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早早在宋儀進來之前,就已經快步奔迴去給宋倩等人通報,所以宋儀到的時候,迎接她的便是齊刷刷的目光。
那一瞬,便是宋儀自己也沒想到。
腳步一頓,還是很快反應過來,進了翰墨閣,從兩排書案之中穿過,抬眼一看便瞧見了“金縷衣”三個字,心裏道了一句真巧,想著這風頭還真必須出了,卻同時對著上首諸葛先生一禮,口中道:“學生宋儀問先生好,半道上出了些事兒,因看了一會兒花,沒料想顏色太好,貪看半晌,竟忘了時辰。如今來遲,學生有錯。”
一來就認錯,態度還算是好了。
不過這理由嘛……
眾人不由看了先頭說話的宋倩一眼,說什麽宋儀會讓別人先走,不惜耽擱自己的考校,約莫還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呢。
不管怎麽說,宋倩還是宋儀的姐妹,為了顧及姐妹顏麵,這樣美化宋儀的說法,還是挺對。
宋儀尚還不知宋倩曾為自己解釋過,她也不很在意,隻等著諸葛先生。
迴看一眼那一炷香,諸葛先生歎道:“時辰也不夠了,怕是你沒功夫再寫出一首詩來了。”
沒功夫?
倒也不見得。
宋儀正想說自己試試,沒想到諸葛先生咬了咬牙,竟然道:“似你這等高絕之才,若是因一場考校便定了才華的界限,未免太不公平。你既然來得遲,不如為你單單開設一輪,再出一題——擇不如撞,昨夜暮雨瀟瀟,你便以此為起,作詩一首吧。”
竟然是重新出題,再給自己機會?
宋儀略凝眉一思索,她倒幾乎是個過目不忘的,手裏那些詩詞文章幾乎都記在腦海之中,一瞬便記起了不少詩作。
她倒是不懼,聞得諸葛先生此言,便道:“先生厚愛,學生愧不敢當,唯勉力一試,方不負先生期待。”
說完,她一禮,再微微退步,便走到了唯一空缺的位置上。
在宋儀起筆的同時,諸葛先生重新點了一炷香,放入香爐之中。
最後一刻鍾,眾人該想好的也早都想好了,“金縷衣”為題,多少有些棘手,許多人看了宋儀的題目,反倒是有些羨慕起來。
他們隻嘀咕:諸葛先生果然是厚愛宋儀的,不然怎麽在她來遲之後,反而出了這樣一題?
不過大家倒是沒時間去管宋儀了,因為她們這一輪時辰已經到了,最開始點的那一炷香香灰已落,小童已經從上頭走下來,一張一張將眾人的詩稿收起來,放到諸葛先生的桌上去。
其中,宋儀那一張是暫時不用收的,她是一個時辰之後單獨看。
所以,小童在收完所有書稿之後,便直接略過了宋儀,準備抱著詩稿遞給諸葛先生。
沒想到,就在小童即將經過宋儀身邊的時候,宋儀忽然左手起筆,刷刷幾筆就寫下幾行字,而後一吹墨跡,道:“勞駕,我的詩稿也好了。”
“……好、好了?”
小童訝異不已,看著宋儀遞過來的詩稿,近乎震駭。
宋儀斂袖擱筆,淡淡一笑:“好了。”
好……
好了?
好了?!
不對……
宋儀才來了多久?
題目難道不是新出的嗎?
眾人這會兒都懵了:這絕不可能。
小童子這會兒整個人都是震驚的,傻愣愣從宋儀手中接過了詩稿,放在所有詩稿最前麵,然後朝上遞給了諸葛先生。
別說是書院之中別的學生們,就是諸葛先生自己也震驚了。
他下意識地迴頭看了一眼,專門為宋儀點起來的那一炷香,才剛剛燒了個頭。
這般快就寫好了?
果真是文思敏捷,才華蓋世啊。
諸葛先生素知宋儀本事大,可今日真是大得離譜了。
他拿起那一首,果真是應了他的題目而作:“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又是一首好詩啊!
諸葛先生隻覺得宋儀這學生果真可教之才,甚至這般才華,自己已經無法再教。
“短短不到一刻之內,竟然作出這等驚豔——”
“不對!”
