聖人身邊的千牛備身,也須得望你們的項背了!”
“不敢當。”慕容若笑道,“不過是執失思力將軍對屬下們多有照拂罷了。”
謝琰也道:“說來,屬下們的運道確實不錯,離開執失思力將軍之後,又到了將軍身邊。將軍但有差遣,屬下們必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我可舍不得讓你們這支戰功驚人的先鋒軍去赴湯蹈火。”契苾何力朗聲大笑,“且等著罷,你們建功的時候還多著呢!該使你們的時候,我絕不會吝惜的!如今你們剛來大營,且好生歇息去罷。等著我傳喚。”
“屬下遵命。”
出得營帳之後,慕容若與謝琰便迴到安置他們的營房當中。謝琰終於得了片刻閑暇,於是立即給李遐玉寫信。他新打磨的飛鷹玉環作為遲來許久的生辰之禮也早該送與她了。然而,未待信寫完,孫夏與郭樸卻過來了。
兩人在他跟前坐下,郭樸道:“果毅可知我們方才瞧見了誰?”
謝琰淡淡地瞥了他們一眼:“有事便直說,若是無事,便早些下去歇息。”
“……”孫夏見他竟絲毫不好奇,多少有些失落,遂迴道,“看見何飛箭了。我早便覺得奇怪了,他前兩年就已經到了能入軍籍的年齡,怎麽一直不見人影。不是說好的,讓他成為咱們的手下?”
“卻原來,他竟不知為何去了涼州軍府當中。”郭樸接道,依舊是一臉穩重正直,仿佛對過去之事毫無所知,如同至今都沒有多想的孫夏一般,“那小子瞧見我們,就當作沒看見似的。不過是個副隊正罷了,在我們跟前居然還大搖大擺。”
“既然他打算見麵不相識,你們又何必理會。”謝琰迴答得很是平淡,收起筆墨紙硯與信匣,“他既然不想接受父蔭,去涼州一級一級往上爬,倒也是塊值得稱道的硬骨頭。待到日後,若有緣共事,再與他敘一敘舊也不遲。”
郭樸與孫夏隻是過來問一問訊,想不到謝琰反應很是淡然,也尋不出什麽新消息,於是便隻得離開了。謝琰派部曲出軍營送信匣時,卻被守衛攔住了。據說按照軍令,自建營之日始,便不得向外傳送隻言片語。故而,他隻得將信與玉環都收起來,對妻女的思念之情亦繼續深埋在心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忽聞噩耗
正當涼州軍營頻繁調動兵馬,已經開始與其餘各路大軍一同策馬奔向漠北,出征攻打薛延陀王庭的時候,弘靜縣李家老宅中卻依舊是一片祥和氣象。而且,由於此次點兵並未涉及靈州、夏州兩地府兵的緣故,一直盡職盡責守在河間府軍營中的李和,也終於得以在久違的休沐之時迴到家中。
這兩年雖是從未離家遠行,就待在近在咫尺的軍營,李和卻幾乎與謝琰、孫夏一樣,從未歸過家,故而連重外孫女洗三滿月都未能出席。如今歸得家中,一見玉雪可愛的謝染娘、孫梅娘,簡直挪不開眼去,時常抱著不放手。然而,這種激動的情緒也僅僅隻持續到他聽聞涼州軍營出征的消息為止。因著連續數戰都無法真正上陣之故,老人家頗有幾分惆悵,再也無法全心全意地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
正院內堂前的鬆林綠蔭之中,李家人正坐在清風徐徐的樹蔭下,悠閑地避著殘暑的餘熱。李和靠在憑幾上,飲著自家釀的濁酒,眉頭緊鎖。便是孩子們繞在他身邊頑耍,也未能令他的神情放鬆幾分。
“祖父,靈州諸府兵這幾年來皆是枕戈待旦,如今終於能稍稍鬆快一些,亦是件好事。”李遐玉緩緩開弓,指尖微鬆,雙箭前後射出,皆穩穩地射入百步外的靶心,“若是連續幾年皆緊繃如弓弦,遲遲不能歇息鬆緩片刻,恐怕上了戰場也不能使出往日八成的勁兒來。何況,前一次就算並未跟著執失思力將軍吃上大魚大肉,也喝上了肉湯不是?”
