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奏事,倒是有些意外,居然沒人對昨天京營發生那麽大的事情慷慨陳詞。


    甚至是提都很少有人提及,仿佛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無足輕重一般。


    真的無足輕重嗎?顯然不是,京營這般直接推倒重建,百官和勳貴損失多大的利益啊。


    可以說,他們在京營的所有利益已經全部清零了,沒有了,什麽占役啊,虛冒啊,這些白撿的巨大利益,統統沒了。


    還有他們安插在京營的將官,以及親信、親戚等等,都成了白身,啥也不是了。


    若是以往,誰敢對京營下如此狠手,他們不用唾沫星子噴死他才怪,但今天,他們整體啞巴了。


    因為這些人都和吳三桂一樣,也是精致利己主義者,知道趨利避害。


    京營本是他們手中的一張可以製衡崇禎的牌,可現在,這張牌還沒打出來,就直接被勇衛營和關寧軍給強行廢了。


    勇衛營和關寧軍代表誰,代表著崇禎啊。


    崇禎對京營下如此重手,直接整個連根拔起,可見對京營現狀的痛恨。


    現在誰要拿京營的事情說事,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嗎?再怎麽折騰,你還能讓京營恢複原狀不成?


    如今,京營名存實亡,全城百姓民心所向皆是陛下。


    他們除了有官職在身,有的人還頂著勳貴的名頭,可在這偌大的京師,真要有什麽不軌之心,還能翻出多大的浪來?


    所以,隻要稍微聰明點的人都明白,不說整個大明,至少在這京師,沒人再能與陛下抗衡了,文武百官勳貴聯合起來都不行。


    陛下變了,變得更喜歡用暴力了,而不是跟你講道理了,這就難搞了哦。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以雞蛋碰石頭的與陛下抗衡,而是求存,然後再積蓄實力。


    可他們太異想天開了,他們想求存,崇禎樂意嗎?好不容易促成了現在的局麵,不乘勝追擊,還等何時?


    不用沈浪提醒,崇禎的大刀再次舉了起來,這次的重心卻是對準了勳貴集團。


    之所以先動京營,然後再動勳貴,是因為京營的利益隻是這些權臣手中的一部分,損失了他們雖然肉疼,但是並不會發瘋。


    可若是先動那些在京營有很大影響力的勳貴,一旦他們狗急跳牆,很可能會慫恿京營發生大規模的動亂,那就有些危險了。


    現在,剛剛好,拔掉了京營,也相當於拔掉了他們的爪牙,他們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憑他們家裏養的那些家丁和護院,難道還能直接與勇衛營和關寧軍抗衡不成?


    這些人,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世襲,早已經忘記了他們先輩的功勳和遺誌,儼然成了禍害大明的蛀蟲。


    他們碌碌無為,不但無法為大明建功立業,還將手伸向各個地方,肆意的掏空著大明的一切,任由大明變得越發虛弱而漠不關心。


    哪怕大明亡了,他們也不會有絲毫心痛,跪迎新主而已。


    正史中,也確實如此,偌大的京師,勳貴那麽多,除少數幾個盡節外,絕大多數迅速的遺忘了大明,選擇了變節,沒有一點骨氣。


    已經對正史爛熟於心的崇禎,豈能對這些人抱有任何幻想?


    在他的命令下,錦衣衛和關寧軍再次行動起來,衝進了一個個勳貴恢宏的府宅中,逮人,抄家。


    若遇反抗,直接屠戮,不會有絲毫手軟。


    至於他們的罪名,還用羅列嗎?不要太多,京營占役、虛冒,打壓異己、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等等,一籮筐都裝不完。


    “好,好,抓得好啊。”


    “這些人在京師作威作福,無惡不作,早該抓了。”


    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可見對勳貴集團的痛恨,這些人占著那麽多資源,能臣沒見到,紈絝倒是一大把。


    平日作惡多端,欺壓百姓,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今天卻是可以放聲歡唿了。


    崇禎沒有留手,也沒有看在這些人先祖的麵子上,直接一網打盡。


    因為他想得很明白,可以說大明是因為沈浪的到來,在沈浪的鼎力幫助下,才從亡國的邊緣慢慢的站起來,獲得了新生。


    既然大明都獲得了新生,那麽這些已經被時代淘汰的勳貴還留著幹什麽?


    太祖起兵時,手底下也沒有勳貴。


    我崇禎定要中興大明,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陪我崇禎建功立業、重開天地者,再造勳貴。


    當然,他也沒有將這些人全部斬盡殺絕,多多少少還是留了一點點情麵,除了幾個被處死的之外,其餘大多是貶為庶民並流放。


    被處死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成國公朱純臣,崇禎早已對他是恨之入骨。


    先不說他的累累罪行,光是正史中,在大明滅亡的前一刻,他崇禎帶著人衝到這廝守衛的朝陽門,這廝卻是視而不見,成為他崇禎的掘墓人之一。


    同是姓朱,而且成國公府深受皇恩幾百年,最終如此對他崇禎,這和叛國又有何異?


