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還好些,周圍水多,那些離水遠的可就倒黴嘍。”
“是啊是啊,可別是大旱。”
“那誰知道啊。”
李竹聽著聽著,突發奇想,她的靈泉水減少會不會與幹旱有關呢?
楊家的房子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蓋得很快。李大姑為人大方,夥食好,願意幫忙的人也多。
他們這邊順利了,自然有人不舒坦了。
先是同村的楊大伯家。自從上次楊蓮花和何仁義的捉奸事件後,兩家很是沉寂了一陣子。等風聲過去,那朱氏又忍不住出來蹦躂了。
看著李大姑一家越來越好,她眼紅;她閨女丟了臉,她覺得都是他們一家害的,現在看他家蓋房子,她那個氣就甭提了。朱氏在家暗挫挫地咬著牙,絞盡腦汁想尋個法子,治治這一家子。
像朱氏這樣生氣的還另有其人。肖氏和李寄這會兒也不好過。
李寄那日在縣裏丟了大臉,迴家後就不停的發火生氣。肖氏和劉氏放低了身段哄勸。
劉氏一得空就在院裏罵人。罵李大姑罵李竹罵肖氏, 反正這個家除了李寄沒有她不罵的。
肖氏挨了罵又打李三姐殺氣瀉火。李三姐不聲不響,默默在廚房掉眼淚。
李三姐小心翼翼地去給李寄送飯,李寄不知怎地又發起火來。對著李三姐橫鼻子瞪眼:“誰讓你進來的,滾出去!我怎麽就生在了這個家裏,一屋子給我拖後腿的。爹媽生你們這群沒見識的做什麽?”李三姐不敢接話,默默地離開了。
李寄嘩啦啦地翻著書頁,突然間不知想起了什麽,一躍而起,大聲喊道:“娘,娘。”肖氏應聲而來。
李寄麵容扭曲,對著肖氏說道:“娘,咱們不能就這麽算了。”
肖氏一臉同仇敵愾:“那是肯定的!”
“絕不能饒了那個掃把星。”
“那也是肯定的。”
李寄的臉上浮起一絲狡詐的笑容:“娘,咱得想個法子,把那個掃把星接過來,好好地關在家裏,關老實了,讓她到我同窗那裏澄清那些謠言。”
肖氏的眼睛一亮,隨即又憤然說道:“可她不肯迴來咋辦?”
李寄冷哼一聲:“我會想辦法讓她迴的。她是咱家的人怎麽能便宜了表哥和大姑。”
“對對,就是這個理兒。”
“我的兒,你別生氣了,辦法咱慢慢想。最近天旱,咱家先忙活完再說這事。”
李寄敷衍地嗯了一聲,繼續思索他的“辦法”。
天氣越來越熱,有時一整日不見一絲風。有的旱地裏已經出現了大片龜裂。
村民們開始挑水澆田地,很多人家為了爭水源,時常發生口角爭鬥,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李大富性子暴躁,劉氏也不是善茬。這日中午,因為爭水,跟同村的王大牛一言不和就爭執了起來,最後愈吵愈烈,兩人便動手打了起來。
李家是個大戶,王家也不弱。兩家先是小打,最後越鬧越不可開交,變成了聚族打群架。
李大姑這邊得知李家的消息時,已是兩天後了。
那知情人來告訴李大姑說:“妹子,聽說你娘家兄弟跟王家的人打架,摔到幹溝裏,斷了一條胳膊。 ”
李大姑感歎:“這幫不省心的。前些年那老大摔了腿,還不長記性。”李家大伯在李竹小時候也是跟人打架,斷了一條腿,李家人卻說是李竹克的。隻是不知道這次又該說是誰克的?李竹在一旁暗暗想道。
李大姑歎了幾句,猶豫了一會還是決定先不去看李大富。畢竟兩家都鬧到這個地步,她上門去也沒啥意思。
楊家的房子蓋得十分順利,打地基,砌牆,上梁,半個多月過去,房子的雛形已經出來了。起初,楊老實和李大姑是想蓋泥胚房的。結果那建房的師傅說今年的磚瓦特別便宜,蓋房子是大事,還不如咬咬牙蓋棟好的。
