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青絲掩*……”顧香生似乎也覺得後邊的詩句過於直白露骨,皺了皺眉,便不再念下去。
然而單隻這幾句,已經足夠讓人迴味悠長,浮想聯翩了。
同安公主臉色鐵青:“這帕子是從哪來的!”
顧畫生自然迴答不出來,她的婢女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公主,您大慈大悲網開一麵,別再讓我家娘子為您保守秘密了,我家娘子為了您,日日心驚膽戰,生怕泄露了秘密,又礙於朋友情誼無法拒絕,方才會憔悴成這樣啊!”
這通沒頭沒腦的話,登時聽得所有人都愣住了,禁不住往同安公主那邊望去。
同安公主勃然大怒:“你這賤婢,膽敢汙蔑我!來啊,將她拖下去!”
“慢著。”顧香生製止,“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事關我二姐姐的名譽,我自然要問個明白,若是這婢女膽敢汙蔑公主,不必公主動手,我也要嚴加懲處。”
同安公主怒道:“還問什麽,她擺明了滿口胡言!”
那婢女卻不等旁人再盤問,就一股腦地倒出來:“奴婢並非胡言!公主看上了一名郎君,偶爾出宮赴雲香別館與其私會,卻怕別人發現,因而喊上我家娘子一道,以此為掩護,我家娘子勸阻無效,隻得幫忙隱瞞,久而久之,無人訴說,心中難免鬱鬱……啊!”
卻是同安公主衝出去,一掌將人給摑倒在地。
但她沒有再次出手的機會,因為碧霄已經眼明手快將那婢女給拉了起來,躲到一邊。
顧香生轉向顧畫生:“二姐姐,你那婢女所言,是真是假?”
顧畫生已經完全懵住了,她雖然不知道事情為何會是這樣的發展,可就算再蠢,她也不至於蠢到連這個洗白的大好機會都放過,愣了好一會兒之後,連連點頭:“是這樣,就是這樣的!”
同安公主氣得都要吐血了:“你這賤人,你們聯合起來作弄我,血口噴人!”
她似乎想要去打顧畫生,卻被劉貴妃一聲斷喝:“公主病了,語無倫次,行不由己,你們還不攔住她!”
聽見劉貴妃發令,宮婢們這才趕忙上前將同安公主攔下來。
眾人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這一幕,隻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夠用。
事態發展如此急轉直下,跌宕起伏,任誰都沒有料到,本以為顧氏珠胎暗結,怎麽到頭來,卻成了同安公主與人私通,顧氏幫忙為其遮掩了呢?
那婢女說得有鼻子有眼,顧氏也承認了,難不成還真有這迴事?
看戲的心思各異,饒富興致,被當作戲子的,卻未必就那麽高興愉快了。
如同此時,同安公主惡狠狠盯著顧畫生,亟欲噬人的樣子,看著還真有點瘮人。
劉貴妃淡淡道:“公主與顧氏既然身體不適,就先下去著太醫診治罷,不過大好日子,也不能因為她們而令諸位掃興,是非黑白,個中緣由,待宴後再問個清楚便是,思王妃以為呢?”
這種情況下,顧香生當然不能否決,因為同安公主出醜,同樣事關天家顏麵,不過就算劉貴妃想要掩蓋也不可能了,事後有皇帝在,來龍去脈自然會清清楚楚,屆時公主未婚而與人私通,隻怕要下嫁也沒人敢接受吧?
顧香生露出一抹笑容,點點頭:“貴妃所言極是。”
二人達成共識,相關人等悉數被帶下歇息,宴會得以繼續,歌舞依舊動人,隻是經過方才的事情之後,在場恐怕沒幾個人還有心情繼續欣賞。
即便是小焦氏和顧琴生,也還處於半恍惚的狀態。
前半段她們看明白了,同安公主許是有備而來,打算通過顧畫生來陷害顧香生,背後也許還有劉貴妃的影子。
可後半段又是怎麽迴事?
