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削藩(一)
建文帝朱允炆徹夜未眠,此刻已下決心要削藩。早朝匆匆結束之後,他便立即喚來了齊泰與黃子澄,於乾清宮議事。
待二人到來之時,建文帝並沒有說什麽其他的,隻是直奔主題而來,他對黃子澄說道:“黃愛卿可還記得當年在東角門,你我君臣二人說過的話嗎?”
黃子澄先是一愣,但瞬間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看著皇帝一夜未睡那憔悴又憂慮的麵容,想著燕王在淮安那一鬧,此刻他心中已猜出七分,便連忙拱手一輯道:“陛下殷殷之托,臣怎敢忘記!”
齊泰雖不知二人所言何意,但從皇帝的麵容上來看,心中也暗自猜測此事與燕王有關,自是站立在一旁,不敢多言。
建文帝示意二人起身,旋即又問道:“依兩位愛卿之見,對待諸王,應用何策?”
黃子澄和齊泰聽聞此言,皆是麵麵相覷,既然皇上已經如此問了,黃子澄便鬥膽進言道:“迴陛下,依臣之見,無非就是一個削字!”
削藩……這兩個字在朱允炆的耳邊不停迴蕩,他聽到這削字,心中莫名的激動起來,他轉過頭來,目光炯炯,此刻已全無半分剛才的頹廢之色,問齊泰道:“卿以為如何?如若因削而反呢?”
“陛下!漢景帝年間,晁錯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我朝今日之勢,又與漢景帝時,有何區別呢?陛下莫要猶豫了!”齊泰目光堅定,字字如述道。
朱允炆聽聞此二卿所言,已是激動不已,沒錯,唯有削藩,才能實現他心中所期盼的建文之治,正如西漢文景之治一樣,他此刻緊緊握住自己的拳頭,他堅信自己定有能力帶領大明王朝走向輝煌。
朱允炆心中暗暗下了決心,此刻他目光如炬地看著齊泰與黃子澄,堅定地說道:“朕心意已決,削藩之事迫在眉睫,何時削,如何削,朕唯有倚靠二位愛卿之策。此事茲事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二位愛卿不可不慎重考慮啊!”
“吾皇聖明!臣等謹遵聖命!定不負陛下所托!”黃子澄與齊泰聽聞皇帝如此倚重,連忙跪拜叩謝道。
朱允炆起身走下禦座,連忙扶起二位托孤之臣。
齊泰心中早已經盤算著要向建文帝進諫削藩之事,結果沒想到今日皇帝與自己想到一起去了,他心中早已想好該如何走這第一步棋,眼
下正是進諫的機會,隻見他躬身一輯道:“陛下,臣以為,削藩之事應從燕王下手!”
“哦?為何要從燕王下手?”朱允炆聽聞此言,感到驚訝不已。
“迴陛下,放眼當今諸王勢力,尤以燕王勢力最強,野心最大。如今秦晉二王已逝,燕王年齡最長,俗話說的好,擒賊先擒王,一旦剪出了燕王,其餘諸王則是一盤散沙,難成氣候,便自然會束手就擒了。”齊泰淡定自若,自信滿滿地說道。
朱允炆心中疑慮,燕王向來善於用兵,北方士卒又十分悍勇,如今北方邊境有強虜窺測……恐怕……
正在朱允炆疑慮之時,隻見黃子澄搖頭晃腦地說道:“尚禮兄之見,恕在下不敢苟同。”
“哦?那黃兄意下如何?在下願聞其詳!”齊泰聽聞黃子澄有不同意見,便好奇問道。
黃子澄顯然是已經深思熟慮,隻見他不慌不忙說道:“周,齊,湘,代,岷等王,在先帝在位時,便多有不法之事,陛下可曾記得那《禦製紀非錄》?國人皆知其惡劣行徑,削之有名,其中周王勢力較弱,又與燕王是一母同胞,削奪了周王,便等同於是剪除了燕王的手足,這也是為了下一步削奪燕王做準備,故臣以為,從周王下手,必有勝算!”
