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3章危言聳聽
琅琊閣主沉默不言,在葉淩風等人麵前,他是高高在上的化神境,洞悉這天地間許多不為他們所知的隱秘。但在這兩位老人家麵前,他同樣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輩。
“聞淵,我聽說這次那臭小子在大比中的表現很不錯,爭到了第三,而且還把神朝的洛斌元嬰也擊碎了?”就在這時,白玉京慨歎幾句後,轉頭對琅琊閣主問道。
“正是如此。”琅琊閣主聞言苦笑著點點頭,然後道:“他從體祖悟道地中體悟了六道拳的第三式天變,而且還對死道有所體悟,掌控了一絲道韻。”
“死意道韻?”白玉京戲謔的看著琅琊閣主,淡淡道:“看來那小子還是把你們給瞞過去了。體祖的六道拳最後一式天變,蘊含著的可不僅僅隻有死意而已。從生到死,從死到生,這個過程才能稱之為變。他既然掌握了一絲死意道韻,那麽生機道韻怕也有所體悟。”
葉淩風竟然也掌握了兩種道韻,而且還是生死大道,而不是如洛斌一樣,雖然掌握了兩種大道,但隻有黑暗道韻方能稱為大道,而嚴寒道韻,則隻算做黑暗道韻的附屬小道。
“看來我們琅琊閣這次能否壓過東土神朝一頭,取得鯤鵬遺骨,就要看那小子和厭離丫頭他們兩個了!”輕笑一聲後,白玉京緩緩出聲,而後如自言自語般,喃喃道:“或許那小子說的是真的,老夫有生之年,或許真能看到他在體修試煉碑上壓過我的那一日!”
琅琊閣主聞言,震顫難當的看著白玉京,嘴張得幾乎要吞下一個雞蛋。雖然他知道葉淩風見過白玉京,但卻不知道,葉淩風在見到白玉京後,竟說出了這種狂悖之語。
“長老,那小子生性頑劣,您不要與他一般見識……”苦笑一聲後,琅琊閣主道。
“狂悖……”白玉京眯著眼微微一笑,悠悠道:“若我琅琊閣能多幾個這小子這樣的狂悖之人也就好了,那樣的話,老夫就不必如現在這樣了。”
半日後,星島海濱,突然有五彩光華驟然出現在虛空中,緊接著,一扇門戶驟然在光芒中成型,而後十三道身影從那扇門戶中魚貫而出。
剛自門戶中走出,葉淩風便聞到一股熟悉無比的海腥味,緊接著耳畔傳來陣陣海浪拍打著沙灘的聲音。這熟悉的氣味,和熟悉的聲音,讓葉淩風明白,此刻已身在星河海。
“這便是星河海嗎,好壯觀!”就在這時,秦淼淼扭頭看著前方,驚唿出聲。
雖說秦淼淼貴為秦國公主,但實際上比起紅塵俗世的一些小丫頭也尚有些不如。因為秦皇對她的寵愛,琅琊閣和飛來山脈便是她去過的最遠地方,過去她的腳步都被禁錮在了四四方方的秦國皇城中,還從未見過如星河海這般浩瀚無垠的壯闊海洋。
不僅是秦淼淼,明心小和尚等修士也是眼中帶著新奇之色,向四下觀看不止。
怎麽起了這麽大的霧?葉淩風轉頭向著星河海一掃,眉頭頓時便皺了起來。
隻見此刻的星河海,和他當初離去的時候已是大不相同。海水雖然依舊碧波萬頃,可是浩瀚無垠的海麵上,此刻卻是飄滿了灰白色的霧氣。
霧氣籠罩之下,浩瀚星河海看上去就猶如是一片死地一般,帶著一種說不出的陰森。
這便是除了天風之外,星河海的另一害‘鯨霧’嗎?看到這霧氣的瞬間,葉淩風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了當初在星河海時,曹真給自己講述的事情。
“事不宜遲,我們馬上動身入海,尋找鯤鵬巢穴,別被他人搶先!”就在葉淩風思忖時,林滄卻已是按捺不住心中對鯤鵬遺骨的渴盼,急聲催促道。
話語落下,頓時便有數名修士取出了法器,想要和林滄一道入海。秦淼淼也是躍躍欲試,但看到葉淩風一臉譏哂笑容後,這才將手中法器收了起來。
“禦劍入海?你要找死的話,自己一個人去,不要讓他們也葬身海中!”看著興奮難耐的林滄,葉淩風雖然很想讓他衝入浩瀚星河海,嚐嚐這無邊大海的苦頭,但顧念著皆是來自琅琊閣的緣故,不想他帶著這麽多人把命填進海中的海獸腹中,還是冷笑道。
林滄聞言勃然大怒,轉頭看著葉淩風,沉聲道:“葉淩風,你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你以為憑我等的手段,仗劍渡海這點兒本事都沒有嗎?”
