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裏城中的流言已經像開到隔日的鮮花一樣迅速凋萎,取而代之的是對謝家娘子的讚譽。
華苓心裏的氣總算是消了些。
她知道,王謝關係是必須是好的,幾家有些見識的人都在默契地維護著這份良好的親近,這關係到這個朝代存續的大麵。至於王家三房,相公迴家自然會訓誡,這樣就夠了。
其實也沒有必要與格調太低的人計較太多,這可是會拉低智商的,華苓如此愉快地想。就叫王三那種人娶一個自己不想娶的人罷,可憐見的,得不到的永遠是心頭的朱砂痣,得到的隻不過是蚊子血。
“七姐你是朱砂痣,最好看的。”華苓想著,鄭重其事地對七娘說。
七娘極有煙火氣地翻了個白眼。
……
朱謙濼私底下教訓家裏子弟時說道:“看一個人是好抑或不好,實際不必看別人如何說他。你隻看他如何做,結果如何。”
又特意板著臉敲打朱兆新:“你勿要以為你爹不在金陵,你就能肆無忌憚。也勿要以為這世上隻有你一個厲害人,別人都是空氣。你看謝家連小娘子都如此多思,能這樣委婉得體行事。你一個大老爺們,難道能比女郎還差?處事仔細些、謹慎些!你武舉場上也有勁敵,你也看見了。”
“武舉試雖是我們家主辦,但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你就不必想著族裏能袒護你多少了。若是你鬆懈了,不出盡全力,這第一落不到你頭上,也怪不得我等。我們族裏還不缺這個狀元!”
朱兆新沉著臉站在廳堂下,一字一字鄭重地說道:“我必全力以赴,爭奪第一。”
廳堂裏坐著的都是朱兆新的叔伯輩人物,聽他如此堅決意氣地保證,倒是都有些讚賞。這個畢竟是第三代的嫡長子,地位還是不一樣些的。
朱謙濼看看這小子一臉凝肅,知道敲打的效果達到了,好壞的話也都不再說,隻問他道:“我卻依稀是聽說了,你與謝家七娘打賭了,若是你輸了,就需唿她為姐?又折箭為誓?”
朱兆新的叔伯們紛紛笑道:“竟有此事,倒也有些意思。阿新可要多多努力了,若是這賭約輸了,你一大好兒郎顏麵上可就不好看了啊。”
朱兆新兩隻眼睛幾乎瞪出了眼眶,大聲道:“叔伯們都放心罷!我朱兆新絕不會輸與一女流之輩!”
作者有話要說:今日就先到這裏^_^
☆、第152章 華苓的酒宴
152
武舉試的第三場是文試。但這文試與朝堂的文舉形式很是不同,不需要舉子在特定的時間內寫出一篇好文章來,而是讓武舉子在大庭廣眾之下闡述自己在兵法、國律、天文地理上的見解,再由考官團當場判分,決定是錄取還是不錄取。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常年打熬筋骨的武人能有幾個是認真學過文課的呢,能將自己的名字寫清楚的人已經是少數,若是叫這些個闖過了第二場試的武人坐下來寫一篇論述文,隻怕最後文章能過關的十個手指頭就能數清楚。
謝家娘子們靠著贈送舉子飲食的名頭,又名正言順地混進考場裏觀看武舉試第三場,但是大多數武舉子的表現都讓她們比較失望。
一個虎背熊腰的大個子走到答問的台子上,兩隻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他吭哧了一下,撓了撓頭,開始磕磕絆絆地背誦一篇文章:
“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穀亦勝,方亦勝,員亦勝。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輕者如炮、如燔、如垣壓之,如雲……”
他正麵對著的是安坐的九位考官,兩側及後麵坐著的站著的都是來觀試的兩軍軍官、世家子弟還有同樣應考的其他武人。還有好幾百人的朱家軍士。常年習武的武者怯場的倒是少,但不怯場並不能幫助他們在肚子裏多生出點墨水來。
七娘說:“這是奇書《蔚繚子》‘兵談’篇二。”也就是愛看閑書的七娘才記得這個了。
八娘無聊地擺弄著手裏的香囊,說:“一聽就是在背書,可這武舉試應當不是為了叫舉子背書來的罷?”
