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阿九就是這樣的人。”衛羿的聲音很溫柔。他將蓮燈的提柄塞到華苓的另一隻手裏,空出手,輕輕地將她的臉轉了迴來。“阿九小時就與別人不同。阿九總是與別不同。阿九是我的妻子。”
華苓臉紅了。
略粗糙的指腹在她的麵頰上蹭了蹭,慢慢收了迴去。
她問:“方才你為甚要去買這個?”
衛羿說:“此燈可拆下,在河邊送入水中。”
“哦。”華苓決定放棄思考衛羿的想法。
“我們去河邊放燈罷?”衛羿問。
華苓點頭,於是兩人便從“池陽酒”的酒肆門前過去了,拐彎隨著人潮走到河邊。人潮略稀疏了些,有許多人立在那些個柳樹之間懸掛的燈籠跟前,隻要猜中了燈籠上麵的字謎的謎底,就可以將燈籠取走。河邊至少也懸掛了上千個燈籠,並沒有人看守著,若是並未猜到謎底,卻把燈拿走,也沒有人會知道,但猜燈謎是很風雅的娛樂,來這裏的人通常都有些文人的矜持,也很少作出這樣的事。
有不少的人是與友人一道,一盞一盞燈從頭到尾猜過去的,根本不為得燈,隻是享受這種破解謎底的快樂,甚至互相之間會為一個正確的答案爭得麵紅耳赤。
許多小孩兒成群結隊地跑過,孩童清脆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悅耳如銀鈴。
衛羿帶著華苓走到河邊,這裏燈光更少,華苓手裏的燈照亮了他們身邊一小片的區域。河岸比水麵高出三尺上下築成了青石的河沿,常年雨濕多水的緣故,略長了些青苔。“踩穩了。”衛羿道。
“嗯。”淡淡的水汽拂麵而來,華苓提著燈,看見河裏黑漆漆、靜謐謐的水麵上,從上遊一路下來,遠遠近近已經漂浮著不知多少盞的花燈,光輝星星點點,蜿蜿蜒蜒。
“真是好看……”她感歎。
“嗯,很好看。”他說。
“放不放你這一盞?”衛羿又問。
“好。”
“你寫了什麽願?”華苓聽到旁邊有個又軟又甜的聲音在小聲問人。
“說出就不靈驗了,不能說與你聽。”又一個女孩兒如此說。
“那我的也不說與你聽。”前麵的那個賭氣說。
“莫要多話了,快快放入水中,記得還需向天官誠心祈福一二,心願方能實現。”
聽到別人說話,華苓才依稀想起來了,似乎是有這樣一個習俗。放到河裏的燈,原本就是為了祈福所用,在其中放進自己的願望,天官大人就能看見了。不過這也不是每家都有這樣的傳統,有的人家年年都會放蓮燈,他們謝家是從江陵來的,江陵人就沒有這個習慣。衛家人一向粗獷,大概也是不會有這等細膩傳統的。
她問衛羿:“我們隻放一盞燈嗎,我看他們每人都有一盞。不然,再去買一盞?”
