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果然不負我所托,瞞天過海將諸葛亮秘密請來。諸葛亮化成軍中一名小卒,掩飾身份,由魯肅掩護他,一路到我的軍帳。當魯肅領著亮進入我的帳內,他直挺挺地站立在我的麵前,我的心中怦然一動,他抬起頭來,晶亮的眼神直直抓住我不放,眼裏滿是笑意、情意、還有數不清的紛亂情緒。我攝定了心神,不讓臉上露出我心中的情緒,此時此刻的我,心湖的漣漪,一圈一圈地旋轉,一波比一波轉得更緊,轉得更快。
“勞煩魯將軍了。”我朝魯肅點了點頭。魯肅鞠了一個躬,轉身退下。
我防備地撩開帳簾,待魯肅走遠之後,立即道:“亮,如今時機將到,你警惕行事,準備好一切,我們一起逃走。”
諸葛亮的手攀上我的臉,道:“你不顧安危叫我來,就是為了這個?”
我的心悸動了一下,隨即恢複正常。“如今周瑜必施連環計火燒曹軍,而你我大可乘兩軍交戰無人看管之時逃走。”
“你與周瑜關係匪淺,豈能說走就走?”諸葛亮皺了皺眉頭,眼中似乎有些愁煩。
我有些生氣了,我明明知道諸葛亮不是那個意思,但我卻生氣了。
“你懷疑我嗎?”
諸葛亮沉默不言。我怒道:“我出生入死為了你,你卻和凡夫俗子一般,如此心疑我,你讓我情何以堪?”
諸葛亮仍是沉默不言。淚水從我的眼角落下,我拉住他的袍子,道:“你不相信我麽?你不相信我麽?”
空氣頓時僵硬,良久諸葛亮道:“你讓我怎麽做?”
我抹幹眼淚,道:“你熟識天文地理,定然知道天氣變化之理。周瑜之所以病倒,你我皆心知肚明。你為他出良策,假意裝神弄鬼一番,讓他調我前往相助你,趁他忙於前線戰爭之時,你我悄然逃走。”
諸葛亮沉思了一會兒道:“江東守衛森嚴,難。”
我匆忙將壁上羊皮取來攤開,道:“東風起之時,周瑜必定率領三萬大軍直奔赤壁與曹軍正麵衝突,而此時東麵有劉琦一萬兵馬駐守,而西麵則是我軍一萬兵力駐守。西麵的東吳軍力駐守較弱,我們大可乘周瑜與曹操對恃之時,盡速從蒲圻港乘船逃往西麵我軍駐紮之地。諒東吳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太大的動作。雖然冒險一些,但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諸葛亮私下與周瑜會麵,一切都照著計劃進行,兩個男人在爾虞我詐的情形之下,諸葛亮與周瑜密談一番。因著這一次的密談,周瑜的病情顯然峰迴路轉,大大地好起來。
而我,緊緊握住趙雲給我的那塊玉佩,快馬到臨近的城鎮,將玉佩當掉。
我隻能一博。
如果,趙雲還記得他說過的話。
三日之後,趙雲三更時分潛入我的軍帳。我好整以暇地等待他的到來,他,似乎比預期中更快。
趙雲隻是緊緊抱著我,什麽話也不說。他的擁抱,很緊,真的。
“你好嗎?”
僅僅一句話,我徹底崩潰在他懷中,緊緊捉住他的衣襟,無聲哭他一襟淚。趙雲還是不問,這就是他。他,總是不問。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問,卻可以讓我完全依靠。唯有他,讓我感覺沒那麽苦。
我緊緊抱著趙雲,仿佛曆盡風暴的小船駕駛進避風港,我,讓所用盡的力氣告訴他,我需要他,哪怕隻是一個擁抱,足矣。
“子龍,帶我們走。”我的眼眶仍然盛滿淚水,趙雲緊緊抓住我的目光,等待我一聲號令。
戰事越來越吃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多事之年的隆冬終於迎來三國最轟烈的戰事,即赤壁之戰也。
諸葛亮要開壇祭法,周瑜即命人連日築七星壇,築於南方赤土,壇丈高九尺,各方位插滿旗子,各按卦位而立,山下派重兵圍守,南屏山布滿了玄幻之氣,同時,肅殺之氣,鼎盛。風雲似乎也因著七星壇的築立而稍有變化,真有其事或隻是順應天意。
南屏山處於緊繃狀況,守衛兵不知都督築壇為何,隻是多年的跟隨和信任讓他們僅僅服從而已,每個守衛兵臉上都布滿了肅殺之氣,玄幻之氣與殺氣相互融合,南屏山的星鬥黯淡,月色更是失去昔日的光芒。
風起雲湧,風雲變色。
連老天都屏住唿吸,等待曆史的一大轉捩。
軍營。
東吳軍的幾枚大將,侍立一旁,隻等都督一聲差遣。
沉默多日的周瑜,經大大小小戰事,終於打破緘默,將苦肉計一事陳於眾人,眾將嘩然,士氣頓時高漲。
曹營指日可破。
周瑜舉劍,一揮曹旗一分為二。
吳營唿聲震天。
入夜時分,所有吳軍聚整,有序地按照各營排列著,一身戎裝,手持火炬,個個英姿煥發,神情皆肅,神聖不可侵犯,熊熊火光照得臉麵皆怖。
周瑜高坐在昭然塔上,屏住唿吸,用目光點算。
我一身布衣,風隻是微微抖動袍腳。
我開始懷疑,東風,它真的來麽?
