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正心頭一跳。
叫中書舍人來,自然不是為了商議政事,本朝自打有這個官職起,就是為了草擬詔書而存在。
這是要……?
……
步出宮門的時候,夏侯渝不由長長出了口氣,風一吹,感覺身上一涼,全是冷汗。
饒是他膽子大,敢在跟皇帝說話時偶爾插科打諢,可也並不代表他不帶腦子和心眼。
尤其是在麵對這麽一位聰明而又多疑的皇帝時,往往自以為表現良好時,到頭來卻隻會證明是自作聰明。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坦誠。
夏侯渝想娶顧香生是真,一片真心毋庸置疑,但他對皇位也不是毫不在意,兩項權衡,自然前者更重要一些,所以在前者的事情上說實話,後者則打馬虎眼,七分真,三分假,才顯得更真。
皇帝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他不會因為你表示自己無意於皇位,就不把你列入考慮。
當然,他也不會因為你想要皇位,就真把皇位給你。
夏侯渝大病初愈,又要在方才應對的時候處處小心,真可謂是如履薄冰,此時鬆懈下來,便覺得渾身乏力,恨不得迴去睡上個三天三夜才罷休。
他剛迴到王府,上官和與黃珍等人便迎上來,眾人擔心他在皇宮裏的表現,像以往一樣,夏侯渝每次從宮裏迴來,都要跟幕僚聚在一起,將皇帝說過的話拿出來搗碎了琢磨研究,揣測帝心。
今天他覺得心裏有些憔悴,說沒兩句上下眼皮就直打架,上官和等人見狀便勸他去歇息,結果夏侯渝還沒動,外頭下人就來報,說宮裏來了人,宣詔的。
夏侯渝一愣,心裏隱隱猜測可能跟自己方才與皇帝的談話有關,但又不肯定,沒來得及多想,趕緊帶著人出去迎詔。
過來宣詔的是禮曹一位官員,雙方寒暄幾句,對方打開詔書照本宣科。
出乎意料的是,詔書非止一道,而有三道。
☆、第133章
第一道詔書是改封詔書,將夏侯渝封爵裏的“遠”字改為“肅”字,也就是說,從今往後,遠王就成了肅王。
遠這個封號,原先在本朝是絕無僅有的,顧名思義,夏侯渝從魏國遠道而來,千裏迢迢歸國,皇帝就賜了個遠字,可想而知當初有多隨意。
肅就不一樣了,剛德克就、執心決斷曰肅,這個封號在一定程度上,是表明了皇帝對夏侯渝渤州之行的肯定,那些聽得出弦外之音的聰明人,自然就不敢再嘰嘰歪歪,上疏彈劾了。
夏侯渝出身再低,畢竟也是皇子,放眼齊國這些成年的皇子,唯獨夏侯渝的封號最是寒酸,難免讓人覺得皇帝厚此薄彼,對夏侯渝不是很看重,這次改封,也算是彌補了。
第二道詔書,則是任命夏侯渝為柴州刺史。
柴州在齊國北麵,因常年與迴鶻交火,而處於最前線的位置,還曾經被迴鶻人攻占過。別人當刺史,就算地處偏遠苦寒,起碼還是貨真價實的一方長官,去柴州當刺史,則等於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隨時有掉下去的風險。每年吏曹門庭若市,官員們踏破門檻打通關節想往上走,就是柴州和彭州這種直麵迴鶻人的地方無人問津,朝廷倒貼都未必有人想去。
如果說前麵那一道詔書,眾人還驚喜交加的話,等第二道詔書一出來,所有人看夏侯渝的目光,就不是賀喜,而是同情了,王府上下更是大驚失色,半點喜色都沒有了。
夏侯渝捧著詔書微微苦笑,幾乎要以為自己方才在宮裏頭是不是哪句話說得不妥,將皇帝大大給得罪了。
帝心難測這句話,此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他婉拒參與伐魏戰爭,皇帝就直接將他踢到柴州去直麵迴鶻人,夏侯渝簡直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慶幸好,還是應該為自己抹一把辛酸淚好。
“第三道詔書呢?”他咳嗽幾聲,感覺從宮裏迴來之後,頭暈好像又加重了。
宣詔的官員笑道:“第三道詔書,原是有兩份,陛下不讓馬上宣讀,說是要等宮裏頭來人,才決定讀哪一份。”
旁人聽得莫名其妙,詔書還有兩個版本,哪裏見過這樣的奇事?
