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擺上,唿廚泉等人還在激動之中,又碰到了最好喝的烈酒,三巡酒敬過來,全都趴在了桌子上。
劉繇無奈搖頭,任憑酒量再大的人,遇到這種酒還敢牛飲,就沒有不醉倒的,太史慈也同樣不省人事。
將幾人抬下去休息,劉繇對劉和言道:“伯興一番豪言壯語,便讓南匈奴徹底歸心,此一舉暫時消除匈奴之患,當真高明!”
常林也點頭笑道:“不錯,那五原、朔方二郡本已荒廢,我們無力管製,讓給匈奴人做個人情,又能結其盟好,實乃一舉兩得。”
陳宮言道:“如今鮮卑強而匈奴弱,唿廚泉要想得到重視,歸去之後,必會轉以超越鮮卑為目標,如此一來,便無心再顧及中原了。”
眾人一番分析,無不對劉和的巧妙安排大加稱讚,鮮卑雖然強大,但現在西部有匈奴排擠,東部有烏桓牽製,這三方一旦形成彼此製衡,至少可保邊塞十年安定。
劉和則淡淡一笑,他們分析得也不無道理,但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
在他們的心中,顯然還是對劉和所謂的“一家人”不以為然,更不要說什麽征討西域,傳播華夏文明了。
“果然還是眼界決定思維和格局啊!”
劉和心中一歎,這也不是說陳宮等人目光不夠長遠,而是他們的認知受到限製,還不知世界之大,天地之廣。
不過天圓地方的觀念由來已久,也不是他隻言片語就能改變的,眼下還是先求穩,平定中原再說其他,也就不和他們爭論。
至少在陳宮等人看來,這個十年目標還是可行的,這就足夠了!
“等將來我造個地球儀,再繪製一副世界地圖,再和他們講道理吧!”
劉和心中暗自做著打算,乾坤未定,自己還立足不穩,還不是展望世界的時候。
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否則……
劉和甩甩腦袋,與眾人交談著接下來如何安置匈奴之事,畢竟胡人反複無常,不能隻把他們放在那裏就能安定,還需要製定政策加以管束。
常林言道:“唿廚泉雖然效忠,但胡人向來兇悍野蠻,羌渠單於被殺就在眼前,桓帝延熹年間,休屠各等部與朔方烏桓也曾反叛,侵寇邊郡,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劉和笑道:“胡人屢次反叛,或為朝廷賦稅增加,或為過冬物資不夠,此為主要原因,若是能讓其安居樂業,食物充足,再有如此宏偉之目標,我料他們必會安心休養,不再南下侵犯中原。”
劉繇卻搖頭歎道:“並州乃苦寒之地,我們安置百姓尚且力有不逮,又如何顧及胡人?此事說來簡單,做來卻是困難重重啊!”
“並州苦寒?”劉和掃視眾人,卻笑道:“諸位此言也有不妥之處,並州之地,除卻太行、呂梁、太嶽大山內的盆地之外,還囊括大河之北,占盡黃河之利,若開發得當,比之冀州、青州也不遑多讓。”
常林蹙眉道:“五原、朔方二地雖在大河內外,然此地胡漢混雜,田地荒廢,如何能與冀州相比?”
劉繇和陳宮也都一臉疑惑,將塞外之地比作錢糧富足的中原,這未免太過了吧?
“拿地圖來!”劉和一揮手,匈奴人歸心,但對河套平原的開發也該提上日程了
河套平原可是有“塞上江南”的美譽,這裏也是魚米之鄉,隻要重點開發治理,必會成為將來的一處產糧之地。
一張略顯簡陋的地圖上,劉和拿起筆,在大河的“幾”頭部內外區域一帶畫了一個橢圓,涵蓋上郡、朔方、五原、雲中、雁門等幾個郡。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言道:“此區域從此之後便稱為‘河套’!此地境內河網穿插嵌套,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灌溉農田十分方便。”
常林突然說道:“當年武帝在此設立郡守,屯田戍邊,確實大有作為,想不到將軍人在幽州,卻對邊塞地形如此熟悉,倘若是真,若能善加利用,三年便可見效。”
“這個圓圈,可是大有文章呐!”劉和頷首而笑,河套地區一旦開發出來,將來也會成為西征的一個重要支點。
看著地圖上的圓圈,腦海中忽然想起一首歌: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今天在塞北畫了一個圈,或許數十年乃至百年之後,有人也會歌頌此舉,欽佩自己的戰略眼光吧?