下頭忽然有個人叫了一聲。
眾人隻等著諸葛先生給宋儀一個“甲”,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插話。
迴頭看去,方才出言的乃是同知趙大人家的獨女趙姑娘,她出來看著宋儀,眼神之中帶了幾分輕蔑,對諸葛先生卻是恭恭謹謹的:“先生,宋五姑娘固然才華高絕,可這一首詩,約莫已經是成作,所以能這樣快。”
“成作?”
之前就已經寫好了的?
諸葛先生有些驚訝,看了沒說話的宋儀一眼,又續問趙姑娘道:“你如何得知?”
“迴先生話,幾個月前,我等一起去蘭溪看花,迴來的時候宋五姑娘便曾念叨過方才所作詩之中的一句‘誰道人生無再少’,如今此句連同此詩一起出現,便知此詩應當是昔日所作,如何能當成是考校呢?”
趙姑娘一言一語,都極為清楚。
眾人聽了,都覺得這話有道理。
宋儀寫得未免也太快了,雖有人能七步成詩,可畢竟這種人實在是少見。如今宋儀倉促之間寫成一首詩,本就不大可能,要說文義皆通,意蘊深長,就更不可能了。
種種的不可能,最終用“成作”來解釋,便算是完全能通了。
可宋儀若真是如此行為,也未免太墮才女的威名,更為人所不齒了。
一時之間,諸葛先生也陷入了躊躇。
而宋儀壓根兒不知道幾個月之前是什麽光景,不過既然對方敢說,那便應當真有過這件事。如此一來,自己方才所寫的這一首是不能用了。
斟酌片刻,宋儀道:“先生,既然如此,不如您再出一題,且考校考校學生吧。”
“這……”
諸葛先生又猶豫了起來。
不過旁人倒是很讚同,紛紛道:“得出新題,才能考校出真本事來。”
“且看看出新題,她是不是能作。”
“可出什麽好啊?”
“簡單的沒意思,不如出個難的。”
“有什麽難的?”
“剛才咱們作的那一首,不就挺難的嗎?”
“對啊,金縷衣啊!”
……
很快,眾人便都有了主意。
照舊還是趙姑娘含著幾分譏誚地看了宋儀一眼,上前道:“諸葛先生,臨時想題目怕也困難。學生們這邊倒是討論出個變通的法子來。總歸宋五姑娘來得遲,更是頭一迴見金縷衣這題目,時辰相差也沒多少,不如就請宋五姑娘以此金縷衣之舊題目作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以舊題作詩,這話倒是極有道理的。
諸葛先生不是懷疑宋儀,相反,他是對宋儀格外有信心。
因此,在趙五姑娘提議之後,諸葛先生便一擺手道:“既然如此,那宋五姑娘便用金縷衣為題,限時一個時辰,再作一首便是。”
諸葛先生話音剛落,周圍人便都滿意地笑了。
宋儀什麽都好,就是結仇太甚,人人將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逮住機會,落井下石之人不知凡幾,要指望著雪中送炭,還是做夢來得快。
眾人皆以為宋儀這一迴必定愁眉苦臉,沒料想……
宋儀的神情,的確有古怪。
她此刻也不知應該說什麽好。
她真是倒了那一位惹下來的黴,也沾了那一位帶上來的光。
先頭第一眼看見“金縷衣”這題目,宋儀腦海之中便浮現出了一首來,隻是後來諸葛先生重新為她出了一題,因而宋儀才擱置了之前的一首。
可是現在,眾人兜兜轉轉,都以為這樣能為難住她,硬要宋儀去作前麵那個題目。
若非此情此景太過嚴肅,宋儀都快笑出聲來。
當然,她也真沒忍住。
這場麵實在是太過滑稽了……
她穩了穩心神,對著諸葛先生道一聲“恭敬不如從命”,於是作出一臉凝眉思索的表情,提了湖筆在手中,略頓了一會兒,便下了筆。
才女的名頭,於那一位而言興許很要緊,於宋儀而言不過玩玩兒。
她想著,方才既然花了一刻鍾寫詩,如今他們以為她才思敏捷,那她便再敏捷一迴給他們看。
提筆,揮毫,不過片刻,詩稿已成。
☆、第二十章 舒坦
這是所謂“才女”最後的聲名了。
寫完這一首,宋儀便很清楚明白地知道,這也是最後一首了。
她淡淡擱筆,眉頭卻是微微擰緊。
也不知是何情由,宋儀盯著這四行詩,忽有些恍惚。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宋儀沒不惜金縷衣,卻有“少年時”,可這“少年時”又能做什麽?如今一切,不過是渾渾噩噩度日,叫她自己說出來,也不見得有幾分味道。
那一瞬,便是宋儀自己也沒想到。
腳步一頓,還是很快反應過來,進了翰墨閣,從兩排書案之中穿過,抬眼一看便瞧見了“金縷衣”三個字,心裏道了一句真巧,想著這風頭還真必須出了,卻同時對著上首諸葛先生一禮,口中道:“學生宋儀問先生好,半道上出了些事兒,因看了一會兒花,沒料想顏色太好,貪看半晌,竟忘了時辰。如今來遲,學生有錯。”
一來就認錯,態度還算是好了。
不過這理由嘛……
眾人不由看了先頭說話的宋倩一眼,說什麽宋儀會讓別人先走,不惜耽擱自己的考校,約莫還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呢。
不管怎麽說,宋倩還是宋儀的姐妹,為了顧及姐妹顏麵,這樣美化宋儀的說法,還是挺對。
宋儀尚還不知宋倩曾為自己解釋過,她也不很在意,隻等著諸葛先生。
迴看一眼那一炷香,諸葛先生歎道:“時辰也不夠了,怕是你沒功夫再寫出一首詩來了。”
沒功夫?
