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頤思考一會兒,才淡然說:“恨不恨的又能怎樣,以後還不定能不能再見。”
“姐你要去哪兒?”寶琴立刻問。
寶頤視線轉向兩個兒子,略思索,唇裏吐出兩個字‘東南’。
寶琴同樣看向那兩個孩子,加問一句:“是孟聿衡要求你陪他去的,帶不帶小外甥?”
寶頤搖頭,淡淡說是我自己想去。
寶琴不解,抓抓頭發,問:“東南兵荒馬亂的,那的人逃都來不及,怎的你還要往那去?”
寶頤微偏頭,看著孩子們,輕聲說:“自那天高月被抬走,我想了很多。若單是我自己的話,我可以由著自己心性不去在乎孟家敗落與否。但事與願違,我有了他倆兒,我不能不為他倆兒的以後著想,我的兒子不能像我這樣被人指著鼻子罵還無處去訴委屈,所以孟氏不能敗落。如若敗落之勢不能避免,那我就得尋個海外小島,然後帶兒子們去當野人去。”
寶琴愕然,她姐竟是要去當野人!這坐她麵前的真的是從前在家穿針引線繡花的林寶頤嗎?!寶琴頭暈,她需要想想,她需要去外頭空曠地方清清腦子。
寶琴出去了,寶頤麵上露出倦怠之色,看看已睡著的兩個兒子,示意奶娘抱他們迴去睡後留下大秦嬤嬤,勉強思量一下,開口說胭脂水粉用沒了,陪我出去買些迴來。
作者有話要說:
☆、高家的反擊
大秦嬤嬤點頭,寶頤從沒用過市麵賣的胭脂水粉,現卻扯那理由出來,一聽就知道這是寶頤憋悶久了,想趁少爺參加葬禮三四個時辰內不可能迴家的空檔出去轉轉呢。轉轉就轉轉吧,這都臨近年下了,又該添置新年的衣裳頭麵,領寶頤出去轉一遭看她有沒有可心的布帛珠釵,她直接記下上報給少爺,這年節前需要她操心的事便又少一樁,兩全其美不是。
躬身退出後,大秦嬤嬤招來婆子去備車轎。等車轎的過程中,大秦嬤嬤是連打嗬欠,眼皮沉重不願睜開。這剛起床還沒過兩個時辰就困意連連,看來是真老了,不中用了,大秦嬤嬤感歎。隻是再不中用也不能現在告老,主子還要她掌事,還要她陪著出去逛,怎麽著也得打起精神來是。
嘈雜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大秦嬤嬤由椅中起身,她該去請寶頤上車轎了。隻是剛走出兩步,門便被撞開,婆子跌跌撞撞進來,一臉的恐慌,一邊費力喘氣一邊努力擠出話來:“外院出事了,不知從哪兒衝進來的一群莽漢,舉著棍子見人就打,嚷嚷著要找寶頤姑娘討公道!”
“一群莽漢,怎麽進來的?”大秦嬤嬤驚疑,加問一句:“咱們外院的護衛小廝就幹看著他們進來打人?!”問完不待婆子迴答,直接吩咐:“趕緊去召集婆子丫頭來護衛姑娘、小少爺安全。”看婆子跌撞著出去,大秦嬤嬤加快腳步向外走,現在追究什麽都晚了,趕緊告知寶頤帶了小少爺立刻從角門離了梅林小築才是。
大秦嬤嬤小跑著向主院去,剛到門口便撞上抱著孩子正往外走的林寶琴,緊隨其後的寶頤懷裏也抱著一個。她正要開口,寶頤走到她身邊遞出孩子,緊迫開口:“帶他們從角門走,別驚動旁人,快!”
大秦嬤嬤看看寶頤,抱了孩子咬牙轉身便去追林寶琴。寶頤怕是從林寶琴那兒知道莽漢闖外院的事了,這當口卻不走,怕是為了保兩個小少爺安全,早存下了死誌。
高老大被三弟氣的是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他很不明白三弟這是要幹嘛?!想毀了林寶頤,那就做得周密穩妥些,務求一舉成功才是。可他的三弟幹得叫什麽事,蒙汗藥都下到梅林小築的食水井裏去了,結果派去的五個大漢被小廝護衛打死倆兒、被林寶頤用火綂打死倆兒,最後一個見勢不妙跑了。
事兒辦到這份上顯見是失敗了,三弟就該聰明點兒,趕緊出麵打死跑掉的那個來證明自己清白啊!可他不僅眼睜睜看著那個大漢跑掉,還明光正大的跑去林寶頤麵前拿她的兒子作要挾,把林寶頤騙去城郊老宅?把林寶頤弄去幹嘛,幹嘛?就算是她的兒子們在自家人手上,逼死她又能怎樣?那大漢跑掉了,自家欺殺林寶頤的事就瞞不住,這是徹底和孟氏撕破臉為敵。孟氏再不濟,也能讓自家家破人亡!
把林寶頤弄來了,還不是得風風光光送人家走。高老大鬱悶至極,對三弟再擺不出好臉,冷冷丟下句‘好好給人家賠個不是,送人家走’後拂袖走人。
高老三聽到哥哥的話,是目齜欲裂。他把林寶頤騙來,是想著一碗斷腸藥直接送她去那地府陰曹。不過是一個村姑,百八十兩銀子的事,自家哥哥不幫他,他自己做!招手叫來信得過的管事,把藥殺林寶頤的事吩咐下去。
高老太太喪禮當天,新科狀元兼抗倭糧草押運官孟聿衡是眾人關注的人兒。眾人看過皆歎,這新科狀元郎還真是如傳說中那般麵如冠玉、體如青鬆啊,自家廟堂上高高端坐的聖上也真是如傳說中的那般愛美成癡,明知這孟聿衡的狀元是摻了假、注了水的,還是給人家抗倭糧草押運官這麽重要的差事!真是恨啊、真是怨,老娘怎的沒把他(們)生的如孟聿衡這般俊美呢?犯了錯不被追究不說,還有好差事等著,這孟聿衡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啊,孟氏祖墳的青煙又是冒得多濃盛呢?!
歎息過,埋怨過,眾人又是該幹嘛幹嘛去了。隻是自高老太太葬禮後,招遠城一下子熱鬧起來。葬禮後第二日上午高老三家嫡女高月被送去太後母家的事便在招遠城傳開,到得下午高家老宅再次掛起白皤。還沒等眾人知悉高家又是誰去了,第三日清晨再看白皤已被撤去,小道消息說是高老三嫡女高月已然下葬。然後未到正午,便有高家老仆去府衙揭發自家老爺參與了年前的秋闈泄題這個大事件,到得下午高家三位老爺並兩位小爺全被鎖拿入獄!另有小道消息說查抄的高氏來往信件中隱示高氏還不是秋闈泄題的領頭,其後還有大人物。這哪裏還用小道消息來說呢,高氏遠離廟堂又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從哪兒得來的春闈試題,當然是扶持高氏的大人物了!
