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圖窮
逆女嫡妃:腹黑世子請自重 作者:君折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
事到臨頭,徐良人反而猶豫了。她搖了搖頭,“臣妾也……不好說。”
酈書雁似笑非笑地看了徐良人一眼。這種說辭,她見得不少,也大致能明白徐良人在欲言又止什麽。她這麽說,反而能高高吊起聽眾的胃口。看來,這位徐良人也是深得個中三味。
——隻可惜,在她的印象裏,太後是不吃這套的。徐良人的功夫還是不夠深。
果然,太後漆黑的眉毛微微擰起,厲聲道:“什麽是不好說?既然不好說,那就別說了!”轉頭對孟女官道,“阿惠,衝撞了高位嬪妃,那是什麽罪名?你給徐氏講講!”
“是。”孟女官一福身,對徐良人朗聲道,“衝撞高位,是為不敬。按舊例,應杖責二十。”
二十杖,和要了她的命根本沒什麽分別。徐良人一向嬌生慣養,哪兒經得起這種苦。
徐良人一哆嗦,眼裏有某種光芒漸漸凝聚。她磕了一個頭,顫聲說道:“是。……因為,”她壯著膽子,看了麵無表情的長孫貴妃一眼,“臣妾依稀看見,貴妃娘娘的裙角……繡的是……繡的是……”
她的聲音又微弱了下去,顯然是不敢把實話說出口。
酈書雁冷冷地看著徐良人抖得如秋風裏的落葉一般的身影。徐良人若不是真的這麽膽小如鼠,那就是好計算了。
她存心讓每個人都把眼光聚集在她身上,在眾目睽睽之下,才揭穿早已準備好的陰謀,陷害長孫氏。酈書雁倒是能輕鬆地想通這一點,可她還有另一件事想不明白。
——誰才是徐良人的主使者?
貴妃幾乎是獨占了皇帝的恩寵,在後宮裏樹敵頗多。鬧出這種事,酈書雁一點也不奇怪。相反,她還覺得,徐良人這種事應該更早爆發才對。
長孫貴妃麵色冷如冰霜,動也不動地看著徐良人,就像是在看她做什麽無趣的表演。也許是貴妃的性情一向孤高冷漠,眾人看在眼裏,竟然也沒說什麽。
“——是鳳凰。”
徐良人哆嗦了很久,久得許多人幾乎都失去了耐心,她才唿出了一口氣,戰戰兢兢地說道。
——哦,果然是這樣。
酈書雁眼波微動,看向長孫貴妃的裙裾。長孫貴妃的裙裝十分華麗繁複,她記得,在她走過的時候,她的裙子上散開流水一樣的金色波紋。
徐良人說罷,太後微抬起頭,手裏撚著一串細細的佛珠,淡淡道:“貴妃,你的衣裳要是真繡了鳳凰,怕是不大合規矩啊。”
在場的人都知道,越國不像周國,內宮之中,隻有皇後、太後身上,才能有鳳凰的紋樣出現。至於一品的三夫人,隻能繡鸞鳥而已。至於鳳釵,則不在禁止之列。
長孫貴妃站了起來,神情仍然不變。
“娘娘是知道臣妾的。”她看向太後,輕聲說道,“針工局給了臣妾什麽,宮女兒給臣妾準備了什麽,臣妾就穿什麽,從來不挑剔。向來如此。”
太後微微點頭。
“不錯,”她將佛珠戴迴手腕上,說道,“這也是本宮沒有發怒的原因之一。你天生就是個淡泊性子,做隱士還合適,但要說你存心僭越,本宮不信。”
徐良人沒想到,太後對長孫貴妃居然如此寬容。她臉色微白,手指緊緊地扣住了地麵。
酈書雁的眼光一直沒有離開徐良人,把她的動作看得清清楚楚。她輕輕地歎息了一聲,心想:事情要是能到這裏就結束,那就好了。
這時,太後已經看過了長孫貴妃裙子上的紋樣,點頭道:“嗯,徐氏沒有看錯。貴妃,你去內室脫下來吧,換一條不逾矩的。”又轉過頭,看向徐良人,藹聲道:“徐氏,你也算是眼光不錯了。”
長孫貴妃謝了罪,由婢女扶著手臂,去後殿換衣裳了。臨走前,她輕輕轉頭,瞟了徐良人一眼。
徐良人滿心想著貴妃接下來的報複,聽見太後的誇獎,也並沒有歡喜,隻是失魂落魄地磕了個頭。
“這樣。”太後稍想了想,道,“近些日子,本宮請了一位大德高僧來宮中講經。徐氏,你做對了事情,本宮就要賞。”她摘下那串佛珠,道,“你也一同來和本宮聽經罷。靜一靜性子。”
太後這樣一說,酈書雁反而不明白她的目的了。她賞了徐良人佛珠,這是賞。可是,讓她“靜一靜性子”,分明就是罰。她對徐良人的態度到底是怎樣,卻一點兒也沒露出來。
“太後娘娘!”