那賣磚瓦的也主動說沒錢可以先付一半。這夫妻倆一商量,決定就蓋三間青磚瓦房。許是楊家日子好過了,楊墨的身體又好了,這些人對楊家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楊老實時不時地感歎一句人情冷暖。
李大姑到想得開:“感慨個什麽勁,他敢佘咱就欠著。那錦上添花也是花兒。”
就在房子快落成時,蔡青卻來了,他對李大姑說道:“嬸子,你這陣子忙完了,就趕緊去縣裏擺攤吧。不然就被人占了。”
李大姑聽這話不對勁,就趕緊追問到底咋迴事。
蔡青說道:“你們原來的攤位上,也來了一個賣鹵肉的。”
☆、第26章 打擂
這個消息對李大姑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李竹倒想得開,跟風盜版這事,自古以來就存在,隻不過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她沒有權利不讓別人賣鹵肉。她相信隻要自家的鹵肉質量,況且她還有靈泉這大殺器。
李大姑沒李竹那麽樂觀,她罵了一陣,當下便開始收拾東西,跟楊雲交代家務事,準備明天就恢複生意。
連著試驗幾次,李竹的涼皮已經做得很好了,明天正好拿出去試賣。
第二天,李竹她們起得比往常還早些。楊家的新房建在旁邊的空地上,舊房沒有拆,他們做飯做鹵肉也不耽誤。
三人忙活了一陣,收拾好東西,李竹就跟著李大姑去縣裏,楊雲留在家裏。
李大姑一到先前擺攤的老地方,那些左右前後的熟人小販都趕緊湊上來跟李大姑說這些日子的事情。
“楊大嫂啊,你這幾日沒來,沒人搶生意了。”
“那個女人賣得比你便宜兩文錢呐。”
“生意可火了,讓人眼氣。”
……
眾人七嘴八舌的說著,有的是替李大姑擔憂,有的是純粹看熱鬧,還有些準備瞧笑話。
李大姑心裏恨得要死,臉上卻沒表現出來,笑著說道:“多謝大夥告訴我,我們各賣各的。我相信這些熟客的眼光,生意不是誰想搶就能搶的。”
李竹悄悄地過去觀察她的對手。擺攤子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高大婦人,長著一張長臉,黑膚高顴骨,一雙三角眼。她對待顧客十分熱情,熱情得甚至過了頭。
“這位大哥,您嚐嚐我家的鹵肉,好吃還便宜。”
顧客三三兩兩地圍上去詢問購買。
李竹讓一個小販家的孩子幫著買了一份,她和李大姑嚐了嚐,味道還行,但比她家的鹵肉還是差了些。
李大姑的生意今日果然差了許多。甚至有不少以前的熟客也到那家去買。李大姑開始還算淡定,後來越來越坐不住。
到了中午,按平常的進度,他們這時節鹵肉已經買了大半,今日卻連一小半都沒賣。
天氣又幹又熱,路邊大柳樹上的知了一聲接一聲地叫著,聽得人愈發心煩。
李大姑煩躁地扇著扇子,跟李竹商量道:“阿竹,你說咱家要不要降價?”
李竹搖頭:“大姑,咱家用的全是好料,新鮮的肉,本來就沒多少賺頭,再降價就白幹了。”
“大姑你別急,你且等著吧。”
這半天功夫,李竹已經從別人口中得知那個女人姓周,是朱家灣的。
一聽到朱家灣,李大姑眉頭一聳,喃喃自語道:“朱家灣。”李竹也立即想到了朱氏頭上。
“哼。原來是她。”李大姑冷笑一聲,沒再多說。
鹵肉賣得一般,不過李竹做的涼皮涼麵倒是很受歡迎。涼皮大份的四文錢一碗,小份的兩文一碗,一般人家都吃得起。涼皮勁道香辣,夏天人們胃口不好,吃上一碗涼皮,就著一個饅頭或是餅子,午飯解決了。
“小妹子,你多給我加勺調料。”
“你多給點黃瓜絲行不?”