上官和忍不住上前詢問:“敢問這兩份詔書分別說的是什麽內容?”
因方才已經收過沉甸甸的錢袋,夏侯渝又剛剛改封,官員也未敢過於拿大,便笑道:“陛下有命,不可說,還請不要讓下官為難。”
夏侯渝卻隱隱有所預料:“你不能說,我不為難你,你將詔書給我,我自己看便行了。”
那官員麵露難色,管家張芹及時又將一個精致繡袋塞過去。
對方這才將詔書遞給夏侯渝,還再三交代:“殿下看看也就罷了,還請不要聲張。”
夏侯渝哪裏顧得上迴答,他發現這所謂的“第三道詔書”,其實是有兩道,也就是對方說的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與他無關,與顧香生有關,是將顧香生的“濟寧伯”,晉封為“濟寧侯”。
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順序,伯爵為正四品上,略低於侯爵,當初顧香生他們這幫從邵州來的人裏頭,隻有徐澈一人被封為侯,但這也是應當的,因為從名義上來說,徐澈本來就是眾人之首。
但現在無端端的,卻又有一道晉封的詔書,這未免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皇帝要封賞,用不著他自己想理由,底下的人總會將詔書寫得漂漂亮亮,上麵洋洋灑灑一大堆溢美之詞,將顧香生誇得天下無雙,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其實什麽有用的內容都沒有,盡是些浮華修飾。
夏侯渝眉頭微蹙,想不通皇帝為何忽然會想起要晉封顧香生。
他又拿起另外一道詔書,不看倒還好,一看之下,麵色微變,連帶著唿吸也為之一滯。
上官和與黃珍見他臉色不對,也都湊過來看。
隻見上麵寫著:
維承光三十二年五月廿五日,皇帝遣使持節冊命曰:於戲!惟爾濟寧伯顧香生,地胄清華,誌懷高遠,地宅南交,心懸北闕,文教聿宣,聲績備舉。式遵典禮,作儷大藩,是用命爾為肅王妃。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上官和與黃珍登時傻了眼,麵麵相覷。
自家郎君傾心顧氏,他們自然是知道的,先時還幫郎君謀劃過要如何才能讓皇帝同意他抱得美人歸,隻沒想到這好事會來得如此之快,皇帝竟連冊文都準備好了。
黃珍細心一些,他甚至還注意到這道冊文與以往不同的一些細節。
論理說,這種冊封王妃妃嬪一類的詔書,格式都大同小異,無非是換個人名,像冊封王妃,人名後麵跟著的一般就是“質性柔順,訓彰禮教,譽表幽閑”之類的詞句,用來形容該女子閨德出眾雲雲。
然而在冊封肅王妃的這道詔書上,卻出現了一般隻會用在男性功臣上的遣詞造句,譬如“文教聿宣,聲績備舉”。這樣的字眼,從前是絕對不可能用在女子身上的。
正因為顧香生的爵位不同以往,所以詔書自然也特殊一些,不能按照慣例來,擬詔的官員也算是費盡心思不遺餘力了。
一道冊封詔書,一道賜婚詔書,看得黃珍有些糊塗。
夏侯渝卻有些明白了,他抬起頭問:“陛下是否召了濟寧伯進宮?”
奉詔官員點點頭:“正是。”
皇帝的意思是,這第三道詔書,最終以哪一道為準,取決的是顧香生入宮麵聖的結果。
夏侯渝不由苦笑。
他覺得皇帝的思路真是完完全全異於常人,以他不算蠢笨的腦子,尚且猜不透這位老爹的下一步,如此看來,他大哥會被耍得團團轉還不入皇帝法眼,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官員見夏侯渝的麵色有些不好,便道:“殿下不如先去歇息,待宮中來人,下官再請殿下過來也不遲。”
夏侯渝搖搖頭,將頭上一把虛汗抹去:“我且等等。”
陛下會問什麽,而香生姐姐又會如何應答?