五娘搖了搖頭說:“自然不是的。但你看他們,也實在是無話可說了,若不背一背書,在這一場就幾近無話可談。”
那武人勉強背了三分鍾,背得磕磕絆絆,很明顯他自己也並不很懂文字的意思。當中的主考官擺了擺手說道:“下一人。”
那武人呆住了,站在台上不肯走,大聲說道:“考官大人,考官大人。俺還未說完,怎能叫俺下台去!考官大人再給一柱香的時間罷!”
當中的主考是朱家一位謙字輩的四品偏將,名為朱謙榮。一連上來的十來人不是話說不清楚,就是隻會背書,朱謙榮和同僚們都聽得有些不耐煩了。他說道:“武舉試乃是選拔真正武藝高強、見識廣博的人才,你這等隻會背書的,自己也該有自知之明才是。”
“考官大人,俺現下就能說出有見識的話兒來,考官大人……”那武人一急,就有硬來的意思,竟從台上往考官安坐的方向衝過去。要知道,他還沒有說夠三分鍾,就被趕下去的話,那是絕對不可能被錄取的了。
兩名兇神惡煞的軍士走了上來,將那武人硬拗住手腳帶下去,遠遠還能聽到些唿喊。
軍官往下唱名,又一名武人上台去了。
華苓忍不住笑起來:“武者和文人的風格差得真遠。不過做一篇文章而已,隻要是學過四書五經,怎麽都能說一個頭頭是道了。這得不著好處就想動手,也真是野蠻。”
衛羿就在她身邊坐著,問言轉頭過來看著她。
華苓也斜眼看著他,笑容很燦爛,視線著意看了看他的左臉。“啊,野蠻人。”
華苓所看的位置,就是她當年曾經給衛羿臉上狠狠咬了一口的位置,如今已經了無痕跡了。
衛羿自然也是記得的,他凝視了華苓片刻,眼神深沉得讓華苓有些看不懂的意思。
又一個武人下去,終於輪到朱兆新了。
朱兆新精神抖擻,跳上台去,神情凝肅,抱拳拱手:“朱兆新參見諸位考官。在此聽命。新擅於海戰,請考官提問。”
朱兆新的出身,算是在場所有武舉子當中最高的了,再加上前麵兩場中表現都是最優秀的那一撥,他自然是受萬眾矚目的。絕大多數的人心裏都覺得,即使前麵的兩場比試當中,有貴州張鳴、泉州胡景兩人表現與朱兆新不相上下,但就憑朱兆新是輔公家身份最高的嫡子,一切就隻能有一個結果。武狀元之位若是旁落別家,朱家的臉往哪裏擺?
朱謙容點了點頭,沉聲道:“你說你擅長海戰。你可知東南海域小島嶼星羅棋布,地形複雜,風浪頻仍,如今海盜頻生,作風狡猾,善打遊擊戰。即使我朱家海軍強盛,也難以盡剿此等宵小賊人。對於來往我大丹與西域諸國之商船,此等海盜是極大之威脅。若急命你率五百人,在東南海域駐守一片水域,方圓三百裏內有星羅小島近百,上麵植被繁茂,你當如何駐守?”
朱兆新凝神想了二三息的時間,說:“東南海域常年氣候酷熱、多雨,海域廣闊,島嶼眾多,地形複雜,以區區五百兵力,想要完全,守住一片這樣大的區域,幾無可能。略為可行之計,是從島群中選取一座大島,駐防其上,每日分兵出航,巡守周近。”
左側一名考官聽得有趣,當即道:“你此等假設也太簡單。你隻有五百人,五百人在茫茫大海中不過滴水粒砂,不足一提。你定然不知那海域中海盜作風是如何兇殘。貿然分兵,若是你令三百人出航巡航,在此時蟄伏周近之海盜驟然來襲,他隻需有二百人,便能將你背後營地攪成一鍋亂粥。”
“如此你又當如何?”
被挑了刺,朱兆新也並不慌張,想了想道:“若敵方當真有二百人手,這目標並不小,我等未必不能發現蛛絲馬跡。人手不足原本便是我等跟前之大問題,即使再能巧做安排,也無法彌補此等缺陷。隻能將巡航路線定得短些,早出早歸,不長期離巢罷了。”
“再者,他若是海盜,定然需定期到附近繁榮之地去補充物資。若能在當地土著子民聚居區域布置可信哨探,將來曆不明之人細細辨別,再循線索往下尋根,當能尋見海盜巢穴。”
又有一名考官開口說道:“你這卻又有些異想天開的意思。你當在當地布置哨探是這般容易之事?”