小焦氏不由朝顧香生望過去。
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難道果真與四娘有關?
除了她,還有誰能破開這局,來了個出其不意?
梳著飛仙髻的清麗少女似乎注意到她的視線,抿唇笑了笑,纖纖素手拈著酒杯朝她遙遙一舉。
小焦氏也跟著一笑,慢慢放下心來。
與顧香生相互祝酒,小焦氏的視線無意間朝劉貴妃那裏掠過,卻見後者神色從容,與命婦女眷談笑自若,仿佛壓根就沒將方才的事情放在心上。
同安公主的名聲岌岌可危,她卻還這般自在,若非毫不關心女兒死活,就是城府極深,必有後招。
小焦氏的心又提了起來。
與此同時,湖邊,外臣所在的端午宴,也正在上演一場出乎意料的好戲。
☆、第63章
皇帝並不知道女眷那邊發生的事情,就算知道了,貿然結束宴會,也隻會讓事情更快擴散出去。
魏臨說出懷念兄弟的那一番話之後,皇帝不置可否,有些善於揣摩聖心的臣子卻已經看出皇帝隱藏在不表態之下的態度,也都跟著錦上添花,請求皇帝允許遠在黃州的三皇子歸來。
有這麽多的台階下,皇帝自然也就順勢同意了。
說到底,他心裏對這個兒子也還有幾分父子親情的,也未必沒有想到魏節很可能是被冤枉的,但當時證據確鑿,足可定案,而他又不願意深究下去,將魏節拎出來,為案子作結,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一個並不算怎麽壞的結果。
時過境遷,當起初的憤怒逐漸消散,皇帝就想起遠在天邊的兒子的好處了,魏臨私下與李氏有了交易,更是不吝於在皇帝麵前將魏節這幾年的處境一一道來,勾出皇帝並不多見的惻隱之心。
寥寥幾句話,皇帝雖然還未正式表態,但魏節迴京似乎已經板上釘釘,這看起來好像是心血來潮,實際上卻是醞釀已久的結果,假如魏臨沒有看出父親的心思,也不會選擇在這種場合開口。
然而在別人看來,卻像是皇帝聽進了思王的話。
“陛下,臣有言進。”說話的是少府監喬岱。
眾樂融融之下,他的發話顯得有些突兀,旁人斜睨著他,隻當他是要勸阻皇帝召三皇子迴京。
永康帝也是這麽以為的,他挑起眉毛,意興闌珊:“時值端午佳節,君臣同樂,不談國事,卿便不要掃興了罷?”
喬岱卻笑道:“陛下誤會了,臣要說的話,雖與國事有關,卻是大大的喜事!”
皇帝喔了一聲,多出幾分興趣:“願聞其詳。”
喬岱道:“臣一舊友,昔年曾任殿中丞,後外放為官,如今任蓀州長史,名曰李純齋,陛下興許也有幾分印象?”
皇帝想了想,好像還真有這麽個人。
喬岱道:“上月李長史來信,對臣提起一樁奇事,說是某天也裏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令人夜不安寢,結果翌日蓀州百姓醒來之後,有人上山伐木,赫然發現山下多了一塊石頭,狀若仙翁行禮,以為奇觀,如此一傳十,十傳百,連蓀州官員也聽說此事,紛紛趕過去查看,發現還真有其事,若說鬼斧神工,也不過如此。便有人說這是陛下聖德,平南蠻而定吳越,故此,上天降下吉兆,以證天命歸於大魏呢!”
聽到這裏,眾人就明白了,這喬岱是要獻祥瑞!
所謂祥瑞,古往今來不再少數,無非上有所好,於是底下臣民為了討好當政者,所以便獻上祥瑞,博得當政者的歡心,以表明對方天命所歸,當然也有許多當政者原本想用這種手段來愚弄百姓,最後把自己也給繞了進去。
皇帝這下確確實實提起興趣了,不管這祥瑞是真是假,對於自己來說,這都是一個大大的好處,說不定傳揚出去還有助於加快吳越百姓歸順的進度呢。
“那塊石頭如今在何處?”