倒也不見得。
宋儀正想說自己試試,沒想到諸葛先生咬了咬牙,竟然道:“似你這等高絕之才,若是因一場考校便定了才華的界限,未免太不公平。你既然來得遲,不如為你單單開設一輪,再出一題——擇不如撞,昨夜暮雨瀟瀟,你便以此為起,作詩一首吧。”
竟然是重新出題,再給自己機會?
宋儀略凝眉一思索,她倒幾乎是個過目不忘的,手裏那些詩詞文章幾乎都記在腦海之中,一瞬便記起了不少詩作。
她倒是不懼,聞得諸葛先生此言,便道:“先生厚愛,學生愧不敢當,唯勉力一試,方不負先生期待。”
說完,她一禮,再微微退步,便走到了唯一空缺的位置上。
在宋儀起筆的同時,諸葛先生重新點了一炷香,放入香爐之中。
最後一刻鍾,眾人該想好的也早都想好了,“金縷衣”為題,多少有些棘手,許多人看了宋儀的題目,反倒是有些羨慕起來。
他們隻嘀咕:諸葛先生果然是厚愛宋儀的,不然怎麽在她來遲之後,反而出了這樣一題?
不過大家倒是沒時間去管宋儀了,因為她們這一輪時辰已經到了,最開始點的那一炷香香灰已落,小童已經從上頭走下來,一張一張將眾人的詩稿收起來,放到諸葛先生的桌上去。
其中,宋儀那一張是暫時不用收的,她是一個時辰之後單獨看。
所以,小童在收完所有書稿之後,便直接略過了宋儀,準備抱著詩稿遞給諸葛先生。
沒想到,就在小童即將經過宋儀身邊的時候,宋儀忽然左手起筆,刷刷幾筆就寫下幾行字,而後一吹墨跡,道:“勞駕,我的詩稿也好了。”
“……好、好了?”
小童訝異不已,看著宋儀遞過來的詩稿,近乎震駭。
宋儀斂袖擱筆,淡淡一笑:“好了。”
好……
好了?
好了?!
不對……
宋儀才來了多久?
題目難道不是新出的嗎?
眾人這會兒都懵了:這絕不可能。
小童子這會兒整個人都是震驚的,傻愣愣從宋儀手中接過了詩稿,放在所有詩稿最前麵,然後朝上遞給了諸葛先生。
別說是書院之中別的學生們,就是諸葛先生自己也震驚了。
他下意識地迴頭看了一眼,專門為宋儀點起來的那一炷香,才剛剛燒了個頭。
這般快就寫好了?
果真是文思敏捷,才華蓋世啊。
諸葛先生素知宋儀本事大,可今日真是大得離譜了。
他拿起那一首,果真是應了他的題目而作:“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又是一首好詩啊!
諸葛先生隻覺得宋儀這學生果真可教之才,甚至這般才華,自己已經無法再教。
“短短不到一刻之內,竟然作出這等驚豔——”
“不對!”
下頭忽然有個人叫了一聲。
眾人隻等著諸葛先生給宋儀一個“甲”,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插話。
迴頭看去,方才出言的乃是同知趙大人家的獨女趙姑娘,她出來看著宋儀,眼神之中帶了幾分輕蔑,對諸葛先生卻是恭恭謹謹的:“先生,宋五姑娘固然才華高絕,可這一首詩,約莫已經是成作,所以能這樣快。”
“成作?”