扶持高氏的能有誰呢?眾人的視線瞟瞟梅林小築,再眺望眺望東南那太後母家,都在沉默等待:廟堂上高高端坐的聖上啊,您是打算再接再勵打擊盡出風流兒郎的孟氏呢,還是磨刀霍霍殺殺那盡出敗績的姥姥家哩?!
眾人在沉默等待,孟聿衡也在沉默中完成了對高家的反擊。本心而言他不想主動出手碰高家,畢竟祖爺爺那輩高家與自家也是直係姻親的,他身上還流有高氏血液,這是他不能否認的,也是他在獲悉高家是自家二叔與太後母家春闈泄題的牽線人後還是保持緘默的主要原因。高氏的徹底敗落是遲早的事,隻是不該由他來出手,孟聿衡一直是這樣想的。
隻是孟聿衡還是出手了。今日高家敢因著落掉的那個太後母家孽子,全然不顧高、孟情誼挑戰孟氏顏麵,投藥迷暈他的仆人、欺淩他的妾,明日就敢聽從太後母家吩咐誣陷、栽贓孟氏!高家,是留不得了!
隻是寶頤在哪呢?孟氏仆人說高老三吩咐了藥殺寶頤的,隻是就算是死了,也該有個屍首才對,怎的翻遍高氏三兄弟的家,都找不到呢?難道真如那林寶琴說的,寶頤去後,他們把她扔到亂葬崗任野狗禿鷹叼食?想著,孟聿衡眼裏冷厲漸濃。若高家真那般狠心,也就別怪他絕情了!
月餘,孟聿衡仍未尋著林寶頤。次月,京裏傳旨高家三位老爺並兩位小爺押赴京城待斬;太後母家晉大老爺因戰事不利有損國威連降兩級,暫代大將軍職主管抗倭戰事;晉家嫡係五位子弟幹擾皇室選美藐視皇權,押至京城待秋後處斬。同時下令急調征西大將軍之子楊士修前往東南參讚抗倭戰事,催令孟聿衡統收糧草押運至東南。
作者有話要說:
☆、指了條明路(大結局)
沒能收購到合心的百年老參,王老太醫發愁;想起那個待在大徒弟醫館裏已有一個多月的年輕貌美女子,王老太醫更發愁。他不過是天性使然,愛雲遊、愛收集那些個百年、千年老參而已。多風雅的兩個愛好,怎麽就倒黴的攤上個記憶錯亂的女子?那女子送來的時候都半死不活的了,送她來的婆子也是言語躲閃,隻說治好了那女子,診金隨他要。他一時財迷心竅,再加上也想看看自己有沒有生死人、肉白骨之醫術,便一時缺心眼的收了那女子,連那女子姓甚名誰家住哪裏都沒問!招遠城啊,他大徒弟的地盤,還是在他大徒弟的醫館,他哪裏想到有人敢忽悠他啊?
可他就是被人給忽悠了,在他剛想使出渾身解數救治那個半死不活的女子,隻是一劑藥都未用,那女子睜眼了,第二天除了神情有些厭仄,一切與常人無異。他很是心驚,這也太玄幻了吧;一個多月過去了,那個說診金隨他要的婆子一次都沒來過,他的心又拔涼拔涼的。轉頭去問那女子姓甚名誰、家鄉何處,那女子一臉茫然,說她不怎麽記得事了。他以為她在騙他,於是幾次三番繞著圈的探問,可探問的結果結合大徒弟的查詢,更讓他心寒:女子口音裏雖帶著淡淡的京腔,但招遠地區的軟糯口音卻也是非常明顯,也就是說即便她不是本地人,但祖輩絕對是本地的。可是上至祖宗三代,她報出來的名字,沒一個能和招遠城的在籍及以往戶名對上。再想往深了查,大徒弟辦不到了。
大徒弟辦不到,那便找不到她的家鄉;找不到家鄉,便找不到她的家人;找不到她的家人,便意味著他收不到他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診金,便意味著他得養著她,直到她記起她真正的家鄉、親人為止!萬一她一輩子都記不起呢?他是如此善良淳樸的老頭兒,年前剛剛辭去為皇帝看病的差事,再沒人給他俸祿了,怎的老天不僅不厚待他,還要塞個光花錢不能賺錢的女子給他呢?
皇令已下,眼看著東南戰事又起,他得趕在戰前迴到東南深山裏的老家陪著老妻去。至於那診金,算了還是不想了;隻是這女子怎麽辦呢?自她來了這醫館,大徒弟兩天一問三天一探的,大徒弟媳婦兒為這沒少在他跟前抹淚。想讓她繼續住醫館是絕無可能,可帶迴自家,那柔韌又有彈性的鞋底子可是在眼前不停晃啊,家裏老妻要知道他又領迴一女子,還不得又拿著鞋底子滿院子追他!年輕的時候臉皮厚,不怕這個;可今年開春重孫子都有了,再上演被老妻追著打的戲碼,他這張老臉掛不住啊?!怎麽辦呢,王老太醫愁得頭發又白了幾根。
王老太醫發愁,可他的大徒弟不愁。他不同於自己不問政治的師傅,他熱衷於打探政場動向、細心聽尋世俗人情。在他看來,這一個月裏高氏傾覆,太後母家被斥降級,再結合高老太太逝前高氏曾圍堵孟氏的,而向來扶持高氏的孟氏自葬禮後卻不聞不問高氏的傾覆,這麽個多事的時候突然冒出來個不怎麽記得事的美貌姑娘,還有那個言語躲閃不肯說姓名居住的婆子,這裏絕對有蹊蹺。
他敢拍胸脯說這姑娘是個奇貨可居的主兒,不是孟氏聿衡養在梅林小築的妾,便是那個說死了卻不一定死的高家嫡女。也就是說,這姑娘在手,搭上的不是高門孟氏,便是太後母家。這兩家雖都被當今聖上打擊過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從他們手中稍微露出點人情關係讓他用用,再憑著師傅在太醫院的名聲,他進太醫院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隻是孟氏與太後母家不睦,在未確定這姑娘到底是誰前,不能貿然推她出去的。也不能讓那言語躲閃的婆子再次上門,萬一讓師傅王老太醫瞅見,讓她領走了這姑娘,他的青雲路找誰鋪去?!