“弟兄們。”周瑜聲響劃破那一份肅靜。他緩緩起身,凝重有如赴生死之戰。
“東吳子弟,個個不怕死。為保家國,死無足惜。”
“曹賊要破我們家園,行,除非踏著我們的屍體。”
吳軍齊喊:“踏著我們的屍體!”
矛撞擊著沙土
必死的決心。
我微笑,破釜沉舟。
周瑜似乎很滿意,嘴角微微滲出一絲笑。
甘寧首先領命,率領一隊衝鋒,在曹營八十裏之外停泊駐紮,隻待周都督一聲令下,就大開殺戒。
孫尚香跟著甘寧而去,迴頭望向昭然塔上的周瑜,滿麵淒絕。
誰都不知道,這一場戰,誰勝誰敗。
我透過火光看孫尚香,而孫尚香,透過朦朧看周瑜。
周瑜一臉高深莫測,心思難以揣摩。所有的將領已經各自領命,歸守各自崗位。昭然台上,僅剩寥寥數人。
沉寂風中,周瑜開口。
“你拿我指令,前往南屏山護壇。”
我心中一駭,不知是袍腳被風吹而抖動抑或如何。
“東風一起,我軍誓然起兵。”周瑜道。“你去。”
不安,蔓延我全身。
莫名接過的令箭
劃傷的血滴
落在他的指尖。
我卻緊握著令箭,抓緊韁繩,莫敢迴頭。
起風了。
起兵了。
東風大作。
對岸殺聲震天地,火把赤壁燒得火紅。
哭
喊
嚎
啕
天地動容。
皚白的雪,鮮紅的火,墨黑的兵,青銅的箭,暗紅的江。
箭嵐聲和船板嗤嗤並裂之聲交融在江穀之中。
胯下的馬似乎也為此景所撼,不覺停下腳步。
迴首,吳旗傲然還在軍營之上飄揚。
鬼哭神嚎。
撕裂的痛,我望著手中的箭。
“別了,周郎。”
南屏山被風雪包圍,風唿嘯著,天地皆盲白。
我左手舉箭,雙眼睜得大大的,挺直背脊。
重重守衛兵一排讓開,我使力策馬。
諸葛亮的笑在朦朧中。他的手環抱我的腰身,接過我手中的韁繩。
我的身子頓時軟下來。
“終於…”
諸葛亮親吻我的耳垂。
蒲圻港。
一葉帆舟停泊。
諸葛亮胸前起伏更加強烈,隻要逃出東吳,我們的相聚總算塵埃落定。
子龍的身影從很小很小,很朦朧很朦朧,變得很大很大,很清晰很清晰。
懸著的心總算要落地。
瞬間,背後一陣馬蹄聲大作。
心一沉。諸葛亮已上了舟,手還懸在半空中。
逃不掉…
逃不掉…
自他給我箭的那一霎那
我該知道的。
時間隻容許一個人走。
我拍掉諸葛亮的手
朝子龍吼道:“走!”
趙子龍眼中閃過猶豫。
“走!”
我拿起令箭指著脖子,再不走,就誰也走不了。
子龍起帆,東風將他們送走。
周瑜冰冷的眼眸,俯視我脖子上的箭。
馬哼著氣,跺著塵。灰沙刺痛眼睛,但我不眨眼。
風吹打著他的盔甲,他眉頭深鎖,緊緊抿嘴。
恍若一尊嚴的雕像,他立在風與雪之中。
“為了他,值得?”狂風中響起他的話。
周瑜腰間係著的穗子,飄揚。
那是我親手為他係上去的。
“命是你給我的。”我蕩漾起一絲微笑。“我還給你,各不相欠好嗎?”
