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時分,關羽已經拿下南皮,城中百姓不但沒有驚慌,反而歡唿相迎,官吏們紛紛主動到府衙請罪。
關羽一一接待安撫,命各人暫各任其職,查點府庫,頒布政令,盡快讓百姓下地耕種,再晚半個月可就趕不上種地了。
此時張遼、徐晃也都先後取了高城、東光,其餘各縣望風而降,渤海郡不到一月時間便徹底平定。
各地百姓早被袁譚欺壓得怨聲載道,早就羨慕劉虞寬仁勤政,如今終於得償所願,又免去一年賦稅,竟有人敲鑼打鼓,奔走相告。
關羽命周倉帶兵圍了袁譚府邸,既不入府中捉拿人丁,也不抓捕袁譚,反而每日派人噓寒問暖,除了不得進出之外,一應吃喝供應都盡量滿足。
陳宮勸說高柔歸降之後,命其暫任章武縣令,換張飛來到南皮,按照原先劉和吩咐,眾將在青州和冀州交界的磐河一帶布置防線。
渤海郡的戰事傳到癭陶之時,徐榮也已經順利拿下整個河間,人馬進駐安平國的信都,意味著整個冀州北部被劉和全麵占領。
韓馥這幾日寢食難安,先是常山相孫瑾不戰而降,隨後河間全麵淪陷,不想連袁紹所在的渤海郡也是摧枯拉朽,不堪一擊。
劉和人馬所表現出來的戰力,讓整個河北一片震驚,如此強盛的兵力,誰能直攖其鋒?
後衙內,郭圖、高幹正與辛評勸說韓馥,冀州大難已至,北部四郡淪陷,再不請袁紹主持大局,將徹底無力迴天。
韓馥臉色陰沉,頹然坐在角落裏一語不發,劉和這次興兵報仇,勢如破竹,行軍速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辛評言道:“將軍乃是袁氏門生,自當報恩,如今本初在魏郡助將軍討賊,若冀州丟失,且不論這河北百姓,如何對得起袁司徒一番悉心栽培?”
高幹抱拳道:“臨行之時,袁將軍已有交代,絕不加害明公家中一人,待將來大事成功,必會厚待韓氏一門。”
郭圖歎道:“冀州危機,黑山軍尚且應付不了,更何況劉伯興乎?將來平定河北者,舍袁本初其誰?請明公三思,若非我請來本初相助,此時魏郡已被於毒攻破,明公已無立錐之地矣!”
韓馥渾身一震,看著這幾位昔日好友,眼中盡是茫然失色,心中升起一股深深的無力之感。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曾與他在袁家多次會麵,為人驍勇,常懷大誌,郭圖、辛評更是他請來共成大事的夥伴,如今卻都勸他另投明主。
昔日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卻都已各懷心思,別有打算。
低頭沉思一陣,韓馥緩緩道:“事關重大,容某三思,三日之後定會給本初答複。”
辛評幾人相視一眼,知道韓馥心性猶豫懦弱,但如果逼迫太緊,反而會適得其反,隻好適可而止,先行退下。
郭圖走到門口,忽然轉身說道:“許子遠雖與我等師出同門,但此人早在王芬事敗之後歸順劉和,其言必是劉和授意而來,往明公明察之!”
“我自有道理!”韓馥擺擺手,等眾人走後,背著手來到窗前,慨然長歎。
外麵草木青蔥,繁花似錦,但他心中倍感沮喪,絲毫看不出一點生機來。
思索良久,韓馥依然沒有決斷,命人將钜鹿太守張導請來,與他商議冀州大事。
張導字景明,乃河南修武縣人,為人正直,他既不是冀州本土豪族,也不是袁紹一黨,年前剛與韓馥之女定親,現在唯有他能幫自己出謀劃策。
張導早知韓馥憂慮,見禮之後開門見山問道:“下官聽聞袁紹派說客前來,不知使君如何抉擇?”
韓馥搖頭歎道:“尚在兩難之間,此事也關係钜鹿百姓,景明以為如何?”
張導言道:“昨日聽聞袁譚在渤海郡被關羽擒拿,軟禁在南皮,袁本初不思救人,反派人來催讓冀州,足見其性寡涼,於其子安危尚且不顧,將來又如何顧念我等兇吉?”
“這……”韓馥猛然驚醒,急問道:“莫非隻能降劉和?”
張導搖頭歎道:“下官為钜鹿太守,若降劉和,自然毫無顧慮,然將軍向來與劉和不和,又……黑山軍和匈奴之事,恐劉和不肯輕放。”
“這這……”韓馥傻了眼,頓足道:“難道這冀州已無我容身之地不成?”
