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做的,也隻是暗地裏背著人去搶,去奪,去拉籠。偶爾還得微服出宮客串一下伯樂,當街找找那被埋沒的,被排擠的千裏馬什麽的,跟人家相對淚眼,君臣相得,許下承諾,暢想未來……


    那感覺,怎是一個感爽了得!


    但現在不一樣啦,他大婚啦,他親政啦,他可以自己開恩科啦,他農奴翻身做主淫啦……


    安排了房尚書去主持科恩事宜,再加上知交損友淩霄終於可以科舉,自己的身體也恢複了‘健康’,啟元帝端是春風滿麵。


    淩霄是內閣淩次輔的長子,自小是啟元帝的伴讀,淩家又一慣是保皇派,從啟元帝上位起,就幫著外鬥攝政王,內鬥馮太後,結果惹了攝政王的終級注意,弄的淩霄都不敢去參加科舉惹。


    畢竟,在淩霄的成長過程中,三次科舉都是攝政王把關,不說不錄用你,隻挑些毛病,把你弄成個同進士,淩霄日後的前程也就有限了。


    給如夫人洗腳,賜同進士出身,自大燕開國以來,同進士就沒有當過二品以上大員的,就算往後啟元帝肯提拔,那也是好說不好聽。淩次輔家乃是旺族,百十來口讀書人都伸著脖子等著呢,百年的清譽不是等閑,輕易壞不得。


    對淩霄的前程問題,淩次輔也是急的很,可朝廷有規定,科恩之事,父子相避,也就是說,隻要淩霄參加了哪次科舉,淩次輔都不可以去主持,至於旁人……


    恩科此事對一個國家還是很重要的,朝中有資格主持的也不過就那麽七,八個人。其中,一大半都是攝政王的親信,剩下的,要不如黃首輔般活稀泥,要麽難得糊塗的不管事,對這樣的人,啟元帝和淩次輔可不敢把淩霄的‘終身’交給他們。


    怎麽辦?等著吧,反正淩霄還年輕,終歸等的起,人家王寶釗都能苦守十八年,淩霄頂多也就是在熬個一,兩科,等到啟元帝成親就好了。


    這不,啟元帝大婚了,親政了,淩霄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黃榜一出,淩霄開開心心的捧著裝紙筆的小竹藍子蹲小號去了。


    主持啟元帝親政恩科是內閣四首輔的未尾最後一位,房尚書,此位尚書年不過知天命,有個雅號,渾為糊塗尚書,等事不管,啥事不幹,天天埋首在工部,管些屯田水利、山林捕獵、軍器製造、雜項產品等事,對朝堂上的黨爭帝鬥,睜眼瞎般,如未見般。


    天天裝出一副‘本官老糊塗了,土埋脖啦’的樣子。


    也不知六十多歲‘真老頭子’的黃首輔,是如此麵對這位才四十多歲就見天‘土埋脖’樣兒的壯年尚書的。


    總之,房尚書這位首輔是萬事不管,隻埋頭幹活的,在四首輔中,他算是小透明,人家三位首輔掐架的時候,他都是往角落一縮,做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三體一線,絕不抬頭狀。


    以往,啟元帝沒親政的時候,他這樣子啟元帝也就容了,兩邊不靠的實幹派,總比直接站到攝政王身後,或黃首輔那樣,兩邊活稀泥來的好。


    可現在不一樣了,啟元帝親政了,就容不得房尚書這般等著爭出結果在站隊的人了,他是帝王,又不是太子不能掌權,科恩之事往出一甩,你房尚書不想接都不行。


    每□□上被攝政王拿眼刀甩,晚上被攝政王派來的人‘談心’,房尚書自然是很痛苦,可看看啟元帝‘莫測’的臉,淩次輔‘溫和’的笑,他也隻能麵甜心苦的老實辦事了。


    終歸,啟元帝是皇帝,明正言順,攝政王在攝政,也隻是王爺,還是個異姓的,現在,能指著啟元帝初掌權,以指導的名意留著攝政的王名,等半年一年的過去,人家皇帝羽翼已成了,不光是攝政王,他們這幾個輔臣都得把那個‘輔’的名兒給擼嘍。


    反正,誰也逃不了!


