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猜測可半點也不好。
宋儀當初與衛錦也有過一麵之緣,便是那潑辣小姑娘甩鞭子抽人的時候,宋儀還記得自己的玉墜就是她給抽碎的。
一提起這樣一個人,宋儀本能地不喜歡。
她想起自己其實很少厭惡誰,可這衛錦約莫是其中難得的一個,性子太驕縱,還沒個輕重。記得她醒過來那時候,擺弄聽人說,她是被衛錦給推下去的。
楊巧慧竟然與衛錦交好?
在宋儀意識到這一點的瞬間,她看楊巧慧的目光,也就不那麽自然了。
好在,宋儀的異樣沒人發現。
她隻豎著耳朵聽他們談話的細節,漸漸從旁人口中知道了衛起與衛錦。宋儀一覺睡過去兩年之後醒來,頭一件遇到的事情便跟他們兩個有關,隻是對這二人的種種,竟還不很清楚。
嗣祁王衛起,地位雖不比皇帝親子所封之親王,可在俸祿待遇上卻比親王還要高上一些。其父乃是當朝天子的胞弟,隻可惜身子骨不好,體弱多病,沒能被立為太子便已經英年早逝。
由此一來,自然也有人戲言說當今皇上的皇位乃是衛起的父親讓來的。
不過皇上自個兒倒是不介意,大手一揮直接封了衛起一個嗣祁王,另封他妹妹衛錦為昭華郡主,地位也僅次於公主了。
隻是衛起從小生下來,也是個命途多舛的。
這一位早年染上些古怪病疾,久不見好,有高僧斷言需要避世修養,所以衛起年紀不大時候便已經入了寺廟,跟隨著師父們修行。
說來也怪,一入寺廟,衛起就慢慢地好了起來,從此沒病沒災。
不過身子好了,心性也被佛陀給磨平了。
從那以後,衛起竟似成了個修行的僧人,無欲無求,淡泊高遠,且還不近女色,成日裏叨咕的都是些佛學經義。
世人喜好之種種,非衛起喜好之種種。
這般一個清心寡欲之人,本該超脫世俗,可偏偏皇上惜才,照舊叫他輔政。好在這一位素性聰明,即便是處理政事也是頗有手段,並未完全拘泥於佛家經義,由此越發受皇帝倚重。
至於另一位昭華郡主衛錦,比之衛起可就差了不少。
衛錦從小就是皇宮裏長大的,興許是嬌生慣養了,所以雖則眼界開闊一些,不同於尋常大家閨秀,可性子太驕縱,也沒人敢管束,一直以來都叫人頭疼不已。
不過最近似乎好多了。
許氏拉著楊巧慧的手,笑著道:“都說是女大十八變,原本郡主可帶著幾分男兒氣,如今迴了京城,便染上咱們京城姑娘那幾分精致的脂粉氣。現如今,調香弄粉,詩詞歌賦,哪樣比尋常姑娘差?都說人是會長大的……”
“祖母這話說得不錯,前兒郡主還研究出個好玩的東西,叫珍珠粉,往臉上一抹,那漂亮的。”說到底,楊巧慧也是個小女孩兒的心性,說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便忍不住眉飛色舞起來,“前兒郡主還給了我兩盒,迴頭我孝敬給祖母。”
“我這一張老臉老皮,可不用浪費這些個好東西了,都是你們小姑娘的玩意兒……”
許氏這會兒看上去太慈和,半分沒有此前諷刺宋儀時候的尖酸刻薄。
宋儀心裏無言了半晌,終究還是覺得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來來去去的爭鬥毫無意義。
她陪著在這裏枯坐了許久,隻覺得嘴角都要僵硬掉了,眾人才說要去用飯。
待用過午飯,便有人張羅著去看戲,楊府專程請了戲班子來,大家坐在下頭一起聽了戲,用了不少茶點,這才有散去的意思。
這一段時間,足夠楊巧慧認識宋儀等人了。
不過她性格跟宋倩不對付,又根本不想跟宋儀這等庶出的說話,宋攸年紀太小,也沒話說,因而楊巧慧隻覺得無聊,暗地裏不知打了多少個嗬欠,更不知多看了宋儀那臉幾眼。
眼看著他們要走了,楊巧慧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隻道:“迴頭可要好好跟郡主說說,這宋儀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嘛。不就是一個都不能從書院結業的卑賤丫頭嗎?長那麽好看一張臉能當飯吃不成?真是……”
宋儀還不知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她隻在出了楊府門的時候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小楊氏瞧見她這般情狀,便是一笑,不過接下來卻說了一句讓宋儀心情有些沉重的話。
“方才席間聽見的與郡主有關的事情,倒都不算是什麽大事。聽說後日乃是彭大人夫人的壽辰,倒是需要上心一二。”
彭大人夫人的壽辰?