“此海廣袤不知數百萬裏,漂流海上,數萬裏乃至於十萬裏都不見得能遇到一個落腳地,林師兄你莫非覺得自己可以身化為魚,不倦不眠的穿行海上嗎?”葉淩風淡淡道。
此語一出,那些原本和林滄準備禦器渡海的修士,麵色頓時微微發白。如果葉淩風所言為真的話,雖然他們是元嬰境修士,但恐怕也經受不住這種長途跋涉。尤其是鯤鵬巢穴藏匿於浩瀚星河海中,想要尋找,猶如大海撈針,所要耗費的精力和法力,更是無法估量。
“而且在這星河海中,海獸遍布,各種強大海獸層出不窮。甚至如果有人在海中遇到一頭堪比化神境的海獸,恐怕也不算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就在此時,葉淩風又淡淡加了一句。
雖說葉淩風當初穿越星河海,未曾遇到化神境海獸,但就他所感,在這茫茫汪洋下麵,什麽事情都可能存在。比如那頭詭異的蜃獸,就不是能夠輕易對付的。
“危言聳聽……”林滄不服輸的哼了一聲,但眼中的疑慮表情,卻說明他對葉淩風的話顯然已經信了幾分,隻是不願服輸,丟了麵子罷了。
明心小和尚疑惑的看著葉淩風道:“葉淩風,你對此地如此了解,莫非在這裏生活過?”
“不錯,我曾被南域三宗追殺至星河海,在此度過了一段極為難忘的歲月!”葉淩風聞言,雙眸微微眯起,眼中露出追憶之色。當初的星河海之行,的確是他一段難忘的記憶。
琅琊閣主沉默不言,在葉淩風等人麵前,他是高高在上的化神境,洞悉這天地間許多不為他們所知的隱秘。但在這兩位老人家麵前,他同樣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輩。
“聞淵,我聽說這次那臭小子在大比中的表現很不錯,爭到了第三,而且還把神朝的洛斌元嬰也擊碎了?”就在這時,白玉京慨歎幾句後,轉頭對琅琊閣主問道。
“正是如此。”琅琊閣主聞言苦笑著點點頭,然後道:“他從體祖悟道地中體悟了六道拳的第三式天變,而且還對死道有所體悟,掌控了一絲道韻。”
“死意道韻?”白玉京戲謔的看著琅琊閣主,淡淡道:“看來那小子還是把你們給瞞過去了。體祖的六道拳最後一式天變,蘊含著的可不僅僅隻有死意而已。從生到死,從死到生,這個過程才能稱之為變。他既然掌握了一絲死意道韻,那麽生機道韻怕也有所體悟。”
葉淩風竟然也掌握了兩種道韻,而且還是生死大道,而不是如洛斌一樣,雖然掌握了兩種大道,但隻有黑暗道韻方能稱為大道,而嚴寒道韻,則隻算做黑暗道韻的附屬小道。
“看來我們琅琊閣這次能否壓過東土神朝一頭,取得鯤鵬遺骨,就要看那小子和厭離丫頭他們兩個了!”輕笑一聲後,白玉京緩緩出聲,而後如自言自語般,喃喃道:“或許那小子說的是真的,老夫有生之年,或許真能看到他在體修試煉碑上壓過我的那一日!”