……
朱兆新與考官們展開了一陣你來我往的論述,足足耗了兩刻鍾的時間,才被遣了下去,至於考官們對朱兆新的判分,是在最後交頭接耳爭論了好幾分鍾才定了下來,九分。
雖然朱兆新的論述上確實有許多漏洞,但他對大丹海域上的了解是其他野路子出身的武舉子無法比擬的,在論述中也能看出,朱兆新在對敵戰術上已經初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見解。在兵法上的不足隻要多鍛煉,總能培養出來的。身為朱家嫡長子,在十五歲的年紀有這樣的表現,朱家人已經比較滿意了。
……
前麵已經過去了三四十人,朱兆新如今得的是唯一一個九分。丹朝以九為尊,武舉試每一場的判分都是從一至九。
雖然暫時得了全場最高的分數,朱兆新看起來卻並不高興。
在朱兆新後麵,沒有多久就要輪到同樣表現出色的張鳴、胡景二人了。
朱兆新下了場,走到了謝家娘子們所坐的觀試席來,朝衛羿拱了拱手,沉聲打了個招唿,又胡亂朝謝家娘子們拱了拱手。
衛羿上下打量了他一下,淡淡說道:“些許壓力就能教你立時變成另一人?”
朱兆新立刻挺起了胸膛,大聲道:“並非如此,五哥是看錯了。我還是我,並無分毫改變!”
華苓噗哧一笑,也上下打量朱兆新幾眼,不由點頭。果然是變成了第二個人似的,嚴肅成這個樣子,哪裏還有朱家熊孩子的樣子。她促狹地說道:“真叫人不習慣呢,朱大你今日是半點都不敢放鬆啊,我看著也覺得很緊張呢,可真是辛苦你了。”
朱兆新聽不得這樣的話,明麵上是慰勞,但暗裏完全就是將他踩了幾腳,不安好心。可是謝九是衛羿的未婚妻,朱兆新很知道衛羿是如何維護謝九的,鼓了幾鼓氣,還是扯過一張高椅在一旁坐了下來,擠在衛羿旁邊嘟囔道:“謝九你怎麽這麽說話不中聽!五哥你怎能容她這樣子,很該多教訓一二。”
華苓拂了拂裙擺,笑眯眯地看衛羿。
衛羿說:“阿新,閉嘴罷。”看看小娘子笑眯眯的樣子,衛羿心裏有點沒底,他有時候當真看不出謝九在想些什麽。
華苓說:“朱大你這就想差了,我是謝家女,與衛五有甚幹係。如今還輪不到他教訓我。”
華苓說的這話衛羿也不愛聽,但他又本能地知道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教訓誰這一點,而是……謝九如今心裏不高興了。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嚴肅地思索自己如今應當說什麽。
華苓懶得理會他們,轉過頭去繼續聽場中問答。
朱兆新大咧咧地兩手扶著膝蓋坐著,說:“如今你們是未婚夫妻,我五哥便是你夫君,為甚不能管教於你。——你們女郎不是有那三從四德之書,隻說甚,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
七娘豎眉,搶過話頭道:“朱大你當真狂妄。這世上的道理並不是僅在你們兒郎手上,什麽三從四德,誰家有理,便聽誰的才是正途。但我看你這等人是不明白的了,隻因你腦子裏隻有那一丁點的地兒,隻裝下了一丁點東西罷了。”
朱兆新一看七娘一整個就是對他十分不屑的樣子,立刻像打了雞血一樣跳了起來,大嗓門兒說道:“謝七你這說的是甚話,若說謝九說的還有些中聽,你這話就純是找架打來了!我不僅武藝上下了苦功,這幾年在學堂裏也曾下苦功進學,怎是‘隻有那一丁點的地兒’!”
最後一句話,朱兆新是裝模作樣地學著七娘的語氣說的,老大個粗嗓門兒硬擠得細細的,滑稽極了。他自己也頗覺滑稽,哈哈大笑,又補充說道:“你聽好了,武狀元的位置我是勢在必得,你這輩子都需尊稱我朱大哥罷了,哈哈哈哈!”