此時躲在犄角旮旯的王婆子也很是上火,高氏老宅已然被封,要不是她被支使去郊外莊子給林寶頤灌藥,到那後莊子裏的婆子嫌髒非要在莊子外灌藥不準林寶頤死在莊子裏,她也逃脫不了被官衙府吏鎖拿的命。隻是她雖逃出來了,王家十幾口人卻沒能逃出來,她還指著這醫館治好林寶頤,她再帶著林寶頤去孟家少爺那邀功求他救救他們一家十幾口人呢!可每每出來的都是那個有兩轡胡須的文士模樣的大夫,一開口不是說每日裏來看病的姑娘多了去了,誰記得你說的姑娘是哪個;便是恍然大悟說那日送來的姑娘啊,記得記得,那姑娘來時便沒得多少氣,前腳送她來,後腳你剛走,那姑娘便咽了氣。
林寶頤可能真死了,因為那滿滿一碗斷腸藥她是一滴不剩的灌到了昏睡的寶頤口裏;可是她剛灌進去,便看見官府衙役衝進郊外莊子,她以為是孟聿衡走關係找來了呢,趕緊翻轉林寶頤,給她拍背將那藥全數吐了出來,然後拖了林寶頤藏起來。在她想來孟聿衡看到昏迷不醒的林寶頤,照樣不會饒了她。她寄希望於三夫人認可的這個太醫門生開的醫館,希望他們能給她一個看著健康的林寶頤,畢竟藥吐出來了不是。
文士模樣的大夫說林寶頤死了,那可能是真死了,她也沒辦法。隻是這太醫門生該把林寶頤屍首給她才是,有哪個坐診開堂的不要診金還免費搭棺材板的?隻怕是他們救活了林寶頤,從她嘴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想著籍她搭上孟氏這條路子呢。王婆子心憂,高家犯事,作為高家奴仆,這時候她又不能光明正大去討林寶頤,難道要眼睜睜看著自家十幾口人跟著小主子流放或是被轉賣?真是的,還不若那時藥死林寶頤,她也就認命不會糾結了。
王婆子在犄角旮旯糾結,身處醫館的林寶頤則處在驚嚇之中,她隻記得她的前世,全然忘記了以林寶頤身份在這古代生活的十六年。在她認知裏她是剛穿越到這美貌軀體裏不過月餘。隻是她不姓林啊,她很清楚的記得自己的名字,怎的隨手畫一幅畫署的名字竟是林寶頤!是這具身體慣性使然還是說原主靈魂還在這具身體裏排斥她對這身體的支配權。她該循著這個名字去找原身的親人還是徹底摒棄林寶頤這身份開始全新的生活?這個是林寶頤又忘了林寶頤的女子陷入沉思。
沒等林寶頤理清思路,門‘咯吱’一聲後被人推開,她迴神抬眼看,推門婦人她認識,是那個自稱王老太醫的徒弟媳婦。未及起身立起,那徒弟媳婦已自顧走進,開門見山直接說:“我們開醫館是為了治病救人,你的身體已然康健,是時候該走了。”
林寶頤抿唇,自睜眼第二日,她便想走了。隻是她走去哪裏呢,原身就像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一樣,她在這醫館待了一個月,竟沒有一個親人朋友過來尋。沒人來尋,她的以後便要靠自己過日子,她得付診金,她得賃屋而居,她得吃飯穿衣。而這些都需要銀錢,她思考前世經驗,琢磨原身手藝,結合古代女子生存狀態,最後決定了靠刺繡賺銀錢的路子。這些天她便在描畫花樣,剛剛通過醫館伺候的婆子賣了所描花樣賺來買針線布麵的銀錢。隻要這太醫的徒弟媳婦再容她住上十日,她應該能賺出診金並賃屋的銀錢的。再抿抿唇,寶頤厚顏道出自己的請求。
那大徒弟媳婦聽過,仔細打量林寶頤一會兒,再看看桌案上紙上圖畫,略沉吟後開口:“你想法是不錯,隻是寡婦門前還是非多呢,你獨個一姑娘家賃屋過活,那些個地痞無賴還不得天天砸你門去,你能過得正經清淨日子?”再看眼寶頤,她思量一下再次開口:“你要不嫌山中生活貧苦,我可求了師傅他老人家帶你去那東南深山。師母曾是東南地界有名的婦科聖手,你若投了師母眼緣拜她為師學得手藝,再有師傅的太醫名頭給你撐著,以後想在一城一鎮橫著走都不敢有人說你什麽,那日子豈不比你日日埋頭刺繡來的舒心暢意!”
林寶頤眼睛亮了,這王老太醫的徒弟媳婦還真是給她指了條明路呢!
王老太醫為了大徒弟夫婦的生活和睦,能不懼老妻的鞋底追打帶林寶頤迴深山老家。但應下大徒弟媳婦的請求代老妻收徒,這卻是萬萬不行,不僅是不行,林寶頤都不能抱拜師的念頭。否則迴家麵對的就不是鞋底追打,而是直接被老妻掃地出門。想他當年心善,看那可憐婦人便代妻收徒,可殘酷現實告訴他他挑徒弟的眼光實在不咋地,那些個婦人跟著老妻,沒一個學成婦科聖手,個個淪為產婆副手。老妻的名頭啊,被那些個產婆副手生生拉低到地上去了。就因這,老妻才一氣之下離了繁華城鎮去了那深山老宅的。他要再代收林寶頤這樣一個看著是未嫁姑娘模樣的女子,連產婆副手都做不得,老妻不氣瘋才怪!不同意,他是堅決不能同意!
隻是王老太醫的意誌雖堅定,卻抵不過大徒弟媳婦的眼淚攻勢,從與她相公初初相識、嫁娶,到兩人的白手起家到略有資財再到開設醫館,這其間的苦楚艱辛說得王老太醫很是動容;又談及林寶頤被親人拋棄獨個滯留醫館,無依無靠的可憐;待說到林寶頤的滯留可能對自己夫婦感情的影響、對相公私德的敗壞繼而影響師尊,讓眾人認為徒之過、師之錯,那可就是真麻煩了。一條條、一件件,這大徒弟媳婦說的是聲情並茂,難過處更是涕泣不止。待大徒弟媳婦收聲,王老太醫艱難的點了點頭,同意代妻收徒。唉,反正老妻也躲深山裏去了,即便林寶頤連產婆副手也做不了,也沒幾個人知道不是?!
王老太醫點頭,大徒弟媳婦如釋重負。她是真想讓林寶頤走,卻不必為林寶頤這般求相公的師傅。這般做,為的不是幫林寶頤,而是幫她自己。夫家日益崛起,倒襯得娘家式微,嬌子年幼還不足以給她倚靠。而她已是半老徐娘,單靠姿色是攏不住丈夫的,日日在丈夫耳邊敘說當年陪他的艱辛隻會惹來丈夫的厭惡。但當年艱辛不能不提,她的大度良善必須得讓丈夫的師傅知道,他是丈夫得一生端著敬著的人,有他知她不易。以後遇有丈夫逾矩寵妾納婢,隻消他說上那麽一兩句,丈夫就得在乎德行照常敬她。待它日兒子長成,她就不用在丈夫的師傅麵前這般道辛酸,半裝良善半自哀了。
王老太醫同意代妻收徒,自然要把林寶頤叫到跟前問詢幾句。人叫來了,王老太醫很是發愁,這個不怎麽記得往事的女子,能是學醫的材料兒?還有,這女子叫什麽名字來著,他問出口。
林寶頤想想前世的名字,再想想原身的名字,略想一下還是報出了前世的名字。
王老太醫念遍那名字,蘇青月,好名字啊。隻是他隱約記得大徒弟媳婦兒說這女子畫的圖畫署的是林寶頤,不是這個名字啊。難不成這女子不是不怎麽記得事,而是記憶錯亂?這樣一個腦袋,怎麽可能是學醫的材料兒呦?!王老太醫很是後悔,隻大丈夫立世,答應過的事就不能反悔。他思來想去定下‘拖’字訣。拖上十天半個月的,東南戰事應該是起不了,畢竟糧草的籌備是需要時間的。糧草未動,兵馬先行,那可是用兵大忌。而在這十天半個月裏,要是那王婆子找來或是那女子的親人找來帶她迴家,他不就省事了。
人倒黴時,喝口涼水都會塞牙縫的。王老太醫等了十天,未見人上門來尋;等至半月,還是無人;咬牙再等五天,依舊無人來尋。他失望了,開始真心可憐這個在他身邊貼心端茶遞水、細心辨識藥草的林寶頤。老妻若不願收她為徒,那便認她作幹女兒給她備份嫁妝發嫁出去吧。隻要不動他的老參,陪送些金銀,王老太醫不在乎。如此想定,第二十一日,王老太醫心甘情願帶了寶頤乘上騾車,悠悠然返迴東南深山。
作者有話要說:
☆、後記
寶頤曾在梅林小築的朱翠閣養胎,說起來朱翠閣的各個屋舍都是寶頤的臨時地盤。這日孟聿衡浴後又來朱翠閣,召來兩個兒子邊逗他們玩鬧,邊聽大秦嬤嬤匯報尋找寶頤最新情況。待聽得又有婆子上門說知道寶頤去向,他皺起眉問一句:“嬤嬤可派人跟那婆子去了她說的寶頤所在地?”