喬岱忙道:“臣得知後,便讓李純齋將石頭運進京來,如今就在宮外,隻要陛下允可,即刻便可呈送陛下麵前!”
皇帝笑道:“那就快快送過來,讓朕一觀!”
有這麽一句話,底下自有人去辦妥。
雖然還沒親眼看見那塊石頭,但許多人心裏已經有些扼腕。
扼腕的是自己腦子太笨反應太慢,怎麽就沒想過這個拍馬屁的法子呢!
要知道本朝天子登基以來,還未有人獻過祥瑞呢,若是能博得龍心大悅,何愁榮華富貴不滾滾而來?
可惜讓喬岱這家夥摘得了頭籌啊!
石頭很快就送過來了,足足有一人高,兩人寬,通體澄黃,間或夾雜屢屢白色,摸上去比普通石頭要光滑許多,幾個人是搬不動的,還是用了車子才送到皇帝跟前。
這麽大的陣仗,自然熙熙攘攘,也引起女眷那邊的注意。
皇帝抬眼一看,嗬,石頭不像尋常石頭,單是這樣看著,已經顯出幾分特別,再仔細一瞧,這石頭矗立在那裏,可不正像一名長胡子老翁在拱手拜禮?
皇帝越看越是歡喜,原本他還覺得這很可能是喬岱為了溜須拍馬,與地方官員聯合弄出來的一出鬧劇,但現在看來,這樣一塊石頭,並非人工所能雕琢而成,指不定還真是上天降下的吉兆。
不單他這樣覺得,連旁邊圍觀的官員們,也都紛紛跟著湊趣,連連稱頌。
若換了以往,皇帝未必會這樣高興,但在經曆最近接連兩場戰事之後,就連他也覺得,自己的功績未必會比先帝遜色,假以時日,若能打敗北齊,統一天下,創下不世功業,即便是創立大魏的先帝,也無法與他並肩比擬了。
到了那個時候,看誰還敢再抓著深州之盟的恥辱不放,說他隻能守成,無法拓土?
喬岱在一旁道:“當地鄉民於雨夜中發現此石所在五色生光,直衝雲霄,才能循跡找到這塊石頭,說起來定是上天指引的緣故,臣鬥膽,請陛下為此石賜名!”
皇帝繞著石頭走了兩圈,撚須道:“此石既然形似仙翁,便叫仙翁石罷!”
眾人連忙紛紛稱讚。
皇帝餘光一瞥,見魏臨侍立一旁,便道:“思王怎麽不說話?”
魏臨笑道:“臣在想,要為它作首什麽樣的詩才好。”
他的話提醒了皇帝,後者頷首笑道:“不錯,適逢佳節,又有嘉石進獻,何能無詩?眾卿皆有八鬥之才,便看你們的了!”
