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來至癭陶,見這裏城池高大,防守嚴密,城頭上守軍簇擁,兵力還算充足。
癭陶為钜鹿郡治所,因黑山軍攻入常山郡,常山官兵百姓全都退往钜鹿,守軍都集結於此與賊軍相抗。
命人將王芬的書送給守軍,很快東門打開,一眾官員全都迎出來,領頭的卻是老熟人,原先的钜鹿太守郭典。
劉和抱拳笑道:“不想在此又與明公相遇,當真是緣分呐!”
“唉——慚愧,慚愧!”郭典一聲長歎,卻隻是搖頭,先將劉和一行接入城中。
路上聽郭典一番介紹,劉和才知道原來郭典升為常山郡守,還不到半年又被賊軍攻打,無奈撤退,此時恰逢钜鹿太守司馬直升遷,王芬便讓他繼續留守钜鹿。
去年遭遇黃巾軍,今年又遇到黑山軍,郭典大概心裏也很苦!
來至府衙,郭典長出一口氣,言道:“將軍能親自來助,癭陶可保矣!”
劉和言道:“方才進城,我看這裏一切部署得當,人馬齊整,明公有此治軍之能,何不反攻賊軍,坐以待斃?”
郭典搖頭苦笑道:“我一介書生,哪裏會統兵?能收攏常山守軍,調集各處兵馬鎮守此地,實乃朱都尉之功也!”
劉和眼睛一亮:“此人治軍有方,頗有統兵之能,請問如何稱唿?”
郭典對這人也十分滿意,點頭道:“此人姓朱名靈,字文博,乃是清河國人,因其治軍有方,王刺史拔為騎都尉,若非有他,隻恐癭陶難以守住。”
原來是朱靈,劉和先是暗喜,旋即又眉頭暗皺,這可是魏軍中僅次於五子良將的大將,現在是冀州騎都尉,看來是挖不了了。
不過現在可不是挖牆腳的時候,當下問道:“不知賊軍現在形勢如何?”
郭典言道:“賊軍行事,朱都尉盡知,我已派人去請,請將軍暫歇,稍後便到。”
朱靈在三國演義中並不出名,多次都是作為副將出戰,一直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一直到曹丕時期才當上後將軍,這大概和他的出身和經曆有關。
朱靈原本為袁紹部將,曹操在征陶謙之時,袁紹派其領兵協助曹操,戰事結束之後,朱靈認為曹操是明主,便直接留下來投靠曹軍。
這個決策多少有些不厚道,張合和高覽是被人陷害不得已投降,朱靈好端端地棄了舊主,如此投誠顯然讓多疑的老曹不敢放心任用,甚至可能將他當做了袁紹派來的監視自己暗旗。
從結果來講,朱靈的眼光確實不錯,選擇也無疑是明智的,但時機卻抓得不好,以至於終究沒有混過五子良將。
在劉和心目中,朱靈的實力和於禁差不多,比李典等人還要強一些。
正感慨之時,一員全身披掛的武將大步走進來,身形八尺開外,唇上留著一撇髭須,麵容剛毅,眉宇之間透著一股冷峻之色。
其人進了大堂,一眼便看到坐在首位的劉和,腳下微微一頓,抱拳道:“閣下莫非便是劉將軍麽?”
劉和起身還禮,笑道:“正是在下,朱都尉調度有方,以一己之力抵擋數十萬賊軍,佩服!”
朱靈卻搖頭道:“守城有餘,進軍卻不足,劉將軍來此相助,必有破敵之策。”
劉和與眾人坐下,問道:“如今賊軍形勢如何?”
朱靈答道:“據斥候所報,賊軍聲勢浩大,恐有近二十萬人馬劫掠常山,其主力沿濟水一帶東進,還有一支人馬在欒城,如今正往高邑集合,似欲合力攻打癭陶。”
劉和看著桌上的地圖,高邑是常山和钜鹿的交界之處,兩地相隔不過百裏,這一代都是開闊的平原地帶,幾十萬賊軍鋪天蓋地,確實不好對付,問道:“可曾向朝廷求援?”
