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宣在中元節帶兵偷襲浮屠寺,殺死笮融及寺內數千僧侶,無數百姓死於戰亂之中,消息傳出,徐州、揚州一片震驚。
下邳太守曹休急忙派人打聽曹嵩下落,得知曹嵩也被亂軍殺死,護衛秦邵身中十餘刀,曹休不敢怠慢,趕忙將消息送報曹操。
曹操正在彭城商議防備呂布之事,忽聞浮屠寺遭到血洗,曹嵩被殺,驚怒交加,掀桌而起,大罵闕宣,隨後哭倒於地。
曹洪等人也都大為震驚,趕緊命人將曹操救醒,整個府衙中已經亂成一片,幾位親屬哭嚎不已。
曹操臉色蒼白,切齒怒吼道:“闕宣敢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
陳登也萬萬沒想到曹嵩會去浮屠寺,驚愕之中忽然靈光一現,趁機抱拳道:“那闕宣在浮屠寺自稱天子,背後實則是陶謙相助,二人往來甚密,必是陶謙暗恨將軍殺了其親友邊讓,故意命闕宣殺死令尊。”
“陶謙狗賊,我放不過你!”曹操雙目赤紅,握拳嘶吼道:“傳令三軍,到下邳洗蕩浮屠寺,再找陶謙報仇雪恨。”
此時根本無人敢勸阻出兵,夏侯惇、曹洪等更是怒不可遏,紛紛前去點兵同時傳令東海、廣陵各地兵馬圍攻富陵湖清剿賊窟。
人馬來至下邳,曹操先去見秦邵之子秦真,秦真聽聞父喪,痛哭不已,見了曹操便叫嚷著要隨軍出征,殺賊為父報仇。
曹操看秦真小小年紀便英武幹練,頗有豪氣,大為喜愛,加之愧對秦邵,便收其為義子,改名曹真,安撫一陣之後,命親信將他送到郯縣,與曹丕一起生活。
此時曹休早已整頓兵馬在淮河等候,曹操以夏侯惇、樂進為先鋒,合計三萬大軍殺奔淮陵來。
闕宣在浮屠寺自稱天子,派人向陶謙報信,請他撥付兵器錢糧,以防備曹操討伐,卻不料五天之後,曹操大軍已到淮陵。
闕宣大驚,此時方知浮屠寺中竟有曹嵩,也被殺死在亂軍中,不由頓足大叫道:“笮融狗賊,你害我!”
他本以為占了浮屠寺,還能和以前一樣,與官府各占一半下邳,在仗著富陵湖水上之利,足以與官兵周旋,再有陶謙相助,在淮南稱雄,哪想到亂軍中殺了曹操之父,惹來了數萬精兵。
塔樓之上,看到寺外旌旗招展,鎧甲鮮明,闕宣何曾見過如此雄壯之兵,嚇得腿腳發軟。
曹嵩的屍首早被混在亂軍之中全部燒光,根本無從尋找,心知此次到了窮途末路,悔恨不已。
絕望之下,闕宣大吼道:“兄弟們,曹操既至,我們無路可走,豈能束手等死?跟我殺出去,迴富陵湖去!”
賊人走投無路,也都決定拚死一戰,紛紛跟著闕宣在廣場集合,各持兵器湧向四門。
闕宣衝向東門,正遇夏侯惇帶兵而入,攔住去路,闕宣挺槍躍馬殺過去,兩馬相交,不到三合,被夏侯惇一刀斬於馬下,賊軍一片大亂,四散奔逃。
曹操早已帶兵將浮屠寺四麵包圍,重重攔截,前有步兵開路,後有弓箭手壓製,騎兵衝進寺內,四處追殺逃竄的賊人。
夏侯惇提著闕宣人頭來到廣場,曹操將其放於進香的蓮台之上,拔劍砍成碎瓣,還覺得不解恨,又命人用石板壓成碎末,灑在寺廟周圍。
隨後傳令各郡,將寺中所有人,無論闕宣部下還是抓來幹活的百姓,都盡行屠戮,以報父仇。
一日之間浮屠寺再遭屠戮,寺內血流成河,屍骨如山,一直到傍晚時分還不時有慘叫之聲傳出。
當夜曹操在東門外將那些屍首全部燒毀,帶領向寺內而拜,為曹嵩披麻戴孝,焚香燒紙以告慰在天之靈。
第二日曹操命人將浮屠寺改為養老閣,拆掉所有佛像、香爐等銅器,熔鑄錢幣,將寶塔樓閣改為居室,專門用來供養部下將士的父母,但凡因戰而亡的將士,家人都可在養老閣供養。
陶謙在壽春聽聞闕宣殺了笮融,心中暗喜,命雷緒帶兵前往浮屠寺,以提供資助為名義,實則是想將闕宣殺掉,吞並其部眾,將浮屠寺的財物全部劫走。
雷緒帶兵才到鍾離,就被曹軍探馬發現,曹操立刻派夏侯惇於路伏擊,將雷緒在半路截殺,大軍進發九江,直取壽春。
陶謙哪想到曹操來得如此迅速,闕宣更是不堪一擊,聽聞曹操兵到,急忙緊閉城門拒收。
曹操引兵來至城下,將壽春包圍起來,軍馬列成陣勢,中軍豎起兩杆大旗,寫著報仇雪恨四字。
曹操縱馬到城門前,身穿縞素,揚鞭指著陶謙大罵,揚言要為父報仇。
陶謙站在城樓上,望著曹兵聲勢浩大,心中又悔又氣,抱拳道:“謙與曹將軍無冤無仇,為何突然發兵入侵境內?
