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傳令士兵日夜攻城,親自在陣前監督,似乎把心中的恨意和愧疚完全發泄在壽春,隻有通過殺戮才能讓他心中稍安。
壽春守軍仗著城池高大堅守數日,但缺少大將指揮,士兵們各自為戰,多少有些慌亂,弓箭等消耗極快,眼看就要耗盡,全城一片驚慌。
這一日發現守軍箭矢比前幾日減少許多,夏侯惇等知道城中守城之物已經無多,不由士氣大振,眾將都摩拳擦掌,最遲明日,就能攻下壽春。
曹操也命士兵暫停攻城,今夜好好休息一晚,養精蓄銳準備明日一鼓作氣破城,在營中勞賞兵卒,以振士氣。
未料當夜突然大雨傾盆,曹操被雨聲驚醒,披衣而起,在帳中氣得跺腳大罵,眼看破城在即,卻又如此天氣,若給了守軍喘息之機,再來攻城又要耗費不少兵力。
“父親因何震怒?”曹昂正在巡視,聽到曹操在 帳中大罵,走進來探視。
曹操歎道:“城中守備不足,正該全力攻城,不想天公不作美,竟降下大雨,淮南之地秋雨綿延,恐怕……你祖父為何不助我一臂之力報仇?”
曹昂脫下蓑衣,為曹操披上錦袍,言道:“如此大雨,大概數日之內不會停止,壽春已是掌中之物,天意如此,父親不必心焦。”
“天意?”曹操雙目微眯,聽著帳篷上密集的雨聲,一如他心中的煩躁,沉聲道,“陶謙老賊,不過塚中枯骨,家仇不報,你祖父泉下不安,豈能容他多活幾日?”
曹昂劍眉微蹙,無奈道:“如此天氣,出兵尚難,如何破城?天時地利,非人力能改,請父親保重身體要緊。”
曹操長歎道:“不殺陶謙,難解某心頭之怨……”
“主公!”就在此時,外麵響起曹純的聲音,他負責巡視外營,進帳抱拳道:“隻恐明日不能攻城,我們要先移營。”
曹操蹙眉道:“為何?”
曹純“天將暴雨,恐淮河上漲,此處營地低窪,一旦淮水決堤,恐大營被淹。”
“哦?”曹操雙目微眯,撫須問道:“淮水決堤之事多麽?”
曹純答道:“據降軍所說,淮水決堤如大河泛濫,若遇大雨,則時有發生,前揚州刺史陳溫曾命人在城北築新豐港以防水患,雖有緩解,但天災難料,此地還是不易屯兵。”
“唔……”曹操撚須沉吟良久,卻擺手道:“暫時不必移營,你立刻派人監視淮水沿岸,吾自有道理。”
曹純領命而去,曹操又對曹昂吩咐道:“你去告知元讓他們,若是三日大雨不停,便命大軍拔營起寨,即刻兵發陰陵。”
曹昂急道:“父親,壽春城中士兵已無士氣,並無大將守城,軍無戰心,正是破城之時,不可讓守軍恢複士氣,雖有大雨,孩兒以為也該設法攻之,必能破城,如果專攻陰陵,援軍趕到壽春,陰陵再攻不下,豈非背腹受敵,無功而返?”
“哈哈哈,吾兒這幾年學習兵法,也知韜略,為父深感欣慰,”曹操忽然大笑起來,拍拍曹昂的肩膀,言道:“吾自有妙計,勝於十萬大軍,你隻管去傳令便是。”
曹昂心中疑惑,看曹操準備上床歇息,隻好躬身退出帳外。
帳外雨聲如注,曹操和衣而臥,聽著帳篷上的雨滴之聲,喃喃道:“如此大雨,莫非才是天意?”
為了取揚州,他不惜讓曹嵩送命,付出如此大的代價,若不拿下淮南之地,心中的愧疚和悔恨將永遠無法消除。
第二日雨勢未歇,到了傍晚探馬來報,廬江太守陸康派兵往合淝支援,兵到六安因大雨停滯不前,孫堅親自帶兵過了江北,正在濡須集合人馬,隨時準備北上。
形勢對曹軍越來越不利,眾將焦急不安,夏侯惇和曹洪更是請命,不惜冒雨攻城,但下雨濕滑,莫說放箭,雲梯都爬不上去,豈不是白白送死?
