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冷哼一聲,忽然全身發力,竟差點掙脫了他的手臂,將趙雲推得一個踉蹌。
劉和趕緊喝道:“你再掙紮可要打臉了。”
關羽聞言身軀一僵,旋即一聲長歎,果然很是在乎臉麵,放棄了掙紮,緩緩閉上眼睛。
劉和見他不再反抗,終於長出一口氣,額頭上汗水和黃土和成了泥,卻不敢擦一下。
從側麵看去,關羽的眼皮在劇烈地抖動著,顯然十分不甘心。
他喘著粗氣問道:“你可心服?”
關羽又哼了一聲,偏過頭去並不答話,下巴上的黑巾早被扯掉,一尺多長的黑須淩亂地搭在脖子裏。
劉和先鬆開了手臂,對上麵還舉著拳頭的趙雲說道:“你還不讓開,想壓死我不成?”
“哦!”趙雲愣了一下,收起拳頭一翻身坐在了旁邊,馬上開始整理頭發,拍打身上的塵土。
關羽也隨後翻身坐起,抓著長髯順了順,丹鳳眼微開一條縫,冷冷地掃了一眼身邊的兩人,卻沒有再起身逃跑的意思。
劉和像是被壓得嵌在了草坑之中,四仰八叉地躺著,形成了一個大字。
準確來說,是一個“太”字。
三人許久都沒有說話,趙雲正攏著頭發,正好轉過頭來才發現還躺著的劉和,愣了一下:“師兄可好?”
“好——能不好嗎?”劉和翻了個白眼,齜牙咧嘴地自己坐起來,揉了揉肩膀,痛苦哀嚎,“差點沒給我壓散架了……”
活動了一下酸痛的身軀,扭頭看向的關羽,忽然歎了口氣,用中原話埋怨道:“我等了一個多月,你咋才來勒?”
關羽一怔,聽不出他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微哼一聲:“既被識破,要抓要殺,悉聽尊便,何必多言?”
劉和又歎道:“唉,大丈夫生於天地間,既已快意恩仇,又何必藏頭露尾鬱鬱而行呢?”
“大丈夫”三個字讓關羽渾身一震,丹鳳眼又一次睜開,但看到坡上還在持槍守望的士兵,又一聲輕歎,緩緩閉上了眼睛。
劉和又在懷中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塊絹布來遞到對方麵前:“你看看這是什麽?”
關羽接過來展開一看,猛然又睜大眼睛,吃驚道:“這是平反官文?”
“不錯!”劉和得意地揚了揚下巴,本有些自傲,但滿臉的泥土讓他看上去又有些滑稽。
轉而又搖頭道,“不過這官文上寫的是馮賢、馮壽長為民除害,功過相抵,不予追究。閣下叫關雲長,恐怕是我認錯人了。”
關羽緊緊地握住絹布,緩緩說道:“這‘馮賢’,確實就是在下。”
劉和也覺得馮賢這個名字太過平凡,問道:“因何改為關羽?”
關羽答道:“先前經過潼關,被守關士兵盤問,臨機指關為姓,望鳥為名,蒙混過關,便用此名,取字雲長。”
劉和豎起大拇指:“這個名字好,比原來的霸氣多了?”
關羽撚須微微點頭,他取此名也有警示自己不墜青雲之誌之意,這麽多年的曆練,眼界早已與以往不同。
“雖然你已經平反,但將來恐怕會被小人利用,還是用這個名字好!”
劉和不敢想象關羽在兩軍陣前報出“馮壽長”的畫麵,這恐怕不但會讓關羽的戰力大打折扣,還會使整個精彩的三國曆史失色。
其實關羽也沒想過要換迴來,他用現在這個名字行走江湖多年,快意恩仇,結交好漢,在綠林道上那是響當當的。
他又展開絹布看了一眼,忽然覺得馮賢反倒有些陌生!
暗歎一口氣,起身向劉和躬身抱拳道:“在下多謝公子平反昭雪之恩,但你我素昧平生,敢問公子尊姓大名,何以在千裏之外出手相助?”
劉和也起身還禮道:“在下劉和,家父劉虞!因在官衙海捕文書中看到壯士嫉惡如仇,為民除害,深為敬佩,特請家父在朝中打點,平反此事。”
關羽狐疑地看著劉和,顯然還有點不信,劉和遠在幽州,之前並沒有任何交情,怎麽會關注他,而且還說在這裏等了一個多月?