“那麽一點肉湯能夠幾個人分?連滋味都嚐不出來!哪裏比得過夏州軍,接連兩次大勝,上上下下走路都生風,看人都斜著眼!”李和冷哼道,“我們就是差了些運道,論精兵強將絲毫不比夏州與涼州弱——甚至,我覺得還勝過幾分。數次攻打薛延陀,我們卻什麽都不曾撈著。別說我心中難熬,便是都督恐怕也難受得緊!我知道,此番是聖人體恤靈州夏州將士疲累之故,才將我們單撇在外。不過箭在弦上,卻一直不能發,隻能放下的苦楚……唉……”
“無論如何,也總比戰亂殃及靈州好些罷?如今眾將士安安生生地待在軍營中,不至於送了性命,亦可保存靈州軍府的實力不是?而且,靈州軍府這些年往北巡防的收獲最多,算起功勞的時候亦是不可或缺。”
“此功猶如螢火,如何與滅薛延陀的皓月之功相比?何況咱們靈州夾在夏州、涼州中間,若是他們都立下汗馬功勞,唯獨我們如此不起眼,日後便是見了他們也覺得抬不起頭來——”李和長長地歎息。
“眼下或許如此,何不再圖往後?薛延陀滅去之後,北疆並非再也沒有敵人。便是迴紇取薛延陀而代之,還有西突厥呢。何況,迴紇也未必能約束得了所有鐵勒部落,也未必不是下一個薛延陀。隻要身在邊疆,便有保家衛國的機會,便遲早都能等來建功的時刻。”李遐玉接道。
李和望向她,卻搖搖首:“已經到了如今的年紀,還能等到何時?”
聞言,李遐玉放下弓箭,略作思索:“祖父,都督難不成已有告老還鄉之念了?”否則,若不是物傷其類,一向自認老當益壯的祖父如何會百般糾結於“年紀”一事?
說來,李正明都督在靈州已經將近十年,雖無什麽大勝之功,卻零零星星也累積了許多功勞。隻是,到底已經是將近古稀年紀的老人了,其實早便該頤養天年了。然而,自從衛公(李靖)告老養病以及同輩陸續或病或逝之後,隴西李氏丹陽房的下一輩中並無能夠擔負起一族重擔的人物。兒孫的不成器,令丹陽房的煊赫變得宛如水中月鏡中花一般虛幻,而老人家悉心培養的十二郎年紀尚幼,看起來亦沒有從軍之念。因此,李都督也不得不繼續如參天大樹一般支撐著家族。倘若他果真辭去都督之位,說不得丹陽房在隴西李氏諸房支中的地位便會逐漸下降。
“兒孫自有兒孫福,都督亦不可能事事都安排妥當。”李和道,眉頭幾乎倒豎起來,“都已是這把年紀了,若再不放手,說不得會令人覺得戀權,反倒對丹陽房不利了。無論如何,如今總歸有了個靠譜的孫女婿不是?多少也能照拂一二。”說罷,他略頓了頓,又嘟噥著:“或許我也該……不過這麽窩囊地告老,總有些不甘心。就算是垂垂老矣,也還能坐在軍帳裏……”
坐在一旁的柴氏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區區四品的折衝都尉,告什麽老?就算將折子遞上去,上頭大概也懶得理會。大唐上下數百個折衝都尉,哪個不是或者右遷,或者一直任職到老死為止?你便安心待著罷。說不得下一任都督瞧著你不順眼,哪日將你調出靈州,我這把老骨頭還能隨著你去呢。”
“……”李和一時間無言以對。在下一任靈州都督出現之後,或許確實該憂心此問題了。
“恭喜娘子,弄瓦之喜!”
聽得穩婆與醫女的恭賀聲後,李遐玉立即命雨娘將繈褓抱過來。細細看去,剛生出的孩子渾身發皺,並不見有多“玉雪可愛”。然而,僅是看著她,她心中便湧出了無限的歡喜:“將小娘子抱去給祖母瞧瞧。此外,穩婆、醫女都重賞。”
三郎,咱們終於擁有掌上明珠了,你何時能家來瞧一瞧她呢?