三日之後,曹操下令退兵,眾將激憤不已,卻又無可奈何,等雨勢稍小之後,拔營向東北殺奔陰陵。
兵馬行至塗山,曹操忽然傳令全軍停駐,就在山上平地處紮營,獨自將夏侯惇傳至中軍議事。
夏侯惇疑惑道:“主公為何停滯不前?”
曹操用手指捋著胡須上的水漬,冷笑道:“吾決意要取壽春,殺陶謙為老父報仇,豈能輕易退兵?”
夏侯惇一怔:“既然要取壽春,為何又退兵?”
曹操背轉身看向西南方向,緩緩道:“如今吾取壽春,不用一兵一卒,元讓立刻帶精兵兩千,前往新豐,掘開淮水……”
曹昂正自疑惑,見曹操如此說,猛然一驚,大聲道:“父親萬萬不可,如此做法,豈非有違天和,壽春被淹,城中百姓也難以幸免,得一座空城又有何用?”
“哼,某早已說過,壽春百姓幫助陶謙,便是與曹家為敵,留他又有何用?”曹操轉過頭,冷眼看著曹昂,緩緩道,“子修,慈不掌兵,當斷則斷!你前日也說放棄壽春,再攻更難。如今陸抗、孫堅已發援軍北上,若不趁此機會拿下壽春,被陶謙逃脫,你祖父之仇,便永無得報之日矣!”
夏侯惇知道曹昂還過於單純,隻憑一腔熱血做事,在一旁冷笑道:“自古成王敗寇,兩軍交戰,豈容惻隱之心?若不借水淹壽春,日後再來攻城,不但艱難無比,也要死傷無數兵卒,那可都是我們部眾的性命,與壽春那些守軍百姓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曹昂嘴唇一動,想要反駁,卻又不知該說什麽,輕歎一口氣低下頭,攻城戰也一樣損傷人命,從曹操的角度來講,自然要以保護曹軍為先了。
帳中沉默片刻,曹操沉聲道:“元讓,還不快去?”
“諾!”夏侯惇躬身領命,大步出營而去。
曹操不管曹昂的憂慮,吩咐道:“壽春被淹,陶謙必會從芍坡逃往廬江,你與曹洪各帶一千精騎南下,在沿途要道埋伏,務必將此老賊人頭取來。”
“遵命!”曹昂雖然心中赤忱,但並非優柔寡斷之人,轉身出帳而去。
曹操負手看向帳外密集的雨線,狹長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緩緩道:“皓首匹夫,你的死期到矣!”
壽春守軍仗著城池高大堅守數日,但缺少大將指揮,士兵們各自為戰,多少有些慌亂,弓箭等消耗極快,眼看就要耗盡,全城一片驚慌。
這一日發現守軍箭矢比前幾日減少許多,夏侯惇等知道城中守城之物已經無多,不由士氣大振,眾將都摩拳擦掌,最遲明日,就能攻下壽春。
曹操也命士兵暫停攻城,今夜好好休息一晚,養精蓄銳準備明日一鼓作氣破城,在營中勞賞兵卒,以振士氣。
未料當夜突然大雨傾盆,曹操被雨聲驚醒,披衣而起,在帳中氣得跺腳大罵,眼看破城在即,卻又如此天氣,若給了守軍喘息之機,再來攻城又要耗費不少兵力。
“父親因何震怒?”曹昂正在巡視,聽到曹操在 帳中大罵,走進來探視。
曹操歎道:“城中守備不足,正該全力攻城,不想天公不作美,竟降下大雨,淮南之地秋雨綿延,恐怕……你祖父為何不助我一臂之力報仇?”
曹昂脫下蓑衣,為曹操披上錦袍,言道:“如此大雨,大概數日之內不會停止,壽春已是掌中之物,天意如此,父親不必心焦。”
“天意?”曹操雙目微眯,聽著帳篷上密集的雨聲,一如他心中的煩躁,沉聲道,“陶謙老賊,不過塚中枯骨,家仇不報,你祖父泉下不安,豈能容他多活幾日?”
曹昂劍眉微蹙,無奈道:“如此天氣,出兵尚難,如何破城?天時地利,非人力能改,請父親保重身體要緊。”
曹操長歎道:“不殺陶謙,難解某心頭之怨……”
“主公!”就在此時,外麵響起曹純的聲音,他負責巡視外營,進帳抱拳道:“隻恐明日不能攻城,我們要先移營。”
曹操蹙眉道:“為何?”
曹純“天將暴雨,恐淮河上漲,此處營地低窪,一旦淮水決堤,恐大營被淹。”
“哦?”曹操雙目微眯,撫須問道:“淮水決堤之事多麽?”