……
此時的大慶殿偏殿,顧香生坐了將近半個時辰,才終於得到皇帝召見的通報。
越是高位之人,越喜歡講究排場,下位者求見,不讓對方等個一時半刻,好像就說不過去似的。
然而這同時也是一種心理戰,下位者在等待的過程中,心中難免惴惴不安,等到見麵的時候,就會更加緊張,心思也容易被上位者掌握。
樂正從內殿出來的時候,正好就看見顧香生坐在那裏,麵色沉靜,好像在思考什麽,又好像什麽也沒想。
靜水流深,令人望之心緒不知不覺寧靜下來。
她不缺美貌,但第一眼被人注意到的,卻絕對不是美貌。
對方抬眼朝樂正頷首微笑,起身拱手:“樂內監安好。”
樂正也笑:“濟寧伯安好,您快進去罷,陛下等著呢。”
顧香生道了一聲謝,隨他入內,沒有多餘言語。
皇帝倒沒有故意晾著她,顧香生一進去,他便嗬嗬笑道:“濟寧伯來了!”
顧香生行了禮,皇帝沒說來意,她便也靜靜等著。
仔細算起來,這其實還是她第二迴與皇帝進行私下的會麵,上一次則是與徐澈他們一起,皇帝日理萬機,區區一個顧香生,並不值得他多費心神。
皇帝道:“你在長春觀住得可還習慣?”
顧香生:“托陛下洪福,臣一切都好。”
皇帝:“若是有什麽不習慣的,就隻管說。朕知道你在魏國過的也是金枝玉葉一般的生活,道觀再好,也難免清苦,你為了避開流言蜚語,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顧香生:“陛下過獎了,臣在邵州時,也不是沒過過苦日子,如今比起來,已經十分舒適了。”
皇帝唔了一聲:“聽說你擅長種花,尤其是茶花?”
顧香生:“也談不上擅長,隻是喜愛而已。”
皇帝笑道:“那可巧了,朕也喜歡茶花,尤其是一斛珠,不過齊國境內的一斛珠極為罕見,這花又極嬌貴,能栽活的寥寥無幾,是也不是?”
顧香生:“正是,一斛珠喜愛濕潤溫暖之地,多長於吳越和魏國。”
皇帝點點頭:“可惜了,朕號稱天子,卻還沒見過一斛珠裏最珍稀的‘紫珠’,傳聞這個品種隻有在魏國皇宮才有,你想必是見過的罷?”
顧香生:“是,臣曾見過,的確稱得上國色天香。”
皇帝饒富興致:“比之牡丹如何?”
顧香生:“春花秋月,各擅其場。”
皇帝撫掌而笑:“那便好了,待齊軍攻克魏國,朕定會讓人好生留意保存這花,將其送到齊國來,到時候濟寧伯可要幫朕掌掌眼,看究竟是不是那傳說中的‘紫珠’啊!”
顧香生一愣,很快答道:“願為陛下驅遣!”
皇帝挑眉:“你聽說了伐魏的事情,難道就沒有什麽話要說麽?朕知道你的父母親人俱在魏國,難道你就不為他們求個情?”
顧香生想了想,道:“沙場征戰,各為其主,死傷在所難免,臣無從勸起。至於臣的父母親人,並無在沙場征戰的武將,日後魏國若戰敗歸順,他們定也位列降臣之伍。陛下乃有為明君,就算臣不說,陛下也不可能妄殺,但若陛下想殺他們,便是臣求了情也無用。”
直到此刻,她仍舊沒有弄明白皇帝今日將她召入宮的用意。
若說是為了試探自己對齊國伐魏的想法,那皇帝未免也太閑了,因為她現在無兵無權,完全左右不了大局,想法是什麽更不重要。
皇帝笑了起來:“你倒是實在!好啦,朕也不與你兜圈子扯閑篇了,今日五郎入宮,向朕說了要求娶你之事,你可知道?”
顧香生這才吃了一驚:“臣不知。”
先前夏侯渝也曾與她提過此事,但她萬萬沒想到對方會如此膽大妄為,直接就向皇帝提出來了。
那最後到底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想及此,顧香生不免忐忑,再也偽裝不出鎮定。
叫中書舍人來,自然不是為了商議政事,本朝自打有這個官職起,就是為了草擬詔書而存在。
這是要……?