宋儀抬眼望著小楊氏,已經隱約明白小楊氏的打算了。
隻是他們與巡按禦史府素無交情,連請帖也沒一張,又要怎麽去人家府上賀壽?
☆、第二十八章 幕僚
彭林原本是十三道監察禦史之一,前一陣被點為巡按禦史,這才巡察到山東去,由此引來一係列的紛爭紛擾。如今彭林已經歸京,這巡按禦史的名頭自然也就放下了。
不過饒是如此,他也還是大名鼎鼎的禦史之一,更是深得皇帝信任。
這日,其妻生辰,自然也有不少的人關注。
平日裏,彭林嚴於律己,不曾與朝中官員們有什麽往來;可一到後院這些事情上,縱使彭林乃是一家之主,也無法插手太過。
小楊氏打的,正好是這方麵的主意。
宋元啟的事情便是彭林巡察的時候弄出來的,可以說此次事件還是彭林出力最大。雖然可能不大,可如果能說動彭林一二,宋元啟這件事也就簡單了。
更何況,這裏頭指不定還有個周兼……
等到壽宴當日,小楊氏果然帶著人去了。
她沒有請柬,可在出現在彭府門口時,卻是坦然自若,自然地流出她當年那大家閨秀的風範來。
“這世間本無尷尬之事,庸人自擾之罷了。”
小楊氏見宋儀跟著自己,似乎有所思,便點了她一句。
“似這等賀人壽辰之事,隻要我與彭夫人無仇,又是真心祝願,便必定不會出事。換了我,遇到旁人沒有請柬也來為我賀壽,我心裏必定高興的。”
這話雖是以己度人,可未必沒有道理。
宋儀想著,孟姨娘常說,以善待人,終得善待,不過這一個“終”字,多少讓她心有戚戚。
她點了點頭,淡聲道:“聞說彭大人乃是百煉鋼,不過在彭夫人麵前也化作了繞指柔,也不知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見到就知道了。”
小楊氏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方才說話間,芙葉已經上前去遞上了賀禮,並且送了自家的名帖。
前頭那灰袍仆人低眼一看名帖,便一抬眉瞅了小楊氏一眼,問道:“夫人可有請帖?”
“初到京城,尚無請帖,不過彭夫人壽宴,我等真心祝賀而已。即便是夫人不見,也沒什麽大不了,心意到了即可。”以退為進的一番話罷了,小楊氏表現異常淡然。
仆人又看了小楊氏一眼,彎身低頭道:“小的隻是隨口一問,夫人莫要往心上去,您這邊請。”
他說話的同時,也給旁邊的小廝打了個眼色,那邊立刻有人跑去與夫人通報這件事。
壽宴正當時,來的都是朝中有誥命的,衣香鬢影,觥籌交錯,自是一派熱鬧。
彭林被朝中大部分大臣,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可今日的彭夫人壽宴,卻也有不少人來,畢竟現在誰不給彭林一個麵子?
如今的彭夫人滿麵笑容,顯然也是樂得合不攏嘴。
她正跟客人們閑聊,冷不防瞥見角落裏有人過來說了兩句話,心思便是一動,便叫了人過來:“可是出了什麽事?”
接了外麵消息的丫鬟走上來,附在彭夫人耳邊道:“方才門外頭來人說,有位宋夫人楊氏帶了賀禮來,是原山東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的夫人……”
作為彭林的賢內助,彭夫人自然知道宋元啟這個名字。
她皺了眉:“這一位來幹什麽?”