衛羿說:“不必,阿九放即可。”
華苓便想這人大概是覺得這活動太過幼稚,才不參與的,遂不再說。衛羿三兩下掐斷了提燈的細繩,將燈盞遞給華苓。於是她蹲下來,輕輕鬆開手,分量很輕的燈盞墜落水麵,蕩開一圈圈細微的波紋,匯入了河上無數盞華燈之中。
兩人便在河邊站了一會,安靜下來,視線追著那盞慢慢飄遠的蓮燈。“邊城是怎樣的呢?”華苓忽然想問。
“大丹邊城不少,阿九想知那一處?”衛羿說。
“大丹各地大略的記載我都看過,隻是想知道你曾駐戍的地方。”
“十二歲以前,曾隨爹在餘吾州駐戍。是關內道最北之處,縱橫數千裏草原荒漠,九月後風雪大作,直至次年四五月後方才解凍。”
“十二歲以後呢?——啊,那年你迴金陵了。”
“是,那年在金陵。”衛羿說:“十三歲後武藝大成,領三千人調駐隴右道最西端。隴右冬季亦十分寒冷,但比起餘吾州要好許多,荒漠之地也更多些,山嶺綿延。這幾年不在邊城,父兄有言來,邊地依然不平靜。”
華苓笑了:“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嘛,邊地什麽時候平靜過了?大丹誠然強大,但西南有那麽大一個末盧國梗在那裏,西北、正北遊牧之族如今被我們打得元氣大傷,但隻要二三十年,拚命生兩茬孩子,元氣也就恢複了。東北靺鞨、新羅也都還在呢,還有隔著一道海溝溝的倭國。”
雖然身在金陵,但有一瀾園的資料支持,還有不斷延伸的硬化路麵,讓內陸和邊城的信息傳遞比十來年前更快了,華苓對邊城的了解比金陵的許多朝臣還要多,這樣數一番,她是有底氣的,自信不會被任何人批評是亂彈琴。
“嗯,來犯必誅便是。阿九說靺鞨新羅,此二族民風勇悍,並不好打。遊牧之民多有悍勇之性,不比東南海域諸小國子民易馴。”
如今東南海域已經有一半的領土完全由大丹控製,另一半是靠近天竺國的那一邊,有天竺國的勢力在,大丹暫時並不想在東南海域大動刀兵,便暫且放下了,兩邊還算相安無事。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血流成河是必然的。
“真理隻屬強權一方,所以我們不能弱呢。”華苓如此說。
衛羿咀嚼了一下這句話,頷首。
他說:“師父傳了口信來,他已經得了足夠的藥材,今歲將迴金陵來。”
“藥叟要迴來了。”華苓眼睛一亮。這幾年裏,衛羿體內的餘毒未清,每每修得微弱的內力都要用來壓製毒性,武藝上沒有進步不說,反而退步不少。就連華苓這樣,隻學了粗淺武藝的人都能看出,衛羿的步伐是越發虛浮了,銳氣減了許多。
如果藥叟並治不好的話,如何是好呢?華苓心裏依然有著憂慮,但藥叟耗費三四年的功夫才尋來了藥材,衛羿也已經滯守金陵等了三四年,她如今又如何能潑冷水。
“我覺得你很厲害。”華苓於是甜甜一笑,說:“沒了內力,若是我心裏應是慌張得很,但你並不。”
衛羿說:“內力並非武藝的全部。內力高時有內力高時的作法,無內力時也有無內力的做法。”
“那麽,等你內力盡複了,武藝自然能更上一層樓了?真叫人羨慕。”
衛羿頓了頓,說:“……阿九不必如此捧著我。我並非膽小怕事之流。”
他看著華苓,笑了笑。“便是如今,也能護著你。”
“哼,那就算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華苓撇撇嘴,說好話兒也不要聽的人可真不懂風情。
“並非如此。”衛羿頓了頓,不知如何解釋。
華苓彎彎眼睛又笑了,心道我知道你口拙,以後吵架總是我贏的。
“好啦,該迴去了吧?”
“迴罷。”
兩人便又迴轉酒肆,方入金蟾大街,有一個又甜又軟的聲音驚喜地唿道:“衛都尉!”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出去玩啦,隻有這麽多,想想還是發上來了
☆、第142章 同性相斥
142
華苓忽然有了危機感。
她眯了眯眼睛,看著以搖風擺柳般的步態迎上來的陌生女孩子,這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嬌怯怯的,聲音又軟又甜,著極淺的藕荷色、近似於素色的衣裙,通身素淨。不是都說要想俏,一身孝嘛,這女孩子看著就像一朵風中搖曳的小白花,就連她都覺得有點兒我見猶憐。
但隻有那麽一丁點兒。
同性相斥,果然是真理。
華苓認出了她的聲音,就是放蓮燈的時候在河邊聽過。華苓還看見了,還有兩三個小娘子在稍遠的街邊站著,看著他們的方向,想來應當是這個女孩的同伴。
“衛五,這是誰?”華苓問。她發現自己的語氣有一點兒酸,立刻覺得自己變小氣了。
衛羿看了那女孩一眼,想了想,說:“是黃家女。吉州黃氏遺女。”
華苓明白了,這就是幾年前,江南大旱時吉州那個被破門而入,洗劫了宅邸的那個黃家僅剩的女兒。這黃三娘怎麽會在金陵呢?在金陵也就算了,這位看起來為什麽和衛五這麽熟稔呢?