☆、第一百三十五章 悄來探望
轉眼便到了孩子的洗三,因著謝琰升遷十分迅速顯然頗有前途之故,又有李和與柴氏的顏麵,許多賓客皆是不請自來。雖說隻是個小娘子,但柴氏話裏行間都很是歡喜,於是眾人也頗為湊趣地說了好些話。當然也有人不知趣,看似讚著陳郡謝氏的嫡女確實是金貴得很,實則拐彎抹角地打探謝家人聽聞消息之後又當如何反應等等。柴氏隻當作不曾聽見,迴頭便命人將這家女眷記下,以後再也不邀她參加李家的宴飲,更不願去這一家湊什麽熱鬧。
李遐玉聽聞此事後,抱著女兒淺淺一笑:“她們怎麽如此關心別人家的事?自家的陰私恐怕還沒了斷幹淨呢。”靈州世家官宦也就這麽些,許多事根本不必打聽,不經意間便會傳出來。誰家沒有一兩件顏麵掃地的事呢?端看捂得緊不緊罷了——直到如今,李八娘不還是一個傳聞中無比端方的世家貴女麽?至於謝家之事,也暫時輪不到這些陌生人來關心。
“可不是麽?”李丹薇饒有興致地瞧著她懷中的小家夥,有些懊惱地道,“真該將阿修與芷娘都帶過來才是,也好與咱們謝小娘子好生親近親近。這可是阿修未來的媳婦呢,往後須得常來常往才好。”
“十娘姊姊悠著些罷,別光是咱們一廂情願,反倒讓他們往後不知該如何相處。不若暫且當作兄妹來往,若是日後情投意合了,再成全他們便是。”李遐玉迴道,小心翼翼地將孩子放在枕邊,“說來,我似乎忘了給長安去信。也該教大兄知曉,謝家多了位小娘子之事。據我所知,目前大兄膝下兩子,二兄膝下一女,咱們家小娘子在族中應是行二。”
“總是叫著大娘子或者小娘子聽著也不像,不過若是喚二娘,便是族中序齒——按我說,族中序齒並無任何意義,堂兄弟姊妹也就罷了,隔了一代的從兄弟姊妹便很不必如此。若是人多的家族,恐怕連同輩之人都認不全呢。”諸如他們隴西李氏丹陽房嫡脈,祖父的幾個兄弟膝下的族兄弟姊妹都有數十人,加起來幾乎近百。多年不見,她早已將他們的臉孔忘了,說不得突然見麵還不相識呢。
“謝氏父輩早逝,子嗣不豐,陽夏房嫡脈攏共也就他們堂兄弟三人,膝下四個孩子而已。不過,分房確實是遲早之事。也罷,便不叫二娘。不如,請祖母給這孩子取個小名罷,也沾一沾祖母的福氣。”李遐玉迴道,便使晴娘去請柴氏賜名。
柴氏聞言後,卻親自過來探看已經睡著的小家夥:“這兩日我都想著呢。咱們孫大娘子生在二月,二月又喚作梅見月,所以大名取作孫梅見,小名便作梅娘。既如此,謝小娘子生在八月,八月又有紅染月之稱,小名不如喚作染娘罷。”
“祖母取得真好。若教兒說,不如大名就取作謝紅染呢。”李遐玉道,“兒本想著八月又是清秋月,又是雁來月,謝清秋、謝雁來這兩個名字都不錯。不過,‘雁’與三郎之名重音,似乎並不合適,而‘清秋’又顯得太風花雪月了些。”
柴氏與李丹薇聽了,皆禁不住笑起來。柴氏道:“料不到不過是這兩三日而已,你便想了這麽許多,也真是難為你了。你隻管好好將養著,費什麽心思?咱們染娘的大名,應當由她阿爺來取才是。何況,也不知謝家這一輩取名到底要遵從什麽規矩,不好破例。趁著你祖父喜得尚未迴過神來,我早便派部曲去給三郎送信了。如今戰火尚未再起,迴信取名的時間總該是有的。”
“這倒也是……”李遐玉道,又輕嗔,“若是滿月之前她阿爺還未取好名,就喚作謝紅染。也不管什麽規矩,橫豎若不論隔房的,她便是這一輩中的大娘子,往後都遵著她的名字來便是了。”
是夜,半夢半醒之間,李遐玉依稀覺得榻前似乎有人正彎腰探視著她。那熟悉的身形與氣息,似乎帶著幾分仲秋之夜的微寒,卻令她覺得格外安心。迷迷蒙蒙間反應過來之後,她疑心是自己做了夢,遂清醒過來。然而眼前之人卻並未如夢幻泡影一般消失,而是在榻邊坐下來,輕輕地俯下身親了親她的嘴唇。
“三郎?”李遐玉依然覺得自己似乎是在夢中。眼前的謝琰應是剛沐浴過,披散著的黑發洇濕了衣袍,帶著濃重的水氣。不過,比起去年離別之時,卻似是曬得黑了些許,更增添了幾分武官的勃勃英氣。
“驚醒你了?”謝琰握住她的手,揚眉微笑,“原本想著悄悄在你身邊坐幾個時辰便走。不過,日夜兼程歸家來瞧你,卻未能讓你見著我,總有些不甘心。心裏正矛盾呢,幸好,你果然醒過來了。”
“你怎麽迴來了?祖母派人去給你送信,恐怕趕得再快也剛到夏州突厥軍營中罷?”李遐玉反握住他的大掌,坐起身倚靠在他懷中,“你……去看過咱們的女兒了麽?這兩日她張開了些,眉眼特別像你。”
“染娘生得比我精致多了,輪廓也很像你。我先前一直盤算著日子,想趕在你生產的時候迴來守著你們。執失思力將軍也特許了我幾日假期,正好趕得上來迴一趟。卻沒想到,小家夥如此心急。”謝琰神情不由得柔和了幾分,“你身子如何?我方才問了雨娘,聽說當日生得很順利,你始終未曾唿痛。不過,你又何必強撐著?若是一直不聲不響,反而更教家裏人擔心。那時候要是我在產室外,恐怕便按捺不住想衝進去了。”
“何必白費氣力?其實也不過是幾個時辰的事,生了之後便不覺得怎麽疼了。尤其抱著染娘的時候,更是什麽都忘得一幹二淨。連你這個當阿爺的始終不曾出現,我也忘了嗔怪。”說到此,李遐玉勾起嘴角,“說來,你方才可曾抱過她?”
