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撤離近三裏,沈浪在確保自己的後路不會被建虜包抄之後,立即分出一左一右兩支偏軍分別再向兩翼撲去。


    各兩千人左右,由周遇吉和李天龍兩人率領。


    你要對我發起鉗形攻勢,那我就要把你的鉗子掰斷。


    為了不至於過早的被敵人發現而導致他們提前開溜,周遇吉和李天龍兩人立即進行反包抄,不直接迎麵衝過去,而是繞向他們的側翼。


    這樣的話,就算不能把他們全部拖住,起碼可以咬下一塊,甚至可以分割一塊下來吃掉。


    果然,信息傳遞更及時,做出反應更迅速的勇衛營又打了建虜一個措手不及。


    建虜精心準備的兩支偏軍在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之後,狼狽的逃了迴去。


    阿濟格已經沒有脾氣了,也不作他想,好像自己怎麽做都容易中了明軍的圈套。


    他第一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他阿濟格真的那麽不堪嗎?


    可這怎麽可能?這麽多年,這麽多軍功是哪裏來的?不是別人幫他阿濟格獲得的,是他阿濟格憑借自己的勇武一次次打下來的。


    他阿濟格打仗從來不懼任何人,可今天,真的有些怕了,無法抑製住的有些底氣不足而導致的害怕。


    他怕繼續應戰又會一次次的陷入明軍的圈套,導致不停失敗。


    他害怕明軍不停的襲擾和攻擊,會讓神經緊繃的大軍最終繃不住了,然後直接崩潰炸營。


    一旦炸營,那後果將會非常嚴重,隻剩下五千左右的滿洲兵是很難控製住場麵。


    而且這還是在大明境內,周圍有幾萬明軍,已經崩潰的大軍會迅速成為被屠戮的對象。


    他現在急切的想要離開,盡可能的避開這支明軍,然後安定軍心,從長計議。


    為了加快撤離的速度,大營中能不帶走的東西,阿濟格都盡量放棄,留下一片狼藉。


    其實他不知道,沈浪根本沒打算追擊下去,倒不是沈浪不知道窮追猛打,直接把建虜打崩潰。


    而是天已經黑了下來,白天的一些戰術就不好掌控了,風險也大了不少。輪番作戰,全軍將士也非常疲憊。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沈浪仔細的想了一下,也許讓建虜炸營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建虜炸營,很可能隻是作戰意誌不強的包衣、漢軍以及一些蒙古人逃離,真正的滿洲兵應該會迅速匯集。


    若建虜隻剩下滿洲兵和少數不願逃離的漢軍、蒙古軍,那他們的作戰意誌很可能會更加堅定,機動性也會大大增強。


    到時候他們也學會勇衛營的戰術,不和勇衛營正麵碰撞,四處流躥作戰,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破壞,勇衛營也會疲於奔命。


    就像捕魚一樣,把魚趕在一起捕,絕對比分散捕效率高得多。


    另外,如果讓大量的包衣、漢軍、蒙古兵繼續留在建虜陣營中,不但會影響他們的機動力,每天還會消耗大量的物資。


    這對建虜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是一個可以削弱他們實力的好手段。


    所以經過權衡,沈浪覺得可以收兵了。


    當然,沈浪也不會讓他們舒舒服服的,他對一旁的親兵隊長李東華道:“把劉公公請來。”


    沒有多久,一襲紅色蟒袍的劉公公匆匆趕來。


    這劉公公是王承恩的心腹太監,自然知道皇上和王公公對沈大人的器重。


    見到沈浪之後,便極盡客氣的道:“咱家來遲,讓沈將軍久候了。”


    沈浪笑道:“劉公公客氣了。”


    劉公公知道沈浪找自己來所為何事,便連忙道:“是否該咱家動身了?”