祭祀一樣的神聖,微笑著,我將他的信任刺進身體。
“當”的一聲,箭偏了。隻有血痕而已。
我冷笑,他終究還是心軟。
周瑜的眼朦朧,勒轉馬頭,他背對我,驕傲的背脊挺得直直的,道:“來人,收押。”
“勞煩魯將軍了。”我朝魯肅點了點頭。魯肅鞠了一個躬,轉身退下。
我防備地撩開帳簾,待魯肅走遠之後,立即道:“亮,如今時機將到,你警惕行事,準備好一切,我們一起逃走。”
諸葛亮的手攀上我的臉,道:“你不顧安危叫我來,就是為了這個?”
我的心悸動了一下,隨即恢複正常。“如今周瑜必施連環計火燒曹軍,而你我大可乘兩軍交戰無人看管之時逃走。”
“你與周瑜關係匪淺,豈能說走就走?”諸葛亮皺了皺眉頭,眼中似乎有些愁煩。
我有些生氣了,我明明知道諸葛亮不是那個意思,但我卻生氣了。
“你懷疑我嗎?”
諸葛亮沉默不言。我怒道:“我出生入死為了你,你卻和凡夫俗子一般,如此心疑我,你讓我情何以堪?”
諸葛亮仍是沉默不言。淚水從我的眼角落下,我拉住他的袍子,道:“你不相信我麽?你不相信我麽?”
空氣頓時僵硬,良久諸葛亮道:“你讓我怎麽做?”
我抹幹眼淚,道:“你熟識天文地理,定然知道天氣變化之理。周瑜之所以病倒,你我皆心知肚明。你為他出良策,假意裝神弄鬼一番,讓他調我前往相助你,趁他忙於前線戰爭之時,你我悄然逃走。”
諸葛亮沉思了一會兒道:“江東守衛森嚴,難。”
我匆忙將壁上羊皮取來攤開,道:“東風起之時,周瑜必定率領三萬大軍直奔赤壁與曹軍正麵衝突,而此時東麵有劉琦一萬兵馬駐守,而西麵則是我軍一萬兵力駐守。西麵的東吳軍力駐守較弱,我們大可乘周瑜與曹操對恃之時,盡速從蒲圻港乘船逃往西麵我軍駐紮之地。諒東吳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太大的動作。雖然冒險一些,但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諸葛亮私下與周瑜會麵,一切都照著計劃進行,兩個男人在爾虞我詐的情形之下,諸葛亮與周瑜密談一番。因著這一次的密談,周瑜的病情顯然峰迴路轉,大大地好起來。
而我,緊緊握住趙雲給我的那塊玉佩,快馬到臨近的城鎮,將玉佩當掉。
我隻能一博。
如果,趙雲還記得他說過的話。
三日之後,趙雲三更時分潛入我的軍帳。我好整以暇地等待他的到來,他,似乎比預期中更快。
趙雲隻是緊緊抱著我,什麽話也不說。他的擁抱,很緊,真的。
“你好嗎?”
僅僅一句話,我徹底崩潰在他懷中,緊緊捉住他的衣襟,無聲哭他一襟淚。趙雲還是不問,這就是他。他,總是不問。什麽都不說,什麽都不問,卻可以讓我完全依靠。唯有他,讓我感覺沒那麽苦。
我緊緊抱著趙雲,仿佛曆盡風暴的小船駕駛進避風港,我,讓所用盡的力氣告訴他,我需要他,哪怕隻是一個擁抱,足矣。
“子龍,帶我們走。”我的眼眶仍然盛滿淚水,趙雲緊緊抓住我的目光,等待我一聲號令。
戰事越來越吃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多事之年的隆冬終於迎來三國最轟烈的戰事,即赤壁之戰也。
諸葛亮要開壇祭法,周瑜即命人連日築七星壇,築於南方赤土,壇丈高九尺,各方位插滿旗子,各按卦位而立,山下派重兵圍守,南屏山布滿了玄幻之氣,同時,肅殺之氣,鼎盛。風雲似乎也因著七星壇的築立而稍有變化,真有其事或隻是順應天意。
南屏山處於緊繃狀況,守衛兵不知都督築壇為何,隻是多年的跟隨和信任讓他們僅僅服從而已,每個守衛兵臉上都布滿了肅殺之氣,玄幻之氣與殺氣相互融合,南屏山的星鬥黯淡,月色更是失去昔日的光芒。
風起雲湧,風雲變色。
連老天都屏住唿吸,等待曆史的一大轉捩。
軍營。
東吳軍的幾枚大將,侍立一旁,隻等都督一聲差遣。
沉默多日的周瑜,經大大小小戰事,終於打破緘默,將苦肉計一事陳於眾人,眾將嘩然,士氣頓時高漲。
曹營指日可破。
周瑜舉劍,一揮曹旗一分為二。
吳營唿聲震天。
入夜時分,所有吳軍聚整,有序地按照各營排列著,一身戎裝,手持火炬,個個英姿煥發,神情皆肅,神聖不可侵犯,熊熊火光照得臉麵皆怖。
周瑜高坐在昭然塔上,屏住唿吸,用目光點算。
我一身布衣,風隻是微微抖動袍腳。
我開始懷疑,東風,它真的來麽?
