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童子帶著劉長生來到東海,一股玄冥寒氣便散發了出來。


    諸多仙真抬頭頭看去,感歎道:“好一個先天純淨不滅體。”


    雪山童子落下,劉長生便領著來拜見李鄲道:“弟子劉長生拜見掌教真人。”


    李鄲道笑笑:“起來吧,你倒是機緣不錯。”


    那雪山童子見著李鄲道就十分親切,開口道:“你能教我嗎?”


    “教你什麽?”李鄲道笑道。


    “我也不知道。”


    “你本自先天神聖,無需學仙學佛,隻需要學道理便可。”李鄲道開口道:“你我無師徒之緣,但可將你薦給紫微大帝。”


    雪山童子點點頭,表示同意。


    李鄲道見他同意,便傳其“紫微法”,授其“紫微籙”,傳其“女青天律”,令其知“為神”之道。


    又開口道:“待會與我助陣。”


    雪山童子點頭,默默消化李鄲道剛剛傳授給他的東西。


    四海龍王此時已經匯聚大軍於東海,大海溝巨怪之流都被召集了起來。


    南海歸墟生靈,西海鐵圍山群魔,北海玄龜,大鯤,大鵬,東海十萬蛟龍道兵。


    以及分封到各地的龍子龍孫,有在佛祖處司鍾的,有在天宮處裝飾華表的,江河湖泊,沾親帶故,蝦兵蟹將,借著地下水脈,源源不斷向著東海匯聚。


    甚至南海,北海,西海的海眼,都被他們帶了過來。


    便是要布置大陣,讓海水逆流,改變天地之間的“水道”法則。


    而李鄲道則也將九江圖,四海圖進行合體,變作了“大禹水脈堪輿全圖”。


    此圖乃是大禹當年治水所做,觀察水文多年,一路斬殺,降伏無數水怪,將大洪水,通導入四海之中。


    治水成功之後,大禹榮升天帝,自天帝位退下之後,又領了“水官大帝”之位,並長期做為“辰宮”之主。


    便是太微水德北方帝君,在太微五帝中存在感也極為弱。


    北方權柄為北極星所攝,天然有指北之權。


    水德權柄為“大禹”所攝。


    司雨權柄四海龍族又十分垂涎。


    隻是這些大禹遺寶,後散落在外,流失不少,竟然不少為“龍王”所得。


    如今反而被李鄲道所集齊。


    李鄲道將此圖拿出,便是要“以陣治陣。”


    當年大禹好不容易治水,將毀滅世界的大洪水導入四海,如今四海之水要倒灌,哪裏由得他?


    卻是拿出可以使用三次,但已經被李鄲道使用過兩次的“下元三品辰宮水官總攝真符”。


    此符能號令天下水仙,水神,龍神,水鬼,水澤之精。


    李鄲道第一張王牌就他。


    若對麵龍宮水族,有領著“辰宮水官”天職,如涇河龍王的“司雨大龍神”,“八河總管”,便是正經下元水官之職。


    他們若是聽便罷,若是不聽,那就褫奪他的天職,將“神龍”,打落“神壇”化作妖龍。


    第二張王牌便是“大禹水脈堪輿全圖”。穀寸


    此圖上四海之神,李鄲道打算讓四猿鎮守。


    一乃無支祁,二乃猿公,三乃袁守誠,四便是張烈帶來的那個徒弟,六耳獼猴了。


    李鄲道本意是想讓先天道體,靈明石猴坐鎮中央,但是石猴李鄲道還未傳其本領。


    此四猿都有異能,無支祁可翻江倒海,袁公是九天玄女的徒弟,熟會如意天書一百零八種神通法術,袁守誠曉陰陽,知人事,避死延生,最會天機,兵法之道。六耳獼猴會千裏眼,順風耳,跟著虎妖張烈也學了許多龍虎山“劾神役鬼”的本事。


    此為四海位置。


    此外還有“九江之位”,此九江,說是九條大江,其實是五湖四瀆。


    五湖之位,為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為


    四瀆之位為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李鄲道的“角龍化身”和“大鱷神”,分別坐鎮“長江之位”還有“黃河”之位。


    常姓五龍,坐鎮“五湖”之位。


    剩下二瀆,則一個由著雪山童子坐鎮,一個由著閭山童子坐鎮。


    此二童子,都是先天神聖,修為不在陽神之下,四海發難,海水倒灌,大多從此四河倒灌入內陸。


    這些都還隻是“守”。


    “攻伐”的陣容則是李玄,鍾離權,李鄲道,萬振,葉法善,謝自然,金蟾道人,呂洞賓。


    李鄲道本來想請徐福,但是他在海外道場,不願意得罪東海龍王,李鄲道倒也不強求。


    其中葉法善代替的位置是“張果老”,謝自然代替的位置是“何仙姑”


    金蟾道人代替的位置是“曹國舅”。李鄲道代替的位置是“藍采和”。萬振代替的位置是“瀟湘子”。


    此外還有孫思邈,胡慧超,魏存華,張烈,為李鄲道等略陣。


    如果東海龍族請來外援,比如妙善和尚,善無畏和尚,等等佛門菩薩,尊者,或者天竺婆羅門教中其他大神通者,比如一直想要竊取“紫元夫人”名號的“摩支利天”。


    又或者和李鄲道做對的“南極老人”,或者自號“地仙之祖”的鎮元子,又或者吐蕃國的大地魔羅刹女之流。


    如果他們出手,魏存華真人等人便也會出手。


    而丫丫,李貞英,乃至於“劉長生”之類的晚輩,雖然想要上戰場,李鄲道也不允許他們上,或者隻能在邊緣打打小怪。


    而其他來觀戰的群真列仙,李鄲道也提前說明,吃了我的宴席,那便說好了,不幫忙也就罷了,觀禮也算友客,若是拉偏架,搞偷襲,那就別怪事後清算了。


    這些群真列仙有些是想幫忙,李鄲道沒有安排到,有些卻是單純想要看一場仙道大戰的。隻有少部分帶著小心思。


    比如“撿漏”。


    製定了戰術之後,氣氛卻越發壓抑起來。


    李鄲道打坐調息,打算將自身狀態調整到最好。


    而東海龍宮內,自然也有各種布置,也確實請來了許多外援。


    甚至動用了各類殺伐之器,龍宮庫存,將各類主要戰力,武裝到牙齒。


    不算蝦兵蟹將之流,竟然也有七八十萬大軍,加上蝦兵蟹將,那更是可以說有八百萬兵馬。


    東海龍王高坐主位,成為此戰元帥,盟主,心中莫名有種“我為天帝,四海鹹聽之感。”


    ps:新書聊齋子不語也很好,求個收藏,追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了道醫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忽悠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忽悠啊並收藏成為了道醫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