曹操怒極反笑,大罵道:“陶謙老匹夫!你唆使闕宣殺吾父,還不速速下城受死?”
陶謙哪裏知道曹嵩在浮屠寺,無奈歎道:“闕宣與笮融互有恩怨,他二人為敵,不小心累及令尊,實與在下無幹,望將軍察之!”
“哈哈哈,好個與你無關!”曹操仰天厲笑道:“且不說你與闕宣暗中勾結,劫掠百姓斂財,昨日派雷緒到淮陵援助闕宣,你還敢亂言?”
陶謙神色尷尬,強笑道:“吾派雷緒出兵,本欲討伐闕宣,以助將軍平賊,不想被將軍誤會……”
“住口!”曹操怒罵道:“你這個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早就該命歸九泉之下,安敢在此害人,明年今日便是你的祭日。”
曹操放聲大罵,陶謙自知理虧,不能應答,訕訕退到城後,傳令士兵緊守城池,與部將商議退敵之策。
曹操當即傳令三軍攻打壽春,霎時間城內外鼓聲大作,叫喊連天,箭矢在城頭上如飛蝗一般,攻守雙方互不相讓,死傷無數。
陶謙迴到府衙,向眾人言道:“曹兵勢大,雷緒被殺,城中無良將鎮守,這該如何是好?”
親信曹宏進言道:“曹兵勢眾,又是興兵來報仇,上下同仇敵愾,此時不可與之爭鋒,壽春接臨徐州,曹兵援軍旦夕可至,主公不如退守廬江。”
陶謙蹙眉道:“難道要放棄九江不成?”
曹宏言道:“可命廬江太守陸康派兵到合肥堅守,再命孫堅渡江北上,此人有江東猛虎之稱,稱霸江東,必能與曹操一戰。”
陶謙本就忌憚孫堅日益壯大,聽聞此計撫掌大笑道:“妙哉,此乃二虎竟食之計也!”
下邳太守曹休急忙派人打聽曹嵩下落,得知曹嵩也被亂軍殺死,護衛秦邵身中十餘刀,曹休不敢怠慢,趕忙將消息送報曹操。
曹操正在彭城商議防備呂布之事,忽聞浮屠寺遭到血洗,曹嵩被殺,驚怒交加,掀桌而起,大罵闕宣,隨後哭倒於地。
曹洪等人也都大為震驚,趕緊命人將曹操救醒,整個府衙中已經亂成一片,幾位親屬哭嚎不已。
曹操臉色蒼白,切齒怒吼道:“闕宣敢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
陳登也萬萬沒想到曹嵩會去浮屠寺,驚愕之中忽然靈光一現,趁機抱拳道:“那闕宣在浮屠寺自稱天子,背後實則是陶謙相助,二人往來甚密,必是陶謙暗恨將軍殺了其親友邊讓,故意命闕宣殺死令尊。”
“陶謙狗賊,我放不過你!”曹操雙目赤紅,握拳嘶吼道:“傳令三軍,到下邳洗蕩浮屠寺,再找陶謙報仇雪恨。”
此時根本無人敢勸阻出兵,夏侯惇、曹洪等更是怒不可遏,紛紛前去點兵同時傳令東海、廣陵各地兵馬圍攻富陵湖清剿賊窟。
人馬來至下邳,曹操先去見秦邵之子秦真,秦真聽聞父喪,痛哭不已,見了曹操便叫嚷著要隨軍出征,殺賊為父報仇。
曹操看秦真小小年紀便英武幹練,頗有豪氣,大為喜愛,加之愧對秦邵,便收其為義子,改名曹真,安撫一陣之後,命親信將他送到郯縣,與曹丕一起生活。
此時曹休早已整頓兵馬在淮河等候,曹操以夏侯惇、樂進為先鋒,合計三萬大軍殺奔淮陵來。
闕宣在浮屠寺自稱天子,派人向陶謙報信,請他撥付兵器錢糧,以防備曹操討伐,卻不料五天之後,曹操大軍已到淮陵。
闕宣大驚,此時方知浮屠寺中竟有曹嵩,也被殺死在亂軍中,不由頓足大叫道:“笮融狗賊,你害我!”