琅琊閣主聞言,震顫難當的看著白玉京,嘴張得幾乎要吞下一個雞蛋。雖然他知道葉淩風見過白玉京,但卻不知道,葉淩風在見到白玉京後,竟說出了這種狂悖之語。
“長老,那小子生性頑劣,您不要與他一般見識……”苦笑一聲後,琅琊閣主道。
“狂悖……”白玉京眯著眼微微一笑,悠悠道:“若我琅琊閣能多幾個這小子這樣的狂悖之人也就好了,那樣的話,老夫就不必如現在這樣了。”
半日後,星島海濱,突然有五彩光華驟然出現在虛空中,緊接著,一扇門戶驟然在光芒中成型,而後十三道身影從那扇門戶中魚貫而出。
剛自門戶中走出,葉淩風便聞到一股熟悉無比的海腥味,緊接著耳畔傳來陣陣海浪拍打著沙灘的聲音。這熟悉的氣味,和熟悉的聲音,讓葉淩風明白,此刻已身在星河海。
“這便是星河海嗎,好壯觀!”就在這時,秦淼淼扭頭看著前方,驚唿出聲。
雖說秦淼淼貴為秦國公主,但實際上比起紅塵俗世的一些小丫頭也尚有些不如。因為秦皇對她的寵愛,琅琊閣和飛來山脈便是她去過的最遠地方,過去她的腳步都被禁錮在了四四方方的秦國皇城中,還從未見過如星河海這般浩瀚無垠的壯闊海洋。
不僅是秦淼淼,明心小和尚等修士也是眼中帶著新奇之色,向四下觀看不止。
怎麽起了這麽大的霧?葉淩風轉頭向著星河海一掃,眉頭頓時便皺了起來。
隻見此刻的星河海,和他當初離去的時候已是大不相同。海水雖然依舊碧波萬頃,可是浩瀚無垠的海麵上,此刻卻是飄滿了灰白色的霧氣。
霧氣籠罩之下,浩瀚星河海看上去就猶如是一片死地一般,帶著一種說不出的陰森。
這便是除了天風之外,星河海的另一害‘鯨霧’嗎?看到這霧氣的瞬間,葉淩風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了當初在星河海時,曹真給自己講述的事情。
“事不宜遲,我們馬上動身入海,尋找鯤鵬巢穴,別被他人搶先!”就在葉淩風思忖時,林滄卻已是按捺不住心中對鯤鵬遺骨的渴盼,急聲催促道。
話語落下,頓時便有數名修士取出了法器,想要和林滄一道入海。秦淼淼也是躍躍欲試,但看到葉淩風一臉譏哂笑容後,這才將手中法器收了起來。
“禦劍入海?你要找死的話,自己一個人去,不要讓他們也葬身海中!”看著興奮難耐的林滄,葉淩風雖然很想讓他衝入浩瀚星河海,嚐嚐這無邊大海的苦頭,但顧念著皆是來自琅琊閣的緣故,不想他帶著這麽多人把命填進海中的海獸腹中,還是冷笑道。
林滄聞言勃然大怒,轉頭看著葉淩風,沉聲道:“葉淩風,你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你以為憑我等的手段,仗劍渡海這點兒本事都沒有嗎?”
“此海廣袤不知數百萬裏,漂流海上,數萬裏乃至於十萬裏都不見得能遇到一個落腳地,林師兄你莫非覺得自己可以身化為魚,不倦不眠的穿行海上嗎?”葉淩風淡淡道。
此語一出,那些原本和林滄準備禦器渡海的修士,麵色頓時微微發白。如果葉淩風所言為真的話,雖然他們是元嬰境修士,但恐怕也經受不住這種長途跋涉。尤其是鯤鵬巢穴藏匿於浩瀚星河海中,想要尋找,猶如大海撈針,所要耗費的精力和法力,更是無法估量。
“而且在這星河海中,海獸遍布,各種強大海獸層出不窮。甚至如果有人在海中遇到一頭堪比化神境的海獸,恐怕也不算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就在此時,葉淩風又淡淡加了一句。
雖說葉淩風當初穿越星河海,未曾遇到化神境海獸,但就他所感,在這茫茫汪洋下麵,什麽事情都可能存在。比如那頭詭異的蜃獸,就不是能夠輕易對付的。
“危言聳聽……”林滄不服輸的哼了一聲,但眼中的疑慮表情,卻說明他對葉淩風的話顯然已經信了幾分,隻是不願服輸,丟了麵子罷了。
明心小和尚疑惑的看著葉淩風道:“葉淩風,你對此地如此了解,莫非在這裏生活過?”
“不錯,我曾被南域三宗追殺至星河海,在此度過了一段極為難忘的歲月!”葉淩風聞言,雙眸微微眯起,眼中露出追憶之色。當初的星河海之行,的確是他一段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