大秦嬤嬤點頭,迴說:“那婆子說她看到寶頤姑娘被帶去一家醫館的。老奴帶人親自去了,可沒找到寶頤姑娘。後來我又報了咱們孟氏名號,展示了寶頤姑娘畫像,那坐館的大夫才說醫館裏確是去過那麽位姑娘,去的時候都快沒氣了,他和他家師傅拚力救治才保的那姑娘命在。隻是姑娘在醫館住了月餘也無人去接,虧損的身子也需慢慢調養,他便求了遠在東南的婦科聖手的師母幫忙。現在姑娘已隨他師傅去了東南。”
“去了東南。”孟聿衡低喃一句,孟聿衡沒了逗弄兒子的心思,看向桌案上寶頤那厚厚手稿。著人抱下去兒子後,孟聿衡對書稿起了興趣,走過去開始細細翻看。
大致瀏覽過一遍,孟聿衡放下手稿,清潤開口:“寶頤在楊家地界時,可是經常出去和那些個軍戶聊那兵家之事?”
大秦嬤嬤點頭,她跟寶頤出去過幾次。寶頤不僅是喜歡聽那戰場殺伐之事,還能講那戰跡,繪聲繪色講得那叫一個好,那細細描述處有如寶頤也親曆過那些戰事一般。
“也有人同她說那潮漲汐落,滿帆順風,戰船出海之事?”孟聿衡追問。
大秦嬤嬤遲疑說不知。這潮漲汐落是常人就知的,但和戰船出海相連,這卻不是人人都會說的。在她想來楊家地界軍戶是征戰西北荒漠的,應該是說陸戰之事,海戰卻不是他們善長的。隻是不善長海戰不代表不知海戰之事,拿出以前海戰之事講給寶頤聽,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
孟聿衡抽出五張圖,又問:“楊家管事的、還有那軍械庫的主管,就任著寶頤進那軍械所?”
大秦嬤嬤抬眼看,首張是火銃。這個她見過,寶頤有事沒事經常在院裏設靶練著玩。剩下的四張圖勾畫的物件,她就不認得了。迴憶一下,她如實開口:“姑娘去過軍械所三次,一次是為了求那火銃,後兩次都是帶那彈藥出來。”
孟聿衡揮手讓大秦嬤嬤下去了,再細細看過兩遍手稿,這才放下。這描述海戰之詳細,遇各種情況應對之策之巧妙,不是親臨過抗倭之戰的人怕是想象不出的。寶頤所記應是有真人真事的。隻是這個叫戚繼光的年輕將軍是何許人,沒聽說過太後母家有過戚姓將軍啊?地方戊衛之將嗎,若真有描述中那煊赫戰功,怕是太後母家也難掩之才,怎麽他不曾聽聞過此人呢?不是這代人,那可是前代先賢?細想這更不可能,抗倭衛國之功,足夠這位戚將軍上史冊的。名垂史冊之人,他更該知道的不是嗎?可他不知道,他該去信問問楊士修的,從楊家軍戶嘴裏出來的將軍,楊士修該知道的。
想到這,孟聿衡又看遍手稿,突然生出一絲不愉。這寶頤摘錄的怕是有失偏頗,他不能否認那應對之策之巧妙,也不能不承認依潮漲汐落出海攻島之正確。但這很明顯不是紀實之稿,雖努力往各個戰例上靠,但細節處一筆帶過,邏輯處理也偏幼稚簡單。寶頤不曾經曆過刀山血海,怕是也體會不出戰場上的間不容發,但字裏行間卻能看出寶頤對這個英明神武所向披靡的戚將軍的仰慕。傻女人,若那戚將軍真在世,收她做妾,能如他這般憐她寵她,能這般花費人力、心力隻為尋可能已經死掉的她?!他為她妥協至此,卻不想她隻是聽別人講述就能仰慕別個男子,還把那男子記下來,孟聿衡很是羨慕嫉妒外加恨。
放下手稿,由丫頭伺候著換過舒適褻衣,孟聿衡走到床邊心事重重地躺了上去。他覺得累,他想歇上一會兒。剛閉上眼寶頤那滿是鬱結之色的臉便浮現出來,然後是那窈窕身段慢慢地在腦海裏越來越清晰。他想抱住,那身形一閃讓他抱了個空。他忽然覺得腦子一片清明,他問自己‘這麽快就睡了一覺,寶頤哪去了?’,隻是還沒等他給出自己迴答,寶頤又出現,這次卻是酡紅臉蛋急促喘息,水汪汪大眼哀哀望著自己。他想就這樣吧,她不是想要有心人嗎,給她,把自己都給她,堅持個什麽勁兒呢?人生在世不就圖個舒服快活麽!把她逼到別人懷裏他能落著什麽?!給她,什麽都給她,隻要她想要!他看著寶頤攀上他身體,看著那離自己越來越近的美豔臉蛋,看著那嬌豔欲滴的紅唇。他覺得身體要爆裂開了,他急切地想發泄,他覺得寶頤動作太慢了,他正要欺身而上那美豔臉蛋卻化作惡鬼朝他頸部咬來!
孟聿衡醒了,一頭冷汗,定定神。好一會兒他才從床上起來直奔浴房,待刺骨冷水衝刷過灼熱身體的每一寸皮膚後,他才徹底清醒。他開始思考,寶頤有子有他,還是跟著別人走了。他去東南尋著她了,又能怎樣,還是改變不了她不喜歡伴著他的現實。那麽想走,那就放她走吧!
