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平定漢中,捷報傳到鄴城,朝中上下一片歡騰。


    張魯也送上請罪書,自願進山修行,為大漢祈福,為自己的過失贖罪,天子準奏,命其在漢中傳道。


    此時馬超兵到漢中,劉和命他暫時在定軍山駐軍,由漢中提供糧草,等過冬之後再行調遣,自此關中之地平定。


    此時鄴城最忙碌的,還是修建洛陽皇宮的事情,官員頻繁來往於皇宮和洛陽之間,而劉和也親自到洛陽主持修建宗廟之事。


    先前董卓撤退長安之時,劉和在潼關伏擊呂布,截獲許多宗廟器物,此時全都從範陽運往洛陽。


    雖是寒冬臘月,但洛陽的工匠們卻熱火朝天地忙著,日夜趕工,就是為了能早一步完成宮室的修建。


    與此同時,在工匠和洛陽百姓之間流傳著一件驚人消息,在翻修太和殿之時,忽然一道紫光從廢墟之中出現,升騰到半空之中,隱約化作一個“和”字。


    看到的工匠和士兵紛紛跪地膜拜,都說這預示著劉和上應天命,下順人心,是應承天命之兆。


    其實關於劉和與光武帝的關聯,早在平定河北之時就有傳言,此時洛陽城中出現這等怪事,消息很快如寒風一般席卷中原。


    而劉和平定天下,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和當年的世祖幾乎相同,從河北到河內,最後平定關中、江南,簡直就是光武再世。


    後漢延續兩百餘年,正好又是一個輪迴,當年東海恭王主動讓位太子,而明帝一脈幾經變換,從桓帝、靈帝時期早已不是嫡長子繼承天命,正統之位該迴到恭王這一脈了。


    此時劉和再巡視皇宮建造的時候,發現所有人的目光又有不同了,連荀彧的神態,都比以往恭敬了許多,尤其劉和進爵燕王之後,基本都以君臣之禮相見。


    除了劉和之外,如今在洛陽乃至朝中人氣最高的另一人便是許攸,為了修建皇宮,他到處跑招商,拉讚助,以一人之力說服各大世家主動捐贈財產,合計八萬萬錢,令人咋舌。


    而作為牽頭之人,許攸首先做表率,竟將所有的家財全部捐出,合計九千萬錢,隻留下一百萬錢給家人用。


    消息傳出,人人震驚,沒想到許攸竟有如此通天本事,而且愛財如命的他竟會舍得捐出家產,實在叫人大跌眼鏡。


    劉和紀念許攸之功,將洛陽東門以許攸的名字命名,取名“攸遠門”,並在東門處刻碑撰文記錄此事,將所有捐贈財產的世家名字全部羅列其上,以供後人銘記。


    消息傳出,有人歎服許攸一片丹心,對他的形象徹底改觀,也有人諷刺許攸沽名釣譽,認為他此舉隻是為了虛名。


    對於種種是非議論,許攸揮袖一笑,不予置評,清者自清,不管他目的如何,那錢可是實實在在的。


    那些亂下妄語之人,可是一個銅子都沒拿出來,他們留下的,隻有唾沫星子。


    自從總管朝廷商務之事以來,和劉和幾次交談,許攸的眼界早已超出這個時代,他的心思自然也就不隻為了謀利。


    自從被劉和比作陶朱公之後,許攸忽然茅塞頓開,誌向大變,範蠡退隱之後經商,三散資財,為後人所稱頌。


    雖說這個時代輕商重士,但被人尊為“商聖”,那也是萬古流芳,更何況許攸做事,還是為朝廷做貢獻,這不比帶兵打仗輕鬆。


    此時的許攸正在大江的一艘樓船之上,他這次要到江東去談合作,數年來東奔西走,雖說勞累,卻十分愜意,如今他追求的已經不是金銀珠寶有多少,而是每談成一次合作之後滿滿的成就感。


    “商場如戰場啊!”想起劉和說過的這句話,許攸此時感同身受,望著滔滔江水慨然一歎。


    他做的這些事,今後功過如何,曆史自有判斷,而那些指責他、恥笑他的人,終究如這江中一片浪花,嘩啦響了一聲便消失無蹤了。


    洛陽城中,劉和與眾文武暫住南宮的一角,這裏之前因為一把大火燒毀,後來漢靈帝又命人重修,才修了一半就病逝,其後發生宮變,董卓洗劫洛陽的時候,因為南宮還是半成品,西涼軍沒有光顧,倒也留下了三進院子。


    左邊的廂房是劉和的住處,紅泥火爐之中,煮著上個月公孫瓚特意派人送來的長白山人參花茶。


    短短一年多時間,公孫瓚已經領兵討平玄菟郡,直接北上扶餘,冒雪奇襲三百裏,直搗鮮卑老巢,一舉平定扶餘,準備來年就和公孫度征討高句麗。


    火爐旁坐著郭嘉和曹操,這兩個人果真是有種特殊的羈絆,自從郭嘉到了洛陽,與曹操便相處甚密,每日飲酒談天,不亦樂乎,甚至讓劉和都嫉妒起來。


    想起這兩日越傳越瘋的流言,劉和歎道:“如今我才明白,孟德為何要做洛陽令,原來你是早有預謀啊!”


    曹操呷了一口酒,細長的眼睛微微眯縫起來,掩蓋了鋒銳的光芒,淡淡說道:“為漢室江山、天下百姓計,曹某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天下未定,非殿下坐鎮洛陽,其餘人皆無法服眾,難道還要在引起一場大亂不成?”


    郭嘉也點頭道:“如今諸侯之中,以孫策銳氣最盛,劉備誌在千裏,劉表、劉璋雖是守成之輩,但也不甘心輕易就範,若不早些促成此事,將來朝堂分裂,內部派係爭鬥,如何能夠早日安定天下?”


    劉和無奈一笑,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知道自己已經是身不由己,值得欣慰的是,周圍的人都比較認同,沒有聽到什麽反對的聲音,連最耿直的田豐都沒有說話,可見確實是人心所向。


    輕歎一聲,劉和問道:“那幾個見到神跡的工匠現在何處?”


    曹操答道:“這幾人做事粗糙,不小心出了意外,一人從房梁上墜落而死,三人在牆下避風時石牆倒塌,另外五人因晚上燒火取暖,大意失火,房屋都被燒了。”


    “什麽?你這……”劉和大吃一驚,愕然看著神情淡漠的曹操,這家夥做事怎麽感覺比司馬懿還狠辣?


    曹操緩緩放下酒杯,說道:“殿下放心,他們的妻子兒女,曹某會親自照顧,可保三代無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