“武舉試還未完,你如今就如此囂張,還太早了。”七娘像觀音一樣端莊地坐著,撇了朱兆新一眼,扭過頭去繼續聽場中的武舉子答問。
朱兆新被七娘不屑的表現激得是一腦門兒的火氣,跳起來想要與她理論,但是衛羿說:“處處與女郎斤斤計較,你比謝七年長的歲月何處去了。”
“不是我要計較,實是她太瞧不起人!”朱兆新差點又跳了起來。
華苓歎了口氣,心想就看七娘和朱大如今這相處的樣子,怎麽可能湊到一起。還是多看看朱家其他適齡的郎君罷。
……
謝家姐妹依然隻看了第三場武舉試的上半場,午後就歸家去了,隻看到了那貴州張鳴與考官們的場上答問。張鳴前麵表現很好,在這一場文試裏同樣表現不錯,得了八分。
華苓後麵才知道,這位其實也是貴州當地名門望族子弟。知道這一點,也就對張鳴的優秀表現有些理所當然的想法了,畢竟名門望族上百年、數百年的積累,當真不是寒門可以輕易趕上的距離。
第三場文試有一百八十人參加,連續花了兩日才將所有武舉子考察完畢,最後留下了九十五人。道慶四年的金陵武舉試,錄取名單至此便大致確定了,剩下的便是將在最後的一場實戰演練裏,定下名次最高的一甲三名和二甲十五名。
之前很受矚目的張鳴並未得到九分,但另一位,泉州胡景卻也得了九分。泉州乃是大丹東南海岸的大港口,出身海港大城的人,自然也更有優勢,能對海上的諸多細節了解得清楚透徹些。
胡景對海上戰役的論述務實、精要,當場叫考官們都有些被驚豔的意思,還是判了九分。
……
朱兆新、胡景、張鳴三人自然全數進入了最後一場的實戰演練。最後一場是不可能在城中舉行的了,需要極大的場地,轉移到了城東衛氏馬場附近。那處山林繁茂,又略有些像東南海域植被繁茂的環境,正適合給這些經驗不多的武舉子對戰使用。
進入最後一戰的十八人,每人領二十軍士,攜帶本隊信物及少量補給進入山林中,最後以每個隊伍人員實力保存的完好程度,以及得到其他隊伍所攜帶信物的多少來定勝負。
這是在城外舉行的兵馬演練,謝家小娘子到底是沒有理由再跟去觀看了,隻是在比試之後,第一時間得到了比試的結果——張鳴所領的隊伍是第一,得了九分,朱兆新、胡景得分緊隨其後,一個八分,一個七分。
七娘聽了愣了一陣,才問道:“如此……那朱大是不可能成為武狀元了?”
華苓點了點頭:“衛五是這樣說的。若算上前麵幾場的分數,這幾個人的分數其實是打平的,但最後一場演練也是最重的一場,朱大當時有些冒進,領著二十人從一道山澗穿過,被其他兩隊聯手伏擊,折損了一人。那張鳴所領的二十人完好無損。”
她看看七娘並不顯得十分高興的神情,挑眉道:“朱大當真要倒黴了,七姐不高興麽?”
“高興……”七娘本能地說。她沉默了一陣,搖了搖頭說道:“原本我也是幸災樂禍。但我也知,朱兆新這人性情粗疏,卻極為好勝。我更可憐他,不能得第一,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應當是極大的打擊。”
華苓噗哧笑了:“七姐你居然可憐他!我覺得說不定這對朱大的打擊比得不著狀元更大。”
……
四月最後一日,金陵城中以黃榜張貼出了這一年武舉試的結果,三甲是:張鳴,朱兆新,胡景,三甲共計錄取九十四人。
……
五月初一,華苓的惠文館開業了。
開業的時候華苓隻請了晏河、王硨、衛羿、莫杭到惠文館來,再加自己家的兄弟姐妹們。莫杭聽說了這圖書館子的事之後,這些日子時常來幫忙,在街市之間奔走,給館子搜集來了許多珍貴的舊書。再加上何馮、羅定兩人帶著雇員們的努力,如今館子裏的藏書已經超過了千本。
華苓認為,莫杭對惠文館的貢獻並不比王家兄弟要小,相比其他人,莫杭大概也是將來最有可能可以多照拂這間圖書館子的人了,開業時請他到場是很必要的事。
清晨,在惠文館的大門口燃點了一堆爆竹,館子的大門口裝飾上了喜氣洋洋的紅綢,然後在劈劈啪啪的爆竹聲中,華苓親自將覆蓋在門口大匾額上的紅綢布扯下。
左近居住的百姓有不少人聚集了過來圍觀,老老少少,也被帶得高高興興的。
“惠文館”——出自當朝丞公謝熙和親筆手書的名字,被熟手匠人細細放大了,雕鏤到沉重的木匾上,再在當中細細填上朱砂,簇新簇新的,就像這個館子一樣。
華苓心裏的氣總算是消了些。
