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即便如此,對於顧傾城提出的話,皇後還是心動了。
“容我考慮一宿吧。”她低聲道。
“你自己考慮吧,想好了,便讓人將答案告訴我。”顧傾微微點頭,說罷便起身往門外走。
走到門邊的時候,忽然停了下來,迴過頭來,看向皇後,“他在西廂。”而後頭也不迴的離開了。
這個他,自然是指宋承瑀。
——
傍晚近夜的時候,天邊晚霞映紅了大片的天空。
皇後帶著蘭馨來到西廂的時候,宋承瑀正坐在窗邊看書。
不是詩書禮記,也不是兵法謀略,就是普通的傳奇話本,寫的都是著書人虛構出來的故事,誇張,虛假,戲劇,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還有些吸引人,用來打發時間,再好不過。
微風從寂靜的庭院裏吹過,吹得初發新蕊的樹木沙沙作響。
他似有感應,抬起頭來,視線裏是獨屬於女子的曼妙身姿。
是他的母親。
靜靜站在院子裏,遠遠的看著他,紅了眼眶。
宋承瑀曾經無數次想過,再次見到至親時,他會有怎樣的反應,故作堅強,亦或是滿心羞愧,或者是別的什麽。
可是此刻,他的心靈卻是出乎意料的平和,仿佛所有的不幸不曾發生過,仿佛不曾久別未見。
他放下手中的書卷,轉動著輪椅出門來迎,聲音低沉悅耳,“兒不孝,讓母後擔憂了。”
聽得他的聲音,皇後心中酸楚壓抑不出,淚水一瞬間模糊了眼眶,她走近到宋承瑀身邊,神手去撫摸他的臉,低聲輕喚,“瑀兒……我的瑀兒……”
宋承瑀湊過頭來遷就她,又伸手輕輕拭去她臉上的淚痕,“母後莫要傷心,我如今很好。”
皇後聞言,卻是更難過了。
腿傷再也無法痊愈,又哪裏稱得上好。可是她的瑀兒為了不讓她傷心,卻強裝出笑顏,清俊依舊,卻是叫她更加傷心。
“瑀兒,母後來接你了,迴到宮中後,自有禦醫為你調養身體。”
隻是皇後沒想到,聽了她的話,宋承瑀卻並未當即點頭答應,而是沉默了許久。
她等了許久不曾得到迴複,心中不知為何,覺得有些心慌,又問了一遍,“瑀兒,跟母後迴京,可好?”
宋承瑀靜靜看了她許久,而後緩緩搖頭,“母後,我暫時不想迴去,我還沒有準備好,去麵對那些人……”
他說的是實話,而非托辭。
他如今的確已經能做到對於別人的目光無動於衷,但是前提是,這些人於他而言,都隻是陌生人,從前沒有什麽交集,此後亦是如此。
即便如此,他也是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適應下來的。
他很清楚,如今的他。還做不到麵對京城的故人時心如止水,無論故友也好,敵人也罷,他還無法麵對他們。
聽得宋承瑀的解釋,皇後便再也說不出要帶他走得話。
母子二人,一時相顧無言。
宋承瑀便主動開口問詢京中情形,又提及家中親朋。
皇後一一與他細說。
母子二人這一敘舊,便是聊到了夜裏才作罷。
第二日一大早,皇後一行人便啟程迴京了,留下一封信給顧傾城,請她多加照顧宋承瑀。
顧傾城看過後,便讓柳紅點火燒了。
——
京中,謝府。
皇後從源縣迴京後,並沒有迴宮,而是先迴了謝府。
謝老爺子下朝迴來,父母二人便徑直去了書房。
書房外,守衛嚴密,便蒼蠅也難以靠近那座小樓。
書房內,謝老爺子端坐在太師椅上,輕呷了一口茶水,這才問道,“瑀兒情況如何?”
皇後迴道,“我去的時候,他正在郊外的桃林中撫琴,神色平和。”
謝老爺子聞言,不由大喜,“他的腿,可是好了?”
卻見皇後搖頭,“我那時也是如此認為,詢問過後,得到的答案卻與從前別無二致……”
她將顧傾城說過的話大致向謝老爺子複述了一遍,後麵與宋承瑀的談話,也提了一下。
謝老爺子聞言,神色沉沉,手指摩挲著旁邊的青花瓷茶杯,許久之後,才開口道,“這個顧淑妃,便是老夫,也看不透。她的一番話,真真假假,讓人無從分辨。”
皇後聞言,心中震驚不已。
隻聽得謝老爺子又繼續說道,“這個世上,最難分辨的,便是真假摻雜的話。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是真是假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我們已經別無選擇了。”
皇後遲疑道,“父親的意思是要扶持遠在邊關的八皇子嗎?”