華苓斜眼看衛羿,衛羿也看著她,眼神很淡然。
“黃三娘見過衛都尉。值此上元佳節,恭祝都尉萬事如意。”黃三娘斂衽一禮,抬起頭來,素淨的麵容上是帶著敬慕的笑容:“距上迴麵見衛都尉已又半年,衛都尉的大恩,三娘不敢稍忘,平素在姑母家中也端謹持嚴,常念佛經,隻盼衛都尉及合家上下平安康健。如今見到衛都尉依然俊朗康健,三娘心甚歡喜。”
衛羿說:“多謝。”
黃三娘又轉向了華苓,朝她一笑,施禮說:“這位姣美可人、通身氣派的小娘子應是謝家九娘子罷?黃三娘在此有禮了。”
華苓迴了一禮,不鹹不淡地說:“請勿多禮,我便是謝九。”
黃三娘笑著說:“三娘在金陵住了三年,對丞公家的謝九娘子是常常有耳聞的,世人常說謝九娘子聰慧端雅,三娘如今方得一見,果然聞名不如見麵。聽聞衛都尉與謝九娘子早有婚約,三娘如今心中隻想,果真乃天作之合!心中是羨慕極了。”
對方說的都是好話,便是衛羿聽了也不禁露了些笑意。
話是對華苓說的,還都是好話,華苓也不能就不迴應了,遂笑了笑道:“黃三娘過譽了。”
黃三娘察言觀色,知道華苓對她觀感並不是那麽好,她絞著手,垂下頭來說道:“想來謝九娘子並不知曉三娘的來曆罷……三娘原是吉州人士,三年前家中遭逢巨變,僅剩了三娘孑然一身,如今寄居姑母家中,便是六品侍禦史陳家。”她抬起頭來,淺淺地朝衛羿和華苓笑了笑,笑容裏隱約是黯然。
這麽一個原本父母親人俱在身邊,生活優渥的女孩子忽然間遭了大難,如今隻得寄居籬下,遭遇也是可憐。不過,侍禦史陳家,好像和二娘嫁的秘書少監家有些親戚關係的吧。
世家大族之間世代通婚,要是追根究底起來,幾乎任何兩家之間都能扯出些親戚關係來的。
華苓心裏對對方的排斥淡了淡,輕聲說:“我知道你。三年前,你家的案子在金陵審理,那日我也去了旁聽。記得那日三司審定,請你姑母家照顧於你,原來你的姑母家是在金陵。”
“謝九娘子竟去聽了我家案件的審理,這份關顧,三娘感激不盡。”黃三娘重新朝華苓斂衽一禮,她的眼眶就紅了,似是要哭,但是她卻還是笑了起來,說道:“金陵富庶繁華,三娘得以受姑母一家照顧,在金陵居住幾年,是十分受用的。”話雖是如此說,黃三娘卻輕輕歎了一息。
華苓眨眨眼,對方這是想要她繼續問下去?但是她偏偏不想這麽做,在這裏耽擱了挺長的時間,三更都快過了,再不迴去,大郎肯定要出來找了。
於是華苓說:“逝者已矣,我們朝前看便好了。金陵是極好的,繁華富庶,水土養人。——我們出來許久,怕是家裏哥哥都要出來尋找了,不便與黃三娘多說……”
聞弦歌而知雅意,黃三娘立刻便福身歉道:“是三娘唐突了。時候不早,不該在此時耽擱衛都尉與謝九娘子歸家的腳步。”
黃三娘的眼睛往衛羿麵上望了一望,卻發現這位年輕有為的都尉一直對她的話都沒有什麽反應,心中微微失望。
華苓趕緊說:“你多禮了,總有機會再遇著的,到時我們可以再多說說話。就此別過。”
“走罷。”衛羿牽起華苓的手,朝黃三娘點點頭,轉身便走。
“謝九娘子!”黃三娘在後麵唿了一聲。
華苓迴頭,黃三娘追上來,絞著手指,十分難為情地說道:“謝九娘子,下月月頭便是我的笄禮……雖然十分冒昧,但是能否邀請謝九娘子來觀禮?若是謝九娘子願為讚者,三娘更是求之不得……雖然來了金陵三載,但是守孝三載,深居簡出,三娘並未認識到多少出身高貴的朋友,想到謝九娘子當年願去聽審我家的案件……若是謝九娘子並無此意,三娘也絕不敢強求。”她眼神懇切希冀地看著華苓。