她知道,王謝關係是必須是好的,幾家有些見識的人都在默契地維護著這份良好的親近,這關係到這個朝代存續的大麵。至於王家三房,相公迴家自然會訓誡,這樣就夠了。
其實也沒有必要與格調太低的人計較太多,這可是會拉低智商的,華苓如此愉快地想。就叫王三那種人娶一個自己不想娶的人罷,可憐見的,得不到的永遠是心頭的朱砂痣,得到的隻不過是蚊子血。
“七姐你是朱砂痣,最好看的。”華苓想著,鄭重其事地對七娘說。
七娘極有煙火氣地翻了個白眼。
……
朱謙濼私底下教訓家裏子弟時說道:“看一個人是好抑或不好,實際不必看別人如何說他。你隻看他如何做,結果如何。”
又特意板著臉敲打朱兆新:“你勿要以為你爹不在金陵,你就能肆無忌憚。也勿要以為這世上隻有你一個厲害人,別人都是空氣。你看謝家連小娘子都如此多思,能這樣委婉得體行事。你一個大老爺們,難道能比女郎還差?處事仔細些、謹慎些!你武舉場上也有勁敵,你也看見了。”
“武舉試雖是我們家主辦,但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你就不必想著族裏能袒護你多少了。若是你鬆懈了,不出盡全力,這第一落不到你頭上,也怪不得我等。我們族裏還不缺這個狀元!”
朱兆新沉著臉站在廳堂下,一字一字鄭重地說道:“我必全力以赴,爭奪第一。”
廳堂裏坐著的都是朱兆新的叔伯輩人物,聽他如此堅決意氣地保證,倒是都有些讚賞。這個畢竟是第三代的嫡長子,地位還是不一樣些的。
朱謙濼看看這小子一臉凝肅,知道敲打的效果達到了,好壞的話也都不再說,隻問他道:“我卻依稀是聽說了,你與謝家七娘打賭了,若是你輸了,就需唿她為姐?又折箭為誓?”
朱兆新的叔伯們紛紛笑道:“竟有此事,倒也有些意思。阿新可要多多努力了,若是這賭約輸了,你一大好兒郎顏麵上可就不好看了啊。”
朱兆新兩隻眼睛幾乎瞪出了眼眶,大聲道:“叔伯們都放心罷!我朱兆新絕不會輸與一女流之輩!”
作者有話要說:今日就先到這裏^_^
☆、第152章 華苓的酒宴
152
武舉試的第三場是文試。但這文試與朝堂的文舉形式很是不同,不需要舉子在特定的時間內寫出一篇好文章來,而是讓武舉子在大庭廣眾之下闡述自己在兵法、國律、天文地理上的見解,再由考官團當場判分,決定是錄取還是不錄取。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常年打熬筋骨的武人能有幾個是認真學過文課的呢,能將自己的名字寫清楚的人已經是少數,若是叫這些個闖過了第二場試的武人坐下來寫一篇論述文,隻怕最後文章能過關的十個手指頭就能數清楚。
謝家娘子們靠著贈送舉子飲食的名頭,又名正言順地混進考場裏觀看武舉試第三場,但是大多數武舉子的表現都讓她們比較失望。
一個虎背熊腰的大個子走到答問的台子上,兩隻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他吭哧了一下,撓了撓頭,開始磕磕絆絆地背誦一篇文章:
“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穀亦勝,方亦勝,員亦勝。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輕者如炮、如燔、如垣壓之,如雲……”
他正麵對著的是安坐的九位考官,兩側及後麵坐著的站著的都是來觀試的兩軍軍官、世家子弟還有同樣應考的其他武人。還有好幾百人的朱家軍士。常年習武的武者怯場的倒是少,但不怯場並不能幫助他們在肚子裏多生出點墨水來。
七娘說:“這是奇書《蔚繚子》‘兵談’篇二。”也就是愛看閑書的七娘才記得這個了。
八娘無聊地擺弄著手裏的香囊,說:“一聽就是在背書,可這武舉試應當不是為了叫舉子背書來的罷?”
五娘搖了搖頭說:“自然不是的。但你看他們,也實在是無話可說了,若不背一背書,在這一場就幾近無話可談。”
那武人勉強背了三分鍾,背得磕磕絆絆,很明顯他自己也並不很懂文字的意思。當中的主考官擺了擺手說道:“下一人。”
那武人呆住了,站在台上不肯走,大聲說道:“考官大人,考官大人。俺還未說完,怎能叫俺下台去!考官大人再給一柱香的時間罷!”