曹純答道:“據降軍所說,淮水決堤如大河泛濫,若遇大雨,則時有發生,前揚州刺史陳溫曾命人在城北築新豐港以防水患,雖有緩解,但天災難料,此地還是不易屯兵。”
“唔……”曹操撚須沉吟良久,卻擺手道:“暫時不必移營,你立刻派人監視淮水沿岸,吾自有道理。”
曹純領命而去,曹操又對曹昂吩咐道:“你去告知元讓他們,若是三日大雨不停,便命大軍拔營起寨,即刻兵發陰陵。”
曹昂急道:“父親,壽春城中士兵已無士氣,並無大將守城,軍無戰心,正是破城之時,不可讓守軍恢複士氣,雖有大雨,孩兒以為也該設法攻之,必能破城,如果專攻陰陵,援軍趕到壽春,陰陵再攻不下,豈非背腹受敵,無功而返?”
“哈哈哈,吾兒這幾年學習兵法,也知韜略,為父深感欣慰,”曹操忽然大笑起來,拍拍曹昂的肩膀,言道:“吾自有妙計,勝於十萬大軍,你隻管去傳令便是。”
曹昂心中疑惑,看曹操準備上床歇息,隻好躬身退出帳外。
帳外雨聲如注,曹操和衣而臥,聽著帳篷上的雨滴之聲,喃喃道:“如此大雨,莫非才是天意?”
為了取揚州,他不惜讓曹嵩送命,付出如此大的代價,若不拿下淮南之地,心中的愧疚和悔恨將永遠無法消除。
第二日雨勢未歇,到了傍晚探馬來報,廬江太守陸康派兵往合淝支援,兵到六安因大雨停滯不前,孫堅親自帶兵過了江北,正在濡須集合人馬,隨時準備北上。
形勢對曹軍越來越不利,眾將焦急不安,夏侯惇和曹洪更是請命,不惜冒雨攻城,但下雨濕滑,莫說放箭,雲梯都爬不上去,豈不是白白送死?
三日之後,曹操下令退兵,眾將激憤不已,卻又無可奈何,等雨勢稍小之後,拔營向東北殺奔陰陵。
兵馬行至塗山,曹操忽然傳令全軍停駐,就在山上平地處紮營,獨自將夏侯惇傳至中軍議事。
夏侯惇疑惑道:“主公為何停滯不前?”
曹操用手指捋著胡須上的水漬,冷笑道:“吾決意要取壽春,殺陶謙為老父報仇,豈能輕易退兵?”
夏侯惇一怔:“既然要取壽春,為何又退兵?”
曹操背轉身看向西南方向,緩緩道:“如今吾取壽春,不用一兵一卒,元讓立刻帶精兵兩千,前往新豐,掘開淮水……”
曹昂正自疑惑,見曹操如此說,猛然一驚,大聲道:“父親萬萬不可,如此做法,豈非有違天和,壽春被淹,城中百姓也難以幸免,得一座空城又有何用?”
“哼,某早已說過,壽春百姓幫助陶謙,便是與曹家為敵,留他又有何用?”曹操轉過頭,冷眼看著曹昂,緩緩道,“子修,慈不掌兵,當斷則斷!你前日也說放棄壽春,再攻更難。如今陸抗、孫堅已發援軍北上,若不趁此機會拿下壽春,被陶謙逃脫,你祖父之仇,便永無得報之日矣!”
夏侯惇知道曹昂還過於單純,隻憑一腔熱血做事,在一旁冷笑道:“自古成王敗寇,兩軍交戰,豈容惻隱之心?若不借水淹壽春,日後再來攻城,不但艱難無比,也要死傷無數兵卒,那可都是我們部眾的性命,與壽春那些守軍百姓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曹昂嘴唇一動,想要反駁,卻又不知該說什麽,輕歎一口氣低下頭,攻城戰也一樣損傷人命,從曹操的角度來講,自然要以保護曹軍為先了。
帳中沉默片刻,曹操沉聲道:“元讓,還不快去?”
“諾!”夏侯惇躬身領命,大步出營而去。
曹操不管曹昂的憂慮,吩咐道:“壽春被淹,陶謙必會從芍坡逃往廬江,你與曹洪各帶一千精騎南下,在沿途要道埋伏,務必將此老賊人頭取來。”
“遵命!”曹昂雖然心中赤忱,但並非優柔寡斷之人,轉身出帳而去。
曹操負手看向帳外密集的雨線,狹長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緩緩道:“皓首匹夫,你的死期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