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撤退,聯軍進入洛陽,再渡河南下已經沒有意義,眾人議論紛紛,都有退迴幽州之意。


    劉和卻說道:“董卓遷徙洛陽百萬百姓,攜帶輜重無數,行走必定緩慢,諸侯自洛陽追趕,我們何不從河東渡河攔截,以救天子?”


    韓浩吃了一驚,問答:“這……可行嗎?”


    劉和也沒有把握,說道:“吾等盡人事,但聽天命!”


    眾人還在議論,忽然河陽派人來報信,袁紹命張揚為河內太守,新選縣令走馬上任,並傳告各地,不許私自調撥府庫錢糧,必須要經過張揚同意。


    劉和冷笑道:“此必是袁紹兄弟怨恨於我,故意不發兵糧,想將我等困死在此處。”


    張飛怒道:“若不是我等出力死戰,袁紹焉能攻下虎牢關?不如先迴轉溫縣,殺了張揚,看他袁紹能奈我何?”


    劉和搖頭道:“董卓退守長安,聯軍必不能長久,我們在冀州歸路已斷,取河內並無多大意義,還不如進兵河東,進可保河東營救天子,退可往太行山到並州去。”


    韓浩點頭道:“將軍此策最為穩妥,現有平陰津糧草輜重,足以支撐大軍三月之用,若能助河東討賊平叛,河東上下定會提供糧草以助將軍。”


    劉和當即拍板,言道:“即日將平陰糧草輜重盡數運往箕關,由韓都尉助徐將軍鎮守此處,待我兵進河東,看形勢在迴轉並州。”


    徐榮知道箕關是退迴並州的中轉之地,事關退路,幹係重大,這是劉和對他最大的信任,當即領命。


    部署好路線之後,劉和帶兵離開河內,進入河東郡,在垣曲稍作停留,派人向安邑送信交涉,此時河東隻有南部五縣還算保全,北部各地都被白波軍所占領。


    河東太守王邑,正為白波賊之事焦頭爛額,忽聽得劉和帶兵前來,不禁喜出望外,立刻派曹掾衛固親自帶人到垣曲迎接大軍。


    河東有兩大世家,以衛氏實力最強,是大漢名將衛青後裔,另外還有一族裴氏,這兩家是河東世家的代表,在三國魏晉時期也出了不少名人。


    衛固是當今衛氏的佼佼者,王邑派他來接應劉和,足見對劉和的敬重,同時也代表了士族的態度。


    劉和率領大軍來到安邑,一路上旌旗招展、浩浩蕩蕩,王邑帶領大小官員在汾水岸邊迎接,見到如此陣勢,無不心驚。


    這劉和帶領的人馬,似乎比一年前牛輔的西涼軍還要精銳,怪不得能斬黃巾賊首,橫掃漠北胡人。


    到了城下,劉和命人將兵馬駐紮在城外,隻帶關張進城,王邑早已命人準備酒食糧草犒勞軍士,城中也擺下了酒宴。


    安邑是河東治所,城池修建還算高大,王邑也是一名能吏,前後來了幾波西涼軍,又被白波軍威脅,但安邑境內依然井井有條。


    眾人來到府中,王邑請劉和坐在上首,另有幾位文士作陪,倒有一人劉和十分熟悉,正是名士衛覬。


    此次關羽算是重歸故裏,甚至可謂衣錦還鄉,但因為身世的關係,不好道明身份,介紹之時一帶而過。


    寒暄一陣之後,王邑抱拳問道:“將軍遠來勞頓,是否要休整兩日再出兵討賊?”


    劉和一怔,皺眉道:“我此次兵進河東,不為討賊而來,是為攔截聖駕,營救天子。”


    “什麽?”王邑大驚,愣了一下才吃吃問道:“將軍……不是為了白波賊而來?”


    劉和這才明白王邑為什麽如此熱情,原來是把自己當成救兵了,歎道:“董賊倒行逆施,遷徙天子群臣,我欲從蒲阪渡河南下,攔截西涼軍,明日一早就動身。”


    “原來如此……”


    王邑一聲輕歎,和幾位官員相視一眼,眼中盡是失望和無奈之色。


    忙乎半天,原本以為救星來到,才知道是空歡喜一場。


    但營救天子顯然比討賊更重要,誰也不好勸說劉和幫忙,席間頓時沉默下來。


    劉和也看出了眾人的神色,問道:“聽說白波賊勢頭極大,董卓曾派牛輔征討,卻不敵賊軍,如今形勢如何了?”


    王邑搖頭歎道:“牛輔帶兵來到河東,隻知索要錢糧,卻按兵不動,在稷山一戰失利之後,恰逢諸侯聯盟,便帶兵去了洛陽防守,自此都是我等招募士兵抵抗賊軍,如今賊軍暫被擋在汾水以北。”


    劉和問道:“賊軍實力如何?”


    王邑答道:“白波賊首領郭太,原本是冀州黃巾軍出身,流竄河東之後,又暗中挑唆百姓起事,兩年間響應者極多,如今恐怕不下五萬人。”


    “郭太?”劉和微微蹙眉,忽然想到了那個在癭陶逃走的褚燕軍師郭大賢,或許就是這家夥。


    “不錯,此人不但善於挑唆,還頗知兵法,牛輔便是被其所敗!”王邑繼續說道:“如今賊軍有楊奉,韓暹、李樂、胡才四人,悍勇無比,號稱四大金剛!”


    “楊奉?”劉和聽到這個名字,忽然心中一動,這家夥手下是不是有個徐晃?


    王邑問道:“將軍認識楊奉此人?”


    劉和搖頭小道:“並不認識,隻是想起了個陽奉陰違一詞而已。”


    王邑為之一滯,此時實在無心與劉和開玩笑,蹙眉道:“白波賊聲勢浩大,危及河東,四大金剛分布各處,若非都尉毋丘興懂得統兵,恐安邑早已不保!”


    毋丘興?


    劉和忽然想起來,毋丘儉也是河東人,毋丘興應該是毋丘儉之父!


    一個周亞夫之風的五子良將徐晃,就足以讓劉和動心了,再加上魏國後期名將毋丘儉,這不得好好運作一番?


    想到此處,劉和冷笑道:“昔日黑山軍中有八大金剛,尚且被我殺得大敗,區區四大金剛,有何懼哉?”


    “將軍兵精將勇,深知兵法,固然無懼,但我等……”


    說到這裏,王邑離席而起,躬身抱拳道:“願將軍以漢室江山,河東百姓為念,能出兵討賊,救這一方生靈,吾等感激不盡。”


    衛覬等人也都起身求情,說實話最擔心的還是他們這些世家豪族,一旦賊人攻入安邑,損失最大的還是這些人。


    劉和摸著嘴唇猶豫半晌,蹙眉道:“既然賊軍現在被阻在汾水以北,我想他們短時間還無法威脅到安邑,我先去弘農一趟,迴來再幫府君討賊也未嚐不可,隻是這錢糧用度……”


    王邑見劉和意動,趕緊說道:“將軍放心,所有軍中所用,都由我們提供,討賊繳獲所得,但憑將軍分配,我們分文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