謝老爺子點頭,“因為我們手中再沒有第二顆棋子可用,又無法將別人手中的棋子盡數毀去,是以隻能借棋行事。”
“好在那個孩子也算爭氣,不至於扶不起。隻是,曾經布下的局,免不得要修改一番了。”
皇後聞言,微微垂下頭。
謝老爺子見她如此表現,便知曉她心中所想為何,“無論坐上那個位置的人是誰,最終都要尊稱你一聲太後。若是可以,老夫也希望那個人是瑀兒,可是自古博弈便是如此,成王敗寇,不甘心又如何。”
這話的意思,便是告訴她,無論這件事是不是顧傾城動的手,她此刻都隻能當做兇手另有其人。
至於將來要如何,可就說不清了。
皇後略一思索,便想明白其中關鍵,於是道,“女兒謹記父親教導。”
謝老爺子擺手,“你該迴宮了,陛下那邊,還不到徹底放開的時候。”
皇後點頭應下,“女兒省得。”
作者有話要說: 至此,傾城終於了做完了宋小八上位的前置任務~
然後這章依舊是手機擼的,作者君的電腦長跪不起,明天準備送醫,熏疼錢包,大家快快留言安撫我!受傷的小心靈,嚶嚶qaq
☆、75|第75章
皇後一行人啟程迴京後的第二天傍晚,關閉了一整天的西廂院門終於打開了,宋承瑀轉著輪椅走了出來,走過花園小道,來到了花廳。
彼時,顧傾城正在用晚膳。
依舊是她最愛的火鍋,鍋裏湯汁沸騰,香氣彌漫開來。
聽到木製輪子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麵上轉動所發出的聲音,顧傾城抬頭看了一眼,吩咐道,“添一副碗筷。”
一旁伺候的小丫鬟聞言,轉身出了屋子往廚房去,不過片刻的時間便迴來了,手裏拿著一副碗筷,擺到了宋承瑀麵前。
顧傾城從鍋裏夾了一片牛肉放到他碗裏,“吃吧。”
宋承瑀原本有些心情鬱鬱,此刻得她這麽一番照拂,也不得露出笑意來,拿起筷子從鍋裏夾了一份她最愛的吃的菜送到她碗裏後,才把自己碗裏的菜送到嘴邊。
自宋承瑀傷勢好轉,不用繼續吃清淡的食物後,這一幕已經上演很多次了,不僅是火鍋,就是普通的菜飯,也是如此,旁邊伺候的人都見怪不怪了。
遙想第一次見此情景的時候,不僅是幾個伺候的人,便是連顧傾城,也是有片刻的怔愣的。她那時不過是顧及宋承瑀傷勢未能痊愈,是以順手替他夾了菜,不曾想,他卻把這當做一種禮節來對待,又給還了迴來。
再後來,無論是吃什麽東西,他總是會給顧傾城夾菜,且還花了心思記下她愛吃的菜色,這份細致體貼,著實讓人稱讚。
待到吃好後,丫鬟們將東西撤了下去,屋裏便隻餘下兩人。
沉默許久,宋承瑀先開了口,“昨日傍晚,母後來找過我……”頓了,頓了頓,又繼續說道,“她想要帶我迴京城,我猶豫再三,最終拒絕了。”
顧傾城微微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直至今日,我依舊無法麵對故人……”
顧傾城抬眼看他,“沒有人能在經曆生死劫難之後,輕易消除心底的陰影,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往往很漫長,我曾見過許多人,他們所遭遇的事甚至比不上你的一半,卻從此一蹶不振。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過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能以平常心去麵對陌生人。”
宋承瑀聞言,沉默不語。
他心裏其實很清楚,他之所以能這麽快接受現實適應巨大落差,都要居功與顧傾城的開導,如果沒有她,他現在也許還在自怨自艾,指望著以死尋求解脫。
他無數次想問,她會對他這麽好,僅僅隻是因為要兌現給母後的承諾嗎,卻終究沒能問出口,因為他怕聽到肯定的答案。
兩人又閑聊了片刻,便聽得有腳步聲由遠及近,隨即敲門聲響起,“小姐,少爺的家書到了。”
“進吧。”顧傾城淡淡道。
