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唐朝當夜和五妻大戰,第二天一早,卻仍然是龍精虎猛,一大清早,就按照預定計劃布置進兵。(手打小說)


    李格桑早已經帶著狼正軒離開了行轅,準備“掩撲”過來,唐朝當然要布置一番,畢竟,劍南軍中還有鮮於仲通的少量嫡係部隊以及一些心懷不定的人物,他要將劍南三省假裝讓出去,卻也要做得有模有樣,不然的話,一旦走漏了消息,讓李隆基有了防備,進攻長安就困難得多。


    唐朝一直都深信,計謀的力量,有時候甚至超過了真刀真槍的戰鬥。


    既然要起兵攻唐,那就要肅清自己軍中的叛逆,所以遴選人員也是勢在必行。有不少的人,比如辛白江、隆多等人,都是跟隨自己很久的舊部,一起帶過來的人馬,自是信得過,但是以前章仇兼瓊留下來的部隊,有不少將領都是忠於唐室的,這些人不肅清,那是極端的危險。


    但遴選這些事情,都交給了舍瓦去辦理,已經妥當。


    於是,按照預定的計劃,南詔大軍在李格桑的帶領下,“進攻”劍南,按照史書的說法“南詔軍隊蓄謀已久,劍南節度副使鮮於仲通戰死,唐朝軍隊在西南大敗,由手下將領唐朝帶領殘部八萬餘人逃往長安!”


    於是,在南詔和唐朝的計策之下,近兩萬忠於唐朝的將領軍隊被李格桑消滅。


    唐朝對此並沒有背上任何的包袱,因為他隻是“兵敗逃竄”,並且慶幸的是居然還在敗退之前將大部分的糧草運走,隻是遭受了小的損失,元氣還保存了下來。


    唐朝的五位夫人,除了新靈公主和芹兒之外,都是身有武功的貴族女子,這個時候,也是戎裝慣帶,跟隨在唐朝前馬後,隨時準備戰鬥。


    新靈公主和芹兒雖然是嬌弱的女子,但唐朝八萬的大軍,保護兩個女子,卻也是容易得很。


    於是,很快的,劍南在李格桑的進攻之下,大部分已經歸屬了南詔,南詔的國土,也以此時達到了全盛,隻不過劍南山路崎嶇,許多地方依守難攻。


    孟昌反在李格桑經營其他地區的時候占領了成都,據險而守,和南詔軍隊打得難解難分,這卻是唐朝始料不及的事情了。不過,孟昌也不過是癬疥之疾,唐朝聽說之後,並不放在意下。


    他知道,這次自己一旦進攻長安,就沒有想過迴頭路。


    其實,早在數年之前,他就覺得,要進攻李隆基,先取長安,身為上策,不然,一旦為他人搶先占據中原形勝,到時候明聲言順,自己就算是有通天的才能,也要像當年的韓信一般英雄無用武之地。


    要攻占唐朝,先取長安。


    這是他基本的策略,這也是他為什麽在最高軍事會議上力排李格桑之議,自己帶兵進攻唐朝的原因。因為以唐朝現在的防守,李格桑成功的機會很大,一旦讓他打破長安,說不定他就不會局限於隻占領和南詔交界的地區,而是要稱霸天下了,到時候,自己這個承接太子,會不會被伏虎太子架空,還是一個未知數。


    仰人鼻息,總還不如自己掌握自命運來得好。


    他知道,以唐朝國勢之頹敗,這次進攻長安,很有可能奏效,何必要人掠美?


    他也知道,長安東方的部隊,沒有誰是自己的對手,因此他這次可說是信心滿滿。


    唐朝的大軍按照陣勢前後想接,左右唿應,逶迤往長安撤退,隨時保持接戰的狀態。


    隻要是稍微有點頭腦的人一看,就會知道,這支軍隊絕對不會是打了“敗仗”的軍隊。


    唐朝隨軍糧草豐足,足可以支持八萬大軍征戰五年,這就是唐朝並不打算在沿路掠奪糧草的原因。


    沿路之上,唐朝的軍紀嚴明,不能強取老百姓一針一線,到處攻打土豪劣紳,賑濟災民,居然受到不少百姓的稱頌


    軍行迅速,從成都到長安,並沒有遇到什麽抵抗,沿途的官員都是倒履相迎,唐朝好言撫慰,著意的接納,就有不少抵抗的官吏,哪裏經受得起大軍的衝擊,可說是兵不血刃,漸漸深入黃河流域,算算時間,居然隻用去了十日左右餘日。


    這個時候,唐朝的軍隊已經深入唐朝腹地,循著黃河逼近京師長安,這日晚間,終於到達了陽平關。


    “敗退”,唐朝這一路上打的口號都是敗退,又軍行迅速,可說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潛入長安,並沒有使唐朝廷產生警覺,相反,唐朝是李隆基的駙馬,可說是一張絕好的護身。


    並且,唐朝所過之處,並沒有大量的更換城池守官,隻是用手中強大的財富拉攏,並且好言撫慰,這也從很大程度上麻痹了唐朝的地方守軍。


    這些地方守軍,雖然說是戰力稀鬆平常,但是一旦他們據守險隘,則會大大推遲自己進兵的速度。


    兵貴神速,當年鄧艾占領成都的時候就是冒險用的輕騎急行軍,這一次,唐朝手下帶三萬騎兵先行,讓舍瓦帶五萬步兵緩緩而來,也是和鄧艾相同的戰略。


    “報告大帥,專信從黃河以北迴來!”