“小的也不知,不過宋夫人說她是真心來為夫人您賀壽,瞧著神情倒是坦然得很。”
“坦然?”彭夫人笑了一聲,“那這倒是一個有趣兒的人。她若當自己真是來賀壽的,我也隻當她是來賀壽的,迴頭她要求見老爺或者幹點別的什麽,我必不插手。來者是客,你們還不快把人請進來?”
丫鬟們聽了彭夫人的話,連忙下去把小楊氏連帶著宋儀宋倩等人請了進來。
彭夫人一眼掃過去,就瞧見了小楊氏,果真是坦然得很。
後頭的兩位姑娘也是天生麗質,不過走在右邊一些的宋儀自然更打眼,看著倒都是光風霽月模樣。都說是人以群分,那宋元啟聞說也清譽不錯,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差錯,彭夫人心裏也有自己的推算,隻是到底不能對人說。
朝中之事,多多少少有那麽些牽扯,更何況這一迴還挺大?
她起了身,朝著小楊氏便笑了一聲:“宋夫人。”
“夫人好,妾身這是不請自來,隻想著沒打擾到您。”
小楊氏見了個禮,周圍的賓客們少不得多看她兩眼。
因著宋元啟並非京官,所以眾人也不大認得小楊氏,隻以為是尋常賓客。
當著眾人的麵,彭夫人也不戳破她的身份,隻與接待尋常賓客一般,請小楊氏入了座。
小楊氏的來意,彭夫人無比清楚,她隻是冷眼看著,並不主動提起。
一直等到宴會上的人漸漸散了,小楊氏才來到彭夫人麵前:“此番來,一是為了給您賀壽,二是……”
“宋夫人的來意,我豈會不知?”彭夫人歎了口氣,“宋大人如今還在獄中,原本官場之中,此等事不算是什麽大事,也從未聽聞宋大人依附於誰,參與了哪派黨爭。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我等不過都是被殃及的池魚……”
聽著彭夫人這話,小楊氏心頭猛地一凜:“夫人這話的意思是——”
還能有個什麽意思?
宋元啟應該也是無辜的罷了。
山東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那周博有些古怪處,可宋元啟真找不出太大的差錯來。但是彭林不能徇私,但凡宋元啟有一點兩點的嫌疑,也都要先抓起來。不用怕麻煩,因為若有了漏網之魚,那才是真正的麻煩。
彭夫人看著小楊氏,道:“你是來求見老爺的,我隻聽聞宋元啟是個清官,隻為著他這一分的清譽,我今日不曾將你拒之門外。不過,我也不會為你牽線搭橋,老爺願意見你是你的運氣,不見,你也這樣迴去吧。”
宋儀這時候站在外頭,也能聽見個一二,心下隻覺得這彭夫人乃是個一團和氣的人,尋常人若見了小楊氏,奚落還來不及,哪裏會這樣和顏悅色相待?
就是小楊氏自己也是心下感動,道:“便是今日之事不成,妾身也銘感五內,必不敢忘彭夫人今日之恩。”
“哪裏有什麽恩德?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對彭夫人而言,此事著實太簡單,她一抬手,便招來丫鬟,道,“老爺現還在後頭書閣裏喝茶,你瞧著去通傳一聲,看看老爺怎麽說。”
彭林是個愛書之人,所以在花園臨湖假山後麵,特意建了一座書閣,裏麵放著他所有的藏書。
小廝來的時候,門扉虛掩著,門縫裏透出幾縷淺淡的煙氣,還有人細細的說話聲。
“老爺,夫人著小的來傳,說是前麵宋元啟的夫人求見,問您見還是不見?”
宋元啟的夫人?
坐在屋裏的彭林一下怔住,接著看了自己對麵一眼。
書閣之中,書香墨韻,四麵掛著文人書畫。
當中一張茶桌上擺著茶盤香盞,相對坐著二人。一人便是彭林;另一邊卻是位年紀不大的公子,滿身書卷氣,臉上青澀似也被近日以來種種大變而洗刷幹淨,轉而變得沉靜而內斂,像是沉入深水的湖石,抹黑又潤澤的一片。
那一雙眼眸也是烏黑的,窗外頭斜斜落進來的一片餘暉,撒在他盤著的腿邊,隻照亮了他半張臉,顯得明滅不定,可平白帶出一種暗昧的感覺。
宋儀當初與衛錦也有過一麵之緣,便是那潑辣小姑娘甩鞭子抽人的時候,宋儀還記得自己的玉墜就是她給抽碎的。
一提起這樣一個人,宋儀本能地不喜歡。
她想起自己其實很少厭惡誰,可這衛錦約莫是其中難得的一個,性子太驕縱,還沒個輕重。記得她醒過來那時候,擺弄聽人說,她是被衛錦給推下去的。
楊巧慧竟然與衛錦交好?