多年行走江湖,關羽經驗何等老道,也十分警惕,撚須沉吟片刻,問道:“官府的海捕文書在下也曾見過,但當年在下因為常年打鐵,火星飛濺,須發常被燒斷,捕文上的畫像並無長須,公子如何認出在下?”
劉和麵不改色,笑道:“壯士雖然蓄須,然而鳳眼蠶眉卻未改變,又用黑巾蒙住長須,反而欲蓋彌彰了。”
關羽一怔,他遮住胡須是因為一路上風沙太大,妨礙走路,而且長須很容易惹人注目,他隻有在官兵盤問的時候才拿出來消除嫌疑。
但這樣反而確實讓容貌更接近捕文上的畫像,劉和說的有些道理。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卻聽劉和又說道:“再說了,壯士身上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遮掩的!”
關羽低頭看了看自己,忙問道:“何物?”
劉和重新審視關羽,笑道:“英雄氣!”
“英雄氣?”關羽又一怔,撚著長須微微閉上了眼睛,雖然滿臉灰塵,但看出來依然頗為受用。
果然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劉和心中暗笑,抱拳言道:“在下正是被這英雄俠義之舉而感動,壯士豪氣幹雲,大快人心,真是快哉。”
關羽歎道:“可恨十常侍作惡多端,官匪沆瀣一氣,使惡霸橫行,欺淩良善!若非出於無奈,我又何嚐願意逃難江湖,置家人於危難之間?”
劉和笑道:“壯士盡管放心,我先命人去河東打聽,方知你往幽州來避難販棗,家中人已經平安無事了。”
關羽神色一凜,再次躬身抱拳道:“公子為在下昭雪,又使家人免於責難,此恩沒齒不忘。”
劉和一聲長歎,指著官道上那些佝僂而行的百姓,苦笑道:“隻可惜閹宦當道,亂我大漢朝綱,壯士能殺一個惡霸,卻除不盡天下惡人。在下勢單力薄,能救閣下一人,卻難救天下這受苦的百姓。”
“不想公子竟有如此大誌,”關羽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抱拳道,“公子既為漢室宗親,自當為國出力,若公子真有救困扶危,報國安民之心,關某願追隨左右。”
“如此方為大丈夫本色!”劉和麵露喜色,用手抓著關羽粗壯的手臂,大笑道,“我早有除奸報國之心,壯士若能助我懲惡揚善,破賊安民,你我誌同道合,一定能成就大事。”
劉和趕緊喝道:“你再掙紮可要打臉了。”
關羽聞言身軀一僵,旋即一聲長歎,果然很是在乎臉麵,放棄了掙紮,緩緩閉上眼睛。
劉和見他不再反抗,終於長出一口氣,額頭上汗水和黃土和成了泥,卻不敢擦一下。
從側麵看去,關羽的眼皮在劇烈地抖動著,顯然十分不甘心。
他喘著粗氣問道:“你可心服?”
關羽又哼了一聲,偏過頭去並不答話,下巴上的黑巾早被扯掉,一尺多長的黑須淩亂地搭在脖子裏。
劉和先鬆開了手臂,對上麵還舉著拳頭的趙雲說道:“你還不讓開,想壓死我不成?”
“哦!”趙雲愣了一下,收起拳頭一翻身坐在了旁邊,馬上開始整理頭發,拍打身上的塵土。
關羽也隨後翻身坐起,抓著長髯順了順,丹鳳眼微開一條縫,冷冷地掃了一眼身邊的兩人,卻沒有再起身逃跑的意思。
劉和像是被壓得嵌在了草坑之中,四仰八叉地躺著,形成了一個大字。
準確來說,是一個“太”字。
三人許久都沒有說話,趙雲正攏著頭發,正好轉過頭來才發現還躺著的劉和,愣了一下:“師兄可好?”
“好——能不好嗎?”劉和翻了個白眼,齜牙咧嘴地自己坐起來,揉了揉肩膀,痛苦哀嚎,“差點沒給我壓散架了……”
活動了一下酸痛的身軀,扭頭看向的關羽,忽然歎了口氣,用中原話埋怨道:“我等了一個多月,你咋才來勒?”
關羽一怔,聽不出他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微哼一聲:“既被識破,要抓要殺,悉聽尊便,何必多言?”
劉和又歎道:“唉,大丈夫生於天地間,既已快意恩仇,又何必藏頭露尾鬱鬱而行呢?”
“大丈夫”三個字讓關羽渾身一震,丹鳳眼又一次睜開,但看到坡上還在持槍守望的士兵,又一聲輕歎,緩緩閉上了眼睛。
劉和又在懷中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塊絹布來遞到對方麵前:“你看看這是什麽?”
