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人參之後,他又發現許多藥草,有名貴的也有不值錢的,但無論值不值錢,每株草藥都是隻有一兩株,至於人參,恰好是隻有一株的那種,蘭郎中跟襄荷一起將整個山穀都翻遍了,也沒找到第二株人參。


    沒找著人參,卻找著一個奇怪的東西。


    看上去像一株小幼苗,長相頗為奇特,有些像一種叫山烏龜的植物,底下俱是圓圓胖胖的球莖,球莖上頂著嫩嫩的小芽,小芽上生出兩枚嫩嫩的葉子。但是,襄荷和蘭郎中卻都是隻看了它的小芽一眼,便斷定:這株植物,絕不是山烏龜。


    山烏龜是藤本植物,球莖上長出的小苗十分細弱,需要依附附著物才能向上爬。可眼前這植物雖隻有不到一指高,黑乎乎的球莖上隻頂著兩片嬌嫩的葉片,但隻從這兩片葉,也看得出它並非藤本。


    但藤本與否甚至葉子形狀都不是蘭郎中和襄荷判斷的主要依據,主要依據是一種感覺。


    那兩片小葉的顏色清透碧綠,看著它時,眼睛就像是被清清涼涼的水浸潤了一遍似的,說不出的舒適愜意。


    兩人都覺得,那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綠色,不,或許應該說,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顏色。


    那是一種,隻需看上一眼,便讓人生出無限希望和無限勇氣的顏色。


    襄荷想將它帶迴家仔細研究一下,但在手即將觸碰到它時,卻莫名地心生不忍。它隻有兩片弱小的葉子,此刻微微顫動著,像是小孩害怕時忍住哭泣的樣子。


    算了,世界上不認識的植物多了,她又不是立誌做植物學家,幹嘛非要刨根問底呢,就讓它繼續長在這兒吧。


    打消了注意,她又將心思轉到穀內的其他植物上——她想挖幾株移植到襄城的家裏。


    但是,每一種植物幾乎都是隻有一兩株,而且是還都是生長了多年的大株,移植本就不易,又要跟著她跋涉好些天才能迴到襄城,最後能活下來幾株很是問題。


    而且,即便以上問題都解決了,她似乎也下不了手。穀中植物位置看似雜亂無章,但卻給人以十分舒適自然的感覺,仿佛一幅筆鋒流暢、構圖緊湊的畫,缺一筆少一筆都壞了意境。


    如果她將穀內植物移走,那原來的位置有誰來填補空缺呢?且這穀內每種植物幾乎都是隻有一棵,若她將它們移走,穀內就不剩下什麽了。


    無論是襄荷還是蘭郎中,無論是上山采藥或挖掘野花野草,向來是取一留一,從不一股腦兒地全自己拿走,總要給山林留下一些,以使山林有自己恢複的空間。兩人從未為此討論過,但一直都是按如此準則行事。事實上,靠山吃飯的人們也都是依著這個準則行事的,如獵戶的不打春獵,打大留小,無不是給自然,也給自己留一線生機。這是這些淳樸的人們自己摸索出的天人相處之道。


    小玉峰上的草藥大多是常見且量大的,蘭郎中尚不肯一直守著一個采藥的地兒不挪地兒,而是放牧一樣依次改變采藥的地點。而在這個山穀中,所有花草也好藥草也好,數量都極少,若他們都拿去,這個仙境般的山穀也就不複存在了。


    但說是這樣說,當切切實實的利益在眼前時,很少有人能夠堅守心中的準則。


    不巧,蘭郎中和襄荷都屬於能夠堅守的少數人。


    蘭郎中雖半生從未大富大貴,卻頗能自得其樂,除了有時想要給女兒更好的生活時對銀錢有絲渴望,平時卻是萬事不走心,說好聽點是大智若愚,說難聽點就是沒誌氣。相比起來,襄荷反而對錢更加看重一些,但她前世剛畢業不久就死了,今生又被蘭郎中護著長大,終究沒有經曆過多少磨礪,骨子裏還帶著股執拗的天真和固執,說好聽點叫尚存赤子之心,說難聽點就是二缺犯傻。