在宋儀意識到這一點的瞬間,她看楊巧慧的目光,也就不那麽自然了。
好在,宋儀的異樣沒人發現。
她隻豎著耳朵聽他們談話的細節,漸漸從旁人口中知道了衛起與衛錦。宋儀一覺睡過去兩年之後醒來,頭一件遇到的事情便跟他們兩個有關,隻是對這二人的種種,竟還不很清楚。
嗣祁王衛起,地位雖不比皇帝親子所封之親王,可在俸祿待遇上卻比親王還要高上一些。其父乃是當朝天子的胞弟,隻可惜身子骨不好,體弱多病,沒能被立為太子便已經英年早逝。
由此一來,自然也有人戲言說當今皇上的皇位乃是衛起的父親讓來的。
不過皇上自個兒倒是不介意,大手一揮直接封了衛起一個嗣祁王,另封他妹妹衛錦為昭華郡主,地位也僅次於公主了。
隻是衛起從小生下來,也是個命途多舛的。
這一位早年染上些古怪病疾,久不見好,有高僧斷言需要避世修養,所以衛起年紀不大時候便已經入了寺廟,跟隨著師父們修行。
說來也怪,一入寺廟,衛起就慢慢地好了起來,從此沒病沒災。
不過身子好了,心性也被佛陀給磨平了。
從那以後,衛起竟似成了個修行的僧人,無欲無求,淡泊高遠,且還不近女色,成日裏叨咕的都是些佛學經義。
世人喜好之種種,非衛起喜好之種種。
這般一個清心寡欲之人,本該超脫世俗,可偏偏皇上惜才,照舊叫他輔政。好在這一位素性聰明,即便是處理政事也是頗有手段,並未完全拘泥於佛家經義,由此越發受皇帝倚重。
至於另一位昭華郡主衛錦,比之衛起可就差了不少。
衛錦從小就是皇宮裏長大的,興許是嬌生慣養了,所以雖則眼界開闊一些,不同於尋常大家閨秀,可性子太驕縱,也沒人敢管束,一直以來都叫人頭疼不已。
不過最近似乎好多了。
許氏拉著楊巧慧的手,笑著道:“都說是女大十八變,原本郡主可帶著幾分男兒氣,如今迴了京城,便染上咱們京城姑娘那幾分精致的脂粉氣。現如今,調香弄粉,詩詞歌賦,哪樣比尋常姑娘差?都說人是會長大的……”
“祖母這話說得不錯,前兒郡主還研究出個好玩的東西,叫珍珠粉,往臉上一抹,那漂亮的。”說到底,楊巧慧也是個小女孩兒的心性,說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便忍不住眉飛色舞起來,“前兒郡主還給了我兩盒,迴頭我孝敬給祖母。”
“我這一張老臉老皮,可不用浪費這些個好東西了,都是你們小姑娘的玩意兒……”
許氏這會兒看上去太慈和,半分沒有此前諷刺宋儀時候的尖酸刻薄。
宋儀心裏無言了半晌,終究還是覺得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來來去去的爭鬥毫無意義。
她陪著在這裏枯坐了許久,隻覺得嘴角都要僵硬掉了,眾人才說要去用飯。
待用過午飯,便有人張羅著去看戲,楊府專程請了戲班子來,大家坐在下頭一起聽了戲,用了不少茶點,這才有散去的意思。
這一段時間,足夠楊巧慧認識宋儀等人了。
不過她性格跟宋倩不對付,又根本不想跟宋儀這等庶出的說話,宋攸年紀太小,也沒話說,因而楊巧慧隻覺得無聊,暗地裏不知打了多少個嗬欠,更不知多看了宋儀那臉幾眼。
眼看著他們要走了,楊巧慧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隻道:“迴頭可要好好跟郡主說說,這宋儀也沒什麽了不起的嘛。不就是一個都不能從書院結業的卑賤丫頭嗎?長那麽好看一張臉能當飯吃不成?真是……”
宋儀還不知自己已經被人盯上了,她隻在出了楊府門的時候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小楊氏瞧見她這般情狀,便是一笑,不過接下來卻說了一句讓宋儀心情有些沉重的話。
“方才席間聽見的與郡主有關的事情,倒都不算是什麽大事。聽說後日乃是彭大人夫人的壽辰,倒是需要上心一二。”
彭大人夫人的壽辰?