華苓有點無語,才見過一麵,請她去笄禮?黃三娘說冒昧,還真是冒昧得很。
笄禮對女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活動,家族為她辦的規模大小,來賓多少,都對她日後的嫁娶、交際有影響。
華苓這幾年參加過許多娘子的笄禮,自己家姐姐的,別家娘子的,但大家都會有默契,下帖子邀請的親朋都是熟悉的、關係好、情分好的那一部分,若是萍水相逢的人,誰會貿貿然請人家去參禮呢,帖子發出了,被硬生生駁迴來的話,可不是成了笑話麽。
“對不住了,黃三娘還是請別的朋友罷。”
那邊的幾個小娘子走了過來,相比黃三娘,她們穿得就富貴多了,完全是金陵世家娘子的作派。
華苓不認識她們,但很明顯的,她們都認識丞公家的女兒,當下都是笑著福身施禮,簡單自我介紹了一番之後,領頭名叫陳茹笙的娘子笑著說道:“衛都尉,謝九娘子,我家表妹說話恐怕有些不妥當,若是有所冒犯,你別怪她,她還小著呢。”黃三娘勉強笑了笑,跟著施禮,垂下的眼中閃過怨恨。
“沒有這樣的事。”華苓笑笑,陳家娘子們也不多話,立刻把黃三娘拉走了,華苓好像聽見了其中一個嘲諷地說:“攀什麽高枝,你攀得上麽……”
……
衛羿牽著華苓走進酒肆,果然三更都快過了,酒肆一樓是侍婢仆役們吃酒歇息的地方,看到兩人迴來,金瓶和衛旺、黃鬥同時迎了上來,金瓶看了衛羿一眼,有些責備地道:“郎君也出外太久了,方才大郎君才下了樓來尋我們娘子,尋不到人心中十分焦急。”
衛羿就好象聽不見金瓶的埋怨,淡定得很。衛旺和黃鬥喝得一身酒氣,在一旁擠眉弄眼。華苓把手抽迴來,問道:“大哥他們都在樓上呢?”
金瓶趕緊把人的動向都簡單說了一輪:“是,大郎君與郎君們仍在二樓吃酒,七娘子與王家幾位小娘子到河邊猜燈謎去了,還有王三郎君。二娘子、三娘子請你迴來之後,便去三樓說話呢。”想了想,金瓶補充說:“還有,方才晏河長公主也打我們酒肆門前經過,問了問你不在就走了。”
“嗯,沒事。”華苓點點頭。
元年五月裏晏河生孩子難產,元氣大傷,這幾年為了養趙戈是殫精竭慮。再加上要將工坊重整旗鼓,華苓覺得這個女人其實是在透支精力。但是毫無疑問,這兩方麵晏河都表現得很好——趙戈實歲還不到三歲,但那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孩子,長得很壯實;而金陵的西市工坊,也慢慢恢複了多年前的名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產一樣新技術,比如漂白紙張的方法,比如在馬車上應用彈簧減震。
現在大丹各地世家,在王謝等大族建了研究坊以後,也都跟風做起了差不多的事。但並不是誰都能輕易對各領域的技術做出些改變來的,即使這些技術在後人看來多數都十分簡單。晏河和她的工坊的優勢依然很明顯。
華苓臉紅了。
略粗糙的指腹在她的麵頰上蹭了蹭,慢慢收了迴去。
她問:“方才你為甚要去買這個?”
