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軍氣勢洶洶而來,剛剛交鋒便被殺得大敗,三路埋伏,人馬潰不成軍,郭汜帶兵突圍而走。


    背後張合追殺一陣,獲得輜重器械無數,關羽和於禁堵住來不及逃走的飛熊軍,幾乎全部殺散,其餘人丟盔棄甲,下了馬從小路逃走。


    殺至傍晚時分,各自收兵迴到港口,俘虜千餘人,戰馬器械無數,全都運送過河,將港口所剩雜物一把火燒毀,人馬才渡河而去。


    劉和笑道:“董卓老兒,臨走還為我們送來一份大禮,不知何時才能償還。”


    張飛大笑道:“將軍放走了呂布,這就是董卓的迴贈吧!”


    眾人無不大笑,西涼軍戰馬個頭高大,尤其飛熊軍那些坐騎,膘肥體壯,體型十分雄壯,應該是從羌人處得來的優良品種。


    另外飛熊軍那些兵器和鎧甲,也讓眾人羨慕不已,這基本屬於重騎兵的裝束了,比張飛的燕雲騎還要好,可見董卓這些年沒少搜刮錢財。


    過河之後,將那些多餘的戰馬,挑選一批用來拉車,又有俘虜和民夫幫忙,迴程比想象的輕鬆了許多。


    劉和張合、華雄押送撤退,直接運往垣曲,帶領其餘諸將及三千精兵趕奔安邑,準備商議對付白波軍事宜。


    於禁看著擺滿一地的車輛,驚得目瞪口呆,問道:“將軍,如此多財物,我們如何運迴幽州?”


    劉和笑道:“不必全部運迴幽州,隻要運到並州即可!”


    “並州?”於禁皺眉不解。


    劉和言道:“家父已表劉繇為並州牧,他正帶兵清剿並州匈奴,隻要拿下晉陽、上黨,便可接應我等。”


    於禁恍然,抱拳道:“將軍深謀遠慮,原來早已計劃好了。”


    “這都是幽州眾人之功啊!”劉和慨然一歎,心中卻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和韓馥、袁紹結怨,取道並州這條路他也想過,但不等送信部署,幽州那邊已經開始行動,這個預見實在高明,似乎不是田豐和沮授能想到的。


    沮授的戰略眼光毋庸置疑,他能想到取並州,但從哪裏判斷出自己後路被斷,竟會事先布局?


    而讓鮮卑和烏桓人以狩獵襲擾邊關,以胡人叛亂為由留住劉虞,這似乎也不是以穩重為先的田豐的計策,一旦弄假成真,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計劃,也可能是眾人集思廣益籌謀的結果,盧植、皇甫嵩、華歆等人也不是不能謀劃,想到這裏,劉和也就不多猜測了。


    原本想打劫結束就趕奔並州,現在王邑請求平定河東之亂,正好借此機會暫時立足,等並州形勢穩定之後再出發,這樣反而更加穩妥。


    這時候的並州比幽州還要窮,又被匈奴人叛亂搶劫一番,恐怕已是千瘡百孔,有了這些戰利品,至少應該可以稍作補充。


    一想到自己所占的兩個州如此貧瘠,百廢待興,劉和就無奈歎息,接下來發展內政,同樣任重道遠!


    並州本就地廣人稀,被鮮卑人逼得退入雁門關內,如今又被匈奴人劫掠,恐怕十室九空,如果能收白波賊遷徙到並州,倒是個不錯的補充。


    劉和迴到安邑,王邑派人出城迎接,聽說天子早被董卓挾入長安,都不禁搖頭歎息。


    衛覬言道:“洛陽被焚,聯軍四散,如今董卓專權,天子又年少懦弱,被此賊挾持,諸侯各霸一方,恐不聽朝廷號令,天下將會大亂矣!”


    劉和想不到這衛覬還有幾分眼光,問起洛陽之事,果然是聯盟已經解散,先後離開洛陽,迴關東去了。


    原來董卓遷都之後,孫堅第一個進入洛陽,見宮內火焰衝天,帶兵救火,袁紹到後也隻顧救火駐兵,卻不敢追擊西涼軍。


    曹操無奈,自己帶兵追擊,被李儒於函穀關設伏殺得大敗,死裏逃生的曹操大怒,見諸侯不思進取,帶兵迴徐州而去。


    留守滎陽的袁術見董卓逃走,帶兵先占了豫州,自領為豫州刺史,卻表孫堅為吳郡太守,讓其返迴江東。


    孫堅的豫州刺史屁股還沒做熱,就被袁術搶去,知道諸侯各懷異心,在黃蓋等人的勸說下,引軍迴江東養軍,招兵買馬重整旗鼓。


    兗州刺史劉岱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橋瑁不借,劉岱殺死喬瑁,盡降其眾。


    諸侯各自離心,隨後四散,袁紹與張揚領兵屯駐河內。


    諸侯內亂,早在劉和的預料之中,但孫堅的變化還是出乎意料,沒有了玉璽之爭,孫堅不用和劉表結仇,但又被袁術坑了一把。


    不過袁術讓孫堅迴吳郡,無異於縱虎歸山,江東猛虎迴到山中,那還了得?


    眾人感歎一陣當下局勢,話題終歸還是落在白波軍身上,諸侯如何是將來之事,白波軍的威脅卻是燃眉之急。


    王邑和衛覬將白波軍的情況又說一遍,賊軍駐守在汾水以北,自稷山到白波穀分布,近一月不曾再進兵。


    衛覬言道:“據前軍傳來兵報,賊軍一月未動,大概是因兵糧不足,他們占領各地田地,準備搶收秋糧。”


    “糧草不足?”劉和微微點頭。


    王邑言道:“賊軍倚仗地勢堅守,乃待秋時,屆時必會興兵搶掠,各地百姓惶恐,請求官兵相助,河東兵力不足,故請將軍增援。”


    劉和點頭道:“那郭太我們先前也有交手,此人其實不知兵法,不過是鼓唇弄舌之輩罷了。”


    王邑苦笑道:“雖是如此,然賊軍勢大,非官兵能討,將軍文韜武略,必能手到擒來。”


    衛覬言道:“先前賊軍兵力極多,我們守備不足,不敢縱賊過河,故而毀壞橋梁以汾水為界拒守。如今將軍引大軍到,或可用誘兵之計,誘其過河擊之。”


    “此計恐難奏效!”劉和卻搖頭道:“我帶兵來到河東,想必郭太早已探知,其數敗於我手,豈敢貿然追擊?且賊軍兵糧不足,一心等著秋收,還要一月時間,定不會主動出擊。”


    “莫非將軍要渡河處擊?”王邑眉問道,“汾水一帶都有賊軍把守,強行渡河恐於軍不利。”


    劉和擺手笑道:“用兵在於隨機應變,此時談論軍情,為時尚早,待兵馬到了陣前,我自有對策。”


    王邑抱拳道:“河東安危,就托付將軍了!”


    酒宴結束之後,劉和傳令人馬先到聞喜會合,休整兩日後征討白波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