當中的主考是朱家一位謙字輩的四品偏將,名為朱謙榮。一連上來的十來人不是話說不清楚,就是隻會背書,朱謙榮和同僚們都聽得有些不耐煩了。他說道:“武舉試乃是選拔真正武藝高強、見識廣博的人才,你這等隻會背書的,自己也該有自知之明才是。”
“考官大人,俺現下就能說出有見識的話兒來,考官大人……”那武人一急,就有硬來的意思,竟從台上往考官安坐的方向衝過去。要知道,他還沒有說夠三分鍾,就被趕下去的話,那是絕對不可能被錄取的了。
兩名兇神惡煞的軍士走了上來,將那武人硬拗住手腳帶下去,遠遠還能聽到些唿喊。
軍官往下唱名,又一名武人上台去了。
華苓忍不住笑起來:“武者和文人的風格差得真遠。不過做一篇文章而已,隻要是學過四書五經,怎麽都能說一個頭頭是道了。這得不著好處就想動手,也真是野蠻。”
衛羿就在她身邊坐著,問言轉頭過來看著她。
華苓也斜眼看著他,笑容很燦爛,視線著意看了看他的左臉。“啊,野蠻人。”
華苓所看的位置,就是她當年曾經給衛羿臉上狠狠咬了一口的位置,如今已經了無痕跡了。
衛羿自然也是記得的,他凝視了華苓片刻,眼神深沉得讓華苓有些看不懂的意思。
又一個武人下去,終於輪到朱兆新了。
朱兆新精神抖擻,跳上台去,神情凝肅,抱拳拱手:“朱兆新參見諸位考官。在此聽命。新擅於海戰,請考官提問。”
朱兆新的出身,算是在場所有武舉子當中最高的了,再加上前麵兩場中表現都是最優秀的那一撥,他自然是受萬眾矚目的。絕大多數的人心裏都覺得,即使前麵的兩場比試當中,有貴州張鳴、泉州胡景兩人表現與朱兆新不相上下,但就憑朱兆新是輔公家身份最高的嫡子,一切就隻能有一個結果。武狀元之位若是旁落別家,朱家的臉往哪裏擺?
朱謙容點了點頭,沉聲道:“你說你擅長海戰。你可知東南海域小島嶼星羅棋布,地形複雜,風浪頻仍,如今海盜頻生,作風狡猾,善打遊擊戰。即使我朱家海軍強盛,也難以盡剿此等宵小賊人。對於來往我大丹與西域諸國之商船,此等海盜是極大之威脅。若急命你率五百人,在東南海域駐守一片水域,方圓三百裏內有星羅小島近百,上麵植被繁茂,你當如何駐守?”
朱兆新凝神想了二三息的時間,說:“東南海域常年氣候酷熱、多雨,海域廣闊,島嶼眾多,地形複雜,以區區五百兵力,想要完全,守住一片這樣大的區域,幾無可能。略為可行之計,是從島群中選取一座大島,駐防其上,每日分兵出航,巡守周近。”
左側一名考官聽得有趣,當即道:“你此等假設也太簡單。你隻有五百人,五百人在茫茫大海中不過滴水粒砂,不足一提。你定然不知那海域中海盜作風是如何兇殘。貿然分兵,若是你令三百人出航巡航,在此時蟄伏周近之海盜驟然來襲,他隻需有二百人,便能將你背後營地攪成一鍋亂粥。”
“如此你又當如何?”
被挑了刺,朱兆新也並不慌張,想了想道:“若敵方當真有二百人手,這目標並不小,我等未必不能發現蛛絲馬跡。人手不足原本便是我等跟前之大問題,即使再能巧做安排,也無法彌補此等缺陷。隻能將巡航路線定得短些,早出早歸,不長期離巢罷了。”
“再者,他若是海盜,定然需定期到附近繁榮之地去補充物資。若能在當地土著子民聚居區域布置可信哨探,將來曆不明之人細細辨別,再循線索往下尋根,當能尋見海盜巢穴。”
又有一名考官開口說道:“你這卻又有些異想天開的意思。你當在當地布置哨探是這般容易之事?”