他本以為占了浮屠寺,還能和以前一樣,與官府各占一半下邳,在仗著富陵湖水上之利,足以與官兵周旋,再有陶謙相助,在淮南稱雄,哪想到亂軍中殺了曹操之父,惹來了數萬精兵。
塔樓之上,看到寺外旌旗招展,鎧甲鮮明,闕宣何曾見過如此雄壯之兵,嚇得腿腳發軟。
曹嵩的屍首早被混在亂軍之中全部燒光,根本無從尋找,心知此次到了窮途末路,悔恨不已。
絕望之下,闕宣大吼道:“兄弟們,曹操既至,我們無路可走,豈能束手等死?跟我殺出去,迴富陵湖去!”
賊人走投無路,也都決定拚死一戰,紛紛跟著闕宣在廣場集合,各持兵器湧向四門。
闕宣衝向東門,正遇夏侯惇帶兵而入,攔住去路,闕宣挺槍躍馬殺過去,兩馬相交,不到三合,被夏侯惇一刀斬於馬下,賊軍一片大亂,四散奔逃。
曹操早已帶兵將浮屠寺四麵包圍,重重攔截,前有步兵開路,後有弓箭手壓製,騎兵衝進寺內,四處追殺逃竄的賊人。
夏侯惇提著闕宣人頭來到廣場,曹操將其放於進香的蓮台之上,拔劍砍成碎瓣,還覺得不解恨,又命人用石板壓成碎末,灑在寺廟周圍。
隨後傳令各郡,將寺中所有人,無論闕宣部下還是抓來幹活的百姓,都盡行屠戮,以報父仇。
一日之間浮屠寺再遭屠戮,寺內血流成河,屍骨如山,一直到傍晚時分還不時有慘叫之聲傳出。
當夜曹操在東門外將那些屍首全部燒毀,帶領向寺內而拜,為曹嵩披麻戴孝,焚香燒紙以告慰在天之靈。
第二日曹操命人將浮屠寺改為養老閣,拆掉所有佛像、香爐等銅器,熔鑄錢幣,將寶塔樓閣改為居室,專門用來供養部下將士的父母,但凡因戰而亡的將士,家人都可在養老閣供養。
陶謙在壽春聽聞闕宣殺了笮融,心中暗喜,命雷緒帶兵前往浮屠寺,以提供資助為名義,實則是想將闕宣殺掉,吞並其部眾,將浮屠寺的財物全部劫走。
雷緒帶兵才到鍾離,就被曹軍探馬發現,曹操立刻派夏侯惇於路伏擊,將雷緒在半路截殺,大軍進發九江,直取壽春。
陶謙哪想到曹操來得如此迅速,闕宣更是不堪一擊,聽聞曹操兵到,急忙緊閉城門拒收。
曹操引兵來至城下,將壽春包圍起來,軍馬列成陣勢,中軍豎起兩杆大旗,寫著報仇雪恨四字。
曹操縱馬到城門前,身穿縞素,揚鞭指著陶謙大罵,揚言要為父報仇。
陶謙站在城樓上,望著曹兵聲勢浩大,心中又悔又氣,抱拳道:“謙與曹將軍無冤無仇,為何突然發兵入侵境內?
曹操怒極反笑,大罵道:“陶謙老匹夫!你唆使闕宣殺吾父,還不速速下城受死?”
陶謙哪裏知道曹嵩在浮屠寺,無奈歎道:“闕宣與笮融互有恩怨,他二人為敵,不小心累及令尊,實與在下無幹,望將軍察之!”
“哈哈哈,好個與你無關!”曹操仰天厲笑道:“且不說你與闕宣暗中勾結,劫掠百姓斂財,昨日派雷緒到淮陵援助闕宣,你還敢亂言?”
陶謙神色尷尬,強笑道:“吾派雷緒出兵,本欲討伐闕宣,以助將軍平賊,不想被將軍誤會……”
“住口!”曹操怒罵道:“你這個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早就該命歸九泉之下,安敢在此害人,明年今日便是你的祭日。”
曹操放聲大罵,陶謙自知理虧,不能應答,訕訕退到城後,傳令士兵緊守城池,與部將商議退敵之策。
曹操當即傳令三軍攻打壽春,霎時間城內外鼓聲大作,叫喊連天,箭矢在城頭上如飛蝗一般,攻守雙方互不相讓,死傷無數。
陶謙迴到府衙,向眾人言道:“曹兵勢大,雷緒被殺,城中無良將鎮守,這該如何是好?”
親信曹宏進言道:“曹兵勢眾,又是興兵來報仇,上下同仇敵愾,此時不可與之爭鋒,壽春接臨徐州,曹兵援軍旦夕可至,主公不如退守廬江。”
陶謙蹙眉道:“難道要放棄九江不成?”
曹宏言道:“可命廬江太守陸康派兵到合肥堅守,再命孫堅渡江北上,此人有江東猛虎之稱,稱霸江東,必能與曹操一戰。”
陶謙本就忌憚孫堅日益壯大,聽聞此計撫掌大笑道:“妙哉,此乃二虎竟食之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