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四月,袁紹讓出渤海郡,表公孫範為渤海太守,並差人將印信送去,公孫範走馬上任,卻被關羽驅趕迴城。
公孫瓚聞報大怒,即可興兵北上,於樂陵屯兵三萬,準備強取渤海郡。
與此同時,袁紹與黑山賊白繞、於毒罷戰,讓出武安,引人馬北上邯鄲,與武安的黑山軍遙相唿應,共敵劉和。
邯鄲古舊斑駁的城牆,見證了無數曆史的興衰,王朝的沒落,如今它又迎來了一位叱吒風雲的豪傑。
隨著城門發出轟隆隆的悶響,南門的吊橋緩緩降下,袁紹帶領大軍進城,一路上旌旗蔽日,鎧甲鮮亮。
袁紹頭戴金盔,身穿魚鱗甲,征袍迎風鼓蕩,俊朗方正的麵龐英氣逼人,身後兩排大將威風凜凜,其後的車馬之中,乃是謀士逢紀、郭圖、辛評三人。
此次北上,袁紹留次子袁熙守鄴城,命大將淳於瓊督館陶,自領大軍與劉和決戰。
到了府衙之中,三軍升帳,袁紹端坐帥位,一幹副將及大小官員列於左右,在鼓號聲中肅然而立。
看到文武二十餘人,袁紹心中暗自得意,自忖隻論謀士武將,他的實力並不弱於劉和,隻是眼下兵糧短缺,此一戰必要速戰速決,在秋收之前擊退劉和。
袁紹環顧左右,言道:“如今劉和屯兵廣年,我們有黑山軍自武安攻其右,公孫瓚自青州攻其左,某當進中路以破劉和,諸位有何良策?”
逢紀言道:“魏郡以曲梁為門戶,將軍當以此地部署重兵,可接應左右兩路人馬,三路出兵,劉和必左支右絀,無能為矣!”
郭圖也抱拳道:“邯鄲北部有易陽,與曲梁相鄰,距離廣年也不過百裏,可分一軍守易陽,以為掎角之勢。”
袁紹點頭道:“誰敢去守易陽?”
“末將願往!”話音未落,便見一人應聲而出,正是外甥高幹。
袁紹點頭道:“高將軍去易陽,吾無憂矣!”
遂撥五千精銳軍馬,命高幹去守易陽,劉和若來攻打,堅守勿戰,等候曲梁救援。
就在此時,忽然曲梁守將馬延派人來報,劉和已經出兵,請速派兵增援。
袁紹即刻命高覽為先鋒,呂翔、呂曠為副將,往曲梁馳援布防,文醜引兵接應。
此時曲梁已經全麵戒備,諸多防守器械全部搬上城牆,城上士兵嚴陣以待,每一處都有士兵巡邏,不留任何疏漏。
一場綿延春雨降下,城池內外一片清新,但空氣中卻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天空萬裏如洗,一股煙塵從遠處飄蕩而來。
守城的士兵馬上發現敵情,角樓上響起沉重的號角,緊接著便是震天的鼓聲,曲梁守軍立刻全軍戒嚴。
兩員守將聽到鼓號,馬上趕到城頭,弓箭手和槍盾兵早已列陣等候,隻見遠處一支人馬正在逼近城下。
很快便看清敵軍旗號上一個大大的“華”字迎風招展,人馬擺開陣勢,一員身著青銅大葉甲,頭戴銀盔的大將提刀策馬飛奔而出。
看到那三千多騎兵陣容肅整,守將馬延雙目微眯,沉聲道:“人言幽州兵馬精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副將張顗蹙眉道:“這華字旗號,來的究竟是何人?”
馬延答道:“我曾隨袁將軍去過虎牢關,此人乃是西涼舊將華雄,被劉和在滎陽收服。”
張顗冷笑道:“原來是個降將,無名之輩也敢來取城?”
馬延蹙眉道:“劉和一向善於用人,既然差此人為先鋒,必有本事,不可輕敵。”
張顗不屑道:“若連無名之輩都不敢戰,如何與劉和交鋒?”
就在此時,華雄已經匹馬來到城下,大聲叫道:“何人守城,還不速速下來受死?”
張顗怒道:“此人如此狂妄,是欺我城中無人也?自當一會!”
馬延急忙攔住,言道:“我已經命人通報袁將軍,援軍即將趕到,此時堅守為好。”
張顗大怒道:“敵軍兵臨城下,你我不出戰,首戰便示怯,今後如何對敵?況你我至今為偏將,不為袁將軍看重,如今正是斬將立功之時,何必遲疑?”