關羽接過來展開一看,猛然又睜大眼睛,吃驚道:“這是平反官文?”
“不錯!”劉和得意地揚了揚下巴,本有些自傲,但滿臉的泥土讓他看上去又有些滑稽。
轉而又搖頭道,“不過這官文上寫的是馮賢、馮壽長為民除害,功過相抵,不予追究。閣下叫關雲長,恐怕是我認錯人了。”
關羽緊緊地握住絹布,緩緩說道:“這‘馮賢’,確實就是在下。”
劉和也覺得馮賢這個名字太過平凡,問道:“因何改為關羽?”
關羽答道:“先前經過潼關,被守關士兵盤問,臨機指關為姓,望鳥為名,蒙混過關,便用此名,取字雲長。”
劉和豎起大拇指:“這個名字好,比原來的霸氣多了?”
關羽撚須微微點頭,他取此名也有警示自己不墜青雲之誌之意,這麽多年的曆練,眼界早已與以往不同。
“雖然你已經平反,但將來恐怕會被小人利用,還是用這個名字好!”
劉和不敢想象關羽在兩軍陣前報出“馮壽長”的畫麵,這恐怕不但會讓關羽的戰力大打折扣,還會使整個精彩的三國曆史失色。
其實關羽也沒想過要換迴來,他用現在這個名字行走江湖多年,快意恩仇,結交好漢,在綠林道上那是響當當的。
他又展開絹布看了一眼,忽然覺得馮賢反倒有些陌生!
暗歎一口氣,起身向劉和躬身抱拳道:“在下多謝公子平反昭雪之恩,但你我素昧平生,敢問公子尊姓大名,何以在千裏之外出手相助?”
劉和也起身還禮道:“在下劉和,家父劉虞!因在官衙海捕文書中看到壯士嫉惡如仇,為民除害,深為敬佩,特請家父在朝中打點,平反此事。”
關羽狐疑地看著劉和,顯然還有點不信,劉和遠在幽州,之前並沒有任何交情,怎麽會關注他,而且還說在這裏等了一個多月?
多年行走江湖,關羽經驗何等老道,也十分警惕,撚須沉吟片刻,問道:“官府的海捕文書在下也曾見過,但當年在下因為常年打鐵,火星飛濺,須發常被燒斷,捕文上的畫像並無長須,公子如何認出在下?”
劉和麵不改色,笑道:“壯士雖然蓄須,然而鳳眼蠶眉卻未改變,又用黑巾蒙住長須,反而欲蓋彌彰了。”
關羽一怔,他遮住胡須是因為一路上風沙太大,妨礙走路,而且長須很容易惹人注目,他隻有在官兵盤問的時候才拿出來消除嫌疑。
但這樣反而確實讓容貌更接近捕文上的畫像,劉和說的有些道理。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卻聽劉和又說道:“再說了,壯士身上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遮掩的!”
關羽低頭看了看自己,忙問道:“何物?”
劉和重新審視關羽,笑道:“英雄氣!”
“英雄氣?”關羽又一怔,撚著長須微微閉上了眼睛,雖然滿臉灰塵,但看出來依然頗為受用。
果然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劉和心中暗笑,抱拳言道:“在下正是被這英雄俠義之舉而感動,壯士豪氣幹雲,大快人心,真是快哉。”
關羽歎道:“可恨十常侍作惡多端,官匪沆瀣一氣,使惡霸橫行,欺淩良善!若非出於無奈,我又何嚐願意逃難江湖,置家人於危難之間?”
劉和笑道:“壯士盡管放心,我先命人去河東打聽,方知你往幽州來避難販棗,家中人已經平安無事了。”
關羽神色一凜,再次躬身抱拳道:“公子為在下昭雪,又使家人免於責難,此恩沒齒不忘。”
劉和一聲長歎,指著官道上那些佝僂而行的百姓,苦笑道:“隻可惜閹宦當道,亂我大漢朝綱,壯士能殺一個惡霸,卻除不盡天下惡人。在下勢單力薄,能救閣下一人,卻難救天下這受苦的百姓。”
“不想公子竟有如此大誌,”關羽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抱拳道,“公子既為漢室宗親,自當為國出力,若公子真有救困扶危,報國安民之心,關某願追隨左右。”
“如此方為大丈夫本色!”劉和麵露喜色,用手抓著關羽粗壯的手臂,大笑道,“我早有除奸報國之心,壯士若能助我懲惡揚善,破賊安民,你我誌同道合,一定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