朱允炆反複思量,他心中深知此刻北疆未穩,燕王羽翼豐滿,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剪除的,他心中更為偏向黃子澄的意見,他深思熟慮之後,還是采納了黃子澄的進言。
————————————————————
說到這周王朱橚,也確實是個令人頭疼的主兒。自洪武十四年起就藩開封,這些年來,可以說沒怎麽在王府好好待過。前些年擅自離開封地去鳳陽而獲罪,屢教不改,之後又經常賴在應天不走,洪武皇帝一開始還為五子操心,想要懲罰他去雲南煙瘴之地,後來經不起周王軟磨硬泡的哭訴,朱元璋幹脆懶的理他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胡鬧了。
近些年來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周王不似年輕時那般能折騰了,實則是他轉移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近些年來一直醉心於中醫研究罷了。
周王朱橚對他正在編撰的這部《救荒本草》已經花費了好幾年的功夫了。他其實本質上並不是一個壞人,他想要編撰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因為他看到了民間疾苦,所以才想著編撰這一樣一本書,為老百姓們荒災之年,作為挖野菜救命的參考讀物。
周王府長史王翰是深深了解這一點的,自
出任長史以來,早先他也曾為周王不端的言行表示不滿,但朝夕相處間他發現其實周王這人心眼並不壞,也沒什麽野心,從他為百姓編纂醫書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其實周王還是心係藩國百姓的,隻是他身上有一絲落魄文人的品性罷了。那麽一點點憤世嫉俗,無非就是發發牢騷而已。所以他曾經屢次勸諫周王改邪歸正,好好迴開封管理藩國之政,但周王根本從未把他的話聽進去。
建文帝把周王定為削藩第一目標之後,便派錦衣衛悄悄潛入開封,收集周王罪證了。其實也不用怎麽收集,那《禦製紀非錄》上,都寫的明明白白的,隻是為了師出有名,還需要一根導/火/索罷了。錦衣衛辦這種事手段一向毒辣,經過一番明察暗訪之後,便鎖定了這周王次子朱有爋。
周王府內部的矛盾,自然逃不過錦衣衛的法眼。
由於周王自己不管藩國內政務,這些年來一直為世子朱有燉代為監國。這位周王長子,為人老實本分,行為端正,處理起藩國內的政務也是得心應手,除了業餘愛好醉心於戲曲和雜劇創作之外,一切皆是無懈可擊,無隙可乘。
大哥隻是比自己早生幾年,憑什麽他可以襲親王爵位,自己卻隻能當個郡王!周王次子朱有爋從小便不甘心於此,屢屢暴露出來的行為,遮蓋不住其時常想取而代之的野心。
這一點上,周王府長史王翰是看在眼中,疼在心裏,他知道周王次子朱有爋一直覬覦那親王爵位,故而屢屢旁敲側擊地提醒周王當心次子不軌行為,然而周王屢次將他的話當做耳邊風,王翰心灰意冷,這王府他是待不下去了,他有愧於太/祖皇帝朱元璋交付與自己的信任,無奈之下,王翰隻得辭官還鄉了。王翰離開開封城之時,將那五品官服脫下,朝應天方向拜了又拜,他淚如雨下地對著京城方向哭訴道:“先帝啊!臣始終有愧於先帝之托,未能及時勸慰的了周王走上正途!”說罷便將官服掛在了路邊的樹上,孑然一身的離開了開封城。
沒有了王翰的周王府,更是內部矛盾激化到一觸即發之時。而周王本人卻因為醉心於《救荒本草》的編撰,根本沒有意識到王府內的矛盾。錦衣衛適逢出現,利用了周王府內這點矛盾,他們適時挑撥了朱有爋與朱有燉的關係,並承諾朱有爋事成之後,定會許他那親王之位。
朱有爋到底還是年輕,一經煽動,一張空頭支票,便乖乖被錦衣衛所收買了,這會參奏父王的折子,已經遞到了朱允炆案前。
先帝駕崩之時,朝廷以太/祖遺詔,令
諸王在本國哭臨,不得赴京奔喪,周王聽聞此言後曾經大鬧了一場,遞到京城的折子被駁迴之後,他又哭又鬧,其言辭明顯地侮辱了當今聖上。朱有爋則是暗自竊喜,他在遞往京城的折子中列數了父王的種種罪狀,並開始做起錦衣衛許諾給他親王之位的春秋大夢。
朱允炆收到了那折子之後,自然是喜出望外,親子告發親父,無疑是最實的鐵證,他不禁激動地對齊泰與黃子澄大唿道:“此乃天賜良機也!”此刻他已經按耐不住心中激動之情,這份奏折來的太寶貴,太特殊,也太適時了!削藩之事,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了。
曹國公李景隆受皇帝密令,帶領親軍指揮使司的部隊,佯裝北上備邊,假道開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周王府,當李景隆持聖諭令王府三護衛繳械投降之時,周王還被蒙在鼓裏,孜孜不倦地編著那本《救荒本草》呢。直到他本人被抓之時,根本還不知道這外麵究竟發生了什麽。
這削藩第一刀下的如此之快,實則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朱橚被削去周王封號,貶為庶人,流放雲南蒙化”的懿旨傳到北平和大寧之時,燕王朱棣與寧王朱權皆是被驚的目瞪口呆,沒想到那叔父們眼中羸弱的乖侄兒,下手如此之快狠準,完全不念及親親之情,這周王的境遇,說不定哪天就會落到自己頭上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戲開始了,大家就等著看燕王的反應了……奧斯卡影帝即將登場
建文帝朱允炆徹夜未眠,此刻已下決心要削藩。早朝匆匆結束之後,他便立即喚來了齊泰與黃子澄,於乾清宮議事。
待二人到來之時,建文帝並沒有說什麽其他的,隻是直奔主題而來,他對黃子澄說道:“黃愛卿可還記得當年在東角門,你我君臣二人說過的話嗎?”