……
朱兆新與考官們展開了一陣你來我往的論述,足足耗了兩刻鍾的時間,才被遣了下去,至於考官們對朱兆新的判分,是在最後交頭接耳爭論了好幾分鍾才定了下來,九分。
雖然朱兆新的論述上確實有許多漏洞,但他對大丹海域上的了解是其他野路子出身的武舉子無法比擬的,在論述中也能看出,朱兆新在對敵戰術上已經初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見解。在兵法上的不足隻要多鍛煉,總能培養出來的。身為朱家嫡長子,在十五歲的年紀有這樣的表現,朱家人已經比較滿意了。
……
前麵已經過去了三四十人,朱兆新如今得的是唯一一個九分。丹朝以九為尊,武舉試每一場的判分都是從一至九。
雖然暫時得了全場最高的分數,朱兆新看起來卻並不高興。
在朱兆新後麵,沒有多久就要輪到同樣表現出色的張鳴、胡景二人了。
朱兆新下了場,走到了謝家娘子們所坐的觀試席來,朝衛羿拱了拱手,沉聲打了個招唿,又胡亂朝謝家娘子們拱了拱手。
衛羿上下打量了他一下,淡淡說道:“些許壓力就能教你立時變成另一人?”
朱兆新立刻挺起了胸膛,大聲道:“並非如此,五哥是看錯了。我還是我,並無分毫改變!”
華苓噗哧一笑,也上下打量朱兆新幾眼,不由點頭。果然是變成了第二個人似的,嚴肅成這個樣子,哪裏還有朱家熊孩子的樣子。她促狹地說道:“真叫人不習慣呢,朱大你今日是半點都不敢放鬆啊,我看著也覺得很緊張呢,可真是辛苦你了。”
朱兆新聽不得這樣的話,明麵上是慰勞,但暗裏完全就是將他踩了幾腳,不安好心。可是謝九是衛羿的未婚妻,朱兆新很知道衛羿是如何維護謝九的,鼓了幾鼓氣,還是扯過一張高椅在一旁坐了下來,擠在衛羿旁邊嘟囔道:“謝九你怎麽這麽說話不中聽!五哥你怎能容她這樣子,很該多教訓一二。”
華苓拂了拂裙擺,笑眯眯地看衛羿。
衛羿說:“阿新,閉嘴罷。”看看小娘子笑眯眯的樣子,衛羿心裏有點沒底,他有時候當真看不出謝九在想些什麽。
華苓說:“朱大你這就想差了,我是謝家女,與衛五有甚幹係。如今還輪不到他教訓我。”
華苓說的這話衛羿也不愛聽,但他又本能地知道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教訓誰這一點,而是……謝九如今心裏不高興了。他張了張嘴,又閉上了,嚴肅地思索自己如今應當說什麽。
華苓懶得理會他們,轉過頭去繼續聽場中問答。
朱兆新大咧咧地兩手扶著膝蓋坐著,說:“如今你們是未婚夫妻,我五哥便是你夫君,為甚不能管教於你。——你們女郎不是有那三從四德之書,隻說甚,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
七娘豎眉,搶過話頭道:“朱大你當真狂妄。這世上的道理並不是僅在你們兒郎手上,什麽三從四德,誰家有理,便聽誰的才是正途。但我看你這等人是不明白的了,隻因你腦子裏隻有那一丁點的地兒,隻裝下了一丁點東西罷了。”
朱兆新一看七娘一整個就是對他十分不屑的樣子,立刻像打了雞血一樣跳了起來,大嗓門兒說道:“謝七你這說的是甚話,若說謝九說的還有些中聽,你這話就純是找架打來了!我不僅武藝上下了苦功,這幾年在學堂裏也曾下苦功進學,怎是‘隻有那一丁點的地兒’!”
最後一句話,朱兆新是裝模作樣地學著七娘的語氣說的,老大個粗嗓門兒硬擠得細細的,滑稽極了。他自己也頗覺滑稽,哈哈大笑,又補充說道:“你聽好了,武狀元的位置我是勢在必得,你這輩子都需尊稱我朱大哥罷了,哈哈哈哈!”