李竹一邊應答,一邊忙活著。
李大姑的臉上總算有了些笑模樣,總算有一樣賣得好的。
晌午時分是小吃攤上最忙碌的時候,那些做工的趕集的人們,一般都會在這時候過來買東西。
周氏那邊一見人多,扯著嗓門吆喝:“都來看一看喲,好吃鹵肉,隻要十三文一斤。”
李大姑也跟著大聲吆喝,“正宗的楊家鹵肉,都來嚐一嚐嘍。”兩人像打擂台似的。
李竹很快又想出一個辦法,即在涼皮涼麵中加點碎肉賣到六文錢一碗,買的人倒也不少。接著,她又推出一個買二贈一和賣五贈三的活動。前者是買二斤鹵肉贈一碗涼麵或涼皮,後者是買五碗涼皮贈三塊鹵肉。
眾人覺得這個方法很新鮮,紛紛上前詢問。一般人都喜歡占點小便宜,李竹前世時曾見到不少為了一點賠品買一堆不需要東西的人,這裏也不例外。
她這個方法一經李大姑喊出,就有幾個婦人上前來問:“那我們幾家合夥買鹵肉,是不是也能送涼皮?”
李竹笑道:“當然可以。隻要總數到二斤以上就行。 以此類堆,二斤送一碗,四斤送兩碗……”
那些婦人商量了一會兒,於是幾家合夥買了四斤,得了兩碗涼皮。
生意就是這樣,一有人開頭,跟風跟買的人就多了。
“五碗涼皮。”
“二斤鹵肉。”
“……”
李大姑和李竹又像以前那樣忙碌起來,一個賣貨一個收錢,配合默契。
“鹵肉鹵肉,祖傳秘方鹵肉,便宜咧。”周氏一看這邊生意又火起來,急得嗓子冒眼,扯著嗓門大聲要吆喝。
有的客人兩家都買過,就給了一個客觀評價:“那周家的雖便宜些,味道到底差些。”
就有人接道:“那是肯定,一分價錢一分貨嘛。”
因著這兩個營銷手段,楊家的鹵肉到底還是順利賣完了。
反觀周氏那邊,還有大半盆。這個時期可沒有冰箱,當然,也有冰庫之類的,但那是富貴人家才用的。老百姓可沒那個條件,頂多就是吊在井水裏或是地窖裏緩解一下,誰也不能保證不壞。
周氏有些傻眼,這幾天李大姑沒來擺攤,無人競爭,她做幾十斤基本都來賣完。今日人家原主重出江湖,她這個贗品被晾在一邊了。
太陽還老高,也就剛到申時。李大姑已經開始收攤了。旁邊的攤販大聲跟她招唿:“楊嫂這就賣完了?”
“完咧。今天做得少,好多熟客都沒買著。嗬嗬。”李大姑大聲笑著,故意刺激那個跟紅眼兔子一樣的周氏。
李大姑挑著空擔子,帶著李竹說說笑笑地離開了。看都沒看那個周氏一眼。
“我想起來了,那個女人就是阿雲她大伯母的娘家嫂子。”路上,李大姑恨恨地對李竹說道。
李竹默默歎了口氣,她還以為是肖氏找來的人呢,原來是朱氏找來的。
李大姑迴家後把這事說給了全家吃,楊老實歎息一迴,也沒說什麽。
李大姑又囑咐楊雲:“你以後注意些,咱家的老鹵湯用完你就搬到堂屋去。”楊雲點頭應下。
第二天,為了對付周氏,李竹在鹵湯中多加點靈泉水,這下香味更加濃鬱,隨風飄得滿村子都是。
“是啊是啊,可別是大旱。”
“那誰知道啊。”
李竹聽著聽著,突發奇想,她的靈泉水減少會不會與幹旱有關呢?