    這樣的兩個人,常常會幹出免費為窮人診治的事,見到可憐的人也是能幫一把就幫一把,但兩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知道起碼要先把自己顧好,才能說幫不幫其他人,以及什麽人值得幫,什麽人不值得幫,也是需要仔細斟酌辨別的。


    最終,蘭郎中和襄荷隻是采了一些種子,並未破壞這片山穀,甚至連那株人參都未動,而隻是采了它的種子。


    臨行前,襄荷摸了摸那株古怪的植物,也不管它一棵植物怎麽會聽懂她的話,兀自笑著跟它告別。


    離開時十分順利,仿佛有什麽在指引著他們走出大山一般,轉了半個時辰便轉出大山,來到附近的一個村落。


    向當地百姓打聽,才知道那片大山叫*山,許多當地人都不敢輕易進去,隻因出山途徑太過難辨,許多人進去了便再不能出來。


    而這時的襄荷才恍惚察覺出一絲不對勁,在山穀裏時,她和蘭郎中的決定也未免太草率了吧?雖說兩人平日就常幹一般人口中的傻事兒,但“隨手幫人”的傻事兒和“入寶山而空手歸”的傻事兒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


    襄荷迴想起在山穀的那種感覺,那種鬆快的、向上的,仿佛春天小苗破土一樣的感覺,那感覺好像能將人心中所有美好而正麵的情緒都激發出來,一切醜惡而負麵,比如貪欲,都被壓製了一樣。


    如果是平時,經過深思熟慮後,襄荷也許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但這選擇絕不會那麽痛快。如今迴到現實,襄荷雖不至於後悔自己所做的決定,卻對當時那種仿佛聖母光環籠罩一樣的狀態有些耿耿於懷。


    因此,襄荷決定再迴去一趟。但是,就像欲要重返桃源的武陵漁人一樣,雖然離開時襄荷做了記號,卻再也沒找到當時的那個山穀。


    怏怏地返迴襄城,襄荷將自山穀中采得的種子種在院中,隨著日子過去也就將這事漸漸拋之腦後,隻是有時會跟蘭郎中瞎猜,一會兒猜山中有山精鬼怪,一會兒又猜測那是天上仙人留在人間的洞天府第。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手心出現了一片葉片形狀的傷疤,而那葉片,分明與那株奇怪植物的葉片一模一樣。


    ☆、第7章 金手指


    那傷疤出現時手心有些癢癢的,襄荷還以為不小心摸到什麽東西過敏了,卻在片刻後發現一個傷疤在手心逐漸浮現出來,與此同時,心底感覺有什麽衝破了桎梏,像是憋悶許久的人終於唿吸到清新的空氣,不由歡唿著,雀躍著。


    襄荷目瞪口呆地看了自己手心半天,迴過神來立馬將門關緊,緊張兮兮地盯著那個“傷疤“看。


    這一看,就發現了傷疤與那株奇怪植物的相似之處。


    毫無疑問,葉片傷疤肯定與那株奇怪植物有關,離開山穀時,她輕輕摸了那小苗一把,用的正是右手。


    襄荷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害怕。


    按理說這麽玄乎的事情她應該害怕的,但她卻絲毫感覺不到害怕的情緒,反而覺得很舒適,很愜意,就像在山穀裏時一樣。而且,連穿越都有了,傳說中的金手指應該也不是子虛烏有吧?


    她手心莫名冒出的這個傷疤,怎麽看怎麽都像是傳說中的金手指啊。


    襄荷覺得自己臉上發熱,心髒狂跳,此症狀俗稱打雞血。


    繼確認發財之路已被歂嶽帝徹底堵死後,襄荷已經很久沒這麽雞血過了。但現在,一個很可能是金手指的東西出現在了自己手心,讓她怎麽可能不激動。


    尤其是,傷疤出現後不久,手心開始發燙,傷疤不再是一片葉子形狀的傷疤,而是切切實實的就像一枚真的葉子。葉脈鼓起的地方蓄滿了液體,當用意念引導液體自葉尖流出後,最終流出的是一滴顏色清透碧綠的液體。


    就跟那株古怪植物的葉片顏色一樣。


    靈液!