●━━━━━━━━━━━━━━━━━━━━━━━━━━━●
本圖書由(色色lin)為您整理製作
作品僅供讀者預覽,請在下載24小時內刪除,不得用作商業用途;
●━━━━━━━━━━━━━━━━━━━━━━━━━━━●
“姐你要去哪兒?”寶琴立刻問。
寶頤視線轉向兩個兒子,略思索,唇裏吐出兩個字‘東南’。
寶琴同樣看向那兩個孩子,加問一句:“是孟聿衡要求你陪他去的,帶不帶小外甥?”
寶頤搖頭,淡淡說是我自己想去。
寶琴不解,抓抓頭發,問:“東南兵荒馬亂的,那的人逃都來不及,怎的你還要往那去?”
寶頤微偏頭,看著孩子們,輕聲說:“自那天高月被抬走,我想了很多。若單是我自己的話,我可以由著自己心性不去在乎孟家敗落與否。但事與願違,我有了他倆兒,我不能不為他倆兒的以後著想,我的兒子不能像我這樣被人指著鼻子罵還無處去訴委屈,所以孟氏不能敗落。如若敗落之勢不能避免,那我就得尋個海外小島,然後帶兒子們去當野人去。”
寶琴愕然,她姐竟是要去當野人!這坐她麵前的真的是從前在家穿針引線繡花的林寶頤嗎?!寶琴頭暈,她需要想想,她需要去外頭空曠地方清清腦子。
寶琴出去了,寶頤麵上露出倦怠之色,看看已睡著的兩個兒子,示意奶娘抱他們迴去睡後留下大秦嬤嬤,勉強思量一下,開口說胭脂水粉用沒了,陪我出去買些迴來。
作者有話要說:
☆、高家的反擊
大秦嬤嬤點頭,寶頤從沒用過市麵賣的胭脂水粉,現卻扯那理由出來,一聽就知道這是寶頤憋悶久了,想趁少爺參加葬禮三四個時辰內不可能迴家的空檔出去轉轉呢。轉轉就轉轉吧,這都臨近年下了,又該添置新年的衣裳頭麵,領寶頤出去轉一遭看她有沒有可心的布帛珠釵,她直接記下上報給少爺,這年節前需要她操心的事便又少一樁,兩全其美不是。
躬身退出後,大秦嬤嬤招來婆子去備車轎。等車轎的過程中,大秦嬤嬤是連打嗬欠,眼皮沉重不願睜開。這剛起床還沒過兩個時辰就困意連連,看來是真老了,不中用了,大秦嬤嬤感歎。隻是再不中用也不能現在告老,主子還要她掌事,還要她陪著出去逛,怎麽著也得打起精神來是。
嘈雜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大秦嬤嬤由椅中起身,她該去請寶頤上車轎了。隻是剛走出兩步,門便被撞開,婆子跌跌撞撞進來,一臉的恐慌,一邊費力喘氣一邊努力擠出話來:“外院出事了,不知從哪兒衝進來的一群莽漢,舉著棍子見人就打,嚷嚷著要找寶頤姑娘討公道!”
“一群莽漢,怎麽進來的?”大秦嬤嬤驚疑,加問一句:“咱們外院的護衛小廝就幹看著他們進來打人?!”問完不待婆子迴答,直接吩咐:“趕緊去召集婆子丫頭來護衛姑娘、小少爺安全。”看婆子跌撞著出去,大秦嬤嬤加快腳步向外走,現在追究什麽都晚了,趕緊告知寶頤帶了小少爺立刻從角門離了梅林小築才是。
大秦嬤嬤小跑著向主院去,剛到門口便撞上抱著孩子正往外走的林寶琴,緊隨其後的寶頤懷裏也抱著一個。她正要開口,寶頤走到她身邊遞出孩子,緊迫開口:“帶他們從角門走,別驚動旁人,快!”
大秦嬤嬤看看寶頤,抱了孩子咬牙轉身便去追林寶琴。寶頤怕是從林寶琴那兒知道莽漢闖外院的事了,這當口卻不走,怕是為了保兩個小少爺安全,早存下了死誌。
高老大被三弟氣的是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他很不明白三弟這是要幹嘛?!想毀了林寶頤,那就做得周密穩妥些,務求一舉成功才是。可他的三弟幹得叫什麽事,蒙汗藥都下到梅林小築的食水井裏去了,結果派去的五個大漢被小廝護衛打死倆兒、被林寶頤用火綂打死倆兒,最後一個見勢不妙跑了。
事兒辦到這份上顯見是失敗了,三弟就該聰明點兒,趕緊出麵打死跑掉的那個來證明自己清白啊!可他不僅眼睜睜看著那個大漢跑掉,還明光正大的跑去林寶頤麵前拿她的兒子作要挾,把林寶頤騙去城郊老宅?把林寶頤弄去幹嘛,幹嘛?就算是她的兒子們在自家人手上,逼死她又能怎樣?那大漢跑掉了,自家欺殺林寶頤的事就瞞不住,這是徹底和孟氏撕破臉為敵。孟氏再不濟,也能讓自家家破人亡!
把林寶頤弄來了,還不是得風風光光送人家走。高老大鬱悶至極,對三弟再擺不出好臉,冷冷丟下句‘好好給人家賠個不是,送人家走’後拂袖走人。
高老三聽到哥哥的話,是目齜欲裂。他把林寶頤騙來,是想著一碗斷腸藥直接送她去那地府陰曹。不過是一個村姑,百八十兩銀子的事,自家哥哥不幫他,他自己做!招手叫來信得過的管事,把藥殺林寶頤的事吩咐下去。
高老太太喪禮當天,新科狀元兼抗倭糧草押運官孟聿衡是眾人關注的人兒。眾人看過皆歎,這新科狀元郎還真是如傳說中那般麵如冠玉、體如青鬆啊,自家廟堂上高高端坐的聖上也真是如傳說中的那般愛美成癡,明知這孟聿衡的狀元是摻了假、注了水的,還是給人家抗倭糧草押運官這麽重要的差事!真是恨啊、真是怨,老娘怎的沒把他(們)生的如孟聿衡這般俊美呢?犯了錯不被追究不說,還有好差事等著,這孟聿衡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啊,孟氏祖墳的青煙又是冒得多濃盛呢?!
歎息過,埋怨過,眾人又是該幹嘛幹嘛去了。隻是自高老太太葬禮後,招遠城一下子熱鬧起來。葬禮後第二日上午高老三家嫡女高月被送去太後母家的事便在招遠城傳開,到得下午高家老宅再次掛起白皤。還沒等眾人知悉高家又是誰去了,第三日清晨再看白皤已被撤去,小道消息說是高老三嫡女高月已然下葬。然後未到正午,便有高家老仆去府衙揭發自家老爺參與了年前的秋闈泄題這個大事件,到得下午高家三位老爺並兩位小爺全被鎖拿入獄!另有小道消息說查抄的高氏來往信件中隱示高氏還不是秋闈泄題的領頭,其後還有大人物。這哪裏還用小道消息來說呢,高氏遠離廟堂又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從哪兒得來的春闈試題,當然是扶持高氏的大人物了!