吱呀一聲門開了,很快又被合攏,身著淺粉色繡花襖裙的侍女越過山水屏風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封書信,走近了,遞到顧傾城麵前。
“下去吧。”顧傾城接過書信。
“是。”侍女領命退了出去。
顧傾城隨手拆了信封,取出裏麵的信件,也不在意宋承瑀還在一旁,便直接打開看了起來。
一封信也不過幾百字,顧傾城很快便看完了。
其實這本是拜年問候的書信,卻是在過年之後一個多月才送達,因為從邊關至源縣有數千裏之遙,又不巧遇上了鄰國駐兵來犯邊境,宋承瑀忙於帶兵退敵,一封信愣是寫了半月有餘,再加上各地驛站信件積壓,就導致信件遲了一個多月才送到。
信中所寫,除去尋常的問候與祝福外,也稍稍提及了他近來的生活,邊境苦寒,將士多年不得歸家者甚多,每逢佳節,皆是愁情滿麵,又提及邊境百姓飽受戰亂之害,生活困苦,願終有一日,他能平諸國,還百姓天下太平。
顧傾城最後那段話,唇角微揚,露出意味不明的笑意來。
宋承瑀見此,便問道,“八弟信上說了什麽,你這麽開心?”
顧傾城搖頭,“沒什麽,我隻是有些感慨,他的運氣總是很好,心中所願,大多都能很快實現。”
她一邊說著話,順手將信件疊起,裝迴信封之中,對宋承瑀道,“時間不早了,你該去休息了,明日我再讓請李修齊過來替你把脈。”
說罷,便起身拿起信件,繞到宋承瑀身後,推著他往西廂去。
出得花廳的門,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小道行走,至假山石景處右拐,再走上一段,就是西廂的院門了。
顧傾城將他送至屋中後,便離開了。
宋承瑀轉動輪椅走到窗邊,看著她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麵上神色一時之間複雜難辨。
他又想起了方才顧傾城看了宋承鄞寄來的書信後所說的話,她說宋承鄞運氣總是很好,他卻不這麽認為。
“容我考慮一宿吧。”她低聲道。
“你自己考慮吧,想好了,便讓人將答案告訴我。”顧傾微微點頭,說罷便起身往門外走。
走到門邊的時候,忽然停了下來,迴過頭來,看向皇後,“他在西廂。”而後頭也不迴的離開了。
這個他,自然是指宋承瑀。
——
傍晚近夜的時候,天邊晚霞映紅了大片的天空。
皇後帶著蘭馨來到西廂的時候,宋承瑀正坐在窗邊看書。
不是詩書禮記,也不是兵法謀略,就是普通的傳奇話本,寫的都是著書人虛構出來的故事,誇張,虛假,戲劇,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還有些吸引人,用來打發時間,再好不過。
微風從寂靜的庭院裏吹過,吹得初發新蕊的樹木沙沙作響。
他似有感應,抬起頭來,視線裏是獨屬於女子的曼妙身姿。
是他的母親。
靜靜站在院子裏,遠遠的看著他,紅了眼眶。
宋承瑀曾經無數次想過,再次見到至親時,他會有怎樣的反應,故作堅強,亦或是滿心羞愧,或者是別的什麽。
可是此刻,他的心靈卻是出乎意料的平和,仿佛所有的不幸不曾發生過,仿佛不曾久別未見。
他放下手中的書卷,轉動著輪椅出門來迎,聲音低沉悅耳,“兒不孝,讓母後擔憂了。”
聽得他的聲音,皇後心中酸楚壓抑不出,淚水一瞬間模糊了眼眶,她走近到宋承瑀身邊,神手去撫摸他的臉,低聲輕喚,“瑀兒……我的瑀兒……”
宋承瑀湊過頭來遷就她,又伸手輕輕拭去她臉上的淚痕,“母後莫要傷心,我如今很好。”
皇後聞言,卻是更難過了。
腿傷再也無法痊愈,又哪裏稱得上好。可是她的瑀兒為了不讓她傷心,卻強裝出笑顏,清俊依舊,卻是叫她更加傷心。
“瑀兒,母後來接你了,迴到宮中後,自有禦醫為你調養身體。”
隻是皇後沒想到,聽了她的話,宋承瑀卻並未當即點頭答應,而是沉默了許久。
她等了許久不曾得到迴複,心中不知為何,覺得有些心慌,又問了一遍,“瑀兒,跟母後迴京,可好?”