“武舉試還未完,你如今就如此囂張,還太早了。”七娘像觀音一樣端莊地坐著,撇了朱兆新一眼,扭過頭去繼續聽場中的武舉子答問。
朱兆新被七娘不屑的表現激得是一腦門兒的火氣,跳起來想要與她理論,但是衛羿說:“處處與女郎斤斤計較,你比謝七年長的歲月何處去了。”
“不是我要計較,實是她太瞧不起人!”朱兆新差點又跳了起來。
華苓歎了口氣,心想就看七娘和朱大如今這相處的樣子,怎麽可能湊到一起。還是多看看朱家其他適齡的郎君罷。
……
謝家姐妹依然隻看了第三場武舉試的上半場,午後就歸家去了,隻看到了那貴州張鳴與考官們的場上答問。張鳴前麵表現很好,在這一場文試裏同樣表現不錯,得了八分。
華苓後麵才知道,這位其實也是貴州當地名門望族子弟。知道這一點,也就對張鳴的優秀表現有些理所當然的想法了,畢竟名門望族上百年、數百年的積累,當真不是寒門可以輕易趕上的距離。
第三場文試有一百八十人參加,連續花了兩日才將所有武舉子考察完畢,最後留下了九十五人。道慶四年的金陵武舉試,錄取名單至此便大致確定了,剩下的便是將在最後的一場實戰演練裏,定下名次最高的一甲三名和二甲十五名。
之前很受矚目的張鳴並未得到九分,但另一位,泉州胡景卻也得了九分。泉州乃是大丹東南海岸的大港口,出身海港大城的人,自然也更有優勢,能對海上的諸多細節了解得清楚透徹些。
胡景對海上戰役的論述務實、精要,當場叫考官們都有些被驚豔的意思,還是判了九分。
……
朱兆新、胡景、張鳴三人自然全數進入了最後一場的實戰演練。最後一場是不可能在城中舉行的了,需要極大的場地,轉移到了城東衛氏馬場附近。那處山林繁茂,又略有些像東南海域植被繁茂的環境,正適合給這些經驗不多的武舉子對戰使用。
進入最後一戰的十八人,每人領二十軍士,攜帶本隊信物及少量補給進入山林中,最後以每個隊伍人員實力保存的完好程度,以及得到其他隊伍所攜帶信物的多少來定勝負。
這是在城外舉行的兵馬演練,謝家小娘子到底是沒有理由再跟去觀看了,隻是在比試之後,第一時間得到了比試的結果——張鳴所領的隊伍是第一,得了九分,朱兆新、胡景得分緊隨其後,一個八分,一個七分。
七娘聽了愣了一陣,才問道:“如此……那朱大是不可能成為武狀元了?”
華苓點了點頭:“衛五是這樣說的。若算上前麵幾場的分數,這幾個人的分數其實是打平的,但最後一場演練也是最重的一場,朱大當時有些冒進,領著二十人從一道山澗穿過,被其他兩隊聯手伏擊,折損了一人。那張鳴所領的二十人完好無損。”
她看看七娘並不顯得十分高興的神情,挑眉道:“朱大當真要倒黴了,七姐不高興麽?”
“高興……”七娘本能地說。她沉默了一陣,搖了搖頭說道:“原本我也是幸災樂禍。但我也知,朱兆新這人性情粗疏,卻極為好勝。我更可憐他,不能得第一,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應當是極大的打擊。”
華苓噗哧笑了:“七姐你居然可憐他!我覺得說不定這對朱大的打擊比得不著狀元更大。”
……
四月最後一日,金陵城中以黃榜張貼出了這一年武舉試的結果,三甲是:張鳴,朱兆新,胡景,三甲共計錄取九十四人。
……
五月初一,華苓的惠文館開業了。
開業的時候華苓隻請了晏河、王硨、衛羿、莫杭到惠文館來,再加自己家的兄弟姐妹們。莫杭聽說了這圖書館子的事之後,這些日子時常來幫忙,在街市之間奔走,給館子搜集來了許多珍貴的舊書。再加上何馮、羅定兩人帶著雇員們的努力,如今館子裏的藏書已經超過了千本。
華苓認為,莫杭對惠文館的貢獻並不比王家兄弟要小,相比其他人,莫杭大概也是將來最有可能可以多照拂這間圖書館子的人了,開業時請他到場是很必要的事。
清晨,在惠文館的大門口燃點了一堆爆竹,館子的大門口裝飾上了喜氣洋洋的紅綢,然後在劈劈啪啪的爆竹聲中,華苓親自將覆蓋在門口大匾額上的紅綢布扯下。
左近居住的百姓有不少人聚集了過來圍觀,老老少少,也被帶得高高興興的。
“惠文館”——出自當朝丞公謝熙和親筆手書的名字,被熟手匠人細細放大了,雕鏤到沉重的木匾上,再在當中細細填上朱砂,簇新簇新的,就像這個館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