扶持高氏的能有誰呢?眾人的視線瞟瞟梅林小築,再眺望眺望東南那太後母家,都在沉默等待:廟堂上高高端坐的聖上啊,您是打算再接再勵打擊盡出風流兒郎的孟氏呢,還是磨刀霍霍殺殺那盡出敗績的姥姥家哩?!
眾人在沉默等待,孟聿衡也在沉默中完成了對高家的反擊。本心而言他不想主動出手碰高家,畢竟祖爺爺那輩高家與自家也是直係姻親的,他身上還流有高氏血液,這是他不能否認的,也是他在獲悉高家是自家二叔與太後母家春闈泄題的牽線人後還是保持緘默的主要原因。高氏的徹底敗落是遲早的事,隻是不該由他來出手,孟聿衡一直是這樣想的。
隻是孟聿衡還是出手了。今日高家敢因著落掉的那個太後母家孽子,全然不顧高、孟情誼挑戰孟氏顏麵,投藥迷暈他的仆人、欺淩他的妾,明日就敢聽從太後母家吩咐誣陷、栽贓孟氏!高家,是留不得了!
隻是寶頤在哪呢?孟氏仆人說高老三吩咐了藥殺寶頤的,隻是就算是死了,也該有個屍首才對,怎的翻遍高氏三兄弟的家,都找不到呢?難道真如那林寶琴說的,寶頤去後,他們把她扔到亂葬崗任野狗禿鷹叼食?想著,孟聿衡眼裏冷厲漸濃。若高家真那般狠心,也就別怪他絕情了!
月餘,孟聿衡仍未尋著林寶頤。次月,京裏傳旨高家三位老爺並兩位小爺押赴京城待斬;太後母家晉大老爺因戰事不利有損國威連降兩級,暫代大將軍職主管抗倭戰事;晉家嫡係五位子弟幹擾皇室選美藐視皇權,押至京城待秋後處斬。同時下令急調征西大將軍之子楊士修前往東南參讚抗倭戰事,催令孟聿衡統收糧草押運至東南。
作者有話要說:
☆、指了條明路(大結局)
沒能收購到合心的百年老參,王老太醫發愁;想起那個待在大徒弟醫館裏已有一個多月的年輕貌美女子,王老太醫更發愁。他不過是天性使然,愛雲遊、愛收集那些個百年、千年老參而已。多風雅的兩個愛好,怎麽就倒黴的攤上個記憶錯亂的女子?那女子送來的時候都半死不活的了,送她來的婆子也是言語躲閃,隻說治好了那女子,診金隨他要。他一時財迷心竅,再加上也想看看自己有沒有生死人、肉白骨之醫術,便一時缺心眼的收了那女子,連那女子姓甚名誰家住哪裏都沒問!招遠城啊,他大徒弟的地盤,還是在他大徒弟的醫館,他哪裏想到有人敢忽悠他啊?
可他就是被人給忽悠了,在他剛想使出渾身解數救治那個半死不活的女子,隻是一劑藥都未用,那女子睜眼了,第二天除了神情有些厭仄,一切與常人無異。他很是心驚,這也太玄幻了吧;一個多月過去了,那個說診金隨他要的婆子一次都沒來過,他的心又拔涼拔涼的。轉頭去問那女子姓甚名誰、家鄉何處,那女子一臉茫然,說她不怎麽記得事了。他以為她在騙他,於是幾次三番繞著圈的探問,可探問的結果結合大徒弟的查詢,更讓他心寒:女子口音裏雖帶著淡淡的京腔,但招遠地區的軟糯口音卻也是非常明顯,也就是說即便她不是本地人,但祖輩絕對是本地的。可是上至祖宗三代,她報出來的名字,沒一個能和招遠城的在籍及以往戶名對上。再想往深了查,大徒弟辦不到了。
大徒弟辦不到,那便找不到她的家鄉;找不到家鄉,便找不到她的家人;找不到她的家人,便意味著他收不到他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診金,便意味著他得養著她,直到她記起她真正的家鄉、親人為止!萬一她一輩子都記不起呢?他是如此善良淳樸的老頭兒,年前剛剛辭去為皇帝看病的差事,再沒人給他俸祿了,怎的老天不僅不厚待他,還要塞個光花錢不能賺錢的女子給他呢?
皇令已下,眼看著東南戰事又起,他得趕在戰前迴到東南深山裏的老家陪著老妻去。至於那診金,算了還是不想了;隻是這女子怎麽辦呢?自她來了這醫館,大徒弟兩天一問三天一探的,大徒弟媳婦兒為這沒少在他跟前抹淚。想讓她繼續住醫館是絕無可能,可帶迴自家,那柔韌又有彈性的鞋底子可是在眼前不停晃啊,家裏老妻要知道他又領迴一女子,還不得又拿著鞋底子滿院子追他!年輕的時候臉皮厚,不怕這個;可今年開春重孫子都有了,再上演被老妻追著打的戲碼,他這張老臉掛不住啊?!怎麽辦呢,王老太醫愁得頭發又白了幾根。
王老太醫發愁,可他的大徒弟不愁。他不同於自己不問政治的師傅,他熱衷於打探政場動向、細心聽尋世俗人情。在他看來,這一個月裏高氏傾覆,太後母家被斥降級,再結合高老太太逝前高氏曾圍堵孟氏的,而向來扶持高氏的孟氏自葬禮後卻不聞不問高氏的傾覆,這麽個多事的時候突然冒出來個不怎麽記得事的美貌姑娘,還有那個言語躲閃不肯說姓名居住的婆子,這裏絕對有蹊蹺。
他敢拍胸脯說這姑娘是個奇貨可居的主兒,不是孟氏聿衡養在梅林小築的妾,便是那個說死了卻不一定死的高家嫡女。也就是說,這姑娘在手,搭上的不是高門孟氏,便是太後母家。這兩家雖都被當今聖上打擊過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從他們手中稍微露出點人情關係讓他用用,再憑著師傅在太醫院的名聲,他進太醫院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隻是孟氏與太後母家不睦,在未確定這姑娘到底是誰前,不能貿然推她出去的。也不能讓那言語躲閃的婆子再次上門,萬一讓師傅王老太醫瞅見,讓她領走了這姑娘,他的青雲路找誰鋪去?!