這種場合怎麽能少得了顧經,他的官職不算顯赫,平日裏商議國政大事,皇帝肯定會私底下召集近臣開小朝會,他也不在其中,因為女兒嫁給思王的緣故,他與思王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許多,此時見女婿發話,他心想自己這個當嶽丈的,自然要幫忙,便踏著方步,一邊當先吟出第一首詩。
顧經的詩是長詩,一邊想一邊念,任誰也要驚歎一聲才華橫溢,歌功頌德的詩作做得再好,其實也就那麽迴事,但拍馬屁也有水平高下之分,顧經的詩作毫無疑問是製誥詩裏水平頂尖的那種。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這首花團錦簇的詩作給吸引住了,連皇帝也不例外,大臣之中,則有許多人邊聽邊想,打算也作首比顧經還要好的,來個一鳴驚人,有人則後悔自己今天沒料到這一遭,不然大可讓門客提前作上幾首,也免得今日窘迫,也有的人對所謂祥瑞不以為然,打從一開始就沒準備摻和的。
“……龍光射鬥牛,仙翁謁……”
顧經堪堪念到一半,旁邊雙手捧著玉盞的婢女忽然啊了一聲,音量不大,卻足以被大部分人聽見。
皇帝禁不住皺眉迴頭。
那宮婢本是跟在皇帝身後,負責遞酒的,因為皇帝此時沒有在座席上,而是負手四處走,宮婢緊隨其後,隻要他想喝酒了,一迴頭,自然就有佳釀奉上,可謂周到之至。
然而這宮婢絆了一下,身形踉蹌,雖然不至於摔倒,但盤中玉盞卻托不住,就往旁邊摔落。
錚的一聲,玉盞玉杯紛紛落地,碎片四濺。
宮婢嚇了一大跳,都快哭出來的,連忙跪下請罪。
永康帝還不到桀紂那等昏君的地步,當然也不可能為了這點小事殺人,頂多隻是有點不高興,因為玉碎並不是什麽好寓意,古有“荊山鵲飛而玉碎,隨岸蛇生而珠死”之說,今天本是大好日子,偏偏出了這個做不怎麽愉快的小插曲。
見宮人很快上來收拾,他悶哼一聲,也沒說什麽,便準備轉過身繼續走。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又聽見旁邊傳來一聲驚唿:“這石頭怎麽出現裂痕了!”
皇帝趕忙循聲望去,他離石頭約莫八、九步距離,不太遠,也不近,看不太清楚,所以他打算上前仔細看看。
可左右反應極快,隨著石頭發出異常聲響,他們已經攔住皇帝不讓他上前,一邊還將他往後帶退幾步。
“陛下當心!”
“陛下不可上前!”
皇帝有點鬱悶,還沒等他出聲斥責,眼前發生的一幕足可令他驚愕不已。
隻見那塊一人高的石頭在片刻工夫,忽然就劈裏啪啦碎成兩半,往兩邊倒去,裂開的同時,還有不少碎石跟著散落。
大家反應得快,事先也不是沒有征兆,所以早就閃到一邊,沒有一個大臣或侍衛或宮人受傷。
然而單隻這幾句,已經足夠讓人迴味悠長,浮想聯翩了。
同安公主臉色鐵青:“這帕子是從哪來的!”
顧畫生自然迴答不出來,她的婢女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公主,您大慈大悲網開一麵,別再讓我家娘子為您保守秘密了,我家娘子為了您,日日心驚膽戰,生怕泄露了秘密,又礙於朋友情誼無法拒絕,方才會憔悴成這樣啊!”
這通沒頭沒腦的話,登時聽得所有人都愣住了,禁不住往同安公主那邊望去。
同安公主勃然大怒:“你這賤婢,膽敢汙蔑我!來啊,將她拖下去!”
“慢著。”顧香生製止,“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事關我二姐姐的名譽,我自然要問個明白,若是這婢女膽敢汙蔑公主,不必公主動手,我也要嚴加懲處。”
同安公主怒道:“還問什麽,她擺明了滿口胡言!”
那婢女卻不等旁人再盤問,就一股腦地倒出來:“奴婢並非胡言!公主看上了一名郎君,偶爾出宮赴雲香別館與其私會,卻怕別人發現,因而喊上我家娘子一道,以此為掩護,我家娘子勸阻無效,隻得幫忙隱瞞,久而久之,無人訴說,心中難免鬱鬱……啊!”
卻是同安公主衝出去,一掌將人給摑倒在地。
但她沒有再次出手的機會,因為碧霄已經眼明手快將那婢女給拉了起來,躲到一邊。
顧香生轉向顧畫生:“二姐姐,你那婢女所言,是真是假?”
顧畫生已經完全懵住了,她雖然不知道事情為何會是這樣的發展,可就算再蠢,她也不至於蠢到連這個洗白的大好機會都放過,愣了好一會兒之後,連連點頭:“是這樣,就是這樣的!”
同安公主氣得都要吐血了:“你這賤人,你們聯合起來作弄我,血口噴人!”
