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張氏女(中)
話說那正在那少年與寧王朱權一起製伏了那醉漢之際,那醉漢仍不放棄最後一絲逃跑的機會,待二人稍未留神之際,那醉漢反手一推那少年,那少年猝不及防,便向欄杆倒去,如若此刻朱權不出手相幫,那少年恐怕要從樓上掉下去。還好朱權扶的及時,那少年才方知剛才隻是驚魂一瞬。
待到竹軒樓的老板帶著一眾打手趕到時,那醉漢與小廝已經溜的無影無蹤,那老板忙過來拱手賠笑道:“真是幸得二位公子出手相救,才化解了今日之危機!”
李良辰本已是擁著妹妹在一旁泣不成聲,此刻也走過來鞠躬一輯道:“今日多謝二位公子出手相救,良辰沒別的可報答二位公子,今日便是二位公子想聽良辰演唱到何時,良辰與妹妹隻為二位公子演奏。”
朱權忙擺手笑了笑道:“李先生如此這般便是客氣了,今日我與夫人來此地,本是因為夫人聽聞李先生歌聲宛如天籟,故此特來一探究竟。”說罷便迴頭看了看站在人群之外的徐妙錦,徐妙錦這才款款走了過來。
那少年見朱權已成家,而且夫人竟是如此這般美貌,心中不覺陣陣失落,他剛想要起身離開,但見朱權轉過身來,正衝他微微笑著,麵前這位公子本就麵如冠玉,身姿如竹,溫文爾雅,這如春風拂麵般的笑容,不禁讓那女扮男裝的少年陣陣心動,想起剛剛他出手相救時的情景,不禁麵上一紅。
徐妙錦已看出那姑娘的心思,便走上前來拱手施禮道:“還未知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呢!”
那少年忙迴禮道:“在下姓張,江西人士,此番是隨父親到大寧來的,你們就叫我張兄弟好了。”
朱權忙扶起那張姓少年,微微一笑道:“張兄弟何須如此多禮,今日即是有緣,不如一起聽李先生演奏一番,否則豈不是浪費了這世間雅樂!”
那張姓少年臉頰緋紅,輕輕低下頭問道:“不知兄台如何稱唿?”
朱權因是宗室之人,不好暴露自己的身份,這大寧城中,隻怕除了寧王,便再沒有幾個朱姓之人,他看了一眼徐妙錦,便迴禮道:“在下姓徐,應天人,此番是攜夫人來大寧投奔親戚的。”
李良辰見眾位都自報了家門,便與妹妹客氣的迎道:“眾位快雅間請吧,我與家妹這就替眾位貴人演奏一番。”
眾人在雅間坐定,隻見李姑娘彈琴,李良辰吹簫,先是一曲《陽關三疊》。李姑娘
一指空靈,一指悠遠,悠然如鬆濤陣陣,迴應空穀;澄然似秋水漾漾,輕扣淺灘。
數年來與朱權相處,耳濡目染,徐妙錦亦仿若古琴欣賞大家,這李姑娘的琴技雖然不如自己夫君,但已是可謂稱得上大家風範。
這邊古琴曲音還未落,那廂簫聲卻已是悠然響起。琴聲悠揚伴隨著簫聲嫋嫋,輕輕撥動著聽眾的心弦。霎時間,簫聲琴聲頓止,隻聽李良辰高聲清唱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明的天宇,潔淨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設宴餞別,依依不舍。李良辰反複吟唱的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像一杯濃鬱的感情瓊漿,飽含依依惜別的情誼,也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切祝願。眾人聽得都如癡如醉,歌聲結束後,仍是意猶未盡,真所謂是餘音繞梁三日而不絕。