“見她睡得很安心,我不敢抱她,生怕笨手笨腳地驚醒了她。早知如此,就該事先練習一番才是。”然而,這是他們的頭一個孩子,他還能如何練習呢?“站在小床邊看了一會兒,心裏更牽掛你,便過來了。”
李遐玉便輕聲喚雨娘將小家夥抱過來:“你這當阿爺的,怎能不抱一抱咱們的女兒?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心裏不歡喜呢。”
謝琰搖首應道:“我當然歡喜,歡喜得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說話之間,雨娘便將熟睡的染娘抱了過來,李遐玉接過來放入謝琰懷中。他立即如臨大敵一般調整著姿勢,眼見著女兒微微皺起淺淡的眉毛,便不由得焦急起來,使眼色向李遐玉求救。李遐玉卻看得噗嗤笑了,讓他臂彎放鬆些:“你的動作太僵硬了。不必擔心,便是她被你鬧醒了,再哄一哄她就是。”
經她悉心指點後,謝琰漸漸得法,於是輕輕地晃動著懷中的小嬰兒,見她抿了抿嘴唇,似是露出些許笑意,便立即驚喜道:“阿玉,你瞧,她笑了。是不是覺得躺在耶耶懷裏很高興呢?”
李遐玉斜了他一眼:“不過是睡得舒服罷了。如今尚且不能認人呢,也不管抱著她的人究竟是誰。說來,染娘是祖母給她取的小名,大名你想好了不曾?她這一輩取名是否要遵從什麽規矩?”
“我們謝家的小郎君、小娘子素來是分別取名。”謝琰毫不在意,“也不必管二兄家的小娘子究竟取的什麽——早就聽大兄說,因那孩子身子骨有些虛弱之故,還是叫著大娘這樣的小名,等過了四五歲再定大名。咱們的女兒,便取作謝紅染罷。日後若再有了女兒,按照生月繼續取。”
“謝紅染——祖母定會很高興。表兄家的小娘子取名孫梅見,也很好聽。不過,若不是你名中有個‘琰’字,咱們家的取成謝雁來,聽起來仿佛更相配一些。”梅見,雁來,都是月份的征兆,且動靜相宜,聽起來都很是大氣。“這名字委實有些可惜了,不如等下一輩的時候再用罷。隔輩之後,也不必避諱同音不同調了。”
“都依你。”謝琰迴道,“累不累?再睡一會,我和染娘在旁邊陪著你。”
“好不容易才見著你,你天亮之後卻須得啟程離開。難得有這幾個時辰,我又如何能睡過去?”李遐玉迴道,“說來,你這些月以來究竟有什麽見聞經曆,我都不知曉。不如,你且說給我聽罷。夏州之戰的始末,我也十分在意。”
謝琰頓時失笑:“旁的人家閨中私語時,無不是花前月下。你可倒好,什麽話都不想聽,隻想著鐵馬金戈。莫急,我還有好些話想說與你聽呢。待我說完之後,再講夏州之戰也不遲罷?”他笑起來的時候,小家夥似乎被吵醒了,不安地動了動。
年輕的阿爺連忙將她放入阿娘懷中,連唿吸都放輕了幾分,唯恐再鬧著她。然而,謝家染娘素來便是體貼乖巧得很,吧嗒著小嘴便又睡過去了。謝琰這才鬆了口氣,壓低聲音道:“抱著她也累,將她放在床榻裏頭,讓她安心睡罷。如此,咱們也好說話。”
於是,夜半時分直至黎明,兩人始終依偎在一起輕言輕語。從花前月下,一直說到鐵馬金戈。窗外天色漸漸亮了起來,他們卻依舊沒有任何睡意,也不提挽留的言語,隻是彼此相望的時候,交換著綿綿的情意與不舍之色。
“阿玉,我走了。”謝琰起身,從袖中取出個圓潤的玉扣,上頭雕著一隻神氣活現的雛鷹,“沒有時間再仔細打磨,想想還是留給染娘貼身帶著罷。待我歸家之後,再將這玉扣好生琢磨一番。”
“……我會打個絡子,讓她戴在身上……三郎,此去千萬小心些,平安歸來。”
“我省得,你放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再戰漠北
時至九月深秋,剛開始時接連取得勝利的大唐雄師卻始終止步於高句麗安市城(海城)之前。由於守城軍的頑強抵抗,圍攻此城兩個餘月的大唐將士並未取得預期的戰果。攻城之戰本便艱難,久克不下士氣更是迅速低落。更何況深秋之後遼東氣候日益寒冷,來自更溫暖的河北道、河東道等地區的大唐兵馬十分不適應。數萬大軍不可能在冬季酷寒的遼東過冬,白白耗費糧草與性命。故而,天子無奈之下,隻得暫時班師迴朝。