她似乎想要去打顧畫生,卻被劉貴妃一聲斷喝:“公主病了,語無倫次,行不由己,你們還不攔住她!”
聽見劉貴妃發令,宮婢們這才趕忙上前將同安公主攔下來。
眾人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這一幕,隻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不夠用。
事態發展如此急轉直下,跌宕起伏,任誰都沒有料到,本以為顧氏珠胎暗結,怎麽到頭來,卻成了同安公主與人私通,顧氏幫忙為其遮掩了呢?
那婢女說得有鼻子有眼,顧氏也承認了,難不成還真有這迴事?
看戲的心思各異,饒富興致,被當作戲子的,卻未必就那麽高興愉快了。
如同此時,同安公主惡狠狠盯著顧畫生,亟欲噬人的樣子,看著還真有點瘮人。
劉貴妃淡淡道:“公主與顧氏既然身體不適,就先下去著太醫診治罷,不過大好日子,也不能因為她們而令諸位掃興,是非黑白,個中緣由,待宴後再問個清楚便是,思王妃以為呢?”
這種情況下,顧香生當然不能否決,因為同安公主出醜,同樣事關天家顏麵,不過就算劉貴妃想要掩蓋也不可能了,事後有皇帝在,來龍去脈自然會清清楚楚,屆時公主未婚而與人私通,隻怕要下嫁也沒人敢接受吧?
顧香生露出一抹笑容,點點頭:“貴妃所言極是。”
二人達成共識,相關人等悉數被帶下歇息,宴會得以繼續,歌舞依舊動人,隻是經過方才的事情之後,在場恐怕沒幾個人還有心情繼續欣賞。
即便是小焦氏和顧琴生,也還處於半恍惚的狀態。
前半段她們看明白了,同安公主許是有備而來,打算通過顧畫生來陷害顧香生,背後也許還有劉貴妃的影子。
可後半段又是怎麽迴事?
小焦氏不由朝顧香生望過去。
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難道果真與四娘有關?
除了她,還有誰能破開這局,來了個出其不意?
梳著飛仙髻的清麗少女似乎注意到她的視線,抿唇笑了笑,纖纖素手拈著酒杯朝她遙遙一舉。
小焦氏也跟著一笑,慢慢放下心來。
與顧香生相互祝酒,小焦氏的視線無意間朝劉貴妃那裏掠過,卻見後者神色從容,與命婦女眷談笑自若,仿佛壓根就沒將方才的事情放在心上。
同安公主的名聲岌岌可危,她卻還這般自在,若非毫不關心女兒死活,就是城府極深,必有後招。
小焦氏的心又提了起來。
與此同時,湖邊,外臣所在的端午宴,也正在上演一場出乎意料的好戲。
☆、第63章
皇帝並不知道女眷那邊發生的事情,就算知道了,貿然結束宴會,也隻會讓事情更快擴散出去。
魏臨說出懷念兄弟的那一番話之後,皇帝不置可否,有些善於揣摩聖心的臣子卻已經看出皇帝隱藏在不表態之下的態度,也都跟著錦上添花,請求皇帝允許遠在黃州的三皇子歸來。
有這麽多的台階下,皇帝自然也就順勢同意了。
說到底,他心裏對這個兒子也還有幾分父子親情的,也未必沒有想到魏節很可能是被冤枉的,但當時證據確鑿,足可定案,而他又不願意深究下去,將魏節拎出來,為案子作結,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一個並不算怎麽壞的結果。
時過境遷,當起初的憤怒逐漸消散,皇帝就想起遠在天邊的兒子的好處了,魏臨私下與李氏有了交易,更是不吝於在皇帝麵前將魏節這幾年的處境一一道來,勾出皇帝並不多見的惻隱之心。
寥寥幾句話,皇帝雖然還未正式表態,但魏節迴京似乎已經板上釘釘,這看起來好像是心血來潮,實際上卻是醞釀已久的結果,假如魏臨沒有看出父親的心思,也不會選擇在這種場合開口。
然而在別人看來,卻像是皇帝聽進了思王的話。
“陛下,臣有言進。”說話的是少府監喬岱。
眾樂融融之下,他的發話顯得有些突兀,旁人斜睨著他,隻當他是要勸阻皇帝召三皇子迴京。
永康帝也是這麽以為的,他挑起眉毛,意興闌珊:“時值端午佳節,君臣同樂,不談國事,卿便不要掃興了罷?”