黃子澄先是一愣,但瞬間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看著皇帝一夜未睡那憔悴又憂慮的麵容,想著燕王在淮安那一鬧,此刻他心中已猜出七分,便連忙拱手一輯道:“陛下殷殷之托,臣怎敢忘記!”
齊泰雖不知二人所言何意,但從皇帝的麵容上來看,心中也暗自猜測此事與燕王有關,自是站立在一旁,不敢多言。
建文帝示意二人起身,旋即又問道:“依兩位愛卿之見,對待諸王,應用何策?”
黃子澄和齊泰聽聞此言,皆是麵麵相覷,既然皇上已經如此問了,黃子澄便鬥膽進言道:“迴陛下,依臣之見,無非就是一個削字!”
削藩……這兩個字在朱允炆的耳邊不停迴蕩,他聽到這削字,心中莫名的激動起來,他轉過頭來,目光炯炯,此刻已全無半分剛才的頹廢之色,問齊泰道:“卿以為如何?如若因削而反呢?”
“陛下!漢景帝年間,晁錯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我朝今日之勢,又與漢景帝時,有何區別呢?陛下莫要猶豫了!”齊泰目光堅定,字字如述道。
朱允炆聽聞此二卿所言,已是激動不已,沒錯,唯有削藩,才能實現他心中所期盼的建文之治,正如西漢文景之治一樣,他此刻緊緊握住自己的拳頭,他堅信自己定有能力帶領大明王朝走向輝煌。
朱允炆心中暗暗下了決心,此刻他目光如炬地看著齊泰與黃子澄,堅定地說道:“朕心意已決,削藩之事迫在眉睫,何時削,如何削,朕唯有倚靠二位愛卿之策。此事茲事體大,牽一發而動全身,二位愛卿不可不慎重考慮啊!”
“吾皇聖明!臣等謹遵聖命!定不負陛下所托!”黃子澄與齊泰聽聞皇帝如此倚重,連忙跪拜叩謝道。
朱允炆起身走下禦座,連忙扶起二位托孤之臣。
齊泰心中早已經盤算著要向建文帝進諫削藩之事,結果沒想到今日皇帝與自己想到一起去了,他心中早已想好該如何走這第一步棋,眼
下正是進諫的機會,隻見他躬身一輯道:“陛下,臣以為,削藩之事應從燕王下手!”
“哦?為何要從燕王下手?”朱允炆聽聞此言,感到驚訝不已。
“迴陛下,放眼當今諸王勢力,尤以燕王勢力最強,野心最大。如今秦晉二王已逝,燕王年齡最長,俗話說的好,擒賊先擒王,一旦剪出了燕王,其餘諸王則是一盤散沙,難成氣候,便自然會束手就擒了。”齊泰淡定自若,自信滿滿地說道。
朱允炆心中疑慮,燕王向來善於用兵,北方士卒又十分悍勇,如今北方邊境有強虜窺測……恐怕……
正在朱允炆疑慮之時,隻見黃子澄搖頭晃腦地說道:“尚禮兄之見,恕在下不敢苟同。”
“哦?那黃兄意下如何?在下願聞其詳!”齊泰聽聞黃子澄有不同意見,便好奇問道。
黃子澄顯然是已經深思熟慮,隻見他不慌不忙說道:“周,齊,湘,代,岷等王,在先帝在位時,便多有不法之事,陛下可曾記得那《禦製紀非錄》?國人皆知其惡劣行徑,削之有名,其中周王勢力較弱,又與燕王是一母同胞,削奪了周王,便等同於是剪除了燕王的手足,這也是為了下一步削奪燕王做準備,故臣以為,從周王下手,必有勝算!”