……
步出宮門的時候,夏侯渝不由長長出了口氣,風一吹,感覺身上一涼,全是冷汗。
饒是他膽子大,敢在跟皇帝說話時偶爾插科打諢,可也並不代表他不帶腦子和心眼。
尤其是在麵對這麽一位聰明而又多疑的皇帝時,往往自以為表現良好時,到頭來卻隻會證明是自作聰明。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坦誠。
夏侯渝想娶顧香生是真,一片真心毋庸置疑,但他對皇位也不是毫不在意,兩項權衡,自然前者更重要一些,所以在前者的事情上說實話,後者則打馬虎眼,七分真,三分假,才顯得更真。
皇帝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他不會因為你表示自己無意於皇位,就不把你列入考慮。
當然,他也不會因為你想要皇位,就真把皇位給你。
夏侯渝大病初愈,又要在方才應對的時候處處小心,真可謂是如履薄冰,此時鬆懈下來,便覺得渾身乏力,恨不得迴去睡上個三天三夜才罷休。
他剛迴到王府,上官和與黃珍等人便迎上來,眾人擔心他在皇宮裏的表現,像以往一樣,夏侯渝每次從宮裏迴來,都要跟幕僚聚在一起,將皇帝說過的話拿出來搗碎了琢磨研究,揣測帝心。
今天他覺得心裏有些憔悴,說沒兩句上下眼皮就直打架,上官和等人見狀便勸他去歇息,結果夏侯渝還沒動,外頭下人就來報,說宮裏來了人,宣詔的。
夏侯渝一愣,心裏隱隱猜測可能跟自己方才與皇帝的談話有關,但又不肯定,沒來得及多想,趕緊帶著人出去迎詔。
過來宣詔的是禮曹一位官員,雙方寒暄幾句,對方打開詔書照本宣科。
出乎意料的是,詔書非止一道,而有三道。
☆、第133章
第一道詔書是改封詔書,將夏侯渝封爵裏的“遠”字改為“肅”字,也就是說,從今往後,遠王就成了肅王。
遠這個封號,原先在本朝是絕無僅有的,顧名思義,夏侯渝從魏國遠道而來,千裏迢迢歸國,皇帝就賜了個遠字,可想而知當初有多隨意。
肅就不一樣了,剛德克就、執心決斷曰肅,這個封號在一定程度上,是表明了皇帝對夏侯渝渤州之行的肯定,那些聽得出弦外之音的聰明人,自然就不敢再嘰嘰歪歪,上疏彈劾了。
夏侯渝出身再低,畢竟也是皇子,放眼齊國這些成年的皇子,唯獨夏侯渝的封號最是寒酸,難免讓人覺得皇帝厚此薄彼,對夏侯渝不是很看重,這次改封,也算是彌補了。
第二道詔書,則是任命夏侯渝為柴州刺史。
柴州在齊國北麵,因常年與迴鶻交火,而處於最前線的位置,還曾經被迴鶻人攻占過。別人當刺史,就算地處偏遠苦寒,起碼還是貨真價實的一方長官,去柴州當刺史,則等於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隨時有掉下去的風險。每年吏曹門庭若市,官員們踏破門檻打通關節想往上走,就是柴州和彭州這種直麵迴鶻人的地方無人問津,朝廷倒貼都未必有人想去。
如果說前麵那一道詔書,眾人還驚喜交加的話,等第二道詔書一出來,所有人看夏侯渝的目光,就不是賀喜,而是同情了,王府上下更是大驚失色,半點喜色都沒有了。
夏侯渝捧著詔書微微苦笑,幾乎要以為自己方才在宮裏頭是不是哪句話說得不妥,將皇帝大大給得罪了。
帝心難測這句話,此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他婉拒參與伐魏戰爭,皇帝就直接將他踢到柴州去直麵迴鶻人,夏侯渝簡直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慶幸好,還是應該為自己抹一把辛酸淚好。
“第三道詔書呢?”他咳嗽幾聲,感覺從宮裏迴來之後,頭暈好像又加重了。
宣詔的官員笑道:“第三道詔書,原是有兩份,陛下不讓馬上宣讀,說是要等宮裏頭來人,才決定讀哪一份。”
旁人聽得莫名其妙,詔書還有兩個版本,哪裏見過這樣的奇事?