喬岱卻笑道:“陛下誤會了,臣要說的話,雖與國事有關,卻是大大的喜事!”
皇帝喔了一聲,多出幾分興趣:“願聞其詳。”
喬岱道:“臣一舊友,昔年曾任殿中丞,後外放為官,如今任蓀州長史,名曰李純齋,陛下興許也有幾分印象?”
皇帝想了想,好像還真有這麽個人。
喬岱道:“上月李長史來信,對臣提起一樁奇事,說是某天也裏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令人夜不安寢,結果翌日蓀州百姓醒來之後,有人上山伐木,赫然發現山下多了一塊石頭,狀若仙翁行禮,以為奇觀,如此一傳十,十傳百,連蓀州官員也聽說此事,紛紛趕過去查看,發現還真有其事,若說鬼斧神工,也不過如此。便有人說這是陛下聖德,平南蠻而定吳越,故此,上天降下吉兆,以證天命歸於大魏呢!”
聽到這裏,眾人就明白了,這喬岱是要獻祥瑞!
所謂祥瑞,古往今來不再少數,無非上有所好,於是底下臣民為了討好當政者,所以便獻上祥瑞,博得當政者的歡心,以表明對方天命所歸,當然也有許多當政者原本想用這種手段來愚弄百姓,最後把自己也給繞了進去。
皇帝這下確確實實提起興趣了,不管這祥瑞是真是假,對於自己來說,這都是一個大大的好處,說不定傳揚出去還有助於加快吳越百姓歸順的進度呢。
“那塊石頭如今在何處?”
喬岱忙道:“臣得知後,便讓李純齋將石頭運進京來,如今就在宮外,隻要陛下允可,即刻便可呈送陛下麵前!”
皇帝笑道:“那就快快送過來,讓朕一觀!”
有這麽一句話,底下自有人去辦妥。
雖然還沒親眼看見那塊石頭,但許多人心裏已經有些扼腕。
扼腕的是自己腦子太笨反應太慢,怎麽就沒想過這個拍馬屁的法子呢!
要知道本朝天子登基以來,還未有人獻過祥瑞呢,若是能博得龍心大悅,何愁榮華富貴不滾滾而來?
可惜讓喬岱這家夥摘得了頭籌啊!
石頭很快就送過來了,足足有一人高,兩人寬,通體澄黃,間或夾雜屢屢白色,摸上去比普通石頭要光滑許多,幾個人是搬不動的,還是用了車子才送到皇帝跟前。
這麽大的陣仗,自然熙熙攘攘,也引起女眷那邊的注意。
皇帝抬眼一看,嗬,石頭不像尋常石頭,單是這樣看著,已經顯出幾分特別,再仔細一瞧,這石頭矗立在那裏,可不正像一名長胡子老翁在拱手拜禮?
皇帝越看越是歡喜,原本他還覺得這很可能是喬岱為了溜須拍馬,與地方官員聯合弄出來的一出鬧劇,但現在看來,這樣一塊石頭,並非人工所能雕琢而成,指不定還真是上天降下的吉兆。
不單他這樣覺得,連旁邊圍觀的官員們,也都紛紛跟著湊趣,連連稱頌。
若換了以往,皇帝未必會這樣高興,但在經曆最近接連兩場戰事之後,就連他也覺得,自己的功績未必會比先帝遜色,假以時日,若能打敗北齊,統一天下,創下不世功業,即便是創立大魏的先帝,也無法與他並肩比擬了。
到了那個時候,看誰還敢再抓著深州之盟的恥辱不放,說他隻能守成,無法拓土?