楊家的房子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蓋得很快。李大姑為人大方,夥食好,願意幫忙的人也多。
他們這邊順利了,自然有人不舒坦了。
先是同村的楊大伯家。自從上次楊蓮花和何仁義的捉奸事件後,兩家很是沉寂了一陣子。等風聲過去,那朱氏又忍不住出來蹦躂了。
看著李大姑一家越來越好,她眼紅;她閨女丟了臉,她覺得都是他們一家害的,現在看他家蓋房子,她那個氣就甭提了。朱氏在家暗挫挫地咬著牙,絞盡腦汁想尋個法子,治治這一家子。
像朱氏這樣生氣的還另有其人。肖氏和李寄這會兒也不好過。
李寄那日在縣裏丟了大臉,迴家後就不停的發火生氣。肖氏和劉氏放低了身段哄勸。
劉氏一得空就在院裏罵人。罵李大姑罵李竹罵肖氏, 反正這個家除了李寄沒有她不罵的。
肖氏挨了罵又打李三姐殺氣瀉火。李三姐不聲不響,默默在廚房掉眼淚。
李三姐小心翼翼地去給李寄送飯,李寄不知怎地又發起火來。對著李三姐橫鼻子瞪眼:“誰讓你進來的,滾出去!我怎麽就生在了這個家裏,一屋子給我拖後腿的。爹媽生你們這群沒見識的做什麽?”李三姐不敢接話,默默地離開了。
李寄嘩啦啦地翻著書頁,突然間不知想起了什麽,一躍而起,大聲喊道:“娘,娘。”肖氏應聲而來。
李寄麵容扭曲,對著肖氏說道:“娘,咱們不能就這麽算了。”
肖氏一臉同仇敵愾:“那是肯定的!”
“絕不能饒了那個掃把星。”
“那也是肯定的。”
李寄的臉上浮起一絲狡詐的笑容:“娘,咱得想個法子,把那個掃把星接過來,好好地關在家裏,關老實了,讓她到我同窗那裏澄清那些謠言。”
肖氏的眼睛一亮,隨即又憤然說道:“可她不肯迴來咋辦?”
李寄冷哼一聲:“我會想辦法讓她迴的。她是咱家的人怎麽能便宜了表哥和大姑。”
“對對,就是這個理兒。”
“我的兒,你別生氣了,辦法咱慢慢想。最近天旱,咱家先忙活完再說這事。”
李寄敷衍地嗯了一聲,繼續思索他的“辦法”。
天氣越來越熱,有時一整日不見一絲風。有的旱地裏已經出現了大片龜裂。
村民們開始挑水澆田地,很多人家為了爭水源,時常發生口角爭鬥,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李大富性子暴躁,劉氏也不是善茬。這日中午,因為爭水,跟同村的王大牛一言不和就爭執了起來,最後愈吵愈烈,兩人便動手打了起來。
李家是個大戶,王家也不弱。兩家先是小打,最後越鬧越不可開交,變成了聚族打群架。
李大姑這邊得知李家的消息時,已是兩天後了。
那知情人來告訴李大姑說:“妹子,聽說你娘家兄弟跟王家的人打架,摔到幹溝裏,斷了一條胳膊。 ”
李大姑感歎:“這幫不省心的。前些年那老大摔了腿,還不長記性。”李家大伯在李竹小時候也是跟人打架,斷了一條腿,李家人卻說是李竹克的。隻是不知道這次又該說是誰克的?李竹在一旁暗暗想道。
李大姑歎了幾句,猶豫了一會還是決定先不去看李大富。畢竟兩家都鬧到這個地步,她上門去也沒啥意思。
楊家的房子蓋得十分順利,打地基,砌牆,上梁,半個多月過去,房子的雛形已經出來了。起初,楊老實和李大姑是想蓋泥胚房的。結果那建房的師傅說今年的磚瓦特別便宜,蓋房子是大事,還不如咬咬牙蓋棟好的。