正暗自欣喜之時,卻聽劉繇說道:“河套之地固然可開發一試,但和錢糧……伯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呃,這個嘛……”劉和一怔,迴歸現實之後卻是一盆冷水當頭澆下,一絲笑容凝固在臉上。
說來說去,錢還是頭等難題,土地可以開發,但錢可不是說有就能有的東西。
並州雖然有豐富的煤礦資源,但這玩意運不出去,還沒有被大眾接受,就和石頭沒什麽區別。
從董卓那裏劫來的財物可不能全部留在並州,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壯大兵力,平定中原才是首要之事,不能興複漢室,一切都是空談。
“河套開發,乃是將來之事,暫時交給匈奴人去放牧,先在雲中等地開設胡市,逐步推進!”無奈之下,劉和也隻能作出讓步。
劉繇點頭道:“伯興言之有理,如今並州百廢待興,先安民治理,內興而外延,方為長久之計。”
劉和言道:“除了開墾良田之外,也要盡快疏通汾河河道,如此才能更方便運送物資,並州的涅石、木材,還有塞外的許多物資,從水路運送更為方便。隻要交通便利,便會吸引大量商人前來投資,並州可逐步恢複元氣。”
劉繇已經見識到了劉和在幽州與商人合作的好處,在上穀郡時更是親自管理過互市,深知其中便利,自然滿口應承。
常林又問道:“既然塞外三郡讓於匈奴,將來要開發河套,這管理之事,還需妥善安排,否則隻恐引起不便。”
“這倒簡單!”劉和參考曹操安置南匈奴的方式,言道:“美稷依然定為南匈奴王庭,再將匈奴劃分為五部,安置在五原、朔方各地,以匈奴人為部帥,另外從軍中選派司馬加以管製,詳細製度等唿廚泉酒醒之後我們再作商議。”
劉繇等人都紛紛點頭,如此一來,不但分化匈奴實力,還能加以監視約束,順便可初步推行屯田製,倒是個穩妥之法。
陳宮言道:“胡漢共居不失為良策,隻要我大漢強盛,匈奴豈敢造次?”
劉繇無奈搖頭,任憑酒量再大的人,遇到這種酒還敢牛飲,就沒有不醉倒的,太史慈也同樣不省人事。
將幾人抬下去休息,劉繇對劉和言道:“伯興一番豪言壯語,便讓南匈奴徹底歸心,此一舉暫時消除匈奴之患,當真高明!”
常林也點頭笑道:“不錯,那五原、朔方二郡本已荒廢,我們無力管製,讓給匈奴人做個人情,又能結其盟好,實乃一舉兩得。”
陳宮言道:“如今鮮卑強而匈奴弱,唿廚泉要想得到重視,歸去之後,必會轉以超越鮮卑為目標,如此一來,便無心再顧及中原了。”
眾人一番分析,無不對劉和的巧妙安排大加稱讚,鮮卑雖然強大,但現在西部有匈奴排擠,東部有烏桓牽製,這三方一旦形成彼此製衡,至少可保邊塞十年安定。
劉和則淡淡一笑,他們分析得也不無道理,但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
在他們的心中,顯然還是對劉和所謂的“一家人”不以為然,更不要說什麽征討西域,傳播華夏文明了。
“果然還是眼界決定思維和格局啊!”
劉和心中一歎,這也不是說陳宮等人目光不夠長遠,而是他們的認知受到限製,還不知世界之大,天地之廣。
不過天圓地方的觀念由來已久,也不是他隻言片語就能改變的,眼下還是先求穩,平定中原再說其他,也就不和他們爭論。
至少在陳宮等人看來,這個十年目標還是可行的,這就足夠了!
“等將來我造個地球儀,再繪製一副世界地圖,再和他們講道理吧!”
劉和心中暗自做著打算,乾坤未定,自己還立足不穩,還不是展望世界的時候。
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否則……
劉和甩甩腦袋,與眾人交談著接下來如何安置匈奴之事,畢竟胡人反複無常,不能隻把他們放在那裏就能安定,還需要製定政策加以管束。
常林言道:“唿廚泉雖然效忠,但胡人向來兇悍野蠻,羌渠單於被殺就在眼前,桓帝延熹年間,休屠各等部與朔方烏桓也曾反叛,侵寇邊郡,前車之鑒,不可不防!”