宋承瑀靜靜看了她許久,而後緩緩搖頭,“母後,我暫時不想迴去,我還沒有準備好,去麵對那些人……”
他說的是實話,而非托辭。
他如今的確已經能做到對於別人的目光無動於衷,但是前提是,這些人於他而言,都隻是陌生人,從前沒有什麽交集,此後亦是如此。
即便如此,他也是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適應下來的。
他很清楚,如今的他。還做不到麵對京城的故人時心如止水,無論故友也好,敵人也罷,他還無法麵對他們。
聽得宋承瑀的解釋,皇後便再也說不出要帶他走得話。
母子二人,一時相顧無言。
宋承瑀便主動開口問詢京中情形,又提及家中親朋。
皇後一一與他細說。
母子二人這一敘舊,便是聊到了夜裏才作罷。
第二日一大早,皇後一行人便啟程迴京了,留下一封信給顧傾城,請她多加照顧宋承瑀。
顧傾城看過後,便讓柳紅點火燒了。
——
京中,謝府。
皇後從源縣迴京後,並沒有迴宮,而是先迴了謝府。
謝老爺子下朝迴來,父母二人便徑直去了書房。
書房外,守衛嚴密,便蒼蠅也難以靠近那座小樓。
書房內,謝老爺子端坐在太師椅上,輕呷了一口茶水,這才問道,“瑀兒情況如何?”
皇後迴道,“我去的時候,他正在郊外的桃林中撫琴,神色平和。”
謝老爺子聞言,不由大喜,“他的腿,可是好了?”
卻見皇後搖頭,“我那時也是如此認為,詢問過後,得到的答案卻與從前別無二致……”
她將顧傾城說過的話大致向謝老爺子複述了一遍,後麵與宋承瑀的談話,也提了一下。
謝老爺子聞言,神色沉沉,手指摩挲著旁邊的青花瓷茶杯,許久之後,才開口道,“這個顧淑妃,便是老夫,也看不透。她的一番話,真真假假,讓人無從分辨。”
皇後聞言,心中震驚不已。
隻聽得謝老爺子又繼續說道,“這個世上,最難分辨的,便是真假摻雜的話。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是真是假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我們已經別無選擇了。”
皇後遲疑道,“父親的意思是要扶持遠在邊關的八皇子嗎?”
謝老爺子點頭,“因為我們手中再沒有第二顆棋子可用,又無法將別人手中的棋子盡數毀去,是以隻能借棋行事。”
“好在那個孩子也算爭氣,不至於扶不起。隻是,曾經布下的局,免不得要修改一番了。”
皇後聞言,微微垂下頭。
謝老爺子見她如此表現,便知曉她心中所想為何,“無論坐上那個位置的人是誰,最終都要尊稱你一聲太後。若是可以,老夫也希望那個人是瑀兒,可是自古博弈便是如此,成王敗寇,不甘心又如何。”
這話的意思,便是告訴她,無論這件事是不是顧傾城動的手,她此刻都隻能當做兇手另有其人。
至於將來要如何,可就說不清了。
皇後略一思索,便想明白其中關鍵,於是道,“女兒謹記父親教導。”
謝老爺子擺手,“你該迴宮了,陛下那邊,還不到徹底放開的時候。”
皇後點頭應下,“女兒省得。”
作者有話要說: 至此,傾城終於了做完了宋小八上位的前置任務~
然後這章依舊是手機擼的,作者君的電腦長跪不起,明天準備送醫,熏疼錢包,大家快快留言安撫我!受傷的小心靈,嚶嚶qaq
☆、75|第75章
皇後一行人啟程迴京後的第二天傍晚,關閉了一整天的西廂院門終於打開了,宋承瑀轉著輪椅走了出來,走過花園小道,來到了花廳。
彼時,顧傾城正在用晚膳。
依舊是她最愛的火鍋,鍋裏湯汁沸騰,香氣彌漫開來。
聽到木製輪子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麵上轉動所發出的聲音,顧傾城抬頭看了一眼,吩咐道,“添一副碗筷。”
一旁伺候的小丫鬟聞言,轉身出了屋子往廚房去,不過片刻的時間便迴來了,手裏拿著一副碗筷,擺到了宋承瑀麵前。
顧傾城從鍋裏夾了一片牛肉放到他碗裏,“吃吧。”
宋承瑀原本有些心情鬱鬱,此刻得她這麽一番照拂,也不得露出笑意來,拿起筷子從鍋裏夾了一份她最愛的吃的菜送到她碗裏後,才把自己碗裏的菜送到嘴邊。
