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儲君之位

    道衍從懷中掏出一封密函,遞給燕王朱棣道:“殿下且看看這信上所說。”

    朱棣看了看那封密函,忽然眉頭一皺,片刻沉思之後,便看了看道衍。自太子薨逝的訃告發到北平之後,他便著手聯絡在京中的各個暗哨,千方百計地打探朝中的消息,然而洪武皇帝的心思總是難於預測,此時太子已經出殯兩月有餘,京中仍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出,洪武皇帝到底屬意誰來繼承這東宮之位。

    道衍撫了撫半白的胡須,神色泰然自若道:“殿下既已知如今京中的形勢,貧僧且想聽聽殿下此番心中真實的想法。”

    燕王朱棣起身在屋內踱了踱步,他思索了半晌,抬起頭對道衍說道:“這確實是一個機會,既然父皇已流露出此意,我們應該如何順水推舟呢?”

    道衍和尚打量了他一眼,搖搖頭微微一笑道:“王爺此番什麽都不需要做,也什麽都別做。”

    “如若我們並無所作為的話,真要讓那黃口小兒白白得了儲君之位?”燕王朱棣甚為不解地問道。

    “殿下如若相信貧僧,此番便什麽都不要做,貧僧觀天象,燕有天子氣,但現在卻不是時候。”道衍和尚淡定自若地說道。

    “願聞大師詳解。”燕王朱棣拱手一輯,旋即便坐在一把黃花梨木六方扶手椅上,等著道衍開口繼續說下去。

    兩個月前,京城

    自太子朱標出殯之後,春末初夏,京城一直是陰雨連綿,好似上天在為太子朱標的突然離世哭泣一般。

    乾清宮內,洪武皇帝朱元璋伏於案前,這位堅強的老人艱難地挺過了喪子之痛,這龐大的帝國總是要有英明的主君領導才能順利的運轉起來,此刻已不由得他繼續陷入悲傷之中,他開始很現實的思考著一個問題,這個帝國要由誰來繼承。

    他腦海中有兩個方案,一是在諸位皇子中選擇一位,冊立為新的太子。二便是不再冊立太子,而是將皇孫朱允炆冊封為皇太孫,這兩種方法皆通古禮,一時間讓他難以抉擇。

    洪武皇帝有二十幾個兒子,自幼長在馬皇後膝下的秦王,晉王,燕王,周王自然是優先考慮的對象,而其餘那些庶出的兒子,年齡太小又曆練不夠,有的雖能執掌一方王府,卻沒有威震八方的能力,至於那些更小的,就更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秦王……是一個讓洪武皇帝極其頭疼的兒子,若沒有他在

    《禦製紀非錄》中犯下的那些過失,也許太子就不會憂慮成疾。洪武皇帝原本是對二皇子秦王朱樉抱有很大希望的,從給予他的封地便能看出,但這小子太不識抬舉了,在藩國履行不端,又不聽勸阻,若不是太子為他求情,說不定自己早將他貶為庶人了。

    晉王……倒是有些能力,但性格太過驕縱,此等胸懷難成大事,裝不下這萬裏江山,且這小子跟秦王類似,在藩國多有過失,還曾被人舉報有異謀……

    燕王……在藩國內確實沒有任何過失,脾氣秉性也與自己極其相近,他尤其欣賞他洪武二十三年那次對北元征討的大捷,未費一兵一卒,誘降乃兒不花,確是智勇有大略者。在藩國人皆言之禮賢下士,推誠任人,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不爭功,不自傲,卻是比秦王,晉王卻勝一籌。那麽,應該選他嗎?

    周王……這小子渾身上下沒有一點令他滿意,私自離開藩國,強娶生員妻子,在封地也多有不法之事,洪武皇帝想到周王那張臉,便心生厭惡起來。

    看來這儲君之位,注定是要在燕王朱棣和皇孫朱允炆之間選擇一人了……

    就在這樣陰雨連綿的某一天裏,幾位大臣來到乾清宮奏事,洪武皇帝便借此機會試探性地問道,如今東宮虛位,到底是該另立皇太子呢,還是冊封皇太孫?大臣們見此番情景,皆不敢多言,他們知道洪武皇帝的脾氣,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稍有不順皇帝心意,便會惹來殺身之禍,他們猜不透皇帝的心思,所以隻能閉口不語。

    洪武皇帝的耐心已經被他們消磨殆盡,他隻好向大臣們講的明白一些,他再次試探地問道:“卿等以為燕王如何?”,沒想到此話一出,眾人仍是麵麵相覷,一臉茫然,依照他早前的脾氣,此刻他早就該發火了,然而這次,他卻容忍了這些裝聾作啞的大臣們。沒錯,這件事情既可以認為是皇家的私事,又可以被認為是國家大事,他過去曾經嚴懲過那些私下裏討論皇家私事的人,這會這些大臣其實也是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罷了。

    罷了,罷了!