衛羿說:“此燈可拆下,在河邊送入水中。”
“哦。”華苓決定放棄思考衛羿的想法。
“我們去河邊放燈罷?”衛羿問。
華苓點頭,於是兩人便從“池陽酒”的酒肆門前過去了,拐彎隨著人潮走到河邊。人潮略稀疏了些,有許多人立在那些個柳樹之間懸掛的燈籠跟前,隻要猜中了燈籠上麵的字謎的謎底,就可以將燈籠取走。河邊至少也懸掛了上千個燈籠,並沒有人看守著,若是並未猜到謎底,卻把燈拿走,也沒有人會知道,但猜燈謎是很風雅的娛樂,來這裏的人通常都有些文人的矜持,也很少作出這樣的事。
有不少的人是與友人一道,一盞一盞燈從頭到尾猜過去的,根本不為得燈,隻是享受這種破解謎底的快樂,甚至互相之間會為一個正確的答案爭得麵紅耳赤。
許多小孩兒成群結隊地跑過,孩童清脆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悅耳如銀鈴。
衛羿帶著華苓走到河邊,這裏燈光更少,華苓手裏的燈照亮了他們身邊一小片的區域。河岸比水麵高出三尺上下築成了青石的河沿,常年雨濕多水的緣故,略長了些青苔。“踩穩了。”衛羿道。
“嗯。”淡淡的水汽拂麵而來,華苓提著燈,看見河裏黑漆漆、靜謐謐的水麵上,從上遊一路下來,遠遠近近已經漂浮著不知多少盞的花燈,光輝星星點點,蜿蜿蜒蜒。
“真是好看……”她感歎。
“嗯,很好看。”他說。
“放不放你這一盞?”衛羿又問。
“好。”
“你寫了什麽願?”華苓聽到旁邊有個又軟又甜的聲音在小聲問人。
“說出就不靈驗了,不能說與你聽。”又一個女孩兒如此說。
“那我的也不說與你聽。”前麵的那個賭氣說。
“莫要多話了,快快放入水中,記得還需向天官誠心祈福一二,心願方能實現。”
聽到別人說話,華苓才依稀想起來了,似乎是有這樣一個習俗。放到河裏的燈,原本就是為了祈福所用,在其中放進自己的願望,天官大人就能看見了。不過這也不是每家都有這樣的傳統,有的人家年年都會放蓮燈,他們謝家是從江陵來的,江陵人就沒有這個習慣。衛家人一向粗獷,大概也是不會有這等細膩傳統的。
她問衛羿:“我們隻放一盞燈嗎,我看他們每人都有一盞。不然,再去買一盞?”
衛羿說:“不必,阿九放即可。”
華苓便想這人大概是覺得這活動太過幼稚,才不參與的,遂不再說。衛羿三兩下掐斷了提燈的細繩,將燈盞遞給華苓。於是她蹲下來,輕輕鬆開手,分量很輕的燈盞墜落水麵,蕩開一圈圈細微的波紋,匯入了河上無數盞華燈之中。
兩人便在河邊站了一會,安靜下來,視線追著那盞慢慢飄遠的蓮燈。“邊城是怎樣的呢?”華苓忽然想問。
“大丹邊城不少,阿九想知那一處?”衛羿說。
“大丹各地大略的記載我都看過,隻是想知道你曾駐戍的地方。”
“十二歲以前,曾隨爹在餘吾州駐戍。是關內道最北之處,縱橫數千裏草原荒漠,九月後風雪大作,直至次年四五月後方才解凍。”
“十二歲以後呢?——啊,那年你迴金陵了。”
“是,那年在金陵。”衛羿說:“十三歲後武藝大成,領三千人調駐隴右道最西端。隴右冬季亦十分寒冷,但比起餘吾州要好許多,荒漠之地也更多些,山嶺綿延。這幾年不在邊城,父兄有言來,邊地依然不平靜。”
華苓笑了:“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嘛,邊地什麽時候平靜過了?大丹誠然強大,但西南有那麽大一個末盧國梗在那裏,西北、正北遊牧之族如今被我們打得元氣大傷,但隻要二三十年,拚命生兩茬孩子,元氣也就恢複了。東北靺鞨、新羅也都還在呢,還有隔著一道海溝溝的倭國。”