    襄荷給液體取了個小說中常見的金手指名字,然後便戰戰兢兢又滿懷期待地將那滴“靈液”喝了下去。


    會有什麽變化呢?——容貌變美?脫胎換骨?洗精伐髓?長生不老?立地升仙?……好吧後麵兩個肯定是她想多了,不過起碼可以期待像小說裏一樣,改善改善體質、排排毒養養顏吧?


    半個時辰過去了——沒變化。


    又半個時辰過去了——依舊沒變化。


    又半個時辰——蘭郎中喊她吃飯了……


    直到手心再度開始發燙,第二滴綠色液體流出,襄荷的身體都沒有出現任何變化。因為第一滴的試驗效果,襄荷覺得自己肯定弄錯了“靈液”的使用方法。


    液體是從葉子裏流出來的,那麽會不會它隻對植物有作用?至於具體作用,襄荷立刻想起了小說中早已爛大街的設定,澆一滴可使植物生長加快n倍,百年的人參一日成神馬的……簡直是逆天的外掛不需要邏輯。


    想起院中還有從山穀中順來的人參種子種出的小苗,襄荷立刻將第二滴“靈液”澆在了人參小苗上。


    半個月後,傷疤第三次發燙,人參小苗依舊慢吞吞地長著,除了多一片葉子,看不出任何變化。第三滴第四滴靈液滴下去,小人參苗仍舊沒有任何反應。


    靈液每隔半個月左右滴出一滴,從襄荷五歲時傷疤出現直到如今,總共滴出了不到五十滴靈液,在此期間,襄荷幾乎將所有想到的方法都試驗過了,卻愣是沒發現它有什麽作用。


    襄荷覺得,她還是老老實實過日子,少做夢比較好。


    至於這個坑爹的“靈液”——就把它當成來得比較頻繁的大姨媽吧。看著樹葉尖端再度流出的“靈液”,襄荷隨手一彈,將其彈到了木桌上一盆蕙蘭上。


    這盆蕙蘭來曆比較曲折,它不是直接買來或者挖來的,而是襄荷用鶴望山上的野生蘭與南方的一種蕙蘭雜交播種而成的。


    選用鶴望山上的野生蕙蘭為母本,外地蕙蘭為父本,雜交結成的兩個蒴果中,總數數百萬粒細如微塵的種子,最終也不過才得了眼前這一苗而已。


    外地蕙蘭是蘭郎中遊醫時,襄荷專程拐他去一個產蘭區挖的下山蘭,挖時還帶著花,花色淺綠帶微黃,唇瓣上有不規則紅斑,花色並不算好,但貴在瓣形好,是標準的梅瓣花,外三瓣短圓、緊邊,捧瓣為蠶蛾捧,舌是如意舌,肩是一字肩,單從瓣形上看,可稱得上蕙蘭中的上品,但隻花色一項拖後腿,就使得其觀賞價值大大下降,雖然出手也好出,但卻賣不上高價。


    母本即是鶴望山上的野生蘭草,襄荷早早就挖了幾株種在了院子裏,除了第一年似乎傷了根沒有開花外,如今長勢喜人,年年均能複花。


    襄荷原本是想繁殖多了拿出去賣。襄城什麽都缺,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隻因天下讀書人最向往的鶴望書院,便是坐落在襄城城外不遠的鶴望峰上。襄荷就是想將蘭花賣給這些讀書人,蘭生幽穀,不以無人而不芳,無論是真風雅還是附庸風雅,蘭草一向是讀書人的心頭好,這個時代也不例外,襄荷在書局就見到好幾本蘭草鑒賞類的書籍,可見這時候賞蘭之風已經盛行,因此襄荷覺得蘭花應該不愁銷路。