那賣磚瓦的也主動說沒錢可以先付一半。這夫妻倆一商量,決定就蓋三間青磚瓦房。許是楊家日子好過了,楊墨的身體又好了,這些人對楊家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楊老實時不時地感歎一句人情冷暖。
李大姑到想得開:“感慨個什麽勁,他敢佘咱就欠著。那錦上添花也是花兒。”
就在房子快落成時,蔡青卻來了,他對李大姑說道:“嬸子,你這陣子忙完了,就趕緊去縣裏擺攤吧。不然就被人占了。”
李大姑聽這話不對勁,就趕緊追問到底咋迴事。
蔡青說道:“你們原來的攤位上,也來了一個賣鹵肉的。”
☆、第26章 打擂
這個消息對李大姑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李竹倒想得開,跟風盜版這事,自古以來就存在,隻不過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她沒有權利不讓別人賣鹵肉。她相信隻要自家的鹵肉質量,況且她還有靈泉這大殺器。
李大姑沒李竹那麽樂觀,她罵了一陣,當下便開始收拾東西,跟楊雲交代家務事,準備明天就恢複生意。
連著試驗幾次,李竹的涼皮已經做得很好了,明天正好拿出去試賣。
第二天,李竹她們起得比往常還早些。楊家的新房建在旁邊的空地上,舊房沒有拆,他們做飯做鹵肉也不耽誤。
三人忙活了一陣,收拾好東西,李竹就跟著李大姑去縣裏,楊雲留在家裏。
李大姑一到先前擺攤的老地方,那些左右前後的熟人小販都趕緊湊上來跟李大姑說這些日子的事情。
“楊大嫂啊,你這幾日沒來,沒人搶生意了。”
“那個女人賣得比你便宜兩文錢呐。”
“生意可火了,讓人眼氣。”
……
眾人七嘴八舌的說著,有的是替李大姑擔憂,有的是純粹看熱鬧,還有些準備瞧笑話。
李大姑心裏恨得要死,臉上卻沒表現出來,笑著說道:“多謝大夥告訴我,我們各賣各的。我相信這些熟客的眼光,生意不是誰想搶就能搶的。”
李竹悄悄地過去觀察她的對手。擺攤子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高大婦人,長著一張長臉,黑膚高顴骨,一雙三角眼。她對待顧客十分熱情,熱情得甚至過了頭。
“這位大哥,您嚐嚐我家的鹵肉,好吃還便宜。”
顧客三三兩兩地圍上去詢問購買。
李竹讓一個小販家的孩子幫著買了一份,她和李大姑嚐了嚐,味道還行,但比她家的鹵肉還是差了些。
李大姑的生意今日果然差了許多。甚至有不少以前的熟客也到那家去買。李大姑開始還算淡定,後來越來越坐不住。
到了中午,按平常的進度,他們這時節鹵肉已經買了大半,今日卻連一小半都沒賣。
天氣又幹又熱,路邊大柳樹上的知了一聲接一聲地叫著,聽得人愈發心煩。
李大姑煩躁地扇著扇子,跟李竹商量道:“阿竹,你說咱家要不要降價?”
李竹搖頭:“大姑,咱家用的全是好料,新鮮的肉,本來就沒多少賺頭,再降價就白幹了。”
“大姑你別急,你且等著吧。”
這半天功夫,李竹已經從別人口中得知那個女人姓周,是朱家灣的。
一聽到朱家灣,李大姑眉頭一聳,喃喃自語道:“朱家灣。”李竹也立即想到了朱氏頭上。
“哼。原來是她。”李大姑冷笑一聲,沒再多說。
鹵肉賣得一般,不過李竹做的涼皮涼麵倒是很受歡迎。涼皮大份的四文錢一碗,小份的兩文一碗,一般人家都吃得起。涼皮勁道香辣,夏天人們胃口不好,吃上一碗涼皮,就著一個饅頭或是餅子,午飯解決了。
“小妹子,你多給我加勺調料。”
“你多給點黃瓜絲行不?”