馬延一想到剛來軍中就升任大將的高覽,也覺張顗所言有理,言道:“你既要去,千萬小心。”
張顗大笑道:“此去定能振奮三軍銳氣,看我如何取華雄狗頭。”
馬延立刻分兵一千,命張顗引軍出城交戰。
霎時間曲梁城樓上鼓聲大作,四麵大鼓由赤膊大漢奮力敲擊,胳膊上的腱子肉劇烈顫抖著,汗珠滾滾而落。
張顗縱馬出城,手中槍指著華雄高喊道:“來者可是西涼降將華雄?”
“放屁!”華雄聞言大怒,沉喝道:“某本為漢將,見董卓作惡,棄暗投明,方城侯乃是漢室宗親,何來降將之說?”
張顗大笑道:“為何不見呂布、張濟棄暗投明?分明是你兵敗被擒,屈膝投降了。”
華雄聞言,氣得雙目圓凳,手中長刀斜舉,輕提馬韁怒喝道:“無知狗賊,今日便叫你知道某掌中刀是否鋒利。”
“哈哈……”張顗仰天一陣大笑,“放馬過來!”
張顗催馬而上,根本不將華雄放在心上,劉和部下的猛將他都熟知,這個華雄卻從未聽聞,而且還被人俘虜過,可見本事稀鬆平常。
二馬靠近,張顗狂笑道:“本將可不會再給你二次投降的機會,看槍……呃啊——”
一聲短暫的慘唿飛上半空,張顗的笑聲和人頭在空中迴蕩,半截身軀卻隨著坐騎跑出去一大截,噗通一聲掉在地上。
華雄這一刀斜劈而下,從張顗的右頸到左肋斬過,半邊身軀便分離出來。
絢爛的血光之中,城頭上的鼓手還未反應過來,依舊賣力地擂鼓。
鼓聲還在繼續,城頭上的馬延卻愣住了,張顗雖不如文醜等大將驍勇,但在袁紹麾下也是佼佼者,至少與自己不相上下,但在華雄麵前卻不過一合之敵?
眼看華雄提刀從城下奔馳而過,迴到陣前轉了個漂亮的刀花,刀刃的寒光反射到他臉上,馬延才猛地一震。
“鳴金收兵——”馬延跑過去一把推開還在擂鼓的士兵,大吼道:“弓箭手放箭!”
身旁的守軍終於反應過來,立刻敲響了金鍾。
叮當當——
急促的鳴金之聲響起,城頭上箭如雨下,掩護出城的士兵迴城。
張顗的屍首分為兩段跌落塵埃,卻無人去管。
公孫瓚聞報大怒,即可興兵北上,於樂陵屯兵三萬,準備強取渤海郡。
與此同時,袁紹與黑山賊白繞、於毒罷戰,讓出武安,引人馬北上邯鄲,與武安的黑山軍遙相唿應,共敵劉和。
邯鄲古舊斑駁的城牆,見證了無數曆史的興衰,王朝的沒落,如今它又迎來了一位叱吒風雲的豪傑。
隨著城門發出轟隆隆的悶響,南門的吊橋緩緩降下,袁紹帶領大軍進城,一路上旌旗蔽日,鎧甲鮮亮。
袁紹頭戴金盔,身穿魚鱗甲,征袍迎風鼓蕩,俊朗方正的麵龐英氣逼人,身後兩排大將威風凜凜,其後的車馬之中,乃是謀士逢紀、郭圖、辛評三人。
此次北上,袁紹留次子袁熙守鄴城,命大將淳於瓊督館陶,自領大軍與劉和決戰。
到了府衙之中,三軍升帳,袁紹端坐帥位,一幹副將及大小官員列於左右,在鼓號聲中肅然而立。
看到文武二十餘人,袁紹心中暗自得意,自忖隻論謀士武將,他的實力並不弱於劉和,隻是眼下兵糧短缺,此一戰必要速戰速決,在秋收之前擊退劉和。
袁紹環顧左右,言道:“如今劉和屯兵廣年,我們有黑山軍自武安攻其右,公孫瓚自青州攻其左,某當進中路以破劉和,諸位有何良策?”
逢紀言道:“魏郡以曲梁為門戶,將軍當以此地部署重兵,可接應左右兩路人馬,三路出兵,劉和必左支右絀,無能為矣!”
郭圖也抱拳道:“邯鄲北部有易陽,與曲梁相鄰,距離廣年也不過百裏,可分一軍守易陽,以為掎角之勢。”
袁紹點頭道:“誰敢去守易陽?”
“末將願往!”話音未落,便見一人應聲而出,正是外甥高幹。
袁紹點頭道:“高將軍去易陽,吾無憂矣!”