宋儀抬眼望著小楊氏,已經隱約明白小楊氏的打算了。
隻是他們與巡按禦史府素無交情,連請帖也沒一張,又要怎麽去人家府上賀壽?
☆、第二十八章 幕僚
彭林原本是十三道監察禦史之一,前一陣被點為巡按禦史,這才巡察到山東去,由此引來一係列的紛爭紛擾。如今彭林已經歸京,這巡按禦史的名頭自然也就放下了。
不過饒是如此,他也還是大名鼎鼎的禦史之一,更是深得皇帝信任。
這日,其妻生辰,自然也有不少的人關注。
平日裏,彭林嚴於律己,不曾與朝中官員們有什麽往來;可一到後院這些事情上,縱使彭林乃是一家之主,也無法插手太過。
小楊氏打的,正好是這方麵的主意。
宋元啟的事情便是彭林巡察的時候弄出來的,可以說此次事件還是彭林出力最大。雖然可能不大,可如果能說動彭林一二,宋元啟這件事也就簡單了。
更何況,這裏頭指不定還有個周兼……
等到壽宴當日,小楊氏果然帶著人去了。
她沒有請柬,可在出現在彭府門口時,卻是坦然自若,自然地流出她當年那大家閨秀的風範來。
“這世間本無尷尬之事,庸人自擾之罷了。”
小楊氏見宋儀跟著自己,似乎有所思,便點了她一句。
“似這等賀人壽辰之事,隻要我與彭夫人無仇,又是真心祝願,便必定不會出事。換了我,遇到旁人沒有請柬也來為我賀壽,我心裏必定高興的。”
這話雖是以己度人,可未必沒有道理。
宋儀想著,孟姨娘常說,以善待人,終得善待,不過這一個“終”字,多少讓她心有戚戚。
她點了點頭,淡聲道:“聞說彭大人乃是百煉鋼,不過在彭夫人麵前也化作了繞指柔,也不知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見到就知道了。”
小楊氏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方才說話間,芙葉已經上前去遞上了賀禮,並且送了自家的名帖。
前頭那灰袍仆人低眼一看名帖,便一抬眉瞅了小楊氏一眼,問道:“夫人可有請帖?”
“初到京城,尚無請帖,不過彭夫人壽宴,我等真心祝賀而已。即便是夫人不見,也沒什麽大不了,心意到了即可。”以退為進的一番話罷了,小楊氏表現異常淡然。
仆人又看了小楊氏一眼,彎身低頭道:“小的隻是隨口一問,夫人莫要往心上去,您這邊請。”
他說話的同時,也給旁邊的小廝打了個眼色,那邊立刻有人跑去與夫人通報這件事。
壽宴正當時,來的都是朝中有誥命的,衣香鬢影,觥籌交錯,自是一派熱鬧。
彭林被朝中大部分大臣,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可今日的彭夫人壽宴,卻也有不少人來,畢竟現在誰不給彭林一個麵子?
如今的彭夫人滿麵笑容,顯然也是樂得合不攏嘴。
她正跟客人們閑聊,冷不防瞥見角落裏有人過來說了兩句話,心思便是一動,便叫了人過來:“可是出了什麽事?”
接了外麵消息的丫鬟走上來,附在彭夫人耳邊道:“方才門外頭來人說,有位宋夫人楊氏帶了賀禮來,是原山東布政使司左參議宋元啟的夫人……”
作為彭林的賢內助,彭夫人自然知道宋元啟這個名字。
她皺了眉:“這一位來幹什麽?”
