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鄲道點頭:“我叔叔說的應該是那個天下大同,人人為公的大道之世。”


    “那種大道之世,在三皇五帝之時也未曾出現,夏商周,此兩千多年也未出現,更無論秦漢魏晉了。”


    “叔叔單想憑借一部律法,約束皇帝之命,其實是自絆繩索。”


    李福德聽聞之後,覺得詫異:“為何覺得我是自絆繩索?”


    “因為民無權。”李鄲道開口道:“皇帝也無權。”


    “權利在哪裏?在官僚手中,官僚又是讀書的,讀書多是世家中人。”


    “自古帝權和百官便是相互製衡,而二者之權來自百姓賦予,但又都沒把百姓當迴事,隻是二者周旋之時,都是以天下為棋盤,以百姓為棋子。”


    李福德陷入深思:“那如何放權百姓?”


    “也放不得。。”


    李鄲道開口:“百姓無權隻是池水,有權便是洪波,天下大亂也不遠了。”


    李鄲道講得不算深奧,在場之人都能聽懂,萬振對此也頗為感興趣:“官不得,皇帝不得,百姓也不得,那該給誰權?”


    “難道給太監?”


    “那便更不得了,否則國家慌亂,百姓民不聊生。”


    “那豈不是什麽都不要變最好?”李福德有點不可置信,當初我可是受了你的啟發才萌生此念的。


    “帝王有製衡之術,百官也有,百姓也有,若能以陰陽五行之生克,運用於權場,明確職權,如此便應該可治,既不濫權,也不會無權,更不會越權。”


    蘇玄朗眼睛明亮,已經悟得道:“類似於內丹之術,混元不漏,精氣神三寶和諧,陰陽五行混一。”


    “如一個國家,便是一個人體,皇帝百官就是心神,六識之類。”


    “百姓就是血液,元氣,精氣之流。”


    “五髒六腑就是各郡縣州道。”


    “三軍就是骨骼,守衛邊疆的就是營衛之炁。”


    “連通的道路,運河,就是經絡。”


    “而農商錢貨之流,就是糧食,營養,負責供給全身。”


    “百姓窮苦,國家便饑弱。”


    “百姓富裕,國家便盛強。”


    李鄲道點頭:“此可為大道之醫也。”


    “如內起刀兵,就是火毒癰瘡。”


    “外有侵略便是外邪乘犯。”


    “瘟疫旱澇,就是六炁不調。”


    ……


    “若能國泰民安,便是養生主也。”蘇玄朗道:“果真是莊子之思想,黃老之道法自然也。”


    李鄲道卻歎氣道:“可惜,可惜。”


    “為何可惜。”


    “如今改朝換代,便如人大病一場剛剛初愈。”


    “為何不是新生?”李福德問道。


    李鄲道哈哈道:“新生之兒那是完滿之相,先天之炁足,如今王朝,都是積弊已久,隻能算大病初愈。”


    幾個道人覺得李鄲道的理論並無什麽大錯之處,況且他們本就把人體比作小天地,把外天地也看做一個大人體。


    如此思想確實沒有錯。


    “既然將國家比喻人體,那可有治病的方,或也可修煉長生不死?”李福德問道。


    “難。”李鄲道開口道:“因為便是天庭,也是在不斷改朝換代的。”


    這麽一說,蘇玄朗幾個就點點頭:“也不知道大羅天界,有沒有此等永恆的國度。”


    幾人聊得投機,便又高談闊論了許久。


    幾人都是知識份子,而且想法天馬行空,見識又十分廣博,十洲三島也有去過,天宮冥府也有遊曆。


    李福德心中漫想:“當可將今日之事,寫作文集小說,無論真假,當給後人看看。”


    卻是從來沒有考慮過,有沒有可能被列作禁書,要被焚去的可能。


    論了政治一日。


    隨後蘇玄朗又跟著李鄲道討論起丹道。


    蘇玄朗是唐代丹道大家,寫過《太清石壁記》等文章。後著《旨道篇》,闡明內丹修煉之法。又鑒於《古文龍虎經》、《周易參同契》、《金碧潛通訣》三書“文繁義隱”,於是纂寫《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來闡述內丹之道,提倡“性命雙修”。


    李鄲道的丹道一部分傳自於鍾離權,一部分源於老君親傳,一部分來自後世的丹道理論。


    相對來說屬於宋元丹道,已經體係完整的內丹之術。


    但是人家蘇玄朗才是祖師爺啊,從外丹道中自悟內丹,隻是不能圓滿。


    李鄲道也算是奪了人家一部分內丹道的氣運,自然悉心將自己所知全部傳授。


    蘇玄朗本以為李鄲道會秘密傳授,不想李鄲道竟然絲毫沒有門戶之見,講得非常詳細。


    而旁邊萬振和葉法善,二者修符籙之道,存神觀想,混洞萬神,走的是跟已經飛升的岐暉子一個路數。


    但此道太過艱難,要飛升風險也很大,內神明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外邪所乘,化為魔神,對自身影響非常大。


    因此也有心兼修丹法,補全短板。


    李福德對此不感興趣,卻也樂於記錄,此後又有一本《茂名丹論》當流傳於世,成為丹道經典。


    討論完了丹道,又討論起符籙來。


    符籙首論三山,張陵四世孫張盛於江西龍虎山首創“正一宗壇”,世傳天師符籙。


    南嶽魏夫人的弟子楊羲、許謐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壇”。丫丫作為魏夫人的弟子,算是跟這兩位是師兄弟關係。因此丫丫見到茅山的人,就自稱姑奶奶。


    合皂山元始宗壇,則是出現在宋代之後,此處乃是太極左仙翁葛玄煉丹之所,不過現在還沒有十分出名,也沒有大萬壽崇真宮。


    因此李鄲道論符籙,也隻論正一符籙,和茅山上清符籙,外加自身的麻姑山太玄符籙體係。


    李鄲道沒有想過頂替合皂山成為第三山的想法,但是說不得提前麻姑山成為第三山,他是第四山呢。


    李鄲道的太玄符籙體係還沒有嚴明,因為李鄲道本身符籙之道並不是很高明,全靠太玄真符演化,各種機緣巧合,再加上觀摩其他門派符籙傳承而形成。


    葉法善是茅山上清符籙大家,萬振也有許天師所流淨明符籙,隻是其中符籙玄玄,李福德更是聽都聽不懂了。


    符籙通神,幾人談論,便已經有劾役鬼神之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了道醫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忽悠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忽悠啊並收藏成為了道醫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