從竹軒樓分別之時,朱權向李良辰拱手施禮道:“李先生歌聲彷如天籟,在下不才,近日在整理北曲雜劇曲譜,先生哪日得空,可否能來在下府中試唱一番在下整理的曲譜?在下有意將那曲譜集結成書,取名為《太和正音譜》,希望這稀有的北曲曲譜在後世不會失傳。”
李良辰對此事自是求之不得,連聲稱好。那女扮男裝的張姑娘在一旁,看著朱權夫婦二人乘馬車離去的樣子,看著他對她舉手投足間盡是溫柔,心中便是一陣冷寂與酸楚,隻是此二人都沒想到的是,一月之後在大寧城中的靜虛觀,二人再度偶遇,要說這緣分便是,玄妙起來擋也擋不住。
朱權自幼便對道教感興趣,因為他學識極為龐雜,所以與一般知識淵博的儒生是不一樣的,他對道教感興趣的點在於,他想探索這世間的真奧。而中國古代與西方的邏輯思維又不同,從古希臘人開始,西方人便有對世間真奧的思考,而這種思考經過一代代人的辯證與推翻,進而形成了哲學。中國古代亦有自己的所謂的“哲學體係”,便是這儒釋道。朱權學道則是為了探索世間的真理與奧秘,並非是像某些人一樣,修道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把握道家的思想與理念。
大寧原是遼金統治的中心,這裏原本就是佛教盛行之地,再加之元初那場激烈的佛道大辯論,以道教慘敗而告終,自此終元一朝,佛教始終對道教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朱權自就藩大寧以來,以他對道教的執著,便四處搜尋探訪大寧境內的道教高人,自己也時常研讀道教經典,隻是徐妙錦一心向佛,夫妻二人便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分歧,所以朱權
出門尋仙問道之時,便不會帶上自己的愛妻。
靜虛觀是大寧城中一座比較大型的道觀,香火極是鼎盛,然而越是這表麵繁華之地,內裏卻有可能暗藏不法之事。
這日朱權剛剛拜訪完靜虛觀的紫虛道長,便在大殿中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少年白玉發冠,身著一襲青袍,手中握著一把寶劍,他走上前去定眼一瞧,這不是那日在竹軒樓一起賞樂的張公子嗎!
張姑娘沒想到在這裏會再遇見那日讓她一見鍾情之人,霎時間便微紅了雙頰,不知該說什麽好,二人相互行過禮後,朱權便好奇的問道:“張賢弟怎會出現在這裏?莫不是張賢弟也是喜歡尋仙問道之人?”
張姑娘微微皺了皺眉頭,悄聲說道:“我知徐公子是正人君子,亦是行俠仗義之人,此處不是說話之地,請徐公子與我同來。”
二人在靜虛觀對麵的茶肆坐定,張姑娘便娓娓道來道:“徐公子可知,那樂師李良辰之妹失蹤之事?”
朱權先是吃了一驚,旋即又在想,這些天沒有聽聞府尹那邊有上報的人口失蹤之事,莫不是那李良辰還沒有報官?便輕輕蹙眉問道:“可有此事!那李先生可有報官?”
張姑娘點了點頭,如是說道:“那綁匪要挾李先生,說不讓他報官,如若報官,便要殺人滅口,李先生四處求門無果,那日剛好我再去竹軒樓,他遇到了我,便把事情說與我聽了。”其實張姑娘再去竹軒樓,是心中想著還有沒有可能再遇到朱權,可是趕巧的是,朱權最近忙於公務,已經一月有餘沒有去竹軒樓了,但令張姑娘沒想到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二人竟然會在靜虛觀偶遇。
大寧城中居然會發生如此公然劫人的事情,官府卻對此毫不知情,這件事情讓他這個管理一方的藩王極為惱火,他按住心中的火氣,繼續問道:“那張賢弟今日出現在靜虛觀,是否是查到了什麽線索?”