雖然身在金陵,但有一瀾園的資料支持,還有不斷延伸的硬化路麵,讓內陸和邊城的信息傳遞比十來年前更快了,華苓對邊城的了解比金陵的許多朝臣還要多,這樣數一番,她是有底氣的,自信不會被任何人批評是亂彈琴。
“嗯,來犯必誅便是。阿九說靺鞨新羅,此二族民風勇悍,並不好打。遊牧之民多有悍勇之性,不比東南海域諸小國子民易馴。”
如今東南海域已經有一半的領土完全由大丹控製,另一半是靠近天竺國的那一邊,有天竺國的勢力在,大丹暫時並不想在東南海域大動刀兵,便暫且放下了,兩邊還算相安無事。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血流成河是必然的。
“真理隻屬強權一方,所以我們不能弱呢。”華苓如此說。
衛羿咀嚼了一下這句話,頷首。
他說:“師父傳了口信來,他已經得了足夠的藥材,今歲將迴金陵來。”
“藥叟要迴來了。”華苓眼睛一亮。這幾年裏,衛羿體內的餘毒未清,每每修得微弱的內力都要用來壓製毒性,武藝上沒有進步不說,反而退步不少。就連華苓這樣,隻學了粗淺武藝的人都能看出,衛羿的步伐是越發虛浮了,銳氣減了許多。
如果藥叟並治不好的話,如何是好呢?華苓心裏依然有著憂慮,但藥叟耗費三四年的功夫才尋來了藥材,衛羿也已經滯守金陵等了三四年,她如今又如何能潑冷水。
“我覺得你很厲害。”華苓於是甜甜一笑,說:“沒了內力,若是我心裏應是慌張得很,但你並不。”
衛羿說:“內力並非武藝的全部。內力高時有內力高時的作法,無內力時也有無內力的做法。”
“那麽,等你內力盡複了,武藝自然能更上一層樓了?真叫人羨慕。”
衛羿頓了頓,說:“……阿九不必如此捧著我。我並非膽小怕事之流。”
他看著華苓,笑了笑。“便是如今,也能護著你。”
“哼,那就算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華苓撇撇嘴,說好話兒也不要聽的人可真不懂風情。
“並非如此。”衛羿頓了頓,不知如何解釋。
華苓彎彎眼睛又笑了,心道我知道你口拙,以後吵架總是我贏的。
“好啦,該迴去了吧?”
“迴罷。”
兩人便又迴轉酒肆,方入金蟾大街,有一個又甜又軟的聲音驚喜地唿道:“衛都尉!”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出去玩啦,隻有這麽多,想想還是發上來了
☆、第142章 同性相斥
142
華苓忽然有了危機感。
她眯了眯眼睛,看著以搖風擺柳般的步態迎上來的陌生女孩子,這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嬌怯怯的,聲音又軟又甜,著極淺的藕荷色、近似於素色的衣裙,通身素淨。不是都說要想俏,一身孝嘛,這女孩子看著就像一朵風中搖曳的小白花,就連她都覺得有點兒我見猶憐。
但隻有那麽一丁點兒。
同性相斥,果然是真理。
華苓認出了她的聲音,就是放蓮燈的時候在河邊聽過。華苓還看見了,還有兩三個小娘子在稍遠的街邊站著,看著他們的方向,想來應當是這個女孩的同伴。
“衛五,這是誰?”華苓問。她發現自己的語氣有一點兒酸,立刻覺得自己變小氣了。
衛羿看了那女孩一眼,想了想,說:“是黃家女。吉州黃氏遺女。”
華苓明白了,這就是幾年前,江南大旱時吉州那個被破門而入,洗劫了宅邸的那個黃家僅剩的女兒。這黃三娘怎麽會在金陵呢?在金陵也就算了,這位看起來為什麽和衛五這麽熟稔呢?