    房尚書在書房窩兒了兩宿沒睡覺,最後恭敬的接了差,老老實實的安排開科,算是‘從’了啟元帝,如此,時至六月,三百學子登躍龍門,乾坤殿中,啟元帝高坐上位,親點三甲。


    淩霄,頭名狀元,榜眼,探花也都是曾經跟啟元帝‘相對淚眼’的青年才俊,至於剩下的二甲,三甲,也多是寒門子弟,無甚背景,算是真正‘幹淨’的天子門生了。


    “攝政王這次都沒鬧騰,就這麽輕巧的讓您親政了,真是奇了怪了?”乾清宮書房裏,新科狀元,玉麵小郎君,迷倒京中貴女,丈母娘心中最佳女婿排名前三的淩霄,蹲在太師椅上,雙手把著膝蓋,臉現迷茫。


    “有什麽可奇怪的,朕都成親了,親政不是理所應當嗎?”啟元帝麵現寒光。


    攝政王為什麽會這麽老實?啟元帝心知肚明,他成婚後的十天婚假結束後,攝政王妃就遞牌子進了鳳兮宮,跟袁福兒密談很久,才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的飄出了皇城。


    皇後在洞房夜傷了皇帝的‘那兒’,以至流血臥床,這是活拉拉的刺王殺駕並斷皇室子嗣啊,其心何其惡毒,尤其皇後還是攝政王府出來的,又趕上啟元帝親政的當兒口……


    命令閨女在洞房的時候拿指甲掐人家皇帝的‘那兒’,攝政王你是何居心?


    此事但凡傳出去,啟元帝丟臉是肯定的,但攝政王肯定也得不著好,宗室就不能放過他,尤其是袁福兒這個當事人,一個弄不好,當場就能廢了後,怎麽從正德門抬進來的,就怎麽抬出去。


    龍體啊,那是開玩笑嗎?


    不管攝政王這些年如何囂張,可沒公開造反,他就還是個臣子,是臣子,明麵上就得服皇帝的管,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呃,當然,啟元帝要真下令讓攝政王死,人家也不會真的那麽傻缺就聽話嘍。


    不過是個說法,攝政王到底不是姓賀的,他是異姓王,就算是亂世都未必能成皇登頂,更何況現在大燕國還能稱得上是國泰民安之治呢。


    攝政王最終級的目標也不過就是把啟元帝哄的不務正業,不理朝政,而他代而管之,一輩子當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爺罷了。


    此次洞房‘掐’駕的事,可大可小,若啟元帝真不顧臉麵非要追究,廢後也不是不可以,若啟元帝肯幫著隱瞞,也可風過了無痕。


    啟元帝顯然拉不他那個小嫩臉,又怕把攝政王逼的狗急跳牆,因此便混合過去了。而攝政王自然也要投桃報李,不在啟元帝親政施恩時使什麽手段。


    “萬歲爺,戶部百官欠銀的帳本都快有臣高了,咱真的一動手就來這個?會犯眾怒吧!”淩霄從小跟啟元帝一起長起來的,一看他的臉色就知道‘親政的原因’肯定有內情,不能在往下說了,因此,就連忙轉移了話題,並做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來。


    淩霄是新科狀元,按製應到翰林院做個編修或侍講,為日後入閣打基礎,像是這科的榜眼和探花就都到了翰林院。隻是,淩霄在分職的時候,被翰林院大學士卡了一道,找個由頭就甩了出去,而這位大學士的妻妹是原攝政王妃,也就是袁福兒生母的庶妹,想而言之,就知道這事是誰吩咐的。


    即進不了翰林院,淩霄也沒執著,轉頭就找關係進了戶部,任了巡官,堂堂正五品,這□□,可謂相當之高了。


    “欠銀的事是攝政王主事,你不過是個跟班,有甚要著急的,跟著攝政王就是了。”啟元帝撇了淩霄一眼,冷笑著說。


    朝中百官可以從戶部借銀,以全家中不便之周轉。這是本朝開國時□□定下的,算是慣例,隻是到本朝之時已格外‘兇殘’,前兒親政時啟元帝查了戶部的帳,發現國庫竟被百官‘借’的空空噠,連他的私庫都不如,頓時氣的肺都疼。


    往上倒著看,發現這慣例開國就有,剛開始官員們還隨借隨還,後來看曆任皇帝都抹不開臉,不催不討要,就都鬆了心,開始幹借不還。到了本朝就更過份了,甚至還有前三,兩輩的借了國庫,但後代子孫卻根本不知情的了。