“兄台所猜不假,近日除了李良辰之妹,大寧城中仍有其他女子被劫失蹤的案件,他們的共同點是,其他那些女子多是窮苦的外鄉人,來大寧投奔親友,即便是消失了,也不會有人問津,而李良辰之妹卻是大寧城內當紅的樂師,這事就蹊蹺了。原來那歹人劫持那些窮苦外鄉女子,定是因為這事情做的隱蔽,不容易被人發現,而今他們為何又會轉移目標,去劫持一位當紅的樂師呢?”張姑娘將自己心中的猜測全盤托出,因為她極其信任眼前這位翩翩公子。
“張賢弟所言不假,那這事與靜虛觀,又有何
關聯呢?”朱權繼續問道。
“說來也是奇怪,我家本也是外地人,家中一丫鬟的妹妹來大寧投靠她姐姐,沒想到那姑娘剛進大寧城,便失蹤了,我便根據眾人提供的線索,便追到了這靜虛觀。我在這靜虛觀中暗訪了好幾天,每日夜裏便會傳來女子隱隱的哭聲,但那哭聲極其隱蔽,我找了數日,都未曾見到觀中有可疑之處,所以才不甘心,今日便又來觀中查探,沒想到竟在此地遇到了兄台。”張姑娘如是說道。
“今日既然我在此遇到張賢弟,便絕不會袖手旁觀,如若那些被擄女子真的在靜虛觀中,那在下定要端了這淫窩。”朱權聽聞自己管轄的藩國內,竟然接連發生這等令人不齒之事,實在是自己管製不利,說什麽也要把這夥人緝拿歸案。
“恩,待到入夜時分,我們便可再潛入觀中探究一二,畢竟一人之能力有限,今日既然有兄台相幫,相信定能查出個究竟來。”張姑娘信誓旦旦的看著朱權,眼中自然流露出了一絲含情脈脈。
待到深夜時分,二人便悄悄潛入了靜虛觀,尋的一圈,果然沒什麽可疑之處。醜時剛過,待到二人快要放棄之時,果然傳出了女子的隱隱哭聲,觀眾道士都在熟睡,這女子的哭聲,到底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
二人尋著哭聲而去,不知不覺便來到了一個廢棄的院落,這裏顯然是荒廢了很久的樣子,周遭都是坍塌的牆壁和殘破的門窗,殘垣斷壁,滿目蒼夷,遍地的雜草叢生。
待二人剛翻牆而入,隻見身後火光四起,靜虛觀的紫虛道長帶著眾弟子而來,幾十隻火把將夜空照成了白晝。刹那間的功夫,一群道士便將朱權與張姑娘圍了起來,此二人見形勢不妙,便已準備好突出重圍,朱權心中頓時覺得有異,這靜虛觀中怕是確實有鬼。
作者有話要說:那個啥!最近留言的小天使都有紅包啊!請各位多多留言,麽麽紮!
--------------------------------------
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娼夫不取)
李良辰:塗陽人也。其音屬角,如蒼龍之吟秋水。予初入關時,寓遵化,聞於軍中。其時三軍喧轟,萬騎雜,歌聲一遏,壯士莫不傾耳,人皆默然,如六軍銜枚而夜遁,可為善歌者也。
——《太和正音譜》朱權著
經後世史學家考證,塗陽這個地名多次出現在朱權的著作中,實為大寧的別稱,因為朱棣登基後將朱權分封在
江西南昌,朱權受親親之道影響深遠,思念父親為他分封的大寧,所以多在著作中以塗陽代替大寧。
話說那正在那少年與寧王朱權一起製伏了那醉漢之際,那醉漢仍不放棄最後一絲逃跑的機會,待二人稍未留神之際,那醉漢反手一推那少年,那少年猝不及防,便向欄杆倒去,如若此刻朱權不出手相幫,那少年恐怕要從樓上掉下去。還好朱權扶的及時,那少年才方知剛才隻是驚魂一瞬。
待到竹軒樓的老板帶著一眾打手趕到時,那醉漢與小廝已經溜的無影無蹤,那老板忙過來拱手賠笑道:“真是幸得二位公子出手相救,才化解了今日之危機!”
李良辰本已是擁著妹妹在一旁泣不成聲,此刻也走過來鞠躬一輯道:“今日多謝二位公子出手相救,良辰沒別的可報答二位公子,今日便是二位公子想聽良辰演唱到何時,良辰與妹妹隻為二位公子演奏。”
朱權忙擺手笑了笑道:“李先生如此這般便是客氣了,今日我與夫人來此地,本是因為夫人聽聞李先生歌聲宛如天籟,故此特來一探究竟。”說罷便迴頭看了看站在人群之外的徐妙錦,徐妙錦這才款款走了過來。
那少年見朱權已成家,而且夫人竟是如此這般美貌,心中不覺陣陣失落,他剛想要起身離開,但見朱權轉過身來,正衝他微微笑著,麵前這位公子本就麵如冠玉,身姿如竹,溫文爾雅,這如春風拂麵般的笑容,不禁讓那女扮男裝的少年陣陣心動,想起剛剛他出手相救時的情景,不禁麵上一紅。
徐妙錦已看出那姑娘的心思,便走上前來拱手施禮道:“還未知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呢!”
那少年忙迴禮道:“在下姓張,江西人士,此番是隨父親到大寧來的,你們就叫我張兄弟好了。”
朱權忙扶起那張姓少年,微微一笑道:“張兄弟何須如此多禮,今日即是有緣,不如一起聽李先生演奏一番,否則豈不是浪費了這世間雅樂!”
那張姓少年臉頰緋紅,輕輕低下頭問道:“不知兄台如何稱唿?”