    “速傳!”唐朝趕緊傳專信,而這個時候,唐朝剛剛在陽平關外十裏駐紮下來,鹿角深栽,糧草輜重一層一層的圍繞著中軍帳,軍勢強盛。


    專信一進入中軍帳就稟報:“大帥,我到達黃河北岸的時候,安祿山手下大將史思明正好一路勢如破竹,帶領前鋒到達潼關附近,我隨即說明了要和安軍前後夾擊的事情,史思明不能作主,我隨後就迎著安祿山的方向,在徐州見到了安祿山,他親自接見了我,聽說大帥也要起兵的時候之後,大喜,並且說他先已經答應和大帥你共同進退,不知可有此事?”


    唐朝微微一笑,想到那次安祿山被自己擒拿,被迫答應自己條件的事情,看來,這小子倒還沒有忘。,


    就聽專信繼續說道:“安祿山也聽說過我的名字,知道我的確是大帥您的心腹,因此約定,打破長安之後,和大帥共分天下,為了表達誠意,他還特意讓我帶一樣東西給大帥。”


    說著從背後取下一個很大的包袱,裏麵似乎有極端承重的東西,就在專信這樣的高手背負著的時候,也顯得十分的吃力。


    唐朝一見,臉色似乎變了變,說道:“難到是突火槍?”


    “正是,大帥請過目。”


    說著將包袱呈了上來。


    唐朝打開口子,就見一尊厚實的生鐵包裹著一件手槍模樣的東西出現在自己的眼前。這當然比他穿越前的手槍大了十倍有餘,但是扳機、藥線、彈藥齊全,居然和千年之後的手槍如出一轍。


    唐朝拿了起來,感覺輕飄飄的,比玄鐵重劍還輕了少許,當下說道:“收到隨軍庫房裏,好好保存,將來這東西或許有大用!”


    “是!”隨軍書記官隆多趕緊答應。


    隆多本來不識字,但是自從斷了一臂之後,武功大打折扣,除了依舊根著唐朝苦練和武藝之外,還學了不少漢文,管理隨軍庫房這麽重要的責任,自是落到了他的身上,他近來痛定思痛,發誓要苦練武功,倒也真是有很大進步,漸漸的突破暗勁的瓶頸,有望成就化境。


    唐朝常常也是以獨臂的戚少商來勉勵他,這雖然是他穿越前看溫瑞安的小說看多了,但是隆多很聽他的話,居然漸漸培養起單手橫掃天下的氣勢。


    唐朝叫專信下去休息,心中甚為滿意,同時還有些焦急。滿意者,安祿山和自己達成了暫時的同盟,一明一暗,李隆基肯定是危險無比,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為什麽李隆基要馬正章親自到陽平關傳書,叫自己的軍隊先在這裏駐紮下來?


    不要我帶兵進入京師,那是害怕我是第二個董卓之意。


    李隆基此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確是個難纏的角色,我救命該不該在這樣的時候攻打陽平關?


    陽平管是長安最強大的屏障,一旦打破,長安就在掌握之中。


    自己雖然隻帶了三萬軍隊,但是戰鬥力也是恐怖的,李隆基也預見到,要是自己服從他的領導,那麽倒是一支得力的勤王部隊,但是萬一自己有貳心,卻是變生肘腋之間。


    李隆基很謹慎,但不管怎麽說,劍已經在弦上,不得不發。


    唐朝也沒有用去多久的時間,就下了決斷,這是一個決定唐朝國運的決斷,看來,是該攤派的時候了,自己總不能永遠這樣言不正名不順的瞞下去?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得門外兵士來報:“青蓮居士李白求見!”


    唐朝一聽,喜出望外,飛奔出帳外,就見轅門之外一人白衣如雪,身形軒昂,腰佩長劍,儒雅瀟灑,正是闊別多年的李白,當下撲了上去,抱住了兄長,忍不住真情流露,淚水居然掉下。


    以唐朝現在的武功,對全身肌肉縱控自如,哪裏會流淚,這是他故意不加控製,真情盡露所致。


    李白哈哈一笑,對唐朝的真情,也甚是感動,但他因為年齡不小了,所以要厚重一些,隻是眼眶微微濕潤,隻狠狠的按住唐朝的肩膀,新潮澎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飛越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空並收藏飛越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