一道如黃鶯出穀般嬌滴滴的聲音驀然響起。太後正要繼續說話,沒想到被人冒然打斷了。她不悅地問道:“是誰在說話?”
“臣妾雲鵠殿良人陸氏,給太後請安。”
酈書雁往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去。陸良人從人群之中走了出來,蓮步姍姍,體態優美。她的聲音也堪稱嬌媚,像是一根輕柔的羽毛,時時撩撥著所有人的心。
酈書雁微微一笑,看向皇後。
自從出了長孫貴妃之後,皇後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聲音、體態或是姿容格外出色的女子。她冷淡道:“抬起頭來。”
陸良人依言抬頭。看清她容貌的時候,皇後眼裏的提防閃了閃,慢慢消失了。陸良人的嗓音雖好,長相卻極為一般,隻能勉強算作清秀。就算和如今的皇後比,也是遠遠不如的。
“你有什麽話說?”太後不動聲色地問道。
“迴娘娘,”陸良人一雙眼睛在人群裏逡巡了一圈,定定地釘在了酈書雁身上,“一個月前,臣妾親眼看見,這位姑娘進了長孫貴妃的宮裏。”
太後原本溫和的臉龐瞬間變得嚴厲,順著陸良人的眼光看去。
酈書雁微笑起來,笑容裏有著淺淺的嘲弄。
要說陸良人和徐良人毫無關係,她是根本不信的。現在看來,有人要把她和長孫貴妃一網打盡。
“當時,臣妾按例去向貴妃娘娘請安。”陸良人深深地磕了一個頭,“剛巧在殿外,聽見了這位姑娘和貴妃的對話。”
事到臨頭,徐良人反而猶豫了。她搖了搖頭,“臣妾也……不好說。”
酈書雁似笑非笑地看了徐良人一眼。這種說辭,她見得不少,也大致能明白徐良人在欲言又止什麽。她這麽說,反而能高高吊起聽眾的胃口。看來,這位徐良人也是深得個中三味。
——隻可惜,在她的印象裏,太後是不吃這套的。徐良人的功夫還是不夠深。
果然,太後漆黑的眉毛微微擰起,厲聲道:“什麽是不好說?既然不好說,那就別說了!”轉頭對孟女官道,“阿惠,衝撞了高位嬪妃,那是什麽罪名?你給徐氏講講!”
“是。”孟女官一福身,對徐良人朗聲道,“衝撞高位,是為不敬。按舊例,應杖責二十。”
二十杖,和要了她的命根本沒什麽分別。徐良人一向嬌生慣養,哪兒經得起這種苦。
徐良人一哆嗦,眼裏有某種光芒漸漸凝聚。她磕了一個頭,顫聲說道:“是。……因為,”她壯著膽子,看了麵無表情的長孫貴妃一眼,“臣妾依稀看見,貴妃娘娘的裙角……繡的是……繡的是……”
她的聲音又微弱了下去,顯然是不敢把實話說出口。
酈書雁冷冷地看著徐良人抖得如秋風裏的落葉一般的身影。徐良人若不是真的這麽膽小如鼠,那就是好計算了。
她存心讓每個人都把眼光聚集在她身上,在眾目睽睽之下,才揭穿早已準備好的陰謀,陷害長孫氏。酈書雁倒是能輕鬆地想通這一點,可她還有另一件事想不明白。
——誰才是徐良人的主使者?