“小的也不知,不過宋夫人說她是真心來為夫人您賀壽,瞧著神情倒是坦然得很。”
“坦然?”彭夫人笑了一聲,“那這倒是一個有趣兒的人。她若當自己真是來賀壽的,我也隻當她是來賀壽的,迴頭她要求見老爺或者幹點別的什麽,我必不插手。來者是客,你們還不快把人請進來?”
丫鬟們聽了彭夫人的話,連忙下去把小楊氏連帶著宋儀宋倩等人請了進來。
彭夫人一眼掃過去,就瞧見了小楊氏,果真是坦然得很。
後頭的兩位姑娘也是天生麗質,不過走在右邊一些的宋儀自然更打眼,看著倒都是光風霽月模樣。都說是人以群分,那宋元啟聞說也清譽不錯,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差錯,彭夫人心裏也有自己的推算,隻是到底不能對人說。
朝中之事,多多少少有那麽些牽扯,更何況這一迴還挺大?
她起了身,朝著小楊氏便笑了一聲:“宋夫人。”
“夫人好,妾身這是不請自來,隻想著沒打擾到您。”
小楊氏見了個禮,周圍的賓客們少不得多看她兩眼。
因著宋元啟並非京官,所以眾人也不大認得小楊氏,隻以為是尋常賓客。
當著眾人的麵,彭夫人也不戳破她的身份,隻與接待尋常賓客一般,請小楊氏入了座。
小楊氏的來意,彭夫人無比清楚,她隻是冷眼看著,並不主動提起。
一直等到宴會上的人漸漸散了,小楊氏才來到彭夫人麵前:“此番來,一是為了給您賀壽,二是……”
“宋夫人的來意,我豈會不知?”彭夫人歎了口氣,“宋大人如今還在獄中,原本官場之中,此等事不算是什麽大事,也從未聽聞宋大人依附於誰,參與了哪派黨爭。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我等不過都是被殃及的池魚……”
聽著彭夫人這話,小楊氏心頭猛地一凜:“夫人這話的意思是——”
還能有個什麽意思?
宋元啟應該也是無辜的罷了。
山東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那周博有些古怪處,可宋元啟真找不出太大的差錯來。但是彭林不能徇私,但凡宋元啟有一點兩點的嫌疑,也都要先抓起來。不用怕麻煩,因為若有了漏網之魚,那才是真正的麻煩。
彭夫人看著小楊氏,道:“你是來求見老爺的,我隻聽聞宋元啟是個清官,隻為著他這一分的清譽,我今日不曾將你拒之門外。不過,我也不會為你牽線搭橋,老爺願意見你是你的運氣,不見,你也這樣迴去吧。”
宋儀這時候站在外頭,也能聽見個一二,心下隻覺得這彭夫人乃是個一團和氣的人,尋常人若見了小楊氏,奚落還來不及,哪裏會這樣和顏悅色相待?
就是小楊氏自己也是心下感動,道:“便是今日之事不成,妾身也銘感五內,必不敢忘彭夫人今日之恩。”
“哪裏有什麽恩德?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對彭夫人而言,此事著實太簡單,她一抬手,便招來丫鬟,道,“老爺現還在後頭書閣裏喝茶,你瞧著去通傳一聲,看看老爺怎麽說。”
彭林是個愛書之人,所以在花園臨湖假山後麵,特意建了一座書閣,裏麵放著他所有的藏書。
小廝來的時候,門扉虛掩著,門縫裏透出幾縷淺淡的煙氣,還有人細細的說話聲。
“老爺,夫人著小的來傳,說是前麵宋元啟的夫人求見,問您見還是不見?”
宋元啟的夫人?
坐在屋裏的彭林一下怔住,接著看了自己對麵一眼。
書閣之中,書香墨韻,四麵掛著文人書畫。
當中一張茶桌上擺著茶盤香盞,相對坐著二人。一人便是彭林;另一邊卻是位年紀不大的公子,滿身書卷氣,臉上青澀似也被近日以來種種大變而洗刷幹淨,轉而變得沉靜而內斂,像是沉入深水的湖石,抹黑又潤澤的一片。
那一雙眼眸也是烏黑的,窗外頭斜斜落進來的一片餘暉,撒在他盤著的腿邊,隻照亮了他半張臉,顯得明滅不定,可平白帶出一種暗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