    那借的全是他的銀子啊!啟元帝看著帳本,覺得眼都是紅的。


    還,必須得還,受了蘇諾影響,覺得麵子大不過裏子的啟元帝怒吼出聲。


    親政第一道聖旨,開恩科,第二道聖旨,就是著戶部催百官還銀,甚至,啟元帝還把攝政王挪到了戶部,讓他鎮守,催百官還銀,還把淩霄塞到攝政王身邊,名為學習經驗。


    “萬歲爺,您這太陰了,誰不知道國庫的銀子數攝政王借的最多啊,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得罪人的事了,您就不怕他隨便收倆小錢應對您?”淩霄咂舌。


    “攝政王執政多年,經驗豐厚,這等國之大事自然要交給他去辦,朕也放心。”不想女兒被廢,就得老實當差:“更何況有你在側,也能幫襯一二。”不監視攝政王認真催銀,要你幹嘛。


    啟元帝俯視著淩霄,吡牙一笑。


    淩霄忍不住背後發寒,腿肚子轉筋,在維持不住蹲姿,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太師椅上。


    ☆、73|3.0.54.66.125.


    皇帝下令,攝政王主持,浩浩蕩蕩的‘抄家’,不是,是催百官還銀工作正式開始……


    但,進行的不怎麽順利……


    俗語說的好:欠錢不還,天經地義。


    好嘛,幾輩祖宗都是國庫借銀的,怎麽到我們這輩就不行了!好吧,不行就算了,還得還,開什麽玩笑?那麽多銀子,怎麽還啊?砸鍋賣鐵都還不起好不好?


    清流們痛哭流涕,權貴們沉默不語,勳爵們四處竄連,宗室們無語反抗,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總理此事的攝政王呢,雖然因為女兒的掐‘駕’事件,不得以被啟元帝趕上了架子,但很明顯的,他是出工不出力。


    開玩笑,下實力催百官還銀這麽得罪人的事,攝政王有腦袋都不會幹好不好?他可是正跟空降(親政)的一把手爭實權呢,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這時候得罪了百官,分分鍾等下崗!!


    而且,人家下崗是沒錢,他下崗是沒命啊!搞不好還要拖累全家,甚至是九族啊!!


    攝政王坐鎮戶部,高抬手輕拿放……於是,還銀事件就這麽半死不活的拖著,啟元帝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直到某天清晨,內閣淩次輔,宗室趙王高調的攜數十口木箱,帶二,三十壯丁,氣勢磅礴衝進戶部,將正在單間裏吃八寶閣醬鴨子的攝政王堵在內堂,又招齊堂官,開箱點驗出共計六十七萬兩白銀,當場還銀,消帳,入庫。


    此舉一出,朝堂嘩然,那可是整整六十七萬兩白銀,白花花閃瞎人眼,亮晶晶讓人膽寒,不說那巨額白銀的誘惑力,就單說重量,都能活活砸死個十個,八個的。


    淩次輔和趙王一直是旗幟鮮明的保皇派,啟元帝最鐵杆的支持者,他們倆首先站出來,自然代表了一種態度,很明顯的,初親政的小皇帝需要百官們的表態。


    古語有雲:萬事開頭難。但俗語也說:有一就有二。還銀歸庫是啟元帝親政後下的第一道聖旨,而執行這道旨意的是本應強烈反對的攝政王,這種微妙的局麵,外加一些‘有心人’私下傳播的小道消息,讓朝中百官們都不由自主的展開了豐富的連想。


    能當上官的,尤其還是京官的,都不缺心計,而有心計的人,都難免喜歡‘挖開表麵看本質’,在淩次輔,趙王高調還銀之後,百官們把自己關進小書房,點燈熬油的‘沉思’半宿,然後,表情微妙的帶著自己思索出來的‘本質’,逐一展開了行動。


    淩次輔和趙王還銀後,京城詭異的呈現出了一片‘暴風雨前的寧靜’,而隨後的三,五天,便陸續有一些看似無背景且四麵不靠的,但其實都是曾和啟元帝‘相對淚眼’的庶族裏的青年才俊,貴族裏的浪子迴頭,勳爵裏的各種二代們,開始小規矩的還銀啦。


    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人家剛親政的天下共主要他們表明立場,且目前一直掌權的攝政王也都表示了默認(攝政王:掀桌!!老子才沒默認呢,老子是被架上去下不來啦),他們即沒有結黨營私的心,也沒有篡位奪權的意,人家小皇帝才十六歲,連個皇子都沒有,也不用站隊,為‘潛龍’謀福利。大夥都是想好好幹工作,以求‘上進’的人,皇帝讓還,那就……還唄!