朱權因是宗室之人,不好暴露自己的身份,這大寧城中,隻怕除了寧王,便再沒有幾個朱姓之人,他看了一眼徐妙錦,便迴禮道:“在下姓徐,應天人,此番是攜夫人來大寧投奔親戚的。”
李良辰見眾位都自報了家門,便與妹妹客氣的迎道:“眾位快雅間請吧,我與家妹這就替眾位貴人演奏一番。”
眾人在雅間坐定,隻見李姑娘彈琴,李良辰吹簫,先是一曲《陽關三疊》。李姑娘
一指空靈,一指悠遠,悠然如鬆濤陣陣,迴應空穀;澄然似秋水漾漾,輕扣淺灘。
數年來與朱權相處,耳濡目染,徐妙錦亦仿若古琴欣賞大家,這李姑娘的琴技雖然不如自己夫君,但已是可謂稱得上大家風範。
這邊古琴曲音還未落,那廂簫聲卻已是悠然響起。琴聲悠揚伴隨著簫聲嫋嫋,輕輕撥動著聽眾的心弦。霎時間,簫聲琴聲頓止,隻聽李良辰高聲清唱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明的天宇,潔淨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設宴餞別,依依不舍。李良辰反複吟唱的那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像一杯濃鬱的感情瓊漿,飽含依依惜別的情誼,也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切祝願。眾人聽得都如癡如醉,歌聲結束後,仍是意猶未盡,真所謂是餘音繞梁三日而不絕。
從竹軒樓分別之時,朱權向李良辰拱手施禮道:“李先生歌聲彷如天籟,在下不才,近日在整理北曲雜劇曲譜,先生哪日得空,可否能來在下府中試唱一番在下整理的曲譜?在下有意將那曲譜集結成書,取名為《太和正音譜》,希望這稀有的北曲曲譜在後世不會失傳。”
李良辰對此事自是求之不得,連聲稱好。那女扮男裝的張姑娘在一旁,看著朱權夫婦二人乘馬車離去的樣子,看著他對她舉手投足間盡是溫柔,心中便是一陣冷寂與酸楚,隻是此二人都沒想到的是,一月之後在大寧城中的靜虛觀,二人再度偶遇,要說這緣分便是,玄妙起來擋也擋不住。
朱權自幼便對道教感興趣,因為他學識極為龐雜,所以與一般知識淵博的儒生是不一樣的,他對道教感興趣的點在於,他想探索這世間的真奧。而中國古代與西方的邏輯思維又不同,從古希臘人開始,西方人便有對世間真奧的思考,而這種思考經過一代代人的辯證與推翻,進而形成了哲學。中國古代亦有自己的所謂的“哲學體係”,便是這儒釋道。朱權學道則是為了探索世間的真理與奧秘,並非是像某些人一樣,修道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把握道家的思想與理念。
大寧原是遼金統治的中心,這裏原本就是佛教盛行之地,再加之元初那場激烈的佛道大辯論,以道教慘敗而告終,自此終元一朝,佛教始終對道教處於壓倒性的優勢。朱權自就藩大寧以來,以他對道教的執著,便四處搜尋探訪大寧境內的道教高人,自己也時常研讀道教經典,隻是徐妙錦一心向佛,夫妻二人便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分歧,所以朱權
出門尋仙問道之時,便不會帶上自己的愛妻。
靜虛觀是大寧城中一座比較大型的道觀,香火極是鼎盛,然而越是這表麵繁華之地,內裏卻有可能暗藏不法之事。
這日朱權剛剛拜訪完靜虛觀的紫虛道長,便在大殿中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少年白玉發冠,身著一襲青袍,手中握著一把寶劍,他走上前去定眼一瞧,這不是那日在竹軒樓一起賞樂的張公子嗎!
張姑娘沒想到在這裏會再遇見那日讓她一見鍾情之人,霎時間便微紅了雙頰,不知該說什麽好,二人相互行過禮後,朱權便好奇的問道:“張賢弟怎會出現在這裏?莫不是張賢弟也是喜歡尋仙問道之人?”
張姑娘微微皺了皺眉頭,悄聲說道:“我知徐公子是正人君子,亦是行俠仗義之人,此處不是說話之地,請徐公子與我同來。”
二人在靜虛觀對麵的茶肆坐定,張姑娘便娓娓道來道:“徐公子可知,那樂師李良辰之妹失蹤之事?”