上官和忍不住上前詢問:“敢問這兩份詔書分別說的是什麽內容?”
因方才已經收過沉甸甸的錢袋,夏侯渝又剛剛改封,官員也未敢過於拿大,便笑道:“陛下有命,不可說,還請不要讓下官為難。”
夏侯渝卻隱隱有所預料:“你不能說,我不為難你,你將詔書給我,我自己看便行了。”
那官員麵露難色,管家張芹及時又將一個精致繡袋塞過去。
對方這才將詔書遞給夏侯渝,還再三交代:“殿下看看也就罷了,還請不要聲張。”
夏侯渝哪裏顧得上迴答,他發現這所謂的“第三道詔書”,其實是有兩道,也就是對方說的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與他無關,與顧香生有關,是將顧香生的“濟寧伯”,晉封為“濟寧侯”。
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順序,伯爵為正四品上,略低於侯爵,當初顧香生他們這幫從邵州來的人裏頭,隻有徐澈一人被封為侯,但這也是應當的,因為從名義上來說,徐澈本來就是眾人之首。
但現在無端端的,卻又有一道晉封的詔書,這未免令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皇帝要封賞,用不著他自己想理由,底下的人總會將詔書寫得漂漂亮亮,上麵洋洋灑灑一大堆溢美之詞,將顧香生誇得天下無雙,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其實什麽有用的內容都沒有,盡是些浮華修飾。
夏侯渝眉頭微蹙,想不通皇帝為何忽然會想起要晉封顧香生。
他又拿起另外一道詔書,不看倒還好,一看之下,麵色微變,連帶著唿吸也為之一滯。
上官和與黃珍見他臉色不對,也都湊過來看。
隻見上麵寫著:
維承光三十二年五月廿五日,皇帝遣使持節冊命曰:於戲!惟爾濟寧伯顧香生,地胄清華,誌懷高遠,地宅南交,心懸北闕,文教聿宣,聲績備舉。式遵典禮,作儷大藩,是用命爾為肅王妃。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上官和與黃珍登時傻了眼,麵麵相覷。
自家郎君傾心顧氏,他們自然是知道的,先時還幫郎君謀劃過要如何才能讓皇帝同意他抱得美人歸,隻沒想到這好事會來得如此之快,皇帝竟連冊文都準備好了。
黃珍細心一些,他甚至還注意到這道冊文與以往不同的一些細節。
論理說,這種冊封王妃妃嬪一類的詔書,格式都大同小異,無非是換個人名,像冊封王妃,人名後麵跟著的一般就是“質性柔順,訓彰禮教,譽表幽閑”之類的詞句,用來形容該女子閨德出眾雲雲。
然而在冊封肅王妃的這道詔書上,卻出現了一般隻會用在男性功臣上的遣詞造句,譬如“文教聿宣,聲績備舉”。這樣的字眼,從前是絕對不可能用在女子身上的。
正因為顧香生的爵位不同以往,所以詔書自然也特殊一些,不能按照慣例來,擬詔的官員也算是費盡心思不遺餘力了。
一道冊封詔書,一道賜婚詔書,看得黃珍有些糊塗。
夏侯渝卻有些明白了,他抬起頭問:“陛下是否召了濟寧伯進宮?”
奉詔官員點點頭:“正是。”
皇帝的意思是,這第三道詔書,最終以哪一道為準,取決的是顧香生入宮麵聖的結果。
夏侯渝不由苦笑。
他覺得皇帝的思路真是完完全全異於常人,以他不算蠢笨的腦子,尚且猜不透這位老爹的下一步,如此看來,他大哥會被耍得團團轉還不入皇帝法眼,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官員見夏侯渝的麵色有些不好,便道:“殿下不如先去歇息,待宮中來人,下官再請殿下過來也不遲。”
夏侯渝搖搖頭,將頭上一把虛汗抹去:“我且等等。”
陛下會問什麽,而香生姐姐又會如何應答?