    不殺此賊,難泄他崇禎心頭之恨。


    朱純臣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因為正史中,而現在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情丟了腦袋。


    當然,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他一個,崇禎連國丈都沒有放過,不過他還是事先和周皇後商量了一下,不處死,但是家財要全部沒收,送迴老家安享晚年吧。


    而這次,周皇後沒有多作勸說,反而直接讚同。


    她之所以能夠對老父親痛下恨心,最根本原因還是身為一個母親的身份。


    自己父親何種品性,周皇後深知,也給予了足夠的包容,但有一點她無法容忍。


    正史中,父親為了活命,居然將他的外孫,自己的兒子朱慈烺交給了入主中原的滿清。


    甚至按照多爾袞的指示,直接指認這是假太子,最終導致兒子被殺。


    可以說,這是周皇後最大的逆鱗,哪怕是親生父親也不能原諒。


    雖然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但已經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所以她不會原諒。


    何況自己丈夫並未要父親性命,隻是奪了他惜之如命的家財。


    可笑的是,正史中,父親為了保住家財,甚至眼睜睜的看著母親、哥哥和嫂嫂被殺,都死不交出,天下間居然有這樣的父親。


    所以,周皇後已經對其父已經完全死心,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送迴老家,眼不見為盡,此生的父女情分也到此為止了,頂多他百年之後送他最後一程。


    在將京師的勳貴清洗了一遍之後,崇禎這才收刀入鞘,暫時不準備在京師搞什麽大動作了。


    可以說,這段時間鬧出的動靜很大,但戰果也非常的明顯,龐大的文官集團遭受重創,京師的勳貴集團更是幾近覆滅。


    不過,此事並不意味著就此結束,肯定會產生各種後續影響。


    畢竟,勳貴集團不隻是京師有,除了京師,南都及各省份,都有世襲的勳貴,隻是沒有京師那麽多罷了,文官同樣如此。


    當這些人得知京師的文官和勳貴遭受如此重創之後,必然會起一些心裏變化,甚至是做出什麽違逆之舉,都不稀奇。


    這一點,沈浪和崇禎並非沒有想到。


    但是,那又如何?


    大明有很多問題,很大的問題,以沈浪的話來說,大明需要一場變革,一場席卷整個大明的變革。


    將一些舊的利益集團給擊碎,建立新的秩序。


    畢竟,他崇禎已經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不能再因循守舊了,他與那些守舊勢力已經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眼光和立場。


    他們不再是他崇禎的助力,而是他崇禎帶領大明前進的絆腳石。


    對於絆腳石,隻有一腳踢開,大明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走正確的道路,不然就會遭受重重阻礙,寸步難行。


    因為那些守舊派隻希望保持現狀,不接受改變,他們會人為的設置各種障礙,甚至是破壞,從張居正的改革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而沈浪為大明勾畫的改革,比張居正的更徹底,引起反對的聲音和阻力隻會更大。


    與其和那些守舊勢力慢慢的鬥智鬥勇,浪費精力和時間,還不如直接掀桌子,把那些反對的聲音一掌拍下去,一了百了。


    如果那些人不認命,不妥協,甚至是發起動亂,那也絕不妥協,絕不姑息,不過一場戰爭而已。


    他崇禎登基以來就一直是在各種動亂中渡過,大明害怕一場戰爭嗎?


    他崇禎現在手裏有近五千萬兩現銀,還有那麽多價值連城的產業,都是這半年來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的。


    而且相對合法,所以他人還沒資格說什麽,百姓更是拍手稱快。


    除了錢,他崇禎還有勇衛營,之前勇衛營總兵力不足一萬就可擊潰建虜十萬大軍,如今勇衛營擴軍萬人,還可以繼續增軍。


    隻要他崇禎舍得下本,這些新增的兵力在沈浪等人的訓練下,必然也會成為精銳之軍。


    而且全部是按照之前的標準,都是火槍兵,需要的訓練時間也不用太久。


    待他崇禎有十萬勇衛營,所有反賊的腦袋,他崇禎要一個個擰下來。


    所以,這就是他崇禎的底氣,動就動了,不再怕你造反。


    此刻的心境,連崇禎自己都能夠感受到與沈浪出現之前有很大不同,豪氣幹雲。


    不再瞻前顧後,不再怕這怕那,也不用再看一幫文官勳貴的臉色,痛痛快快做自己。


    不聽話的,敢造反的,統統幹掉,這才像一個真正的帝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加勒比海賊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加勒比海賊王並收藏大明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