朱權先是吃了一驚,旋即又在想,這些天沒有聽聞府尹那邊有上報的人口失蹤之事,莫不是那李良辰還沒有報官?便輕輕蹙眉問道:“可有此事!那李先生可有報官?”
張姑娘點了點頭,如是說道:“那綁匪要挾李先生,說不讓他報官,如若報官,便要殺人滅口,李先生四處求門無果,那日剛好我再去竹軒樓,他遇到了我,便把事情說與我聽了。”其實張姑娘再去竹軒樓,是心中想著還有沒有可能再遇到朱權,可是趕巧的是,朱權最近忙於公務,已經一月有餘沒有去竹軒樓了,但令張姑娘沒想到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二人竟然會在靜虛觀偶遇。
大寧城中居然會發生如此公然劫人的事情,官府卻對此毫不知情,這件事情讓他這個管理一方的藩王極為惱火,他按住心中的火氣,繼續問道:“那張賢弟今日出現在靜虛觀,是否是查到了什麽線索?”
“兄台所猜不假,近日除了李良辰之妹,大寧城中仍有其他女子被劫失蹤的案件,他們的共同點是,其他那些女子多是窮苦的外鄉人,來大寧投奔親友,即便是消失了,也不會有人問津,而李良辰之妹卻是大寧城內當紅的樂師,這事就蹊蹺了。原來那歹人劫持那些窮苦外鄉女子,定是因為這事情做的隱蔽,不容易被人發現,而今他們為何又會轉移目標,去劫持一位當紅的樂師呢?”張姑娘將自己心中的猜測全盤托出,因為她極其信任眼前這位翩翩公子。
“張賢弟所言不假,那這事與靜虛觀,又有何
關聯呢?”朱權繼續問道。
“說來也是奇怪,我家本也是外地人,家中一丫鬟的妹妹來大寧投靠她姐姐,沒想到那姑娘剛進大寧城,便失蹤了,我便根據眾人提供的線索,便追到了這靜虛觀。我在這靜虛觀中暗訪了好幾天,每日夜裏便會傳來女子隱隱的哭聲,但那哭聲極其隱蔽,我找了數日,都未曾見到觀中有可疑之處,所以才不甘心,今日便又來觀中查探,沒想到竟在此地遇到了兄台。”張姑娘如是說道。
“今日既然我在此遇到張賢弟,便絕不會袖手旁觀,如若那些被擄女子真的在靜虛觀中,那在下定要端了這淫窩。”朱權聽聞自己管轄的藩國內,竟然接連發生這等令人不齒之事,實在是自己管製不利,說什麽也要把這夥人緝拿歸案。
“恩,待到入夜時分,我們便可再潛入觀中探究一二,畢竟一人之能力有限,今日既然有兄台相幫,相信定能查出個究竟來。”張姑娘信誓旦旦的看著朱權,眼中自然流露出了一絲含情脈脈。
待到深夜時分,二人便悄悄潛入了靜虛觀,尋的一圈,果然沒什麽可疑之處。醜時剛過,待到二人快要放棄之時,果然傳出了女子的隱隱哭聲,觀眾道士都在熟睡,這女子的哭聲,到底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
二人尋著哭聲而去,不知不覺便來到了一個廢棄的院落,這裏顯然是荒廢了很久的樣子,周遭都是坍塌的牆壁和殘破的門窗,殘垣斷壁,滿目蒼夷,遍地的雜草叢生。
待二人剛翻牆而入,隻見身後火光四起,靜虛觀的紫虛道長帶著眾弟子而來,幾十隻火把將夜空照成了白晝。刹那間的功夫,一群道士便將朱權與張姑娘圍了起來,此二人見形勢不妙,便已準備好突出重圍,朱權心中頓時覺得有異,這靜虛觀中怕是確實有鬼。
作者有話要說:那個啥!最近留言的小天使都有紅包啊!請各位多多留言,麽麽紮!
--------------------------------------
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娼夫不取)
李良辰:塗陽人也。其音屬角,如蒼龍之吟秋水。予初入關時,寓遵化,聞於軍中。其時三軍喧轟,萬騎雜,歌聲一遏,壯士莫不傾耳,人皆默然,如六軍銜枚而夜遁,可為善歌者也。
——《太和正音譜》朱權著
經後世史學家考證,塗陽這個地名多次出現在朱權的著作中,實為大寧的別稱,因為朱棣登基後將朱權分封在
江西南昌,朱權受親親之道影響深遠,思念父親為他分封的大寧,所以多在著作中以塗陽代替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