郭典歎了口氣,無奈道:“使者迴信,因涼州兵亂不解,自去年至今,從武威一路東進,斬殺金城太守陳懿,北宮伯玉領數萬騎兵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朝廷派皇甫將軍鎮守長安討賊,已經無力再發兵,命吾等自行征兵討之。”
劉和搖了搖頭,思索片刻言道:“常山賊與黑山賊合兵一處,既有二十萬之眾,且大多都是青壯,比之去年黃巾賊更為強悍,若非朝廷發兵,我等難與之正麵為敵,唯有以靜製動,固守以待其變,方可破之。”
朱靈點頭道:“將軍此言與在下不謀而合,我軍兵力不及賊軍十之一二,若賊軍合力劫掠各地,唯有固守,待其分散之時逐一破之。”
劉和言道:“我等先前在中山之時,黑山軍就已經糧食告罄,如今其流竄至常山,恐常山賊的糧食也要告急了,待其糧草不足,自會生亂,便是我們反擊之時。”
郭典蹙眉道:“賊軍自知糧草不足,故而集合人馬來攻钜鹿,近日必會大舉來攻,還要小心防備。”
劉和點頭道:“諸位放心,我看城中守軍足夠,隻是統兵之人少些,我已調中山精兵兼程來助戰,等他們到來,人手便充足了。”
郭典稍微鬆了一口氣,問道:“接下來當如何?”
劉和言道:“立刻吩咐人馬準備守城器械,弓箭、檑木、灰瓶、滾油等務必充足,能從鄰近之地抽調的,讓他們連夜運到。”
朱靈抱拳道:“此事在下已經催辦,各縣器械即將陸續運到。”
“朱都尉準備充分,我們便可全力抗賊了,”果然不愧為名將,見朱靈已經事先有了準備,劉和對郭典言道:“請明公再發榜文,號召常山各地鄉勇都來城中相助,合力對抗賊軍。”
郭典點頭道:“我這就去辦!”
諸事安排下去,劉和跟著朱靈到城中巡視,查看兵力及安排部署,眾人來至城頭上,見弓箭等器械都擺放整齊,士兵個個肅整威嚴,巡邏有序,並無驚慌之色。
劉和暗自點頭,果然不愧為名將,朱靈將一切部署都做到了最好,已經沒有什麽需要補充的,就這個陣勢來看,賊軍來攻城並不容易。
記得張牛角就是在攻打癭陶流箭射中,重傷身亡,臨死前將黑山軍交給褚燕,遂後褚燕改姓張,便是大名鼎鼎的黑山軍頭領張燕,後來主動歸順朝廷,還封了官職。
眺望遠處蒼茫的常山區域,劉和不禁想起趙雲來,如果這時候有一位白馬將軍橫空出世,七進七出,不知能否殺散這如潮水般的賊軍。
癭陶為钜鹿郡治所,因黑山軍攻入常山郡,常山官兵百姓全都退往钜鹿,守軍都集結於此與賊軍相抗。
命人將王芬的書送給守軍,很快東門打開,一眾官員全都迎出來,領頭的卻是老熟人,原先的钜鹿太守郭典。
劉和抱拳笑道:“不想在此又與明公相遇,當真是緣分呐!”
“唉——慚愧,慚愧!”郭典一聲長歎,卻隻是搖頭,先將劉和一行接入城中。
路上聽郭典一番介紹,劉和才知道原來郭典升為常山郡守,還不到半年又被賊軍攻打,無奈撤退,此時恰逢钜鹿太守司馬直升遷,王芬便讓他繼續留守钜鹿。
去年遭遇黃巾軍,今年又遇到黑山軍,郭典大概心裏也很苦!
來至府衙,郭典長出一口氣,言道:“將軍能親自來助,癭陶可保矣!”
劉和言道:“方才進城,我看這裏一切部署得當,人馬齊整,明公有此治軍之能,何不反攻賊軍,坐以待斃?”
郭典搖頭苦笑道:“我一介書生,哪裏會統兵?能收攏常山守軍,調集各處兵馬鎮守此地,實乃朱都尉之功也!”
劉和眼睛一亮:“此人治軍有方,頗有統兵之能,請問如何稱唿?”
郭典對這人也十分滿意,點頭道:“此人姓朱名靈,字文博,乃是清河國人,因其治軍有方,王刺史拔為騎都尉,若非有他,隻恐癭陶難以守住。”
原來是朱靈,劉和先是暗喜,旋即又眉頭暗皺,這可是魏軍中僅次於五子良將的大將,現在是冀州騎都尉,看來是挖不了了。
不過現在可不是挖牆腳的時候,當下問道:“不知賊軍現在形勢如何?”
