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唐朝和郭子儀在河內相持,深溝高壘,遷延日月。(手打小說)唐朝這個時候並不急,隻是修繕防守,源源不絕的援兵來到,逐漸和郭子儀的人馬相當。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南詔國王李格桑,已經獲悉唐朝將要攻下長安的消息,派手下大將狼正軒率領大軍八萬前來助戰,他自己則是招募兵勇,作為大隊,舉國征伐唐朝。


    其實,他李格桑也不是不知道唐朝要單獨進攻長安的意圖,隻是考慮到翁婿之間的關係,心想,唐朝熟悉唐朝防務,由他進攻,那是再好不過,因此並沒有阻止他單獨進兵長安。


    但是現在長安未能攻克,安祿山又橫插一腳,這使得局勢頓時複雜起來,李格桑選擇在這樣的時候興兵,也是大有深意的,要知道,他的目標還是中原。


    狼正軒素有大誌,這次更是抱著改朝換代的決心前來,那是打算在滅唐之後即使和唐朝也要爭奪一下的。他深知,自己的武功比不上唐朝,但是爭奪天下,更多的靠的是權謀和力量,武功反倒是其次的東西,所以他現在帶的這八萬大軍,就是他爭霸天下的本錢。


    自從上次唐朝在南詔國中用《三國演義》之中的計策取勝之後,狼正軒也是老而好學,將中原的兵書戰策多所習學,加上他本身就有很高的軍事素養,現在恢複了大元帥之職,手握大軍,更是信心滿滿。


    其實,這也是李格桑的一著險棋,將大權外放。


    數年之前狼正軒的叛亂,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太尉手中的軍權過重,李格桑本該吸取教訓,但是他現在卻將八萬大軍交於狼正軒節製。


    顯然,這是李格桑已經感覺到唐朝勢力的膨脹,想要用狼正軒來牽製唐朝了。這就好比前幾年,狼正軒強盛的時候,用唐朝的智慧來牽製狼正軒,封唐朝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唐朝接到這一消息的時候,派使節命令陽平關守將專信等人,狼正軒到來,命令他就在陽平關之外紮營,和城內軍兵唿應,構成犄角之勢。一旦安祿山強攻陽平關,則內外夾攻,擊潰之。


    且不說這另外幾路軍兵的變化,隻說河內軍情。


    郭子儀和諸多唐將聚集在大寨之中,麵色凝重,討論了許久,都沒有好的對付唐朝的策略,最後都把眼睛看著郭子儀。


    郭子儀心中歎息了一口氣,但是麵色之中卻反常的露出不屑,笑道:“大家不必緊張,唐朝乳臭未幹之小兒,有何能耐?僥幸贏了羸弱無能之輩幾仗,其實是徒有虛名,吾必當勝之!”


    果然,這樣一說,所有將領都露出了喜色。


    畢竟,郭子儀是一個言語慎重的人,而且一直以來都是。


    本來,這幾日雖然沒有大仗,但是小規模的交鋒還是有的,唐朝部下的精銳是他們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唐朝手握玄鐵重劍,刀槍不入,幾乎無敵的存在,也給了衝鋒陷陣的郭子儀手下軍官以很大的心理壓力。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有唐朝這樣的主將,衝鋒陷陣的時候,不知道可以占多少先機。


    這一點,郭子儀深深的知道。這就是他為什麽在長安危如累卵的情況下,也不敢貿然的撤兵河內,從西黃河營救長安的原因。像他這樣老奸巨猾之徒,自然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那就是被唐朝趁勝追擊然後再被舍瓦的部隊合擊,最終長安沒有救成,反而再添敗績。


    本來,唐朝製定的這個策略,就是征對他要急著營救西京的心情,以緩製敵,尋求機會,再圖進擊。


    自從上次唐朝差點中了郭子儀的埋伏計之後,唐朝對這隻老狐狸深為忌憚,心中也早就警惕,所以才沒有立即決戰。


    其實,以唐朝軍隊的精銳,即使立即決戰,郭子儀多半也擋不住,可是,郭子儀先已經占領河內要路,更占據青石峪險要之地,一旦利用地利,唐朝孤軍遠來疲憊,難保不著了郭子儀的詭計。


    而這個時候,長安必救,卻是郭子儀的致命弱點,不然他就是欺君的罪名,而且郭子儀雖然在朝中素有威名,但樹敵也是不少。也就在紮營屯住的時候,唐朝的信使已經出發,前往長安。信是寫給李玉的,要他利用玉真長公主的力量,散布郭子儀圖謀叛亂的謠言,到時候要李隆基催促郭子儀速到長安救駕,不和自己相持。