朱允炆反複思量,他心中深知此刻北疆未穩,燕王羽翼豐滿,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剪除的,他心中更為偏向黃子澄的意見,他深思熟慮之後,還是采納了黃子澄的進言。
————————————————————
說到這周王朱橚,也確實是個令人頭疼的主兒。自洪武十四年起就藩開封,這些年來,可以說沒怎麽在王府好好待過。前些年擅自離開封地去鳳陽而獲罪,屢教不改,之後又經常賴在應天不走,洪武皇帝一開始還為五子操心,想要懲罰他去雲南煙瘴之地,後來經不起周王軟磨硬泡的哭訴,朱元璋幹脆懶的理他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胡鬧了。
近些年來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周王不似年輕時那般能折騰了,實則是他轉移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近些年來一直醉心於中醫研究罷了。
周王朱橚對他正在編撰的這部《救荒本草》已經花費了好幾年的功夫了。他其實本質上並不是一個壞人,他想要編撰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因為他看到了民間疾苦,所以才想著編撰這一樣一本書,為老百姓們荒災之年,作為挖野菜救命的參考讀物。
周王府長史王翰是深深了解這一點的,自
出任長史以來,早先他也曾為周王不端的言行表示不滿,但朝夕相處間他發現其實周王這人心眼並不壞,也沒什麽野心,從他為百姓編纂醫書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其實周王還是心係藩國百姓的,隻是他身上有一絲落魄文人的品性罷了。那麽一點點憤世嫉俗,無非就是發發牢騷而已。所以他曾經屢次勸諫周王改邪歸正,好好迴開封管理藩國之政,但周王根本從未把他的話聽進去。
建文帝把周王定為削藩第一目標之後,便派錦衣衛悄悄潛入開封,收集周王罪證了。其實也不用怎麽收集,那《禦製紀非錄》上,都寫的明明白白的,隻是為了師出有名,還需要一根導/火/索罷了。錦衣衛辦這種事手段一向毒辣,經過一番明察暗訪之後,便鎖定了這周王次子朱有爋。
周王府內部的矛盾,自然逃不過錦衣衛的法眼。
由於周王自己不管藩國內政務,這些年來一直為世子朱有燉代為監國。這位周王長子,為人老實本分,行為端正,處理起藩國內的政務也是得心應手,除了業餘愛好醉心於戲曲和雜劇創作之外,一切皆是無懈可擊,無隙可乘。
大哥隻是比自己早生幾年,憑什麽他可以襲親王爵位,自己卻隻能當個郡王!周王次子朱有爋從小便不甘心於此,屢屢暴露出來的行為,遮蓋不住其時常想取而代之的野心。
這一點上,周王府長史王翰是看在眼中,疼在心裏,他知道周王次子朱有爋一直覬覦那親王爵位,故而屢屢旁敲側擊地提醒周王當心次子不軌行為,然而周王屢次將他的話當做耳邊風,王翰心灰意冷,這王府他是待不下去了,他有愧於太/祖皇帝朱元璋交付與自己的信任,無奈之下,王翰隻得辭官還鄉了。王翰離開開封城之時,將那五品官服脫下,朝應天方向拜了又拜,他淚如雨下地對著京城方向哭訴道:“先帝啊!臣始終有愧於先帝之托,未能及時勸慰的了周王走上正途!”說罷便將官服掛在了路邊的樹上,孑然一身的離開了開封城。
沒有了王翰的周王府,更是內部矛盾激化到一觸即發之時。而周王本人卻因為醉心於《救荒本草》的編撰,根本沒有意識到王府內的矛盾。錦衣衛適逢出現,利用了周王府內這點矛盾,他們適時挑撥了朱有爋與朱有燉的關係,並承諾朱有爋事成之後,定會許他那親王之位。
朱有爋到底還是年輕,一經煽動,一張空頭支票,便乖乖被錦衣衛所收買了,這會參奏父王的折子,已經遞到了朱允炆案前。
先帝駕崩之時,朝廷以太/祖遺詔,令
諸王在本國哭臨,不得赴京奔喪,周王聽聞此言後曾經大鬧了一場,遞到京城的折子被駁迴之後,他又哭又鬧,其言辭明顯地侮辱了當今聖上。朱有爋則是暗自竊喜,他在遞往京城的折子中列數了父王的種種罪狀,並開始做起錦衣衛許諾給他親王之位的春秋大夢。
朱允炆收到了那折子之後,自然是喜出望外,親子告發親父,無疑是最實的鐵證,他不禁激動地對齊泰與黃子澄大唿道:“此乃天賜良機也!”此刻他已經按耐不住心中激動之情,這份奏折來的太寶貴,太特殊,也太適時了!削藩之事,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了。
曹國公李景隆受皇帝密令,帶領親軍指揮使司的部隊,佯裝北上備邊,假道開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周王府,當李景隆持聖諭令王府三護衛繳械投降之時,周王還被蒙在鼓裏,孜孜不倦地編著那本《救荒本草》呢。直到他本人被抓之時,根本還不知道這外麵究竟發生了什麽。
這削藩第一刀下的如此之快,實則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朱橚被削去周王封號,貶為庶人,流放雲南蒙化”的懿旨傳到北平和大寧之時,燕王朱棣與寧王朱權皆是被驚的目瞪口呆,沒想到那叔父們眼中羸弱的乖侄兒,下手如此之快狠準,完全不念及親親之情,這周王的境遇,說不定哪天就會落到自己頭上了。
作者有話要說:好戲開始了,大家就等著看燕王的反應了……奧斯卡影帝即將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