此時躲在犄角旮旯的王婆子也很是上火,高氏老宅已然被封,要不是她被支使去郊外莊子給林寶頤灌藥,到那後莊子裏的婆子嫌髒非要在莊子外灌藥不準林寶頤死在莊子裏,她也逃脫不了被官衙府吏鎖拿的命。隻是她雖逃出來了,王家十幾口人卻沒能逃出來,她還指著這醫館治好林寶頤,她再帶著林寶頤去孟家少爺那邀功求他救救他們一家十幾口人呢!可每每出來的都是那個有兩轡胡須的文士模樣的大夫,一開口不是說每日裏來看病的姑娘多了去了,誰記得你說的姑娘是哪個;便是恍然大悟說那日送來的姑娘啊,記得記得,那姑娘來時便沒得多少氣,前腳送她來,後腳你剛走,那姑娘便咽了氣。
林寶頤可能真死了,因為那滿滿一碗斷腸藥她是一滴不剩的灌到了昏睡的寶頤口裏;可是她剛灌進去,便看見官府衙役衝進郊外莊子,她以為是孟聿衡走關係找來了呢,趕緊翻轉林寶頤,給她拍背將那藥全數吐了出來,然後拖了林寶頤藏起來。在她想來孟聿衡看到昏迷不醒的林寶頤,照樣不會饒了她。她寄希望於三夫人認可的這個太醫門生開的醫館,希望他們能給她一個看著健康的林寶頤,畢竟藥吐出來了不是。
文士模樣的大夫說林寶頤死了,那可能是真死了,她也沒辦法。隻是這太醫門生該把林寶頤屍首給她才是,有哪個坐診開堂的不要診金還免費搭棺材板的?隻怕是他們救活了林寶頤,從她嘴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想著籍她搭上孟氏這條路子呢。王婆子心憂,高家犯事,作為高家奴仆,這時候她又不能光明正大去討林寶頤,難道要眼睜睜看著自家十幾口人跟著小主子流放或是被轉賣?真是的,還不若那時藥死林寶頤,她也就認命不會糾結了。
王婆子在犄角旮旯糾結,身處醫館的林寶頤則處在驚嚇之中,她隻記得她的前世,全然忘記了以林寶頤身份在這古代生活的十六年。在她認知裏她是剛穿越到這美貌軀體裏不過月餘。隻是她不姓林啊,她很清楚的記得自己的名字,怎的隨手畫一幅畫署的名字竟是林寶頤!是這具身體慣性使然還是說原主靈魂還在這具身體裏排斥她對這身體的支配權。她該循著這個名字去找原身的親人還是徹底摒棄林寶頤這身份開始全新的生活?這個是林寶頤又忘了林寶頤的女子陷入沉思。
沒等林寶頤理清思路,門‘咯吱’一聲後被人推開,她迴神抬眼看,推門婦人她認識,是那個自稱王老太醫的徒弟媳婦。未及起身立起,那徒弟媳婦已自顧走進,開門見山直接說:“我們開醫館是為了治病救人,你的身體已然康健,是時候該走了。”
林寶頤抿唇,自睜眼第二日,她便想走了。隻是她走去哪裏呢,原身就像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一樣,她在這醫館待了一個月,竟沒有一個親人朋友過來尋。沒人來尋,她的以後便要靠自己過日子,她得付診金,她得賃屋而居,她得吃飯穿衣。而這些都需要銀錢,她思考前世經驗,琢磨原身手藝,結合古代女子生存狀態,最後決定了靠刺繡賺銀錢的路子。這些天她便在描畫花樣,剛剛通過醫館伺候的婆子賣了所描花樣賺來買針線布麵的銀錢。隻要這太醫的徒弟媳婦再容她住上十日,她應該能賺出診金並賃屋的銀錢的。再抿抿唇,寶頤厚顏道出自己的請求。
那大徒弟媳婦聽過,仔細打量林寶頤一會兒,再看看桌案上紙上圖畫,略沉吟後開口:“你想法是不錯,隻是寡婦門前還是非多呢,你獨個一姑娘家賃屋過活,那些個地痞無賴還不得天天砸你門去,你能過得正經清淨日子?”再看眼寶頤,她思量一下再次開口:“你要不嫌山中生活貧苦,我可求了師傅他老人家帶你去那東南深山。師母曾是東南地界有名的婦科聖手,你若投了師母眼緣拜她為師學得手藝,再有師傅的太醫名頭給你撐著,以後想在一城一鎮橫著走都不敢有人說你什麽,那日子豈不比你日日埋頭刺繡來的舒心暢意!”
林寶頤眼睛亮了,這王老太醫的徒弟媳婦還真是給她指了條明路呢!
王老太醫為了大徒弟夫婦的生活和睦,能不懼老妻的鞋底追打帶林寶頤迴深山老家。但應下大徒弟媳婦的請求代老妻收徒,這卻是萬萬不行,不僅是不行,林寶頤都不能抱拜師的念頭。否則迴家麵對的就不是鞋底追打,而是直接被老妻掃地出門。想他當年心善,看那可憐婦人便代妻收徒,可殘酷現實告訴他他挑徒弟的眼光實在不咋地,那些個婦人跟著老妻,沒一個學成婦科聖手,個個淪為產婆副手。老妻的名頭啊,被那些個產婆副手生生拉低到地上去了。就因這,老妻才一氣之下離了繁華城鎮去了那深山老宅的。他要再代收林寶頤這樣一個看著是未嫁姑娘模樣的女子,連產婆副手都做不得,老妻不氣瘋才怪!不同意,他是堅決不能同意!
隻是王老太醫的意誌雖堅定,卻抵不過大徒弟媳婦的眼淚攻勢,從與她相公初初相識、嫁娶,到兩人的白手起家到略有資財再到開設醫館,這其間的苦楚艱辛說得王老太醫很是動容;又談及林寶頤被親人拋棄獨個滯留醫館,無依無靠的可憐;待說到林寶頤的滯留可能對自己夫婦感情的影響、對相公私德的敗壞繼而影響師尊,讓眾人認為徒之過、師之錯,那可就是真麻煩了。一條條、一件件,這大徒弟媳婦說的是聲情並茂,難過處更是涕泣不止。待大徒弟媳婦收聲,王老太醫艱難的點了點頭,同意代妻收徒。唉,反正老妻也躲深山裏去了,即便林寶頤連產婆副手也做不了,也沒幾個人知道不是?!
王老太醫點頭,大徒弟媳婦如釋重負。她是真想讓林寶頤走,卻不必為林寶頤這般求相公的師傅。這般做,為的不是幫林寶頤,而是幫她自己。夫家日益崛起,倒襯得娘家式微,嬌子年幼還不足以給她倚靠。而她已是半老徐娘,單靠姿色是攏不住丈夫的,日日在丈夫耳邊敘說當年陪他的艱辛隻會惹來丈夫的厭惡。但當年艱辛不能不提,她的大度良善必須得讓丈夫的師傅知道,他是丈夫得一生端著敬著的人,有他知她不易。以後遇有丈夫逾矩寵妾納婢,隻消他說上那麽一兩句,丈夫就得在乎德行照常敬她。待它日兒子長成,她就不用在丈夫的師傅麵前這般道辛酸,半裝良善半自哀了。
王老太醫同意代妻收徒,自然要把林寶頤叫到跟前問詢幾句。人叫來了,王老太醫很是發愁,這個不怎麽記得往事的女子,能是學醫的材料兒?還有,這女子叫什麽名字來著,他問出口。
林寶頤想想前世的名字,再想想原身的名字,略想一下還是報出了前世的名字。
王老太醫念遍那名字,蘇青月,好名字啊。隻是他隱約記得大徒弟媳婦兒說這女子畫的圖畫署的是林寶頤,不是這個名字啊。難不成這女子不是不怎麽記得事,而是記憶錯亂?這樣一個腦袋,怎麽可能是學醫的材料兒呦?!王老太醫很是後悔,隻大丈夫立世,答應過的事就不能反悔。他思來想去定下‘拖’字訣。拖上十天半個月的,東南戰事應該是起不了,畢竟糧草的籌備是需要時間的。糧草未動,兵馬先行,那可是用兵大忌。而在這十天半個月裏,要是那王婆子找來或是那女子的親人找來帶她迴家,他不就省事了。
人倒黴時,喝口涼水都會塞牙縫的。王老太醫等了十天,未見人上門來尋;等至半月,還是無人;咬牙再等五天,依舊無人來尋。他失望了,開始真心可憐這個在他身邊貼心端茶遞水、細心辨識藥草的林寶頤。老妻若不願收她為徒,那便認她作幹女兒給她備份嫁妝發嫁出去吧。隻要不動他的老參,陪送些金銀,王老太醫不在乎。如此想定,第二十一日,王老太醫心甘情願帶了寶頤乘上騾車,悠悠然返迴東南深山。
作者有話要說:
☆、後記
寶頤曾在梅林小築的朱翠閣養胎,說起來朱翠閣的各個屋舍都是寶頤的臨時地盤。這日孟聿衡浴後又來朱翠閣,召來兩個兒子邊逗他們玩鬧,邊聽大秦嬤嬤匯報尋找寶頤最新情況。待聽得又有婆子上門說知道寶頤去向,他皺起眉問一句:“嬤嬤可派人跟那婆子去了她說的寶頤所在地?”