此次征戰,顯然並未達到聖人的理想目標。雖說攻占了十城,俘虜七萬餘戶,斬殺四萬首級,隻付出了數千兵士陣亡的代價,但這一戰在年輕時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天子眼中,仍是不值一提的汙點。更別提戰馬損失慘重,糧草亦消耗一空,短時間內必定難以再度東征——高句麗不過疥蘚之疾,自是不值得如前朝煬帝東征那般付出舉國之力為代價。
既然孫子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朝廷便更易了對待高句麗的謀略,決定以偏師襲擾農時,致使高句麗日漸糧荒而內亂,自行瓦解。也許不過幾年,也許不過數年,不費多少兵卒,便能將此國滅去——經此一役後,令其俯首稱臣已經並非大唐所願了。何況高句麗如今占據的遼東,本便該是漢人的土地。至於鮮卑山側近,鮮卑人恐怕更有資格在哪一處生活——當然,鮮卑族都已經是大唐人,這些也合該是屬於大唐的疆域。
東征高句麗結束之後,因並不算大勝,朝廷內外並無多少喜悅之氣。不甘失敗的多彌可汗聽聞草原上流傳的唐軍東征不利的消息,認為良機已然到來,遂再度征召鐵勒騎士,南下入侵夏州。聖人登時大怒,立即命時任禮部尚書的江夏王李道宗鎮守朔州,右衛大將軍代州都督薛萬徹與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鎮守勝州,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將軍薛孤吳鎮守靈州,執失思力帶領靈州與勝州的突厥降部,與其他兵馬唿應。攏共算起來,竟召集了二十二州府兵,與大部分突厥降部騎士。
薛延陀人氣勢洶洶地南下穿過陰山,在渡黃河的時候卻聽聞斥候來報,唐軍總共征召了二十二州府兵與突厥降部騎士,計數十萬大軍,正虎視眈眈地等著他們自投羅網。多彌可汗猶豫了幾日,又聽得執失思力的突厥騎兵北上的消息,遂立即連退三百裏,在漠北南部草原上紮營。
此時已然入冬了,薛延陀人與唐軍隔著黃河陰山對峙,誰都並未輕舉妄動。冬季並不是適合征戰的時節,天寒地凍,兵馬極易凍傷或困在突如其來的風雪當中,糧草運輸更是十分艱難。然而,無論是多彌可汗或是在夏州邊境結營的執失思力都沒有拔營而歸的意思。周圍的唐軍也依舊按兵不動,直至持續到貞觀二十四年的元日來臨。
元日本是漢人的年節,意味著一年之始。突厥人並沒有過除夕元日的習俗,然而歸降大唐又娶得公主之後,執失思力將軍早便移風易俗了。他麾下雖然絕大多數皆為突厥人,隻有謝琰等數百漢人以及慕容若等漢化的鮮卑人,但他依舊以過節為名,用私房錢買了好酒好肉,犒勞全軍之辛勞。夏州都督喬師望與他交好,竟派親信送來了一席節日宴。雖說無論是什麽山珍海味,跋涉百餘裏之後都已經變得冰涼無比,但隻需熱一熱,也仍比軍中的夥食誘人許多。
執失思力遂將下屬親信都喚到主軍帳中,邀他們共度年節。慕容若、謝琰亦是赫然在列。嚐著久違的駝蹄羹、熱洛河、駝峰炙、金粟平、光明蝦炙、乳釀魚、烤全羊等吃食,慕容若很是感慨:“之前幾乎日日都用這些,也並不覺得有多美味。如今嚐起來,卻當真仿佛山珍海味了。”
“接連煮了幾個月羊肉,配著冷硬的幹糧一起用,如今便隻是一碗清湯餅,都稱得上是人間佳肴了。”謝琰似笑非笑迴道,“戰事結束之後,你好生珍惜在家中的時光罷。該吃多少便吃多少,免得往後惦念。”
“也不知入夜之後便躲在帳篷中刻玉的究竟是誰。若是歸家了,成日裏好好地抱著你家染娘罷。”慕容若還待再嘲弄他幾句,便聽得執失思力將軍笑問:“老夫的先鋒官在何處?”。
兩人忙起身行禮,舉杯遙祝。執失思力打量著他們,意味深長道:“酒是好物,卻不可貪杯,免得誤事。”二人心中不由得一凜,渾身血液沸騰,立即便興奮起來。對峙了數個月之後,將軍終是打算主動出擊了麽?由著多彌可汗十幾萬人雄踞在陰山以北,待到春來迴暖牧草返青之後,便著實危險了,正該趁此機會將薛延陀人打垮才是!