    京城居,大不易,能混成京官兒的,基本家裏沒有太窮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京官們不缺錢,除了那種真正‘清如水,明如鏡’,清的隻靠俸祿活著的‘真清流’之外,還國庫的銀子這種行為,雖然會讓各家難過一陣子,但說實話,並不會讓人傷筋動骨。


    畢竟,敢借國庫銀子,而且拖了好久也不還的,基本都是實權派,實權派,代表的就是有權,有錢,有底蘊,不想還的時候當然就不還,可一旦想還了,拿出銀子來也不過就是分分鍾的事。


    戶部的銀子,早還晚還都是還,反正也躲不過去的,現在還出來,還能得皇上一個好印象,免得日後被清算,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人家攝政王都沒說什麽,還幫著皇帝主持大局了不是!(攝政王:強烈抗議,我是被逼噠)


    於是,在不起眼的二代們還完銀之後,保皇黨們聞風而動,中立派們也陸續起航,短短一個月的時候,京中官員已有大半還了戶部的銀款,就算是攝政王黨,也多少跟風還了一部分。


    這種情況,給京中和外省的官員,甚至是貧民百姓們,造成了一種啟元帝初親政便言行令止,萬民歸心的感覺。一時間,啟元帝威望大振。


    當然,有人高興,自然有人不高興,還錢,對一部分有錢的人來說,是很容易的,但對一部分沒錢的人,比如靠借銀活著的落魄貴族,隻有月俸的虛職權好多代,和家裏紈絝子弟無數,花錢像流水一般,但進項卻不多的,像黃首輔家這類的,卻是很難,很難,很難的。


    是的,黃首輔,當朝首輔,貴妃之祖父,京中一等一的實權人家,在百姓們想象中,躺著金,喝著銀,住著玉的黃府,還不起國庫的銀砸!!


    這說出去都沒人信,比如,黃貴妃,她就不信。


    “娘,你說咱家沒銀子?還不起國庫?”永和宮內殿裏,黃貴妃半靠在諾大的青鸞椅上,嘴張的老大,雙眼瞪的溜圓,語氣中充滿了一種‘我讀書讀的少,你別騙我’的感覺。


    “娘娘不信?”黃桂氏坐在下首,滿臉無奈的苦笑一聲:“也怪不得你,你爹剛說的時候,我也不信。”


    是啊,誰信啊,堂堂內閣首輔家,三個兒子,官職最小的都是五品,孫輩也不缺才俊,後宮裏還有一個掌著宮權的貴妃,這樣的家族,會沒銀子還國庫,不要開玩笑了好不好?人家七品,八品的小官都還幹淨了?


    “娘還能騙你嗎?”黃桂氏歎了口氣,伸手摸了摸情不自禁從青鸞椅上下來,圍著她轉了三圈,卻依然開口表示不信的女兒說:“又夏,你年紀小,又是女子,因此,以前家中之事長輩不曾提過,你多有不知,大燕開國之前,咱們黃家乃是南方豪族,前朝末帝暴政,高祖揭竿而起,黃家舉族之力助之,散盡家財,後高祖立國為燕,遍封功臣,黃家先祖得封皇商,然,士農工商,商為末等,先祖為後代計,棄商從文,三代而下,這才有了你祖父今日首輔之位的榮耀。”


    黃桂氏說的確實是真的,不過是改良版,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所謂揭竿而起的燕高祖,其實是個占山為王的山賊,而黃家,就是給高祖消髒的商戶之一,而且是隻有一間鋪子的小商戶,消髒也隻能消些零碎物件,什麽南方豪族,不過是黃先祖往自己往自己臉上抹金而已。


    燕高祖占山為王的了五,六年,諸候動亂,民不聊生,燕高祖雖在南方富饒之地,可他占的那個山地處偏遠,並無甚豪富,最後搶無可搶。在眼看就要餓死之前,高祖終於‘揭竿而起’,造了反,而黃家先祖也賣了自己的小鋪子,跟著高祖一起去了。