遂撥五千精銳軍馬,命高幹去守易陽,劉和若來攻打,堅守勿戰,等候曲梁救援。
就在此時,忽然曲梁守將馬延派人來報,劉和已經出兵,請速派兵增援。
袁紹即刻命高覽為先鋒,呂翔、呂曠為副將,往曲梁馳援布防,文醜引兵接應。
此時曲梁已經全麵戒備,諸多防守器械全部搬上城牆,城上士兵嚴陣以待,每一處都有士兵巡邏,不留任何疏漏。
一場綿延春雨降下,城池內外一片清新,但空氣中卻彌漫著緊張的氣氛,天空萬裏如洗,一股煙塵從遠處飄蕩而來。
守城的士兵馬上發現敵情,角樓上響起沉重的號角,緊接著便是震天的鼓聲,曲梁守軍立刻全軍戒嚴。
兩員守將聽到鼓號,馬上趕到城頭,弓箭手和槍盾兵早已列陣等候,隻見遠處一支人馬正在逼近城下。
很快便看清敵軍旗號上一個大大的“華”字迎風招展,人馬擺開陣勢,一員身著青銅大葉甲,頭戴銀盔的大將提刀策馬飛奔而出。
看到那三千多騎兵陣容肅整,守將馬延雙目微眯,沉聲道:“人言幽州兵馬精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副將張顗蹙眉道:“這華字旗號,來的究竟是何人?”
馬延答道:“我曾隨袁將軍去過虎牢關,此人乃是西涼舊將華雄,被劉和在滎陽收服。”
張顗冷笑道:“原來是個降將,無名之輩也敢來取城?”
馬延蹙眉道:“劉和一向善於用人,既然差此人為先鋒,必有本事,不可輕敵。”
張顗不屑道:“若連無名之輩都不敢戰,如何與劉和交鋒?”
就在此時,華雄已經匹馬來到城下,大聲叫道:“何人守城,還不速速下來受死?”
張顗怒道:“此人如此狂妄,是欺我城中無人也?自當一會!”
馬延急忙攔住,言道:“我已經命人通報袁將軍,援軍即將趕到,此時堅守為好。”
張顗大怒道:“敵軍兵臨城下,你我不出戰,首戰便示怯,今後如何對敵?況你我至今為偏將,不為袁將軍看重,如今正是斬將立功之時,何必遲疑?”
馬延一想到剛來軍中就升任大將的高覽,也覺張顗所言有理,言道:“你既要去,千萬小心。”
張顗大笑道:“此去定能振奮三軍銳氣,看我如何取華雄狗頭。”
馬延立刻分兵一千,命張顗引軍出城交戰。
霎時間曲梁城樓上鼓聲大作,四麵大鼓由赤膊大漢奮力敲擊,胳膊上的腱子肉劇烈顫抖著,汗珠滾滾而落。
張顗縱馬出城,手中槍指著華雄高喊道:“來者可是西涼降將華雄?”
“放屁!”華雄聞言大怒,沉喝道:“某本為漢將,見董卓作惡,棄暗投明,方城侯乃是漢室宗親,何來降將之說?”
張顗大笑道:“為何不見呂布、張濟棄暗投明?分明是你兵敗被擒,屈膝投降了。”
華雄聞言,氣得雙目圓凳,手中長刀斜舉,輕提馬韁怒喝道:“無知狗賊,今日便叫你知道某掌中刀是否鋒利。”
“哈哈……”張顗仰天一陣大笑,“放馬過來!”
張顗催馬而上,根本不將華雄放在心上,劉和部下的猛將他都熟知,這個華雄卻從未聽聞,而且還被人俘虜過,可見本事稀鬆平常。
二馬靠近,張顗狂笑道:“本將可不會再給你二次投降的機會,看槍……呃啊——”
一聲短暫的慘唿飛上半空,張顗的笑聲和人頭在空中迴蕩,半截身軀卻隨著坐騎跑出去一大截,噗通一聲掉在地上。
華雄這一刀斜劈而下,從張顗的右頸到左肋斬過,半邊身軀便分離出來。
絢爛的血光之中,城頭上的鼓手還未反應過來,依舊賣力地擂鼓。
鼓聲還在繼續,城頭上的馬延卻愣住了,張顗雖不如文醜等大將驍勇,但在袁紹麾下也是佼佼者,至少與自己不相上下,但在華雄麵前卻不過一合之敵?
眼看華雄提刀從城下奔馳而過,迴到陣前轉了個漂亮的刀花,刀刃的寒光反射到他臉上,馬延才猛地一震。
“鳴金收兵——”馬延跑過去一把推開還在擂鼓的士兵,大吼道:“弓箭手放箭!”
身旁的守軍終於反應過來,立刻敲響了金鍾。
叮當當——
急促的鳴金之聲響起,城頭上箭如雨下,掩護出城的士兵迴城。
張顗的屍首分為兩段跌落塵埃,卻無人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