是夜,執失思力將軍以共度除夕為名,將兩人留在帳中,對著輿圖與他們商討許久。直至後半夜,夏州都督喬師望也以探望為借口,踏入了中軍帳內。新年的黎明甫到來之時,從突厥軍營中倏然奔出千餘兵馬,冒著嚴寒一路北上而去。沿途之中,數支斥候迴返加入,林林總總竟也聚齊了數千人。最終,度過黃河北上陰山的先鋒軍竟有四五千之眾。
此時,同樣在寒冬中苦熬的薛延陀大軍麵臨著糧草斷絕的危機。多彌可汗嚴令附近鐵勒部落必須拿出牛羊糧食供大軍使用,否則殺無赦。此舉雖是引起了許多鐵勒部落的反感,但因薛延陀部以及多彌可汗擅殺之威名猶在之故,並不敢反抗。
然而,剛鬆了口氣的多彌可汗尚未來得及緩過勁來,便迎來了突襲的唐軍。這數千唐軍仿佛料到他們糧草短缺,不斷地襲擊他們的運糧隊,且神出鬼沒,對漠北草原似乎了如指掌,總能恰到好處地避開搜索與攻擊。糧草數次被劫或被燒之後,薛延陀大軍已經漸漸陷入恐慌之中。於是,多彌可汗不得不倉皇聚集軍隊,打算將這些唐軍圍困起來一網打盡。
這些唐軍卻十分狡詐,且戰且走,將薛延陀軍引入陰山之中。等待鐵勒人軍隊的,是早便安排好伏擊的執失思力麾下突厥騎兵與夏州都督喬師望的府兵。唐軍使起誘敵深入、請君入甕兩計來,早已是爐火純青。已是二度中計的多彌可汗暴跳如雷,在漫山遍野的敵人箭雨中,隻得乘輕騎逃走。此一戰,唐軍斬了數千人,並俘虜兩千餘。勝利的消息傳至長安,令聖人大悅。據說若非上元節已經過去,皇城前必會再立上一座燈樓以示慶賀。
在唐人忙著計功的時候,生性多疑的多彌可汗卻越想越覺得此戰敗得蹊蹺。突厥人闊別漠北已經有數十年,他們很難確定如今漠北草原的地形,那群唐軍先鋒軍卻仿佛什麽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若非族中有人通風報信,他怎麽可能淪落到屢戰屢敗的境地?於是,他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先前支持突利失的迴紇、仆骨、同羅等部落,決定將這些部族驅逐出薛延陀王庭,將侍奉其父夷男可汗的老臣都廢去,盡數換上自己的親信。若有不忿者,便斷然殺之,且斬草除根,不留任何後患。
迴紇、仆骨、同羅數個部族深受其害,實在忍無可忍,便悄悄遣使去往大唐,請合攻薛延陀。迴紇之族長吐迷度在鐵勒部落當中亦很有威信,不但姿態放得極低,許諾向大唐稱臣,遵天子為天可汗,且答應日後必會嚴加約束漠北鐵勒部落,不教他們南下侵擾大唐邊疆。
多彌可汗自立之後,大唐早已有滅薛延陀之意。雖然在漠北馳騁的那些胡族的信譽一向值得懷疑,不過,為了以更少的代價除掉北疆的隱患,朝廷很快便答應了迴紇所求。六月,天子下詔,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遣契苾何力統領涼州府兵以及六胡州胡兵,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照舊統率突厥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統本部兵馬,幾路大軍齊頭並進,攻向薛延陀王庭。
契苾何力領命之後,便日夜兼程趕到涼州,召集兵馬於賀蘭山北麓紮營。從交好的靈州都督李正明處取得漠北草原最新輿圖之後,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去信與執失思力,好說歹說將慕容若、謝琰等人“借”了迴來。執失思力頗有幾分不舍地放走了先鋒官,而慕容若與謝琰亦匆匆來到了涼州軍大營當中。
仔細論起來,謝琰與契苾何力將軍已有四年多不曾見麵了。戰火紛爭之前,他們也時常通信,但專注於軍營中事之後,反倒是疏遠了不少。不過,再度見麵,就在這位性格爽朗的鐵勒族將軍笑著過來重重地拍他的肩的時候,所有隔閡仿佛都消失得一幹二淨了。
“坐!”契苾何力道,“若從茉紗麗論起來,你應當喚我一聲世父。不過也罷,咱們也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不必遵循這些規矩。聽聞你已經與李家的小娘子成婚?這樁婚事倒很是不錯,那小娘子確實是賢內助——果然,你成家之後便立下了赫赫戰功。”