李竹一邊應答,一邊忙活著。
李大姑的臉上總算有了些笑模樣,總算有一樣賣得好的。
晌午時分是小吃攤上最忙碌的時候,那些做工的趕集的人們,一般都會在這時候過來買東西。
周氏那邊一見人多,扯著嗓門吆喝:“都來看一看喲,好吃鹵肉,隻要十三文一斤。”
李大姑也跟著大聲吆喝,“正宗的楊家鹵肉,都來嚐一嚐嘍。”兩人像打擂台似的。
李竹很快又想出一個辦法,即在涼皮涼麵中加點碎肉賣到六文錢一碗,買的人倒也不少。接著,她又推出一個買二贈一和賣五贈三的活動。前者是買二斤鹵肉贈一碗涼麵或涼皮,後者是買五碗涼皮贈三塊鹵肉。
眾人覺得這個方法很新鮮,紛紛上前詢問。一般人都喜歡占點小便宜,李竹前世時曾見到不少為了一點賠品買一堆不需要東西的人,這裏也不例外。
她這個方法一經李大姑喊出,就有幾個婦人上前來問:“那我們幾家合夥買鹵肉,是不是也能送涼皮?”
李竹笑道:“當然可以。隻要總數到二斤以上就行。 以此類堆,二斤送一碗,四斤送兩碗……”
那些婦人商量了一會兒,於是幾家合夥買了四斤,得了兩碗涼皮。
生意就是這樣,一有人開頭,跟風跟買的人就多了。
“五碗涼皮。”
“二斤鹵肉。”
“……”
李大姑和李竹又像以前那樣忙碌起來,一個賣貨一個收錢,配合默契。
“鹵肉鹵肉,祖傳秘方鹵肉,便宜咧。”周氏一看這邊生意又火起來,急得嗓子冒眼,扯著嗓門大聲要吆喝。
有的客人兩家都買過,就給了一個客觀評價:“那周家的雖便宜些,味道到底差些。”
就有人接道:“那是肯定,一分價錢一分貨嘛。”
因著這兩個營銷手段,楊家的鹵肉到底還是順利賣完了。
反觀周氏那邊,還有大半盆。這個時期可沒有冰箱,當然,也有冰庫之類的,但那是富貴人家才用的。老百姓可沒那個條件,頂多就是吊在井水裏或是地窖裏緩解一下,誰也不能保證不壞。
周氏有些傻眼,這幾天李大姑沒來擺攤,無人競爭,她做幾十斤基本都來賣完。今日人家原主重出江湖,她這個贗品被晾在一邊了。
太陽還老高,也就剛到申時。李大姑已經開始收攤了。旁邊的攤販大聲跟她招唿:“楊嫂這就賣完了?”
“完咧。今天做得少,好多熟客都沒買著。嗬嗬。”李大姑大聲笑著,故意刺激那個跟紅眼兔子一樣的周氏。
李大姑挑著空擔子,帶著李竹說說笑笑地離開了。看都沒看那個周氏一眼。
“我想起來了,那個女人就是阿雲她大伯母的娘家嫂子。”路上,李大姑恨恨地對李竹說道。
李竹默默歎了口氣,她還以為是肖氏找來的人呢,原來是朱氏找來的。
李大姑迴家後把這事說給了全家吃,楊老實歎息一迴,也沒說什麽。
李大姑又囑咐楊雲:“你以後注意些,咱家的老鹵湯用完你就搬到堂屋去。”楊雲點頭應下。
第二天,為了對付周氏,李竹在鹵湯中多加點靈泉水,這下香味更加濃鬱,隨風飄得滿村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