張導言道:“眼下這城中就有一位高人,使君何必棄而不用,使明珠暗投?”
韓馥忙問道:“何人?”
張導言道:“荀彧荀文若,其人能識大局,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通達智慧,有機鑒先識,使君以厚禮待之,何不詢計?”
韓馥臉色一陣尷尬,苦笑道:“荀文若為人正直,吾被袁本初所騙,如今黑山、匈奴之事揭發,叫我有何顏麵去見他?”
張導勸道:“生死存亡之際,何必計較此事?使君厚待荀彧,其一家大小皆在城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料此人必已有了決斷,使君不必再遲疑了。”
“也隻好如此了!”韓馥雙目微眯,深吸一口氣,點頭道:“我現在就去見文若。”
韓馥簡答收拾一番,急匆匆出了府衙,來到城東的一所別院,這裏就是荀彧的臨時住所,因他不願出仕,隻想在家中閉門讀書,韓馥為他特意選了這個清淨之地。
門房通報,很快便帶著韓馥到了書房,隻見荀彧身穿一身淺黃色的錦袍,顯得玉樹臨風,正在台階下躬身接待。
韓馥急忙迎上去,和荀彧進了書房,揮退下人之後,迫不及待躬身道:“冀州危急,吾有倒懸之憂,請先生救我!”
荀彧神色平靜,淡淡說道:“將軍早已做出抉擇,何必又來問我?”
“我?”韓馥一怔,茫然看著荀彧,頓了片刻問道:“我正是不知如何抉擇,才來請教先生高見,袁本初、劉伯興,何人可保在下周全?”
荀彧撫須笑道:“將軍若有意請袁紹助戰,高幹來見,早就欣然答應,如此猶疑,實則已是意屬劉伯興矣!”
“死嘶——”荀彧這麽一說,韓馥忽然心中一動,頓覺腦海中一片開朗,才發覺他下意識裏,其實就是傾向於向劉和投降。
旋即他又皺眉道:“隻是我……之前與劉和多有矛盾,他此次興兵報仇,恐不能相容。”
荀彧卻微微搖頭,看向韓馥緩緩說道:“普天之下,能救將軍者,唯有劉伯興!”
關羽一一接待安撫,命各人暫各任其職,查點府庫,頒布政令,盡快讓百姓下地耕種,再晚半個月可就趕不上種地了。
此時張遼、徐晃也都先後取了高城、東光,其餘各縣望風而降,渤海郡不到一月時間便徹底平定。
各地百姓早被袁譚欺壓得怨聲載道,早就羨慕劉虞寬仁勤政,如今終於得償所願,又免去一年賦稅,竟有人敲鑼打鼓,奔走相告。
關羽命周倉帶兵圍了袁譚府邸,既不入府中捉拿人丁,也不抓捕袁譚,反而每日派人噓寒問暖,除了不得進出之外,一應吃喝供應都盡量滿足。
陳宮勸說高柔歸降之後,命其暫任章武縣令,換張飛來到南皮,按照原先劉和吩咐,眾將在青州和冀州交界的磐河一帶布置防線。
渤海郡的戰事傳到癭陶之時,徐榮也已經順利拿下整個河間,人馬進駐安平國的信都,意味著整個冀州北部被劉和全麵占領。
韓馥這幾日寢食難安,先是常山相孫瑾不戰而降,隨後河間全麵淪陷,不想連袁紹所在的渤海郡也是摧枯拉朽,不堪一擊。
劉和人馬所表現出來的戰力,讓整個河北一片震驚,如此強盛的兵力,誰能直攖其鋒?
後衙內,郭圖、高幹正與辛評勸說韓馥,冀州大難已至,北部四郡淪陷,再不請袁紹主持大局,將徹底無力迴天。
韓馥臉色陰沉,頹然坐在角落裏一語不發,劉和這次興兵報仇,勢如破竹,行軍速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辛評言道:“將軍乃是袁氏門生,自當報恩,如今本初在魏郡助將軍討賊,若冀州丟失,且不論這河北百姓,如何對得起袁司徒一番悉心栽培?”
高幹抱拳道:“臨行之時,袁將軍已有交代,絕不加害明公家中一人,待將來大事成功,必會厚待韓氏一門。”
郭圖歎道:“冀州危機,黑山軍尚且應付不了,更何況劉伯興乎?將來平定河北者,舍袁本初其誰?請明公三思,若非我請來本初相助,此時魏郡已被於毒攻破,明公已無立錐之地矣!”
