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迴到府衙,洗漱一番,劉和已經讓人從街上買好了酒肉,就在他小營房裏吃喝暢談起來。


    其實除了穿越這個神奇的話題之外,劉和和趙雲的身世極其簡單,甚至如同一張白紙,除了在山中練武,還未經世事,比起關羽豐富的閱曆,二人隻有感歎和羨慕。


    人家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鏟強懲惡,遊曆江湖了,他們兩個還在山裏練武,自己人打得不亦樂乎。


    關羽從最初的逃亡到後來成名江湖,自中原到河北,這一路上已經留下了關雲長的赫赫威名,他性情剛烈,打抱不平,為人又極為仗義,深受各地綠林中人的敬重。


    如果不是心懷大誌,不甘心落草為寇,憑他的本事早就能執中原綠林之牛耳。


    劉和聽著這些史書和記載中沒有的事跡,心中暗暗感歎,怪不在汝南時周倉、廖化等黃巾賊要主動追隨關羽。


    甚至後來關羽鎮守荊州時,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大敗曹軍之後,洛陽、許昌一帶的綠林豪傑紛紛響應,遙受關羽印號,可見他在當時中原綠林中的地位和威望。關


    關羽當時威震華夏,或許就是因為在黑白兩道都吃得開,才嚇得曹操準備遷都。


    看來任何時候,人脈都是極其重要的!


    劉和心中感慨著,看著一臉憧憬的趙雲,亂世即將到來,他是沒有機會闖蕩江湖了,但會有更大的舞台等他去發揮。


    不覺間已經到了深夜,大多時候都是關羽在講,劉和和趙雲兩個在聽,劉和對關羽的崇拜自不必說,趙雲在聽了一段像武俠小說一樣的精彩故事之後,很快也變成了小迷弟。


    三人促膝談至後半夜,連趙雲都忍不住喝了兩碗酒,再加上白日一場打鬥,各自昏昏沉沉地擠在一起睡了過去。


    晨雞報曉之時,關羽馬上就睜開了眼睛,這是他多年闖蕩江湖養成的習慣,不管有多累,隻要聽到任何一點響動,他都會馬上警醒,時刻保持著警惕。


    丹鳳眼中一道精光閃過,他正要起身,忽覺得兩臂沉重發麻,低頭看到兩個人躺在他的臂彎裏睡得正香,不自覺地輕輕唿出一口氣,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這兩人都是少年英雄,一個是皇室宗親,一個潛力無限,對他一個素昧平生的江湖草莽竟如此信任,毫無芥蒂,關羽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多少年流落江湖,大多都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血腥廝殺,這久違的一幕讓他的鋼鐵雄心泛起了柔情。


    或許,從此之後,便不用四海為家,膽戰心驚了吧?


    關羽心中慨然一歎,丹鳳眼又輕輕合上,雙臂已經近乎麻木,卻不忍心動一下,怕驚醒了二人,破壞這溫馨的一幕。


    就在此時,外麵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有人在門外大喊:“劉兵曹。”


    關羽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道寒芒,劉和和趙雲也同時被驚醒,二人坐起來揉著眼睛,同時一聲驚唿:“哎呀!”


    這是他們自從拜師之後第一次睡過頭,錯過了練功的機會,兩人愣了半天,看到靠在臥榻邊的關羽,又相視而笑。


    外麵的敲門聲越來越響,劉和隻好下地打開房門,穿著衣服問道:“誰在敲門?”


    外麵一人答道:“劉兵曹,是鄒校尉來了,有一封你的官文和家書,請你到縣衙議事。”


    “好,馬上就來!”劉和答應著,轉身對他們二人說道:“府衙有事,我先去一趟,你們洗漱之後在這裏等我,今天我們上街去買豬肉。”


    劉和擦把臉急匆匆地走了,關羽用手整理著雜亂的胡須,蹙眉問道:“你們吃飯,還要公子親自去買肉麽?”


    “以前可從來沒有過,”趙雲揉著眼睛搖搖頭,對關羽說道:“關兄先洗漱,我要去練功了,今天錯過時辰了。”


    看趙雲也匆匆出門,關羽坐在床邊不由一愣,這是兄弟兩個似乎……有些怪?


    劉和來到縣衙的時候,太陽已經升起老高,還沒有進門,就聽到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爽朗大笑道:“請鄒校尉放心,下官保證在三月之內召集五千鮮卑騎兵以供調用。”


    這個聲音劉和再熟悉不過了,他就是涿縣縣令公孫瓚,這也是劉和下山討了涿縣兵曹職位後最鬱悶的一件事,他事先並不記得公孫瓚還當過涿縣縣令,是到了涿縣之後才知道的。


    更讓劉和憋氣的是,公孫瓚這家夥因為是庶子出身,從小受到輕視,因此心底裏看不起貴族子弟,自己又是憑著劉虞的麵子在涿縣謀了個差事,自然也就被他列入了鄙視鏈的末端。


    或許是因為血緣關係的影響,劉和也對這個殺了劉虞的大嗓門發自內心的抵觸,兩個人互相看不對眼,自然也就混不到一起,上任之後幾乎是各幹各的。


    為了避免曆史重演,他至今都沒讓趙雲和公孫瓚見過麵,趙雲下山的這段時間,要麽就是帶他在外麵等關羽,要麽就在院子裏讓他練功。


    反正隻要是到府衙辦事,是絕不會讓趙雲跟著的。


    聽公孫瓚說要去整兵,劉和心中一緊,難道是黃巾起義爆發的消息傳來,朝廷下令征兵了?


    但曆史上好像公孫瓚沒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鬥,反倒是趁著這次征兵機會,劉關張三人從涿縣正式崛起了。


    心中想著曆史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偏差,人已經走進了大堂,除了身形高大、一身戎裝的公孫瓚之外,涿郡太守劉其和另一位將領正坐在上首。


    右首客位的便是破虜校尉鄒靖,他一直擔任幽州刺史的副手,和劉虞同僚時相處融洽,劉和的官職就是他給安排的。


    曆史上,也是鄒靖帶著劉關張三人征討黃巾軍,他在幽州的威望也是極高的。


    見過禮之後,鄒靖笑問道:“賢侄在縣衙帶兵,可還習慣?”


    劉和聽到公孫瓚鼻孔裏發出一聲不屑的輕哼,臉上不動聲色,抱拳笑道:“每日檢查縣界邊卡,倒也頗為有趣,隻是近日流民又增了許多,莫非是有了變亂麽?”


    鄒靖聞言眉頭微蹙,卻搖頭道:“幽州聚集的流民雖多,但各縣境內安定,並無暴亂。但長此以往,恐怕又要和涼州一樣了,此事要盡快呈報上去。”


    劉和不解道:“我剛才聽公孫縣令要征招鮮卑軍,難道不是冀州發生民變求援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漢室再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弓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弓挽月並收藏三國之漢室再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