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神聖羅馬帝國北部的近四萬精銳被消滅,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當消息真正的傳到斯德哥爾摩時,還是讓整個瑞典王國上下一片悲痛。


    可悲痛之後,就是無盡的絕望,因為瑞典王國已經拿不出多少力量去對抗強大的明軍了。


    而明軍也不會給瑞典人多少準備的時間,立即分成兩路對瑞典王國發起進攻。


    一路從丹麥王國的斯科尼亞這條陸路攻入瑞典王國本土,另一路則從海上進逼其都城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就在波羅的海北岸,直接處在大明艦隊炮火的威脅之下。


    不待明軍真正的發起進攻,瑞典人自己就已經承受不住了,因為他們沒有任何信心能夠抵擋住明軍的海陸兩路夾擊。


    於是,在劉光遠的老熟人薩爾維烏斯的率領下,正式向明軍遞交了乞降書,宣告瑞典王國直接投降。


    明軍立即在斯德哥爾摩登陸,掌控其王室及樞密院等重要行政機構,先控製了瑞典王國的權柄。


    接著,便接管瑞典王國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以及其境內的戰略要地,以便快速控製這個北歐強國,讓他們無法輕易的反抗大明的統治。


    接下來,明軍還會逐步解散瑞典王國的軍隊,並收繳兵器,並接管他們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其他領地。


    可是,還沒等明軍完成這些布局,在波羅的海另一頭的神聖羅馬帝國卻傳來了重要的消息。


    “投降?主動投降?”收到這樣的消息,沈浪多少有一點意外,但稍微一想,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神聖羅馬帝國眼下的狀況,是其周邊所有王國中最糟糕的,虛得一批,根本無法抵抗任何其他強大外力的摧殘。


    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很清楚的,他可不認為明軍收拾完瑞典王國之後,會放過神聖羅馬帝國。


    “哪怕你們親口說不會打我,我都不會相信。”


    這些天,斐迪南三世考慮了很多。


    他知道依如今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根本不可能是明軍的對手。


    西班牙王國去年才被明軍打敗,自身都難保,肯定也無法再向神聖羅馬帝國提供幫助了。


    至於帝國東麵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哪怕能夠與他們進行聯合又能怎麽樣?一樣不可能是明軍的對手,連他們自己都很危險。


    因為在瑞典王國戰敗之後,瑞典人占領的領地都會落入明軍手中,而明軍又已經占領了羅曼諾夫王朝。


    所以,波蘭-立陶宛聯邦已經處在明軍幾麵的威脅之下,他們曾經強大,但現在連瑞典王國都比不上,怎麽去對抗明軍?


    既然這樣,神聖羅馬帝國就沒有必要垂死掙紮了。


    與其等著明軍主動來打我們一頓然後逼著我們投降,還不如我們自己主動一些,這樣也少受一些痛苦。


    雖然斐迪南三世懂事得令人心痛,但是李定國在沈浪的命令下,迅速抽出一支軍隊接管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力。


    然後就讓斐迪南三世下了一道命令:允許帝國境內的所有公國、侯爵領地、自由邦等實行自治,並允許他們的信仰自由。


    這個命令,幾乎是直接將本就不牢固的神聖羅馬帝國給拆了個稀碎。


    斐迪南三世雖然痛苦萬分,但如今已經由不得他作主了,原本就對帝國統治不滿的公國、侯爵領地和自由邦等,頓時將明軍當成了救世主。


    神聖羅馬帝國一完,夾在神聖羅馬帝國和羅刹國中間的波蘭-立陶宛聯邦頓時亡魂皆冒,知道接下來就要輪到自己了。


    聯邦內部迅速分成了兩派:一派也準備像神聖羅馬帝國一樣,直接選擇投降,因為根本打不過,戰鬥下去除了讓聯邦付出慘重代價之外,根本不會改變任何結果。


    既然這樣,堅持戰鬥又有什麽意義?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投降派。


    另一派則是主戰派,甚至準備與信仰完全對立的奧斯曼帝國聯盟,一起對抗即將滅亡整個歐羅巴洲的東方強敵。


    因為他們擔心波蘭-立陶宛聯邦一旦投降,也會被迅速拆分,然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無法再反抗東方人的統治,甚至波蘭-立陶宛聯邦也將永不複存在。


    可是,還沒等他們爭論出個結果,也沒能與奧斯曼帝國消除雙方之間的分歧結成聯盟,五萬明軍便先一步從羅刹國西麵分成三路進入波蘭境內。


    連是戰是和都沒有達成統一的波蘭人,怎麽可能是如此強大明軍的對手?


    而且他們還要時刻防著明軍從波羅的海沿岸的北邊,以及西麵的神聖羅馬帝國發起進攻。


    護頭護不住尾,防不勝防,頓時兵敗如山倒。


    在此情景下,連主戰派也不再叫囂了,逃的逃,降的降,整個波蘭-立陶宛聯邦隨即便被明軍全麵占領。


    而隨著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滅亡,明軍在西歐的軍隊成功的實現了與東歐軍隊的會師,整個歐羅巴洲的陸上交通線被大明給徹底打通了。


    沈浪多年前的偉大構想,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接下來,就是將交通線修到所有大明勢力延伸到的範圍內,將所有戰略要地連接起來。


    然後在各個戰略要地駐紮一定的軍隊和錦衣衛,並用千裏傳聲筒構建密集的無線電網絡,以達到點控麵的效果。


    一旦某地出現重大狀況時,附近的明軍便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己方控製的交通線迅速提供支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一切叛亂撲滅。


    而當大明軍隊完成這些布置,並用武力震懾住歐羅巴洲各地生不起強烈的反抗之心時,就開始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推行大明語言文字等等。


    概括起來就是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度同製、地同域,將大明的文化一步步灌輸到整個歐羅巴洲。


    因為沈浪在一開始就知道,單純的軍事占領很難永久,文化的滲透才是永恆。


    當歐羅巴洲人慢慢的融入到大明的文化圈中來,也會更加有利於大明的統治,他們心底裏的反抗意誌也會一點點的被消磨。


    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對大明產生足夠的認同感,將自己當成大明的一份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加勒比海賊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加勒比海賊王並收藏大明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