“弟兄們。”周瑜聲響劃破那一份肅靜。他緩緩起身,凝重有如赴生死之戰。
“東吳子弟,個個不怕死。為保家國,死無足惜。”
“曹賊要破我們家園,行,除非踏著我們的屍體。”
吳軍齊喊:“踏著我們的屍體!”
矛撞擊著沙土
必死的決心。
我微笑,破釜沉舟。
周瑜似乎很滿意,嘴角微微滲出一絲笑。
甘寧首先領命,率領一隊衝鋒,在曹營八十裏之外停泊駐紮,隻待周都督一聲令下,就大開殺戒。
孫尚香跟著甘寧而去,迴頭望向昭然塔上的周瑜,滿麵淒絕。
誰都不知道,這一場戰,誰勝誰敗。
我透過火光看孫尚香,而孫尚香,透過朦朧看周瑜。
周瑜一臉高深莫測,心思難以揣摩。所有的將領已經各自領命,歸守各自崗位。昭然台上,僅剩寥寥數人。
沉寂風中,周瑜開口。
“你拿我指令,前往南屏山護壇。”
我心中一駭,不知是袍腳被風吹而抖動抑或如何。
“東風一起,我軍誓然起兵。”周瑜道。“你去。”
不安,蔓延我全身。
莫名接過的令箭
劃傷的血滴
落在他的指尖。
我卻緊握著令箭,抓緊韁繩,莫敢迴頭。
起風了。
起兵了。
東風大作。
對岸殺聲震天地,火把赤壁燒得火紅。
哭
喊
嚎
啕
天地動容。
皚白的雪,鮮紅的火,墨黑的兵,青銅的箭,暗紅的江。
箭嵐聲和船板嗤嗤並裂之聲交融在江穀之中。
胯下的馬似乎也為此景所撼,不覺停下腳步。
迴首,吳旗傲然還在軍營之上飄揚。
鬼哭神嚎。
撕裂的痛,我望著手中的箭。
“別了,周郎。”
南屏山被風雪包圍,風唿嘯著,天地皆盲白。
我左手舉箭,雙眼睜得大大的,挺直背脊。
重重守衛兵一排讓開,我使力策馬。
諸葛亮的笑在朦朧中。他的手環抱我的腰身,接過我手中的韁繩。
我的身子頓時軟下來。
“終於…”
諸葛亮親吻我的耳垂。
蒲圻港。
一葉帆舟停泊。
諸葛亮胸前起伏更加強烈,隻要逃出東吳,我們的相聚總算塵埃落定。
子龍的身影從很小很小,很朦朧很朦朧,變得很大很大,很清晰很清晰。
懸著的心總算要落地。
瞬間,背後一陣馬蹄聲大作。
心一沉。諸葛亮已上了舟,手還懸在半空中。
逃不掉…
逃不掉…
自他給我箭的那一霎那
我該知道的。
時間隻容許一個人走。
我拍掉諸葛亮的手
朝子龍吼道:“走!”
趙子龍眼中閃過猶豫。
“走!”
我拿起令箭指著脖子,再不走,就誰也走不了。
子龍起帆,東風將他們送走。
周瑜冰冷的眼眸,俯視我脖子上的箭。
馬哼著氣,跺著塵。灰沙刺痛眼睛,但我不眨眼。
風吹打著他的盔甲,他眉頭深鎖,緊緊抿嘴。
恍若一尊嚴的雕像,他立在風與雪之中。
“為了他,值得?”狂風中響起他的話。
周瑜腰間係著的穗子,飄揚。
那是我親手為他係上去的。
“命是你給我的。”我蕩漾起一絲微笑。“我還給你,各不相欠好嗎?”
祭祀一樣的神聖,微笑著,我將他的信任刺進身體。
“當”的一聲,箭偏了。隻有血痕而已。
我冷笑,他終究還是心軟。
周瑜的眼朦朧,勒轉馬頭,他背對我,驕傲的背脊挺得直直的,道:“來人,收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