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萬錢如何?”


    “至少八十萬。”


    “依我看,一百萬錢也不為過!”


    ……


    劉和再次從書房出來的時候,卻見郭嘉等人正在爭吵,另有一位陌生人站在堂下,四下作揖,神情尷尬。


    “君侯,你倒是評評理,文醜能值多少錢?”顏良見到劉和,趕緊迎上來。


    劉和微微一怔,忽然明白過來,看向來人說道:“這位莫非是袁紹派來的使者?”


    那人抱拳道:“在下尹楷,拜見方城侯。”


    劉和問道:“你是來贖人的?”


    尹楷答道:“在下奉袁將軍之命,來贖迴文醜將軍。”


    劉和蹙眉道:“前幾日我聽人傳言,袁紹派人四處捉拿文醜,欲將其問罪,為何又肯花錢”贖人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尹楷幹笑道:“當初袁將軍在氣頭上,如今已經冷靜下來,文醜乃袁將軍心腹,豈能不救?”


    劉和搖頭笑道:“本侯什麽時候說過,要將文將軍贖迴去了?”


    “這……”尹楷一怔,疑惑道:“天下皆知將軍愛財,俘虜皆以錢糧贖迴。”


    “愛財是不假,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換錢的!”劉和擺手笑道:“這次——恐怕閣下要空跑一趟了。”


    “君侯這是何意?”尹楷愣住了,忙道:“我家主公願出一百萬錢,誠意十足,還望君侯能夠放人。”


    “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劉和無奈地摸了摸鼻子,看來自己這個愛財如命的名號是抹不掉了,擺手道:“此事絕無商量,文將軍殺了我許多兵卒,手上欠著數百條人命,不償還本侯絕不會放人。”


    “這……人命如何償還?”尹楷一臉疑惑。


    “我自有讓他贖罪的辦法!”劉和淡淡一笑,“如果袁本初能識時務,主動退出魏郡,這鄴城的價格,我們倒是能談一談。”


    “這……恕在下不敢做主。”尹楷臉色一變,知道劉和這是在拒絕他,隻好無奈告辭而去。


    “錢不要了?”顏良迴過神來,走到劉和麵前問道:“君侯,那可是一百萬錢啊!”


    “一百萬錢也比不上一名大將,人才難得,非金錢可比也!”劉和卻搖搖頭,說道:“袁紹大敗,尚能忍著氣前來贖人,可見其已經無人可用,文醜有萬夫不當之勇,我將他放迴,難道還讓他再迴來與你們廝殺,傷害殺我的兵卒麽?”


    郭嘉眉毛一挑,笑道:“如此說來,原先的袁譚、逢紀等人,在君侯眼裏算不得人才咯?”


    “奉孝,你可不許給我亂扣惡名!”劉和趕緊說道:“我放走袁譚,是因漢家以孝治天下,怎能傷其家屬?而逢先生乃當世名士,他自願贖身,我自當成人之美。”


    “嘿嘿——明白明白!”


    郭嘉嘿嘿一笑,和荀彧等人相視一眼,大家都心照不宣,此時方知劉和心中早有一杆稱。


    他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為了錢糧不擇手段,放人也看其能力大小,袁譚之流不足為懼,逢紀私心太重,放迴去反而對自己有利,也就落得做個順水人情,又能換取錢糧,可謂一舉兩得。


    但一旦遇到有威脅的敵將,如文醜之流,劉和卻對錢財毫不動心,至今關在大牢裏重兵看守,每日派人去勸說動搖其誌,準備收為己用。


    劉和輕咳一聲說道:“咳咳,文醜乃是袁紹的家將,要勸說他著實不易,既然文醜能值一百萬錢,誰能說動文醜,我就賞他一百萬錢。”


    “當真?”郭嘉眼睛一亮,上前一步:“說話算數,可不許耍賴。”


    “就當軍令,絕無更改!”劉和笑道:“你們誰能勸降文醜,這賞金就是誰的。”


    “哈哈哈,我先去試試!”顏良邁步向外跑去,大笑道,“文醜這小子再不識好歹,我揍不死他!”


    劉和無奈一笑,對眾人言道:“我即刻啟程去常山,爭取早些收降張燕,如此才好放心南下,此間之事,就由文若與奉孝商議而定。”


    眾人領命,劉和帶著典韋離了邯鄲,直奔常山治所元氏而去,在此之前,他已經委托童淵和王烈向張燕送過信,表明心意,現在就看張燕如何抉擇了。


    曆史上張燕與袁紹在常山數十戰,甚至後來呂布也曾參與,但兩三年都未能將其消滅,直到後來曹操滅袁之後才主動歸順曹操。


    可以看出張燕也是在選擇一位明主,袁紹四世三公,為人高傲,看不起張燕這些草莽,以兵戎相見。


    而曹操舉賢任能,不問出身,唯才是舉,選任寒門,提拔行伍兵卒,或許正是這些舉措打動了張燕。


    如今自己做的比曹操更為公平,唯獨缺少了漢獻帝這個砝碼,張燕一心要投靠朝廷換取官職,可能也有洗白之意,不知道自己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能否讓其下定決心。


    河北平原開闊廣袤,兩地相隔三百餘裏,快馬半日即到,傍晚時分,劉和已經來到元氏,常山相孫瑾將他迎進府衙。


    幾次往返冀州,這還是第一次來到元氏,不禁想起剛剛穿越之時,跟著童淵到真定的情形:


    滹沱河邊,幾個流著鼻涕的小男孩,穿著開襠褲玩泥巴,常山趙子龍正光屁股在河裏摸魚。


    如今常山趙子龍已經頗有威名,隻可惜再過一千多年,他又要變成石家莊趙雲了。


    一念至此,劉和就不禁搖頭歎息,後世的許多地名真是越改越差,如蘭陵改為棗莊,琅琊改為臨沂等等,實在是天差地別。


    孫瑾不知劉和心中所想,見他忽然歎氣,忙問道:“君侯可是為常山民生凋敝而失望?”


    “不不不!”劉和趕緊擺手,言道:“常山曆來倍受賊人侵擾,民不能安,我此番前來,正是為永絕此患,收降黑山軍的。”


    孫瑾又驚又喜,先謝過劉和,皺眉道:“黑山軍如今尚有二十餘萬,張燕在太行一帶威望極高,將軍又曾殺死張牛角,張燕繼其姓而號令群賊,恐難招降。”


    劉和笑道:“這就要看張燕胸襟如何了,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張牛角身死,乃是咎由自取,他若不攻打郡縣,妄圖不勞而獲,又豈能惹來殺身之禍?”


    孫瑾歎道:“理雖如此,然賊人跋扈,不能以常理論之,君侯要見張燕,恐有危險。”


    劉和笑道:“我先來城中,就是知道張燕也是常山人氏,可否招募其鄉黨,請其進山送信,要會張燕一會。”


    孫瑾還未開口,就見堂下一人抱拳道:“將軍不必煩憂,屬下與張燕乃是同鄉,情願去走一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