    “正是,還勞煩劉公公盡快啟程。”


    “能為陛下分憂,能為沈將軍分憂,是咱家的福分。”說罷,他向沈浪又行了一禮之後,才率領一幹麾下離開。


    沈浪還派了幾人扮成隨從跟隨,直奔吳三桂所在的關寧軍。


    此時的吳三桂,還在率領三倍於敵的關寧軍與五千左右的建虜糾纏不清,雖然看似打得有來有迴,但雙方所付出的傷亡都不大。


    而且這五千人中,滿洲兵隻有不到一千人,其餘皆是漢軍和蒙古兵。


    可即便如此,關寧軍到現在還未占據明顯上風,更不用談將其擊潰了。


    明眼人都知道是什麽原因,這些建虜也願意陪著關寧軍慢慢的玩下去。


    曾經一度,他們還準備抽走兩千人去支援後方大營,因為另一支明軍太兇悍了,不到一萬的兵力都敢反攻我大清十萬大軍的大營了。


    與之一比,如雷貫耳的關寧軍好像真的什麽也不是。


    不是關寧軍的戰鬥力太差,而是關寧軍的戰鬥意誌與那支明軍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這一點建虜懂,沈浪和崇禎自然更懂,劉公公現在就去給他們提升點戰鬥意誌。


    “聖旨到……”


    劉公公一行剛抵達關寧軍駐地時,就有隨行人員高喝。


    關寧軍上下不敢阻攔,有人第一時間飛奔去稟告吳三桂,劉公公一行則直奔吳三桂行營而去。


    得到稟告的吳三桂率領一幹主要將領匆匆趕來迎接,並直接將劉公公一行迎進自己的營帳內。


    劉公公站到上首位置,直接道:“總兵大人,準備接旨吧。”


    吳三桂不敢耽擱,率領一眾將官連忙跪下聽旨。


    劉公公雙手攤開聖旨,開始朗聲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虜入寇以來,朕甚煩憂,惟恐我大明再遭塗炭。


    然沈卿沈興明,自告奮勇,向朕請命,僅率八千勇衛營力戰十萬建虜,朕甚欣慰。


    沈卿睿智,多用計謀,勇衛營上下用命,每戰必勝,斬虜甚多。


    然虜十倍於勇衛營,進逼京師,迫勇衛營正麵交戰。


    為使朕不受辱,為使大明不再受辱,沈卿再次請戰,誓死保衛京師。


    沈卿沈興明,勇衛營全軍上下,未負朕之信任,未負大明之信任,未負京師百萬子民之信任。


    朕之所見,京師百姓之所見,勇衛營上下奮勇殺敵,未顧個人之安危,未有絲毫之退避。


    此乃忠義悍勇之軍,天地可鑒。


    然沈卿所部勇衛營自成軍以來,國庫空虛,每月所得糧餉不及關寧軍半成,毫無怨言。


    其未怨朕,亦未欺朕,所獲所得皆掠自敵寇。


    關寧鐵騎赫赫威名,關寧軍上下靜觀勇衛營與敵鏖戰,有何感想?可有羞愧?


    若關寧軍不想戰,亦不敢戰,自迴山海關即可。


    靜戰之軍,十萬百萬又有何用。


    敢戰之軍,八千亦是無敵之師。


    吳三桂,爾等好自為之。


    欽此!


    聽完這份聖旨,吳三桂等一幹關寧軍將領,仿佛五雷轟頂,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真的是陛下下的聖旨嗎?這真的是陛下對關寧軍的態度嗎?


    下給吳總兵和整個關寧軍的聖旨,通篇都在說沈浪和勇衛營,隻在在最後稍提了一下吳總兵和關寧軍,而且是責問,不滿,甚至是譏諷。


    總之,陛下對勇衛營和關寧軍的觀感是天差地別。


    就差直接說:要戰便戰,不敢戰就滾迴山海關吧。


    難道關寧軍沒有作戰嗎?比半年之前好多了好不?都已經與建虜大戰好多個迴合了。


    當然,如果你說和勇衛營的戰果相比,那是差一點。


    但也不要把關寧軍說得這般一無是處吧,這會寒了關寧軍上下將士的心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加勒比海賊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加勒比海賊王並收藏大明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