……
此時的大慶殿偏殿,顧香生坐了將近半個時辰,才終於得到皇帝召見的通報。
越是高位之人,越喜歡講究排場,下位者求見,不讓對方等個一時半刻,好像就說不過去似的。
然而這同時也是一種心理戰,下位者在等待的過程中,心中難免惴惴不安,等到見麵的時候,就會更加緊張,心思也容易被上位者掌握。
樂正從內殿出來的時候,正好就看見顧香生坐在那裏,麵色沉靜,好像在思考什麽,又好像什麽也沒想。
靜水流深,令人望之心緒不知不覺寧靜下來。
她不缺美貌,但第一眼被人注意到的,卻絕對不是美貌。
對方抬眼朝樂正頷首微笑,起身拱手:“樂內監安好。”
樂正也笑:“濟寧伯安好,您快進去罷,陛下等著呢。”
顧香生道了一聲謝,隨他入內,沒有多餘言語。
皇帝倒沒有故意晾著她,顧香生一進去,他便嗬嗬笑道:“濟寧伯來了!”
顧香生行了禮,皇帝沒說來意,她便也靜靜等著。
仔細算起來,這其實還是她第二迴與皇帝進行私下的會麵,上一次則是與徐澈他們一起,皇帝日理萬機,區區一個顧香生,並不值得他多費心神。
皇帝道:“你在長春觀住得可還習慣?”
顧香生:“托陛下洪福,臣一切都好。”
皇帝:“若是有什麽不習慣的,就隻管說。朕知道你在魏國過的也是金枝玉葉一般的生活,道觀再好,也難免清苦,你為了避開流言蜚語,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顧香生:“陛下過獎了,臣在邵州時,也不是沒過過苦日子,如今比起來,已經十分舒適了。”
皇帝唔了一聲:“聽說你擅長種花,尤其是茶花?”
顧香生:“也談不上擅長,隻是喜愛而已。”
皇帝笑道:“那可巧了,朕也喜歡茶花,尤其是一斛珠,不過齊國境內的一斛珠極為罕見,這花又極嬌貴,能栽活的寥寥無幾,是也不是?”
顧香生:“正是,一斛珠喜愛濕潤溫暖之地,多長於吳越和魏國。”
皇帝點點頭:“可惜了,朕號稱天子,卻還沒見過一斛珠裏最珍稀的‘紫珠’,傳聞這個品種隻有在魏國皇宮才有,你想必是見過的罷?”
顧香生:“是,臣曾見過,的確稱得上國色天香。”
皇帝饒富興致:“比之牡丹如何?”
顧香生:“春花秋月,各擅其場。”
皇帝撫掌而笑:“那便好了,待齊軍攻克魏國,朕定會讓人好生留意保存這花,將其送到齊國來,到時候濟寧伯可要幫朕掌掌眼,看究竟是不是那傳說中的‘紫珠’啊!”
顧香生一愣,很快答道:“願為陛下驅遣!”
皇帝挑眉:“你聽說了伐魏的事情,難道就沒有什麽話要說麽?朕知道你的父母親人俱在魏國,難道你就不為他們求個情?”
顧香生想了想,道:“沙場征戰,各為其主,死傷在所難免,臣無從勸起。至於臣的父母親人,並無在沙場征戰的武將,日後魏國若戰敗歸順,他們定也位列降臣之伍。陛下乃有為明君,就算臣不說,陛下也不可能妄殺,但若陛下想殺他們,便是臣求了情也無用。”
直到此刻,她仍舊沒有弄明白皇帝今日將她召入宮的用意。
若說是為了試探自己對齊國伐魏的想法,那皇帝未免也太閑了,因為她現在無兵無權,完全左右不了大局,想法是什麽更不重要。
皇帝笑了起來:“你倒是實在!好啦,朕也不與你兜圈子扯閑篇了,今日五郎入宮,向朕說了要求娶你之事,你可知道?”
顧香生這才吃了一驚:“臣不知。”
先前夏侯渝也曾與她提過此事,但她萬萬沒想到對方會如此膽大妄為,直接就向皇帝提出來了。
那最後到底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想及此,顧香生不免忐忑,再也偽裝不出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