    但很快她就知道自己又犯傻了。


    鶴望山上野生蘭草並不少,如果能賣錢的話早被挖光了,哪還能等到她來挖,既然沒人挖,那自然是因為沒有被挖的價值。


    鶴望山上的野生蕙蘭隻有一種,還是素心花,但其瓣形太差,外三瓣狹長不說,肩還是最差的大落肩,這樣的瓣形,即便是素心花,也稱不上多好。


    再者說,這個時代重蘭而輕蕙,蘭書有雲:“一幹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幹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幹”即花莖,“華”即花,鶴望山上的野蘭便是一莖五七花的蕙花。而這個時代大受追捧的多是一莖一花的春蘭,至於一莖多花的蕙蘭,除非瓣形花色俱佳,否則並不怎麽為人所重視。


    讀書人是愛蘭不錯,但無論是真風雅還是假風雅,既然敢號稱愛蘭,那麽其鑒賞能力多少還是有點的,不然不過是徒增笑柄。這個年代能讀書的都還是有些底蘊的人家,不像襄荷前世那樣許多都是暴發戶,想糊弄可並不是那麽容易,鶴望山上的野蘭長什麽樣子,他們比襄荷更清楚,自然不會花大價錢買襄荷的蘭。再說他們若是想買蘭,自然多得是渠道,犯不著買襄荷一個小孩子的。


    襄荷隻得偶爾分幾盆,與其他的花一起,拿去秀水鎮的集市上賣,一盆賣個三五文,雖然錢少,但也算有個收入。隻是通常時候她的花都是賣不掉的,秀水鎮畢竟太小,能有經濟能力買花,又會從街上買花的人實在太少,即便臨近讀書人最多的鶴望書院也無濟於事。


    賣蘭計劃夭折,襄荷也並不太灰心,或許是因為受的打擊太多,她覺得自己抗打擊能力大大增強,知道靠賣蘭無望致富後也並沒有怎麽失望,仍舊養著院中的那叢蘭,不為別的,隻為自己喜歡。


    雖然蘭書上將鶴望山上野蘭花型列為下下等,但襄荷卻覺得挺好看的,她去研究蘭書上的標準也隻是為了摸準市場好賺錢,自己養花賞花時卻從不按標準來。


    花如美人,有大家閨秀,亦有小家碧玉,有英氣颯爽,亦有溫婉可人,各有各的美。世人卻非要分出個三六九等,從眼睛從鼻子,一個個掰碎了揉爛了,細細分析哪裏好看哪裏不好看,在襄荷看來實在是應了那句俗話——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於是襄荷便養著那不入品的野生蘭,雖賺不了錢卻也自得其樂。


    直到又得了那叢外地蕙蘭,襄荷才又生出用蘭草賺錢的心思,當然,所報希望其實比蘭花種子還小,隻因為成功的幾率實在太小。


    她的想法很簡單——雜交。


    鶴望山本地蕙蘭花色好而瓣形差,外地蕙蘭花色不佳而瓣形上佳,兩者互有優缺,若能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豈不是能得到瓣形花色俱佳的極品蕙蘭?


    當然,這個想法實在太過美好,真正實施起來,成功的可能性不過萬萬分之一。


    不說能不能按她的心思雜交出瓣形花色俱佳的後代,單說蘭花播種這一項,在這個時代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在她前世時,蘭花繁殖一般是用分株,播種多是為培育新品種。播種時需要無菌環境,而想要創造出一個適宜蘭花播種的無菌環境,所需條件十分複雜,絕不是她在這個時代可以輕鬆複製的。因此她便隻有一個選項,那便是自然環境下的有菌播種,即將蘭花種子播在長有蘭草的土壤中。但這種播種方法發芽率實在太低,洋蘭石斛蘭等發芽率還算高一些,春蘭蕙蘭等國蘭發芽率則低得多,前世她曾經播著玩兒過春蘭,卻從來沒有成功過哪怕一次。


