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荒村的駐軍營地外,不時的響起一聲聲炮響。


    沈浪和幾位軍官皆是拿著望遠鏡仔細的觀察著炮擊效果。


    一旁,一個穿著樸素,麵容滄桑,有些消瘦中年人,難掩緊張忐忑的心情。


    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他,甚至他一家之後的命運了。


    此人就是當初發明砂型鑄造法的吳鐵生,現如今京師第一鑄炮廠的技術工程師。


    京師第一鑄炮廠的建造還未完工,但沈浪的時間很緊,沒時間等到鑄炮廠建好之後再鑄炮。


    於是便在附近給吳鐵生找來了幾間大房子,條件雖然稍顯簡陋,但開爐鑄炮還是可以進行的。


    經過這段時間夜以繼日的努力,吳鐵生帶領一群精心挑選的能工巧匠,終於用砂型鑄炮法鑄造出了兩門火炮。


    而且按照沈浪提供的技術改進及要求,用的燧發機。


    再用新製造出來的水力臥式膛床給炮膛拉了膛線,而且還是螺旋型膛線,是名副其實的線膛炮了。


    這兩門前膛燧發炮有兩種口徑,分別是95毫米和120毫米。


    95毫米口徑用的18斤的炮彈,作為野戰炮使用。


    120毫米口徑用的36斤的炮彈,作為攻城炮使用。


    放棄了球形炮彈,改用的是錐形炮彈,這也是該炮炮彈比口徑相仿的紅夷大炮炮彈更重的原因。


    因為有膛線的加持,需要裝填的發射藥也大幅減少,精度和射程更不是紅夷大炮可以相比的。


    在剛才的測試中,在五百米內,幾乎不要計算什麽彈道,直線瞄準就可以精準命中目標。


    95毫米口徑的火炮,有效射程可達一千五百米以上,射程超過三千米。


    增加裝藥量,射程還可以繼續提高到四千米。


    120毫米口徑的攻城炮,有效射程超過兩千五百米,射程甚至可以達到五千米以上。


    皆是遠遠的超過眼下最先進的紅夷大炮,但是在重量上卻又更加輕便。


    紅夷大炮普遍重量在一噸以上,也就是一千公斤以上。


    而這門95毫米口徑的野戰炮,重量隻有六百多公斤。


    120毫米口徑的攻城炮,重量也不到九百公斤。


    兩門炮經過測試,達到現在這種水平,沈浪還是滿意的,吳鐵生也較好的執行了他對於技術的改進。


    其實,改進的不僅僅是火炮本身,沈浪根據史料和後世的技術發展,對炮架和炮車也進行了不小的改進。


    炮車用的兩輪車,非木製,而是全金屬製。


    車架後麵有一條長長的尾撐,尾撐套上牲畜就可以拉動,是一種畜力牽引模式,和後世的機械牽引很像,便於機動。


    而且,火炮發射時,兩側的車輪和炮架後的尾撐可以形成相對穩固的三角支撐,以便更好的穩定炮身,使精度更加準確。


    火炮的仰角則可以通過炮尾下方的一個螺杆進行調節,但方向射界還是隻能轉動炮身來進行調節。


    不要小看沈浪這種對炮架與炮車的改進方式,火炮能否精確的調整射程往往不是依賴火炮自身,而是需要靠炮架來解決的。


    而這恰恰是大明眼下的短板,大明用於野戰的火炮,幾乎都是小炮。


    炮身直接安放在木質炮架上,通過大車運輸到陣地,然後卸下置於地上,在下麵墊枕木來調節仰角。


    所以大明軍中的火炮數量看似眾多,經常幾百上千門,但幾乎都是五百斤以下的小炮。


    甚少見到大型的紅夷大炮和大將軍炮用於野戰,而是將這種重炮放在城頭上守城。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適合重炮的炮車。


    在這方麵,經過對火器幾十年的模仿和摸索,如今的清軍甚至已經走在了大明的前麵。


    在漢人工匠的幫助下,製造炮車的技術已經超越了腐敗不堪的大明。


    清軍用大型車輪和加固炮架,可以讓紅夷大炮在野戰中發揮不小的作用。


    如今每每作戰,清軍隻需要出動幾十門重炮,就可以在火力上對明軍進行碾壓。


    其實,這也隻是漢人與漢人之間的較量,清軍中熟練使用火器的就是漢八旗。


    同樣是漢人,到了滿清那裏,就可以輕易擊敗同樣是漢人的大明軍,無比的諷刺,這也顯示出了大明的極端腐朽。


    幸好,在這棟腐朽的大廈即將傾倒的前一刻,出現了個沈浪,給大明帶來了一些嶄新的變化。


    沈浪對火炮進行了幾十輪的試射之後,便暫停了,因為後世真正的試炮是非常複雜的,自己現在達不到這個條件,隻有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多加注意。


    如果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後期再進行修改,暫時就這般定了下來。


    於是,沈浪轉身,直接對依然有些緊張的吳鐵生道:“吳師傅,你做得很好,我一定會向陛下給你請功。”


    吳鐵生大鬆一口氣,激動的道:“謝大人,謝大人。”


    沈浪繼續道:“這兩門炮的專利費,我會讓京師第一鑄炮廠結算給你。另外,這九五炮我先要二十門,一二零炮我要十門,就按現在的標準鑄造。”


    “還有炮彈,九五炮彈先備兩萬枚,一二零炮彈先備一萬枚。還有我說的葡萄彈,九五炮葡萄彈準備一萬……”


    吳鐵生認真記住,心情更加激動,這都是銀子啊,這一鑄出來,自己至少能賺五千兩以上。


    五千兩,他吳鐵生以前想都不敢想,一輩子都賺不了,而如今,可能一年不到就能賺到了。


    努力壓下心中的激動,吳鐵生小心的問道:“大人,需何時鑄好?”


    沈浪微一沉吟,便道:“我先不給你設定時間,但是越快越好,而且不能為了趕時間粗製濫造,若是因火炮質量不好,炸死炸傷士兵,可是要追究你責任的。”


    吳鐵生連忙應道:“小人曉得,小人曉得,一定不敢粗製濫造。”


    將鑄炮任務交待下去後,沈浪留吳鐵生一行人在軍營中吃了飯,然後就安排親兵一直將他們送迴京師,沈浪對這些技術人才還是非常看重的。


    火炮已經有了,自然不能少了炮兵。


    明軍中的火器眾多,自然少不了炮手,所以軍中就有不少會使用火炮的士兵。


    沈浪立即將這些士兵組織起來,成立專門的炮兵,同時將操作新型火炮的步驟規範化,就像燧發槍一樣。


    同時,沈浪還將一些簡單的彈道知識傳授下去,教授炮兵如何標定射擊諸元等等。


    他沈浪不是炮兵出身,但可以通過查資料和請教一些專業人員來將這些基本操作搞明白。


    隨即,這些炮兵減少了燧發槍的練習訓練,將空出來的時間專門來練習火炮。


    先空炮訓練,在他們完全熟練步驟,並且在裝填速度上滿足沈浪的要求後,再改用實彈練習。


    在炮兵組建成功後,沈浪的這支軍隊,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攻堅作戰能力了。


    等以後把工兵、醫護兵也補充上來,就完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合夥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加勒比海賊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加勒比海賊王並收藏大明合夥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