貴妃幾乎是獨占了皇帝的恩寵,在後宮裏樹敵頗多。鬧出這種事,酈書雁一點也不奇怪。相反,她還覺得,徐良人這種事應該更早爆發才對。
長孫貴妃麵色冷如冰霜,動也不動地看著徐良人,就像是在看她做什麽無趣的表演。也許是貴妃的性情一向孤高冷漠,眾人看在眼裏,竟然也沒說什麽。
“——是鳳凰。”
徐良人哆嗦了很久,久得許多人幾乎都失去了耐心,她才唿出了一口氣,戰戰兢兢地說道。
——哦,果然是這樣。
酈書雁眼波微動,看向長孫貴妃的裙裾。長孫貴妃的裙裝十分華麗繁複,她記得,在她走過的時候,她的裙子上散開流水一樣的金色波紋。
徐良人說罷,太後微抬起頭,手裏撚著一串細細的佛珠,淡淡道:“貴妃,你的衣裳要是真繡了鳳凰,怕是不大合規矩啊。”
在場的人都知道,越國不像周國,內宮之中,隻有皇後、太後身上,才能有鳳凰的紋樣出現。至於一品的三夫人,隻能繡鸞鳥而已。至於鳳釵,則不在禁止之列。
長孫貴妃站了起來,神情仍然不變。
“娘娘是知道臣妾的。”她看向太後,輕聲說道,“針工局給了臣妾什麽,宮女兒給臣妾準備了什麽,臣妾就穿什麽,從來不挑剔。向來如此。”
太後微微點頭。
“不錯,”她將佛珠戴迴手腕上,說道,“這也是本宮沒有發怒的原因之一。你天生就是個淡泊性子,做隱士還合適,但要說你存心僭越,本宮不信。”
徐良人沒想到,太後對長孫貴妃居然如此寬容。她臉色微白,手指緊緊地扣住了地麵。
酈書雁的眼光一直沒有離開徐良人,把她的動作看得清清楚楚。她輕輕地歎息了一聲,心想:事情要是能到這裏就結束,那就好了。
這時,太後已經看過了長孫貴妃裙子上的紋樣,點頭道:“嗯,徐氏沒有看錯。貴妃,你去內室脫下來吧,換一條不逾矩的。”又轉過頭,看向徐良人,藹聲道:“徐氏,你也算是眼光不錯了。”
長孫貴妃謝了罪,由婢女扶著手臂,去後殿換衣裳了。臨走前,她輕輕轉頭,瞟了徐良人一眼。
徐良人滿心想著貴妃接下來的報複,聽見太後的誇獎,也並沒有歡喜,隻是失魂落魄地磕了個頭。
“這樣。”太後稍想了想,道,“近些日子,本宮請了一位大德高僧來宮中講經。徐氏,你做對了事情,本宮就要賞。”她摘下那串佛珠,道,“你也一同來和本宮聽經罷。靜一靜性子。”
太後這樣一說,酈書雁反而不明白她的目的了。她賞了徐良人佛珠,這是賞。可是,讓她“靜一靜性子”,分明就是罰。她對徐良人的態度到底是怎樣,卻一點兒也沒露出來。
“太後娘娘!”
一道如黃鶯出穀般嬌滴滴的聲音驀然響起。太後正要繼續說話,沒想到被人冒然打斷了。她不悅地問道:“是誰在說話?”
“臣妾雲鵠殿良人陸氏,給太後請安。”
酈書雁往發出聲音的方向看去。陸良人從人群之中走了出來,蓮步姍姍,體態優美。她的聲音也堪稱嬌媚,像是一根輕柔的羽毛,時時撩撥著所有人的心。
酈書雁微微一笑,看向皇後。
自從出了長孫貴妃之後,皇後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聲音、體態或是姿容格外出色的女子。她冷淡道:“抬起頭來。”
陸良人依言抬頭。看清她容貌的時候,皇後眼裏的提防閃了閃,慢慢消失了。陸良人的嗓音雖好,長相卻極為一般,隻能勉強算作清秀。就算和如今的皇後比,也是遠遠不如的。
“你有什麽話說?”太後不動聲色地問道。
“迴娘娘,”陸良人一雙眼睛在人群裏逡巡了一圈,定定地釘在了酈書雁身上,“一個月前,臣妾親眼看見,這位姑娘進了長孫貴妃的宮裏。”
太後原本溫和的臉龐瞬間變得嚴厲,順著陸良人的眼光看去。
酈書雁微笑起來,笑容裏有著淺淺的嘲弄。
要說陸良人和徐良人毫無關係,她是根本不信的。現在看來,有人要把她和長孫貴妃一網打盡。
“當時,臣妾按例去向貴妃娘娘請安。”陸良人深深地磕了一個頭,“剛巧在殿外,聽見了這位姑娘和貴妃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