    後來,高祖一路開著外掛當了皇帝,同高祖起出‘微時’(真的很微了)的黃家也當了個皇商,隻可惜,黃家先祖大字不識一個,也無甚武藝,當初跟著高祖的時候,也就是在剛離開山寨時管管夥食,算算帳的夥頭兵,後來人家高祖開啟‘爭霸模式’的時候,黃家人的智商就跟不上趟了,爭霸後期就基本被甩沒影了。


    不過,高祖是個念舊的人,當了皇帝也沒忘了‘那些年一起倒賣過的舊衣’,因此,哪怕黃家這個皇商當的並不稱職,也沒擼了了事,而是派了人,專門‘輔助’他們。


    高祖在世時,黃家一直被‘輔助’,到是沒出過什麽事,隻是,高祖駕崩之後,他們就抓瞎了,高祖跟他們有‘情份’,人家高祖的兒子可沒有,看在老爹的份上,皇商不擼了,可‘輔助’什麽的,麻利接迴來,自己想辦法吧。


    一個皇商還要人‘輔助’,要你們幹嘛用啊?自己加油幹吧,有壓力才有動用,你們一定能幹的好,朕相信你們哦!高祖的兒子如是說。


    可惜,黃家沒能對得起高祖兒子的信任,‘輔助’一走,他們就內亂了,黃先祖的十六個兒子,九個女兒為了皇商之名和家產,人腦袋都快打成狗腦袋了,又腦殘的互相陷害,結果,那一年,獻進宮的胭脂把一眾小宮女擦的人鬼不分,黃家‘被’自愧掛冠,自去棄商從文,當起林間隱世家族了。


    直到黃首輔基因突變,異軍突起,眾人口中的南方貴族(土鱉家族)黃家才又重迴到了京中眾人的視線裏。


    “想當年先祖雖為黃家留下不少財物,但無奈族中子孫頗多,數度分家後,已大不如前……”


    黃先祖跟著高祖起義時打,砸,搶了不少好東西,可惜,他沒逃脫男人有錢就變壞的定律,光小妾就納了八個,連帶著元配,這男女十人,一生創造了十六個兒子,九個女兒,而十六個兒子,都繼承了父‘誌’,一生勵誌‘增產報國’,對增加大燕國男女比例失調這項事業,均無比熱情。


    在多的錢,也架不住分,駕不住糟啊。


    “隻是分家到也罷了,終歸是一個祖宗,都是黃氏一族,就算哪家困難些,總能相互接濟,不至於借銀渡日,隻不過……唉,想必你也知道,先帝雖去的早,卻也愛遊玩,在位七年間,往南邊去了六趟,有五趟就是咱們黃家接的駕……為此,借了戶部大筆的銀子……”


    分家還好,沒徹底沒完蛋了,但接駕這種事……其浪費錢的程度,請參照江南曹江,欠銀兩三百萬,和悲催後果——依然是曹江,抄的一幹二淨。更慘的還有李家——滅的一個不剩。


    “接駕到是為皇家辦事,到還不用擔心,可你也知道,咱們黃家人丁興旺,南邊老宅有上千口的族人,除了咱們這一支,多半沒什麽出息,他們靠著祖產,日子過的頗為艱難……”


    黃家人太能生了,可又養活不起,而黃首輔,他這個首輔本就是在夾縫中生存,生怕被人拿住把柄,平時收點禮物,安排安排族人都得小心翼翼的,貪汙這種事,他壓根就不敢做。


    “又夏,你祖父是黃家族長,按理不管是接駕的銀子,還是族人的欠款,都該你祖父統籌歸還,但是……”黃桂氏一臉苦澀的‘但是’。


    至於但是什麽,想當然的,是沒錢還了。


    “娘,你就說,咱們家到底欠了戶部多少銀子吧!”黃貴妃揮手果斷製止了黃桂氏無休無止的訴苦,直接問出了最根本的問題。


    “這個……又夏啊!”黃桂氏搓了搓手,猶豫不決的,眼淚朦朧的,在閨女‘你說吧,我挺的住’的眼神中,脫口而說:“八百萬兩。”


    “什,什麽?八,八百,萬萬兩……”黃貴妃迷茫的重複了一遍,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親娘,而後,在親娘幾乎落淚的神情中,眼前一黑,直接昏死了過去。


    打擊太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炮灰司寢絆君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柯並收藏炮灰司寢絆君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