郭典言道:“賊軍行事,朱都尉盡知,我已派人去請,請將軍暫歇,稍後便到。”
朱靈在三國演義中並不出名,多次都是作為副將出戰,一直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一直到曹丕時期才當上後將軍,這大概和他的出身和經曆有關。
朱靈原本為袁紹部將,曹操在征陶謙之時,袁紹派其領兵協助曹操,戰事結束之後,朱靈認為曹操是明主,便直接留下來投靠曹軍。
這個決策多少有些不厚道,張合和高覽是被人陷害不得已投降,朱靈好端端地棄了舊主,如此投誠顯然讓多疑的老曹不敢放心任用,甚至可能將他當做了袁紹派來的監視自己暗旗。
從結果來講,朱靈的眼光確實不錯,選擇也無疑是明智的,但時機卻抓得不好,以至於終究沒有混過五子良將。
在劉和心目中,朱靈的實力和於禁差不多,比李典等人還要強一些。
正感慨之時,一員全身披掛的武將大步走進來,身形八尺開外,唇上留著一撇髭須,麵容剛毅,眉宇之間透著一股冷峻之色。
其人進了大堂,一眼便看到坐在首位的劉和,腳下微微一頓,抱拳道:“閣下莫非便是劉將軍麽?”
劉和起身還禮,笑道:“正是在下,朱都尉調度有方,以一己之力抵擋數十萬賊軍,佩服!”
朱靈卻搖頭道:“守城有餘,進軍卻不足,劉將軍來此相助,必有破敵之策。”
劉和與眾人坐下,問道:“如今賊軍形勢如何?”
朱靈答道:“據斥候所報,賊軍聲勢浩大,恐有近二十萬人馬劫掠常山,其主力沿濟水一帶東進,還有一支人馬在欒城,如今正往高邑集合,似欲合力攻打癭陶。”
劉和看著桌上的地圖,高邑是常山和钜鹿的交界之處,兩地相隔不過百裏,這一代都是開闊的平原地帶,幾十萬賊軍鋪天蓋地,確實不好對付,問道:“可曾向朝廷求援?”
郭典歎了口氣,無奈道:“使者迴信,因涼州兵亂不解,自去年至今,從武威一路東進,斬殺金城太守陳懿,北宮伯玉領數萬騎兵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朝廷派皇甫將軍鎮守長安討賊,已經無力再發兵,命吾等自行征兵討之。”
劉和搖了搖頭,思索片刻言道:“常山賊與黑山賊合兵一處,既有二十萬之眾,且大多都是青壯,比之去年黃巾賊更為強悍,若非朝廷發兵,我等難與之正麵為敵,唯有以靜製動,固守以待其變,方可破之。”
朱靈點頭道:“將軍此言與在下不謀而合,我軍兵力不及賊軍十之一二,若賊軍合力劫掠各地,唯有固守,待其分散之時逐一破之。”
劉和言道:“我等先前在中山之時,黑山軍就已經糧食告罄,如今其流竄至常山,恐常山賊的糧食也要告急了,待其糧草不足,自會生亂,便是我們反擊之時。”
郭典蹙眉道:“賊軍自知糧草不足,故而集合人馬來攻钜鹿,近日必會大舉來攻,還要小心防備。”
劉和點頭道:“諸位放心,我看城中守軍足夠,隻是統兵之人少些,我已調中山精兵兼程來助戰,等他們到來,人手便充足了。”
郭典稍微鬆了一口氣,問道:“接下來當如何?”
劉和言道:“立刻吩咐人馬準備守城器械,弓箭、檑木、灰瓶、滾油等務必充足,能從鄰近之地抽調的,讓他們連夜運到。”
朱靈抱拳道:“此事在下已經催辦,各縣器械即將陸續運到。”
“朱都尉準備充分,我們便可全力抗賊了,”果然不愧為名將,見朱靈已經事先有了準備,劉和對郭典言道:“請明公再發榜文,號召常山各地鄉勇都來城中相助,合力對抗賊軍。”
郭典點頭道:“我這就去辦!”
諸事安排下去,劉和跟著朱靈到城中巡視,查看兵力及安排部署,眾人來至城頭上,見弓箭等器械都擺放整齊,士兵個個肅整威嚴,巡邏有序,並無驚慌之色。
劉和暗自點頭,果然不愧為名將,朱靈將一切部署都做到了最好,已經沒有什麽需要補充的,就這個陣勢來看,賊軍來攻城並不容易。
記得張牛角就是在攻打癭陶流箭射中,重傷身亡,臨死前將黑山軍交給褚燕,遂後褚燕改姓張,便是大名鼎鼎的黑山軍頭領張燕,後來主動歸順朝廷,還封了官職。
眺望遠處蒼茫的常山區域,劉和不禁想起趙雲來,如果這時候有一位白馬將軍橫空出世,七進七出,不知能否殺散這如潮水般的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