    唐朝知道,到時候,自己的機會就來了,他要擊敗這傳說之中的名將的機會就來了。


    相持了這麽幾日之中,唐朝算是摸清了郭子儀的厲害,進兵有法度,軍紀嚴明,而且不受自己所激。


    唐朝曾手持玄鐵重劍,公然在轅門之外單單向郭子儀搦戰,但是這老滑頭居然一直托病不出,任唐朝百般辱罵,他就是不理,反而時不時的派出小隊騎兵騷擾唐朝,雖然幾次都失敗了,卻趁機修繕了自己的營地,加固了防守,一副我不怕耽誤時間,要和你耗下去的味道。


    現在正是秋高氣爽時候,兩方士兵都有躍躍欲試之意,但是唐朝深知,如果以強攻的巨大代價,即使戰勝了郭子儀,肯定也是元氣大傷,到時候再遇上安祿山的大軍,那不是坐以待斃?


    所以,唐朝心中清楚,這數萬大軍,是自己的本命精血之所在,絕不能輕易的損傷。而且,他剛剛還得到消息,李格桑封狼正軒為大元帥,而且是唯一的大元帥,統兵八萬進逼長安。


    長安形勢到現在為止更加嚴峻,舍瓦即使不攻打,城中也有不少人出城投降。


    他在帳子之中來迴的踱步:“我就不相信,郭子儀,你這個時候真的不急,絕不相信!”


    他已經做好了追擊郭子儀的一切準備,水陸具備。


    可是這廝還不走,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看看已經相持了七日的時間。


    “父帥,您已經有了擊敗唐朝之計?”郭璦臉露喜色。


    “不錯,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隻按我吩咐就行去做就行了!”


    “是!”所有將領整齊的迴答,顯然對主帥有絕對的信心。


    唐朝在帳子之中籌思對策,忽然一股徹骨的寒意襲來。


    為什麽?


    這是為什麽呢?武功到了他這樣層次的人物,除非是萬年的玄冰,否則,即使是在暴風雪之中赤身而行,也視同等閑,但他在這刹那之間卻感覺到徹骨的寒意。


    奇怪,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他這樣再次的問自己的時候,藍鯨進來報道:“唐大帥,郭子儀率軍在西河之外偷偷安排船隻,似乎想要西渡黃河!”


    唐朝立即道:“備馬,傳令下去,三百前鋒營士兵跟隨我去看看,其餘人原地待命,不得有誤。”


    須臾之間,火電馬到了,唐朝一躍而上,身後辛白江帶三百驍將跟隨。


    唐朝隨即登上附近一處土山,上麵有臨時搭建的行軍嘹望台。


    一登上去,唐朝就看到,無數的士兵都在搬運糧草船隻,顯然是準備撤退之意。


    這樣的情形,換了是任何人看了,都會以為是郭子儀已經熬不住了,要離開此地,迅速援救京師。


    的確,李隆基催促郭子儀繞道救援長安的使節已經來到了河內軍中。


    但不知道為什麽,唐朝看到郭子儀撤兵,並沒有想像之中的高興。


    相反,自己身上那種徹骨的寒意,卻是深深的籠罩在了他的心裏。


    郭子儀向有會用兵之名,他如果要走的話,何必和自己相持到現在?而且,撤兵這樣的事情,本來是軍中的大機密,為什麽他竟然放心的讓我看到?


    這樣白日青光的準備戰船,自己肯定會發現。


    那這就說明,也許郭子儀所弄出來的撤兵,也許是一場假象,那,他想幹什麽?


    他或許的確已經奈不住了!


    唐朝瞬間在心中下了判斷,他清楚郭子儀現在麵臨的壓力!


    當夜子時,郭子儀親率大軍八萬餘人進擊唐朝,他居然劫寨!


    唐朝的寨子,依山傍水而下,左右前後皆合法度,他居然冒險劫寨。


    但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郭子儀也沒有什麽辦法了,隻有行險以圖僥幸。他知道,再不前去長安的話,李隆基說不定就已經把自己看作叛逆一路了。


    李隆基對他有識重之恩,他怎麽也不能背叛。


    郭子儀一馬當先,運槍如神,天蹦地坼一般的帶領驍將衝進了營寨,一槍向營帳之中的唐朝刺去,卻忽然叫聲糟糕。因為那主將模樣的人應槍而倒,原來是一個稻草人。


    “唐朝太狡猾了,我們快撤,衝出去之後不要管其它的,直接渡過黃河,在長安城下相會!”


    就在此時,唐朝的伏兵盡起,從四麵八方殺向郭子儀,將他圍在垓心,從咚咚的戰鼓之中,傳來了唐朝雄渾的聲音:“捉住郭子儀,賞萬兩黃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飛越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空並收藏飛越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