韓馥渾身一震,看著這幾位昔日好友,眼中盡是茫然失色,心中升起一股深深的無力之感。
高幹是袁紹的外甥,曾與他在袁家多次會麵,為人驍勇,常懷大誌,郭圖、辛評更是他請來共成大事的夥伴,如今卻都勸他另投明主。
昔日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卻都已各懷心思,別有打算。
低頭沉思一陣,韓馥緩緩道:“事關重大,容某三思,三日之後定會給本初答複。”
辛評幾人相視一眼,知道韓馥心性猶豫懦弱,但如果逼迫太緊,反而會適得其反,隻好適可而止,先行退下。
郭圖走到門口,忽然轉身說道:“許子遠雖與我等師出同門,但此人早在王芬事敗之後歸順劉和,其言必是劉和授意而來,往明公明察之!”
“我自有道理!”韓馥擺擺手,等眾人走後,背著手來到窗前,慨然長歎。
外麵草木青蔥,繁花似錦,但他心中倍感沮喪,絲毫看不出一點生機來。
思索良久,韓馥依然沒有決斷,命人將钜鹿太守張導請來,與他商議冀州大事。
張導字景明,乃河南修武縣人,為人正直,他既不是冀州本土豪族,也不是袁紹一黨,年前剛與韓馥之女定親,現在唯有他能幫自己出謀劃策。
張導早知韓馥憂慮,見禮之後開門見山問道:“下官聽聞袁紹派說客前來,不知使君如何抉擇?”
韓馥搖頭歎道:“尚在兩難之間,此事也關係钜鹿百姓,景明以為如何?”
張導言道:“昨日聽聞袁譚在渤海郡被關羽擒拿,軟禁在南皮,袁本初不思救人,反派人來催讓冀州,足見其性寡涼,於其子安危尚且不顧,將來又如何顧念我等兇吉?”
“這……”韓馥猛然驚醒,急問道:“莫非隻能降劉和?”
張導搖頭歎道:“下官為钜鹿太守,若降劉和,自然毫無顧慮,然將軍向來與劉和不和,又……黑山軍和匈奴之事,恐劉和不肯輕放。”
“這這……”韓馥傻了眼,頓足道:“難道這冀州已無我容身之地不成?”
張導言道:“眼下這城中就有一位高人,使君何必棄而不用,使明珠暗投?”
韓馥忙問道:“何人?”
張導言道:“荀彧荀文若,其人能識大局,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通達智慧,有機鑒先識,使君以厚禮待之,何不詢計?”
韓馥臉色一陣尷尬,苦笑道:“荀文若為人正直,吾被袁本初所騙,如今黑山、匈奴之事揭發,叫我有何顏麵去見他?”
張導勸道:“生死存亡之際,何必計較此事?使君厚待荀彧,其一家大小皆在城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料此人必已有了決斷,使君不必再遲疑了。”
“也隻好如此了!”韓馥雙目微眯,深吸一口氣,點頭道:“我現在就去見文若。”
韓馥簡答收拾一番,急匆匆出了府衙,來到城東的一所別院,這裏就是荀彧的臨時住所,因他不願出仕,隻想在家中閉門讀書,韓馥為他特意選了這個清淨之地。
門房通報,很快便帶著韓馥到了書房,隻見荀彧身穿一身淺黃色的錦袍,顯得玉樹臨風,正在台階下躬身接待。
韓馥急忙迎上去,和荀彧進了書房,揮退下人之後,迫不及待躬身道:“冀州危急,吾有倒懸之憂,請先生救我!”
荀彧神色平靜,淡淡說道:“將軍早已做出抉擇,何必又來問我?”
“我?”韓馥一怔,茫然看著荀彧,頓了片刻問道:“我正是不知如何抉擇,才來請教先生高見,袁本初、劉伯興,何人可保在下周全?”
荀彧撫須笑道:“將軍若有意請袁紹助戰,高幹來見,早就欣然答應,如此猶疑,實則已是意屬劉伯興矣!”
“死嘶——”荀彧這麽一說,韓馥忽然心中一動,頓覺腦海中一片開朗,才發覺他下意識裏,其實就是傾向於向劉和投降。
旋即他又皺眉道:“隻是我……之前與劉和多有矛盾,他此次興兵報仇,恐不能相容。”
荀彧卻微微搖頭,看向韓馥緩緩說道:“普天之下,能救將軍者,唯有劉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