自宋承瑀傷勢好轉,不用繼續吃清淡的食物後,這一幕已經上演很多次了,不僅是火鍋,就是普通的菜飯,也是如此,旁邊伺候的人都見怪不怪了。
遙想第一次見此情景的時候,不僅是幾個伺候的人,便是連顧傾城,也是有片刻的怔愣的。她那時不過是顧及宋承瑀傷勢未能痊愈,是以順手替他夾了菜,不曾想,他卻把這當做一種禮節來對待,又給還了迴來。
再後來,無論是吃什麽東西,他總是會給顧傾城夾菜,且還花了心思記下她愛吃的菜色,這份細致體貼,著實讓人稱讚。
待到吃好後,丫鬟們將東西撤了下去,屋裏便隻餘下兩人。
沉默許久,宋承瑀先開了口,“昨日傍晚,母後來找過我……”頓了,頓了頓,又繼續說道,“她想要帶我迴京城,我猶豫再三,最終拒絕了。”
顧傾城微微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直至今日,我依舊無法麵對故人……”
顧傾城抬眼看他,“沒有人能在經曆生死劫難之後,輕易消除心底的陰影,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往往很漫長,我曾見過許多人,他們所遭遇的事甚至比不上你的一半,卻從此一蹶不振。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過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能以平常心去麵對陌生人。”
宋承瑀聞言,沉默不語。
他心裏其實很清楚,他之所以能這麽快接受現實適應巨大落差,都要居功與顧傾城的開導,如果沒有她,他現在也許還在自怨自艾,指望著以死尋求解脫。
他無數次想問,她會對他這麽好,僅僅隻是因為要兌現給母後的承諾嗎,卻終究沒能問出口,因為他怕聽到肯定的答案。
兩人又閑聊了片刻,便聽得有腳步聲由遠及近,隨即敲門聲響起,“小姐,少爺的家書到了。”
“進吧。”顧傾城淡淡道。
吱呀一聲門開了,很快又被合攏,身著淺粉色繡花襖裙的侍女越過山水屏風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封書信,走近了,遞到顧傾城麵前。
“下去吧。”顧傾城接過書信。
“是。”侍女領命退了出去。
顧傾城隨手拆了信封,取出裏麵的信件,也不在意宋承瑀還在一旁,便直接打開看了起來。
一封信也不過幾百字,顧傾城很快便看完了。
其實這本是拜年問候的書信,卻是在過年之後一個多月才送達,因為從邊關至源縣有數千裏之遙,又不巧遇上了鄰國駐兵來犯邊境,宋承瑀忙於帶兵退敵,一封信愣是寫了半月有餘,再加上各地驛站信件積壓,就導致信件遲了一個多月才送到。
信中所寫,除去尋常的問候與祝福外,也稍稍提及了他近來的生活,邊境苦寒,將士多年不得歸家者甚多,每逢佳節,皆是愁情滿麵,又提及邊境百姓飽受戰亂之害,生活困苦,願終有一日,他能平諸國,還百姓天下太平。
顧傾城最後那段話,唇角微揚,露出意味不明的笑意來。
宋承瑀見此,便問道,“八弟信上說了什麽,你這麽開心?”
顧傾城搖頭,“沒什麽,我隻是有些感慨,他的運氣總是很好,心中所願,大多都能很快實現。”
她一邊說著話,順手將信件疊起,裝迴信封之中,對宋承瑀道,“時間不早了,你該去休息了,明日我再讓請李修齊過來替你把脈。”
說罷,便起身拿起信件,繞到宋承瑀身後,推著他往西廂去。
出得花廳的門,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小道行走,至假山石景處右拐,再走上一段,就是西廂的院門了。
顧傾城將他送至屋中後,便離開了。
宋承瑀轉動輪椅走到窗邊,看著她的身影消失在院門外,麵上神色一時之間複雜難辨。
他又想起了方才顧傾城看了宋承鄞寄來的書信後所說的話,她說宋承鄞運氣總是很好,他卻不這麽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