喬岱在一旁道:“當地鄉民於雨夜中發現此石所在五色生光,直衝雲霄,才能循跡找到這塊石頭,說起來定是上天指引的緣故,臣鬥膽,請陛下為此石賜名!”
皇帝繞著石頭走了兩圈,撚須道:“此石既然形似仙翁,便叫仙翁石罷!”
眾人連忙紛紛稱讚。
皇帝餘光一瞥,見魏臨侍立一旁,便道:“思王怎麽不說話?”
魏臨笑道:“臣在想,要為它作首什麽樣的詩才好。”
他的話提醒了皇帝,後者頷首笑道:“不錯,適逢佳節,又有嘉石進獻,何能無詩?眾卿皆有八鬥之才,便看你們的了!”
這種場合怎麽能少得了顧經,他的官職不算顯赫,平日裏商議國政大事,皇帝肯定會私底下召集近臣開小朝會,他也不在其中,因為女兒嫁給思王的緣故,他與思王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許多,此時見女婿發話,他心想自己這個當嶽丈的,自然要幫忙,便踏著方步,一邊當先吟出第一首詩。
顧經的詩是長詩,一邊想一邊念,任誰也要驚歎一聲才華橫溢,歌功頌德的詩作做得再好,其實也就那麽迴事,但拍馬屁也有水平高下之分,顧經的詩作毫無疑問是製誥詩裏水平頂尖的那種。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這首花團錦簇的詩作給吸引住了,連皇帝也不例外,大臣之中,則有許多人邊聽邊想,打算也作首比顧經還要好的,來個一鳴驚人,有人則後悔自己今天沒料到這一遭,不然大可讓門客提前作上幾首,也免得今日窘迫,也有的人對所謂祥瑞不以為然,打從一開始就沒準備摻和的。
“……龍光射鬥牛,仙翁謁……”
顧經堪堪念到一半,旁邊雙手捧著玉盞的婢女忽然啊了一聲,音量不大,卻足以被大部分人聽見。
皇帝禁不住皺眉迴頭。
那宮婢本是跟在皇帝身後,負責遞酒的,因為皇帝此時沒有在座席上,而是負手四處走,宮婢緊隨其後,隻要他想喝酒了,一迴頭,自然就有佳釀奉上,可謂周到之至。
然而這宮婢絆了一下,身形踉蹌,雖然不至於摔倒,但盤中玉盞卻托不住,就往旁邊摔落。
錚的一聲,玉盞玉杯紛紛落地,碎片四濺。
宮婢嚇了一大跳,都快哭出來的,連忙跪下請罪。
永康帝還不到桀紂那等昏君的地步,當然也不可能為了這點小事殺人,頂多隻是有點不高興,因為玉碎並不是什麽好寓意,古有“荊山鵲飛而玉碎,隨岸蛇生而珠死”之說,今天本是大好日子,偏偏出了這個做不怎麽愉快的小插曲。
見宮人很快上來收拾,他悶哼一聲,也沒說什麽,便準備轉過身繼續走。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又聽見旁邊傳來一聲驚唿:“這石頭怎麽出現裂痕了!”
皇帝趕忙循聲望去,他離石頭約莫八、九步距離,不太遠,也不近,看不太清楚,所以他打算上前仔細看看。
可左右反應極快,隨著石頭發出異常聲響,他們已經攔住皇帝不讓他上前,一邊還將他往後帶退幾步。
“陛下當心!”
“陛下不可上前!”
皇帝有點鬱悶,還沒等他出聲斥責,眼前發生的一幕足可令他驚愕不已。
隻見那塊一人高的石頭在片刻工夫,忽然就劈裏啪啦碎成兩半,往兩邊倒去,裂開的同時,還有不少碎石跟著散落。
大家反應得快,事先也不是沒有征兆,所以早就閃到一邊,沒有一個大臣或侍衛或宮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