    北平燕王府

    二人的對話還在繼續,燕王正坐在那把椅子上,等著道衍和尚繼續說下去。

    隻見道衍和尚不慌不忙,娓娓道來:“陛下生性多疑,此番他既然已經在幾位大臣麵前如此這般相問,便代表陛下心中已是肯定殿下的。如今朝局如此動蕩,這個極易惹出是非的關頭,殿下才此時才更應該韜光養晦,暫避鋒芒。說句不中聽的話,殿下莫要生氣,

    當今聖上親定祖訓,本朝立嫡立長,可殿下前麵還有秦王,晉王,如若陛下真的立了殿下您,反倒是坐實了那幫文官的口舌了,如此這般,置秦晉二王於何處?”

    “所以大師的意思是……讓本王甩開手,萬事不管?可如若那黃口小兒被立了皇太孫,那一切不都晚了?”燕王朱棣目光炯炯地盯著道衍,他心中不明白這個和尚此刻究竟這想些什麽,如若現在不爭,難道他想讓他將來起兵造反?

    “不是不爭,殿下可知自太子薨逝之後,晉王殿下曾三次遣人進京,以祭奠太子為名,借機在皇上那裏表孝心,聽聞晉王殿下往京中送了不少珍貴禮物。”道衍和尚掩了掩胡須,淡定地說道:“但越是這樣,越是適得其反。殿下可知晉王曾經多次派人暗地裏查探殿下的過失?”

    “本王身正不怕影斜,他那是枉費心機,難道他還能栽贓陷害本王不成?”燕王朱棣一聽,心中便甚是憤恨,這三哥到底是在迤都之戰與自己結下梁子,始終不肯善罷甘休。

    “話雖如此這般,可還是要小心行事的好,我們不是怕晉王栽贓陷害,怕隻怕他暗地裏製造流言蜚語,到時候殿下有理也說不清。”道衍語重心長地說道。

    燕王朱棣歎了口氣,他承認他是對晉王輕敵了,如若晉王自己當不成太子,卻偏要拉他下水,弄個魚死網破,到時候誰也當不成太子,反而遂了晉王的心願。

    道衍此刻眨了眨眼睛,微微一笑道:“聽聞今年北平一帶,風調雨順,昌平縣有一片穀子提前成熟,且形態極其特殊,一株上長了三穗兒,人稱‘嘉禾’?”

    “卻有此事,前幾日縣令已將那嘉禾親自送至王府,此刻正擺在存心殿的案幾上呢!”燕王朱棣不解地問道,此刻他亦猜不透這和尚又打的什麽主意。

    “當今聖上出身貧農,又好清廉,尤其重視這萬物生長之土地,那些什麽個奇珍異寶,根本不入陛下之眼,如若此時殿下能獻此嘉禾與聖上,定能贏得聖心!”道衍此刻目光堅定地說道。

    是啊,如若洪武皇帝朱元璋認為太子之薨是上蒼降與他的一場災難,那麽這北平土地所生長出來的嘉禾,卻又顯示了上天的恩賜,這一災一恩,上天冥冥之中要把太子之位指向誰,確是再明了不過了。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燕王朱棣心中一喜,他自認為這嘉禾定能掃去父皇心頭的烏雲,每當洪武皇帝看到這嘉禾之時,便會想起孕育這嘉禾的土地,這恰恰也證明了隻有他燕王,才能給這個龐大的新

    生帝國帶來祥瑞。

    就這樣使臣帶著那嘉禾和燕王朱棣的希望進京了,隻是沒想到的是,帶迴來的確是,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洪武皇帝決意冊封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的消息,此消息一出,確實是給燕王朱棣當頭一棒,京中傳來的密函中如是說: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東閣門召見群臣,商議儲君人選,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一次抉擇。

    殿堂內安靜一片,好似掉根針都能聽到一般,眾人皆不敢答話,無人能猜透皇帝心中所想,也無人敢揣測皇帝的聖意。

    “陛下!”正當這鴉雀無聲之時,突然有人高聲喊道,那聲音渾厚有力,朱元璋不禁被這聲音驚住了。“陛下,老臣劉三吾有話要說!”

    這劉三吾時任翰林學士,是當時有名的大儒,也是位受人敬仰的龍鍾老人,以一向為人慷慨,不設城府揚名於世,人稱“坦坦翁”。因其博覽善記,應對詳敏,屢承顧問,悉多稱旨,朱元璋常向他請教治國安民之道、選賢任能之策,並委以刊定典章禮製及三場取士之法的重任。

    “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劉三吾跪伏在皇帝的禦座前,朗聲抗奏道:“請陛下三思啊!弟不可先於兄啊!皇孫世襲大統,禮也!”

    作者有話要說:本文中的道衍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大家猜猜看是什麽?我會在第四卷裏揭秘的(o^^o)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穿之朱明繡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歐陽肖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歐陽肖邦並收藏明穿之朱明繡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