    她將雜交出的兩枚蒴果埋在了小玉峰上一大叢生長了多年的蘭草下,也許是老天看她太過倒黴,這次讓她轉了一次運,最後居然真讓她播出了一株雜交苗。


    等到雜交小苗略微長大一些,襄荷便將它移到了家中,特意找出一個瓦盆,用山上蘭草叢下的土壤填盆,才小心翼翼將其移入盆中。直到今年,小苗已經是三年生的大苗,蘆頭處也發出了兩根新芽,但卻還沒開過一次花,所以襄荷至今不知其花型花色如何。早在它還是一株小苗,襄荷手心剛剛出現樹葉傷疤時,就曾經將“靈液”滴到小苗上,但最終仍舊是跟那株人參小苗一樣,蘭苗也是毫無反應。


    隨意地將“靈液”彈到雜交蘭苗上,看著它順著深綠的蘭葉落入泥土,最終消失不見,襄荷打著嗬欠熄了燈,脫了外衣便也上床睡覺。


    不久她便做了一個夢。


    夢裏,她看見那株雜交小苗終於開花,花型花色無不是她期望的那樣,完美地繼承了父本母本的優點,即便是最挑剔的鑒蘭人,也挑不出一絲缺點來。


    無數人捧著黃金白銀上門,隻為求購一苗草,她苦惱極了:隻有寥寥幾苗,賣給誰呢?可是不管賣給誰,她都發大財了啊。


    於是她又樂了,樂得跟個傻子似得,然後樂著樂著就樂醒了。


    一睜眼,晨光滿室,床頭桌上的蘭草依舊如昨日,沒有任何變化。窗外傳來鳥兒清脆的鳴叫聲,以及——拳腳唿喝之聲。


    ☆、第8章 童養夫


    晨曦初露,遠處一縷輕紗似的霧嵐纏繞在小玉峰上,蘭家院中的花草枝葉上還掛著未幹的露水,秀水村漸漸從沉眠中蘇醒,有了隱約的人語聲。


    蘭家院中大部分地方都被種上了花草,隻有井邊至門口有寬闊的空地,襄荷一打開房門,就看到空地上一招一式認真演練的劉寄奴。


    雖然已經是春末,但清晨時仍然有些涼風,劉寄奴穿著襄荷昨晚拿給他的舊單衣,一動起來風便灌進去,吹地颯颯作響,袖口甩起時,可以看見細瘦地如麻杆兒的手臂,顯得格外瘦弱。


    但他的動作卻絲毫也不弱。


    襄荷跟著蘭郎中學過一些拳腳,都是軍中的粗淺功夫,不花哨,但很實用,雖然不能讓她變成武俠小說中高來高去的大俠,但起碼能多些自保能力,上山時不用太過擔心猛獸,外出行醫也不至於拖蘭郎中的後腿。


    她摸著下巴眯眼看了半晌,覺得劉寄奴練的功夫不錯,倒跟蘭郎中教的很像,而不是像她慕名去襄城的一家武館看的那樣,花架子挺多,打架也很好看,可卻失了份拳拳到肉的爽利幹脆,拖泥帶水地看著都累。劉寄奴則不然,他的動作沒一絲花招,都是實打實的招式,而且看上去好像比蘭郎中教的還像那麽迴事兒。


    看了半天,見劉寄奴還沒發現,她隻得自己“咳咳”兩聲,提醒他有人在。


    劉寄奴一聽到聲音便收了招,動作刹那間凝滯,口鼻冒著絲絲白氣,轉頭看她時,臉上還帶著一絲茫然。


    看到倚在門邊的襄荷,他臉上的茫然迅速消退,轉而露出笑來:“襄荷妹妹。”


    襄荷忍了忍,最終卻還是沒忍住,隻得竭力讓自己臉上的表情正常一些,說道:“咳,不用那麽客氣,以後就叫我襄荷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蒔花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涼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涼盞並收藏蒔花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