謝琰微微一笑:“若是在私下,自是應當喚將軍世父才是。不過,如今身在軍營中,屬下可不敢仗著是親戚而冒犯將軍的威信。”其實,仔細算起來,這親戚關係也是隔了數層,孫夏才是契苾家正經的侄女婿。
契苾何力點點頭,又道:“遍尋大唐,如你們這般年紀的折衝都尉、果毅都尉可是罕見得很!便是侍奉在聖人身邊的千牛備身,也須得望你們的項背了!”
“不敢當。”慕容若笑道,“不過是執失思力將軍對屬下們多有照拂罷了。”
謝琰也道:“說來,屬下們的運道確實不錯,離開執失思力將軍之後,又到了將軍身邊。將軍但有差遣,屬下們必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我可舍不得讓你們這支戰功驚人的先鋒軍去赴湯蹈火。”契苾何力朗聲大笑,“且等著罷,你們建功的時候還多著呢!該使你們的時候,我絕不會吝惜的!如今你們剛來大營,且好生歇息去罷。等著我傳喚。”
“屬下遵命。”
出得營帳之後,慕容若與謝琰便迴到安置他們的營房當中。謝琰終於得了片刻閑暇,於是立即給李遐玉寫信。他新打磨的飛鷹玉環作為遲來許久的生辰之禮也早該送與她了。然而,未待信寫完,孫夏與郭樸卻過來了。
兩人在他跟前坐下,郭樸道:“果毅可知我們方才瞧見了誰?”
謝琰淡淡地瞥了他們一眼:“有事便直說,若是無事,便早些下去歇息。”
“……”孫夏見他竟絲毫不好奇,多少有些失落,遂迴道,“看見何飛箭了。我早便覺得奇怪了,他前兩年就已經到了能入軍籍的年齡,怎麽一直不見人影。不是說好的,讓他成為咱們的手下?”
“卻原來,他竟不知為何去了涼州軍府當中。”郭樸接道,依舊是一臉穩重正直,仿佛對過去之事毫無所知,如同至今都沒有多想的孫夏一般,“那小子瞧見我們,就當作沒看見似的。不過是個副隊正罷了,在我們跟前居然還大搖大擺。”
“既然他打算見麵不相識,你們又何必理會。”謝琰迴答得很是平淡,收起筆墨紙硯與信匣,“他既然不想接受父蔭,去涼州一級一級往上爬,倒也是塊值得稱道的硬骨頭。待到日後,若有緣共事,再與他敘一敘舊也不遲。”
郭樸與孫夏隻是過來問一問訊,想不到謝琰反應很是淡然,也尋不出什麽新消息,於是便隻得離開了。謝琰派部曲出軍營送信匣時,卻被守衛攔住了。據說按照軍令,自建營之日始,便不得向外傳送隻言片語。故而,他隻得將信與玉環都收起來,對妻女的思念之情亦繼續深埋在心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忽聞噩耗
正當涼州軍營頻繁調動兵馬,已經開始與其餘各路大軍一同策馬奔向漠北,出征攻打薛延陀王庭的時候,弘靜縣李家老宅中卻依舊是一片祥和氣象。而且,由於此次點兵並未涉及靈州、夏州兩地府兵的緣故,一直盡職盡責守在河間府軍營中的李和,也終於得以在久違的休沐之時迴到家中。
這兩年雖是從未離家遠行,就待在近在咫尺的軍營,李和卻幾乎與謝琰、孫夏一樣,從未歸過家,故而連重外孫女洗三滿月都未能出席。如今歸得家中,一見玉雪可愛的謝染娘、孫梅娘,簡直挪不開眼去,時常抱著不放手。然而,這種激動的情緒也僅僅隻持續到他聽聞涼州軍營出征的消息為止。因著連續數戰都無法真正上陣之故,老人家頗有幾分惆悵,再也無法全心全意地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
正院內堂前的鬆林綠蔭之中,李家人正坐在清風徐徐的樹蔭下,悠閑地避著殘暑的餘熱。李和靠在憑幾上,飲著自家釀的濁酒,眉頭緊鎖。便是孩子們繞在他身邊頑耍,也未能令他的神情放鬆幾分。
“祖父,靈州諸府兵這幾年來皆是枕戈待旦,如今終於能稍稍鬆快一些,亦是件好事。”李遐玉緩緩開弓,指尖微鬆,雙箭前後射出,皆穩穩地射入百步外的靶心,“若是連續幾年皆緊繃如弓弦,遲遲不能歇息鬆緩片刻,恐怕上了戰場也不能使出往日八成的勁兒來。何況,前一次就算並未跟著執失思力將軍吃上大魚大肉,也喝上了肉湯不是?”
