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大清內部也並非一帆風順,阿濟格大軍幾近全軍覆沒帶來的衝擊,才剛剛被多爾袞給強壓了下來,沒有造成大清內部的分裂。


    當然,這得益於多爾袞的精明和狠辣。


    首先,他直接將兄長阿濟格的一切官職和爵位全部奪去,並幽禁,給人一種大公無私的形象。


    接著,他也沒有放過已經被大明淩遲處死的阿巴泰,革除他的一切官職,包括其正藍旗小旗主的職位。


    可是,阿巴泰並非征明大軍的主將,而且算是戰敗被俘,也沒有投降大明,完全可以按戰死算。


    就算他在作戰中有些指揮上的失誤,但也不應被這般嚴懲。


    可是多爾袞給出的理由也讓人無話可說,阿巴泰身為大清堂堂郡王,先汗的子嗣,居然為了一時嘴饞而去偷豬,最終被明國所擒。


    不但坑害了重要盟友晉商八家,給大清帶來了巨大損失,而且嚴重的損害了大清的形象,必須嚴懲,以儆效尤。


    所以,他又順手將阿巴泰麾下六個牛錄給剝奪了,劃歸進了正白旗中,以填補自己的損失。


    以防這些人有什麽不滿,甚至還直接將這六個牛錄與正白旗的十個牛錄重新混編,讓他們沒辦法反抗。


    真是為了一己之私,已經不顧什麽臉麵了。


    因為他清楚,隻有自己麾下掌握足夠的實力,才能保障自己的權力和最終話語權。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很多貴族大臣也是無奈歎息,阿巴泰偷個豬偷出這麽多事,連死了都不得安生。


    要是他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悔恨得變成怨鬼,無法再去投胎。


    不過,為了不顯得自己私心太重,多爾袞又對戰死的圖賴、英俄爾岱等人進行了大力表彰,除追加諡號外,還晉封爵位並讓他們的子孫後代世襲。


    這些世襲的子孫後代,自然會感恩多爾袞,從而投入到多爾袞的麾下。


    而被認為已經投降明國的務達海,則直接被抄家滅族。


    相比於這些人,最倒黴的恐怕是豪格了。


    由於這次征明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多爾袞想培植自己的力量,所以讓兄長阿濟格擔任了此次征明大軍的主將。


    而為了削弱豪格的實力和影響力,豪格一係的重要人物被抽調得很少。


    正因如此,豪格一係反而因禍得福,損失相對較小。


    可即便如此,多爾袞卻沒有放過他,上次豪格因為此次失敗而向多爾袞的權威發起挑戰,由於自己內部出了叛徒而功虧一簣。


    鼇拜和索尼等親信被貶謫,揚善、俄莫克圖等人更是直接被處死。


    這還不止,陰狠的多爾袞甚至直接拿豪格當成誘餌,想要算計勇衛營追兵。


    結果,由於豪格不知內情,沒能按多爾袞的計劃進行配合,導致行動徹底落空。


    依多爾袞的秉性,是準備直接將豪格給整死的。


    但是相比於阿濟格的罪責,豪格的輕多了,連阿濟格都隻是處以幽禁,若將豪格給下獄論死,恐怕滿朝文武都不服。


    所以多爾袞最終隻剝削了豪格的爵位,奪去了他正藍旗旗主的職位。


    明白人都知道,多爾袞的下一步計劃恐怕是要侵吞整個正藍旗,正藍旗已經成了多爾袞的囊中之物了。


    但知道也沒有辦法,豪格已經基本上廢了,順治還年幼,哪怕濟爾哈朗和代善聯合起來,也無法真正壓製多爾袞了。


    何況這兩人也沒有魄力聯合起來與多爾袞對抗,其他人對多爾袞更是沒有任何威脅。


    隨後,多爾袞又重賞並大力任用一些漢軍將領,比如孔有德。


    阿濟格能夠逃迴來,得益於孔有德,耿仲明等漢軍,所以這些漢軍對大清是有功勞的。


    隻是耿仲明時運不濟,逃出明國之後便下落不明了,有人說他已經戰死了。


    所以多爾袞就按戰死進行追封賞賜。


    他通過重用和賞賜這些人,以示賞罰分明,不分滿漢蒙。


    當然,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次失敗,滿洲兵的損失太大了,補充起來也很困難。


    重用漢軍很有必要,也能夠將更多的漢軍拉攏到他多爾袞的陣營中,當初皇太極也是這麽做的。


    而且,遼東的漢人占據大多數,以防這些人看到明國取得大勝而生出異心,所以也必須對這些人進行安撫和拉攏。


    所以,一場大敗,不但沒有削弱多爾袞在滿清中的地位,反而因為他的一番運作,權勢越加穩固。


    在此形勢下,順治不得不晉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


    如今,多爾袞權勢滔天,明國當初的預言已經全部成真。


    當然這一切,隻是多爾袞個人的實力和權利得到提升,整個大清的國力還是被削弱了。


    畢竟這場慘敗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也並非一下子就能夠恢複的。


    大清與明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水火不容,此消彼漲,對大清極為不利。


    作為大清實質上的掌權者,多爾袞在整合權力之後,自然需要為大清的未來著想。


    一方麵盡快恢複大清的實力,另一方麵,自然要想辦法削弱明國。


    不管做到哪一點,都相當於是在提升自己,削弱對手。


    恢複實力無外乎將抽調兵丁的年齡限製再放寬,這樣就可以抽出更多的兵丁擴充軍隊了。


    另外就是重用漢人,通過分地、抬旗等手段將更多的遼東漢人吸收進入漢八旗中。


    將漢人的利益捆綁在大清之手,讓他們不敢輕易背叛。


    至於削弱明國,最有效的方式自然還是南略。


    不過這個策略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多爾袞也不敢輕易嚐試,如果再次遭受上次的失敗,那大清真的承受不住了。


    大清沒辦法親自出手,那隻能靠明國內部的內亂了,比如李自成、張獻忠那些破壞力極強的流寇。


    大清以前南略也有策應這些流寇發展壯大,從而繼續消耗明國國力的目的。


    如今,大清沒辦法直接策應,得想另外的辦法看能不能幫上那些流寇。


    可是,還沒等多爾袞想出有效的辦法,就從明國傳來消息,李自成那支最強的流寇,已經被明軍殲滅了。


    此刻,消滅李自成的明軍又開始向四川行進,準備將張獻忠這支流寇也徹底剿滅。


    哪怕在大清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多爾袞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徹底的震驚了。


    畢竟李自成那幫流寇,不是監國朝廷那些廢物,他們與明國朝廷爭鬥多年,前前後後斬了多少督師、巡撫、王爺啊。


    殺的明軍明將更是不計其數,怎麽說沒就沒了呢?


    多爾袞很頭痛,他想知道李自成大軍是怎麽沒的,從而吸取一些教訓,免得以後遇到明軍會中了相同的招數。


    可現在獲取情報比以前難多了,時效性也差。


    四川的張獻忠實力要比李自成弱不少,李自成失敗,對張獻忠肯定會造成不小的衝擊,不知道張獻忠能支撐多久。


    若是連張獻忠也沒被剿滅了,那明國內部就再也沒有能夠撼動明國朝廷統治的勢力了,明國內部就會更加穩定。


    不用想,到時候明國肯定會抽出手來對付大清。


    未雨綢繆,多爾袞不得不開始調動大清的各種資源,加強防禦,以防明軍進攻遼東時措手不及。


    李自成的失敗,牽一發而動全身,不但張獻忠加強了戒備,連滿清也老老實實的做著各種防禦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加勒比海賊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加勒比海賊王並收藏大明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