大秦嬤嬤點頭,迴說:“那婆子說她看到寶頤姑娘被帶去一家醫館的。老奴帶人親自去了,可沒找到寶頤姑娘。後來我又報了咱們孟氏名號,展示了寶頤姑娘畫像,那坐館的大夫才說醫館裏確是去過那麽位姑娘,去的時候都快沒氣了,他和他家師傅拚力救治才保的那姑娘命在。隻是姑娘在醫館住了月餘也無人去接,虧損的身子也需慢慢調養,他便求了遠在東南的婦科聖手的師母幫忙。現在姑娘已隨他師傅去了東南。”
“去了東南。”孟聿衡低喃一句,孟聿衡沒了逗弄兒子的心思,看向桌案上寶頤那厚厚手稿。著人抱下去兒子後,孟聿衡對書稿起了興趣,走過去開始細細翻看。
大致瀏覽過一遍,孟聿衡放下手稿,清潤開口:“寶頤在楊家地界時,可是經常出去和那些個軍戶聊那兵家之事?”
大秦嬤嬤點頭,她跟寶頤出去過幾次。寶頤不僅是喜歡聽那戰場殺伐之事,還能講那戰跡,繪聲繪色講得那叫一個好,那細細描述處有如寶頤也親曆過那些戰事一般。
“也有人同她說那潮漲汐落,滿帆順風,戰船出海之事?”孟聿衡追問。
大秦嬤嬤遲疑說不知。這潮漲汐落是常人就知的,但和戰船出海相連,這卻不是人人都會說的。在她想來楊家地界軍戶是征戰西北荒漠的,應該是說陸戰之事,海戰卻不是他們善長的。隻是不善長海戰不代表不知海戰之事,拿出以前海戰之事講給寶頤聽,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
孟聿衡抽出五張圖,又問:“楊家管事的、還有那軍械庫的主管,就任著寶頤進那軍械所?”
大秦嬤嬤抬眼看,首張是火銃。這個她見過,寶頤有事沒事經常在院裏設靶練著玩。剩下的四張圖勾畫的物件,她就不認得了。迴憶一下,她如實開口:“姑娘去過軍械所三次,一次是為了求那火銃,後兩次都是帶那彈藥出來。”
孟聿衡揮手讓大秦嬤嬤下去了,再細細看過兩遍手稿,這才放下。這描述海戰之詳細,遇各種情況應對之策之巧妙,不是親臨過抗倭之戰的人怕是想象不出的。寶頤所記應是有真人真事的。隻是這個叫戚繼光的年輕將軍是何許人,沒聽說過太後母家有過戚姓將軍啊?地方戊衛之將嗎,若真有描述中那煊赫戰功,怕是太後母家也難掩之才,怎麽他不曾聽聞過此人呢?不是這代人,那可是前代先賢?細想這更不可能,抗倭衛國之功,足夠這位戚將軍上史冊的。名垂史冊之人,他更該知道的不是嗎?可他不知道,他該去信問問楊士修的,從楊家軍戶嘴裏出來的將軍,楊士修該知道的。
想到這,孟聿衡又看遍手稿,突然生出一絲不愉。這寶頤摘錄的怕是有失偏頗,他不能否認那應對之策之巧妙,也不能不承認依潮漲汐落出海攻島之正確。但這很明顯不是紀實之稿,雖努力往各個戰例上靠,但細節處一筆帶過,邏輯處理也偏幼稚簡單。寶頤不曾經曆過刀山血海,怕是也體會不出戰場上的間不容發,但字裏行間卻能看出寶頤對這個英明神武所向披靡的戚將軍的仰慕。傻女人,若那戚將軍真在世,收她做妾,能如他這般憐她寵她,能這般花費人力、心力隻為尋可能已經死掉的她?!他為她妥協至此,卻不想她隻是聽別人講述就能仰慕別個男子,還把那男子記下來,孟聿衡很是羨慕嫉妒外加恨。
放下手稿,由丫頭伺候著換過舒適褻衣,孟聿衡走到床邊心事重重地躺了上去。他覺得累,他想歇上一會兒。剛閉上眼寶頤那滿是鬱結之色的臉便浮現出來,然後是那窈窕身段慢慢地在腦海裏越來越清晰。他想抱住,那身形一閃讓他抱了個空。他忽然覺得腦子一片清明,他問自己‘這麽快就睡了一覺,寶頤哪去了?’,隻是還沒等他給出自己迴答,寶頤又出現,這次卻是酡紅臉蛋急促喘息,水汪汪大眼哀哀望著自己。他想就這樣吧,她不是想要有心人嗎,給她,把自己都給她,堅持個什麽勁兒呢?人生在世不就圖個舒服快活麽!把她逼到別人懷裏他能落著什麽?!給她,什麽都給她,隻要她想要!他看著寶頤攀上他身體,看著那離自己越來越近的美豔臉蛋,看著那嬌豔欲滴的紅唇。他覺得身體要爆裂開了,他急切地想發泄,他覺得寶頤動作太慢了,他正要欺身而上那美豔臉蛋卻化作惡鬼朝他頸部咬來!
孟聿衡醒了,一頭冷汗,定定神。好一會兒他才從床上起來直奔浴房,待刺骨冷水衝刷過灼熱身體的每一寸皮膚後,他才徹底清醒。他開始思考,寶頤有子有他,還是跟著別人走了。他去東南尋著她了,又能怎樣,還是改變不了她不喜歡伴著他的現實。那麽想走,那就放她走吧!
●━━━━━━━━━━━━━━━━━━━━━━━━━━━●
本圖書由(色色lin)為您整理製作
作品僅供讀者預覽,請在下載24小時內刪除,不得用作商業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