“那麽一點肉湯能夠幾個人分?連滋味都嚐不出來!哪裏比得過夏州軍,接連兩次大勝,上上下下走路都生風,看人都斜著眼!”李和冷哼道,“我們就是差了些運道,論精兵強將絲毫不比夏州與涼州弱——甚至,我覺得還勝過幾分。數次攻打薛延陀,我們卻什麽都不曾撈著。別說我心中難熬,便是都督恐怕也難受得緊!我知道,此番是聖人體恤靈州夏州將士疲累之故,才將我們單撇在外。不過箭在弦上,卻一直不能發,隻能放下的苦楚……唉……”
“無論如何,也總比戰亂殃及靈州好些罷?如今眾將士安安生生地待在軍營中,不至於送了性命,亦可保存靈州軍府的實力不是?而且,靈州軍府這些年往北巡防的收獲最多,算起功勞的時候亦是不可或缺。”
“此功猶如螢火,如何與滅薛延陀的皓月之功相比?何況咱們靈州夾在夏州、涼州中間,若是他們都立下汗馬功勞,唯獨我們如此不起眼,日後便是見了他們也覺得抬不起頭來——”李和長長地歎息。
“眼下或許如此,何不再圖往後?薛延陀滅去之後,北疆並非再也沒有敵人。便是迴紇取薛延陀而代之,還有西突厥呢。何況,迴紇也未必能約束得了所有鐵勒部落,也未必不是下一個薛延陀。隻要身在邊疆,便有保家衛國的機會,便遲早都能等來建功的時刻。”李遐玉接道。
李和望向她,卻搖搖首:“已經到了如今的年紀,還能等到何時?”
聞言,李遐玉放下弓箭,略作思索:“祖父,都督難不成已有告老還鄉之念了?”否則,若不是物傷其類,一向自認老當益壯的祖父如何會百般糾結於“年紀”一事?
說來,李正明都督在靈州已經將近十年,雖無什麽大勝之功,卻零零星星也累積了許多功勞。隻是,到底已經是將近古稀年紀的老人了,其實早便該頤養天年了。然而,自從衛公(李靖)告老養病以及同輩陸續或病或逝之後,隴西李氏丹陽房的下一輩中並無能夠擔負起一族重擔的人物。兒孫的不成器,令丹陽房的煊赫變得宛如水中月鏡中花一般虛幻,而老人家悉心培養的十二郎年紀尚幼,看起來亦沒有從軍之念。因此,李都督也不得不繼續如參天大樹一般支撐著家族。倘若他果真辭去都督之位,說不得丹陽房在隴西李氏諸房支中的地位便會逐漸下降。
“兒孫自有兒孫福,都督亦不可能事事都安排妥當。”李和道,眉頭幾乎倒豎起來,“都已是這把年紀了,若再不放手,說不得會令人覺得戀權,反倒對丹陽房不利了。無論如何,如今總歸有了個靠譜的孫女婿不是?多少也能照拂一二。”說罷,他略頓了頓,又嘟噥著:“或許我也該……不過這麽窩囊地告老,總有些不甘心。就算是垂垂老矣,也還能坐在軍帳裏……”
坐在一旁的柴氏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區區四品的折衝都尉,告什麽老?就算將折子遞上去,上頭大概也懶得理會。大唐上下數百個折衝都尉,哪個不是或者右遷,或者一直任職到老死為止?你便安心待著罷。說不得下一任都督瞧著你不順眼,哪日將你調出靈州,我這把老骨頭還能隨著你去呢。”
“……”李和一時間無言以對。在下一任靈州都督出現之後,或許確實該憂心此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