劉和笑道:“胡人屢次反叛,或為朝廷賦稅增加,或為過冬物資不夠,此為主要原因,若是能讓其安居樂業,食物充足,再有如此宏偉之目標,我料他們必會安心休養,不再南下侵犯中原。”
劉繇卻搖頭歎道:“並州乃苦寒之地,我們安置百姓尚且力有不逮,又如何顧及胡人?此事說來簡單,做來卻是困難重重啊!”
“並州苦寒?”劉和掃視眾人,卻笑道:“諸位此言也有不妥之處,並州之地,除卻太行、呂梁、太嶽大山內的盆地之外,還囊括大河之北,占盡黃河之利,若開發得當,比之冀州、青州也不遑多讓。”
常林蹙眉道:“五原、朔方二地雖在大河內外,然此地胡漢混雜,田地荒廢,如何能與冀州相比?”
劉繇和陳宮也都一臉疑惑,將塞外之地比作錢糧富足的中原,這未免太過了吧?
“拿地圖來!”劉和一揮手,匈奴人歸心,但對河套平原的開發也該提上日程了
河套平原可是有“塞上江南”的美譽,這裏也是魚米之鄉,隻要重點開發治理,必會成為將來的一處產糧之地。
一張略顯簡陋的地圖上,劉和拿起筆,在大河的“幾”頭部內外區域一帶畫了一個橢圓,涵蓋上郡、朔方、五原、雲中、雁門等幾個郡。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言道:“此區域從此之後便稱為‘河套’!此地境內河網穿插嵌套,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灌溉農田十分方便。”
常林突然說道:“當年武帝在此設立郡守,屯田戍邊,確實大有作為,想不到將軍人在幽州,卻對邊塞地形如此熟悉,倘若是真,若能善加利用,三年便可見效。”
“這個圓圈,可是大有文章呐!”劉和頷首而笑,河套地區一旦開發出來,將來也會成為西征的一個重要支點。
看著地圖上的圓圈,腦海中忽然想起一首歌: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今天在塞北畫了一個圈,或許數十年乃至百年之後,有人也會歌頌此舉,欽佩自己的戰略眼光吧?
正暗自欣喜之時,卻聽劉繇說道:“河套之地固然可開發一試,但和錢糧……伯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呃,這個嘛……”劉和一怔,迴歸現實之後卻是一盆冷水當頭澆下,一絲笑容凝固在臉上。
說來說去,錢還是頭等難題,土地可以開發,但錢可不是說有就能有的東西。
並州雖然有豐富的煤礦資源,但這玩意運不出去,還沒有被大眾接受,就和石頭沒什麽區別。
從董卓那裏劫來的財物可不能全部留在並州,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壯大兵力,平定中原才是首要之事,不能興複漢室,一切都是空談。
“河套開發,乃是將來之事,暫時交給匈奴人去放牧,先在雲中等地開設胡市,逐步推進!”無奈之下,劉和也隻能作出讓步。
劉繇點頭道:“伯興言之有理,如今並州百廢待興,先安民治理,內興而外延,方為長久之計。”
劉和言道:“除了開墾良田之外,也要盡快疏通汾河河道,如此才能更方便運送物資,並州的涅石、木材,還有塞外的許多物資,從水路運送更為方便。隻要交通便利,便會吸引大量商人前來投資,並州可逐步恢複元氣。”
劉繇已經見識到了劉和在幽州與商人合作的好處,在上穀郡時更是親自管理過互市,深知其中便利,自然滿口應承。
常林又問道:“既然塞外三郡讓於匈奴,將來要開發河套,這管理之事,還需妥善安排,否則隻恐引起不便。”
“這倒簡單!”劉和參考曹操安置南匈奴的方式,言道:“美稷依然定為南匈奴王庭,再將匈奴劃分為五部,安置在五原、朔方各地,以匈奴人為部帥,另外從軍中選派司馬加以管製,詳細製度等唿廚泉酒醒之後我們再作商議。”
劉繇等人都紛紛點頭,如此一來,不但分化匈奴實力,還能加以監視約束,順便可初步推行屯田製,倒是個穩妥之法。
陳宮言道:“胡漢共居不失為良策,隻要我大漢強盛,匈奴豈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