之前就已經寫好了的?
諸葛先生有些驚訝,看了沒說話的宋儀一眼,又續問趙姑娘道:“你如何得知?”
“迴先生話,幾個月前,我等一起去蘭溪看花,迴來的時候宋五姑娘便曾念叨過方才所作詩之中的一句‘誰道人生無再少’,如今此句連同此詩一起出現,便知此詩應當是昔日所作,如何能當成是考校呢?”
趙姑娘一言一語,都極為清楚。
眾人聽了,都覺得這話有道理。
宋儀寫得未免也太快了,雖有人能七步成詩,可畢竟這種人實在是少見。如今宋儀倉促之間寫成一首詩,本就不大可能,要說文義皆通,意蘊深長,就更不可能了。
種種的不可能,最終用“成作”來解釋,便算是完全能通了。
可宋儀若真是如此行為,也未免太墮才女的威名,更為人所不齒了。
一時之間,諸葛先生也陷入了躊躇。
而宋儀壓根兒不知道幾個月之前是什麽光景,不過既然對方敢說,那便應當真有過這件事。如此一來,自己方才所寫的這一首是不能用了。
斟酌片刻,宋儀道:“先生,既然如此,不如您再出一題,且考校考校學生吧。”
“這……”
諸葛先生又猶豫了起來。
不過旁人倒是很讚同,紛紛道:“得出新題,才能考校出真本事來。”
“且看看出新題,她是不是能作。”
“可出什麽好啊?”
“簡單的沒意思,不如出個難的。”
“有什麽難的?”
“剛才咱們作的那一首,不就挺難的嗎?”
“對啊,金縷衣啊!”
……
很快,眾人便都有了主意。
照舊還是趙姑娘含著幾分譏誚地看了宋儀一眼,上前道:“諸葛先生,臨時想題目怕也困難。學生們這邊倒是討論出個變通的法子來。總歸宋五姑娘來得遲,更是頭一迴見金縷衣這題目,時辰相差也沒多少,不如就請宋五姑娘以此金縷衣之舊題目作詩,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以舊題作詩,這話倒是極有道理的。
諸葛先生不是懷疑宋儀,相反,他是對宋儀格外有信心。
因此,在趙五姑娘提議之後,諸葛先生便一擺手道:“既然如此,那宋五姑娘便用金縷衣為題,限時一個時辰,再作一首便是。”
諸葛先生話音剛落,周圍人便都滿意地笑了。
宋儀什麽都好,就是結仇太甚,人人將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逮住機會,落井下石之人不知凡幾,要指望著雪中送炭,還是做夢來得快。
眾人皆以為宋儀這一迴必定愁眉苦臉,沒料想……
宋儀的神情,的確有古怪。
她此刻也不知應該說什麽好。
她真是倒了那一位惹下來的黴,也沾了那一位帶上來的光。
先頭第一眼看見“金縷衣”這題目,宋儀腦海之中便浮現出了一首來,隻是後來諸葛先生重新為她出了一題,因而宋儀才擱置了之前的一首。
可是現在,眾人兜兜轉轉,都以為這樣能為難住她,硬要宋儀去作前麵那個題目。
若非此情此景太過嚴肅,宋儀都快笑出聲來。
當然,她也真沒忍住。
這場麵實在是太過滑稽了……
她穩了穩心神,對著諸葛先生道一聲“恭敬不如從命”,於是作出一臉凝眉思索的表情,提了湖筆在手中,略頓了一會兒,便下了筆。
才女的名頭,於那一位而言興許很要緊,於宋儀而言不過玩玩兒。
她想著,方才既然花了一刻鍾寫詩,如今他們以為她才思敏捷,那她便再敏捷一迴給他們看。
提筆,揮毫,不過片刻,詩稿已成。
☆、第二十章 舒坦
這是所謂“才女”最後的聲名了。
寫完這一首,宋儀便很清楚明白地知道,這也是最後一首了。
她淡淡擱筆,眉頭卻是微微擰緊。
也不知是何情由,宋儀盯著這四行詩,忽有些恍惚。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宋儀沒不惜金縷衣,卻有“少年時”,可這“少年時”又能做什麽?如今一切,不過是渾渾噩噩度日,叫她自己說出來,也不見得有幾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