華苓斜眼看衛羿,衛羿也看著她,眼神很淡然。
“黃三娘見過衛都尉。值此上元佳節,恭祝都尉萬事如意。”黃三娘斂衽一禮,抬起頭來,素淨的麵容上是帶著敬慕的笑容:“距上迴麵見衛都尉已又半年,衛都尉的大恩,三娘不敢稍忘,平素在姑母家中也端謹持嚴,常念佛經,隻盼衛都尉及合家上下平安康健。如今見到衛都尉依然俊朗康健,三娘心甚歡喜。”
衛羿說:“多謝。”
黃三娘又轉向了華苓,朝她一笑,施禮說:“這位姣美可人、通身氣派的小娘子應是謝家九娘子罷?黃三娘在此有禮了。”
華苓迴了一禮,不鹹不淡地說:“請勿多禮,我便是謝九。”
黃三娘笑著說:“三娘在金陵住了三年,對丞公家的謝九娘子是常常有耳聞的,世人常說謝九娘子聰慧端雅,三娘如今方得一見,果然聞名不如見麵。聽聞衛都尉與謝九娘子早有婚約,三娘如今心中隻想,果真乃天作之合!心中是羨慕極了。”
對方說的都是好話,便是衛羿聽了也不禁露了些笑意。
話是對華苓說的,還都是好話,華苓也不能就不迴應了,遂笑了笑道:“黃三娘過譽了。”
黃三娘察言觀色,知道華苓對她觀感並不是那麽好,她絞著手,垂下頭來說道:“想來謝九娘子並不知曉三娘的來曆罷……三娘原是吉州人士,三年前家中遭逢巨變,僅剩了三娘孑然一身,如今寄居姑母家中,便是六品侍禦史陳家。”她抬起頭來,淺淺地朝衛羿和華苓笑了笑,笑容裏隱約是黯然。
這麽一個原本父母親人俱在身邊,生活優渥的女孩子忽然間遭了大難,如今隻得寄居籬下,遭遇也是可憐。不過,侍禦史陳家,好像和二娘嫁的秘書少監家有些親戚關係的吧。
世家大族之間世代通婚,要是追根究底起來,幾乎任何兩家之間都能扯出些親戚關係來的。
華苓心裏對對方的排斥淡了淡,輕聲說:“我知道你。三年前,你家的案子在金陵審理,那日我也去了旁聽。記得那日三司審定,請你姑母家照顧於你,原來你的姑母家是在金陵。”
“謝九娘子竟去聽了我家案件的審理,這份關顧,三娘感激不盡。”黃三娘重新朝華苓斂衽一禮,她的眼眶就紅了,似是要哭,但是她卻還是笑了起來,說道:“金陵富庶繁華,三娘得以受姑母一家照顧,在金陵居住幾年,是十分受用的。”話雖是如此說,黃三娘卻輕輕歎了一息。
華苓眨眨眼,對方這是想要她繼續問下去?但是她偏偏不想這麽做,在這裏耽擱了挺長的時間,三更都快過了,再不迴去,大郎肯定要出來找了。
於是華苓說:“逝者已矣,我們朝前看便好了。金陵是極好的,繁華富庶,水土養人。——我們出來許久,怕是家裏哥哥都要出來尋找了,不便與黃三娘多說……”
聞弦歌而知雅意,黃三娘立刻便福身歉道:“是三娘唐突了。時候不早,不該在此時耽擱衛都尉與謝九娘子歸家的腳步。”
黃三娘的眼睛往衛羿麵上望了一望,卻發現這位年輕有為的都尉一直對她的話都沒有什麽反應,心中微微失望。
華苓趕緊說:“你多禮了,總有機會再遇著的,到時我們可以再多說說話。就此別過。”
“走罷。”衛羿牽起華苓的手,朝黃三娘點點頭,轉身便走。
“謝九娘子!”黃三娘在後麵唿了一聲。
華苓迴頭,黃三娘追上來,絞著手指,十分難為情地說道:“謝九娘子,下月月頭便是我的笄禮……雖然十分冒昧,但是能否邀請謝九娘子來觀禮?若是謝九娘子願為讚者,三娘更是求之不得……雖然來了金陵三載,但是守孝三載,深居簡出,三娘並未認識到多少出身高貴的朋友,想到謝九娘子當年願去聽審我家的案件……若是謝九娘子並無此意,三娘也絕不敢強求。”她眼神懇切希冀地看著華苓。
華苓有點無語,才見過一麵,請她去笄禮?黃三娘說冒昧,還真是冒昧得很。
笄禮對女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活動,家族為她辦的規模大小,來賓多少,都對她日後的嫁娶、交際有影響。
華苓這幾年參加過許多娘子的笄禮,自己家姐姐的,別家娘子的,但大家都會有默契,下帖子邀請的親朋都是熟悉的、關係好、情分好的那一部分,若是萍水相逢的人,誰會貿貿然請人家去參禮呢,帖子發出了,被硬生生駁迴來的話,可不是成了笑話麽。
“對不住了,黃三娘還是請別的朋友罷。”
那邊的幾個小娘子走了過來,相比黃三娘,她們穿得就富貴多了,完全是金陵世家娘子的作派。
華苓不認識她們,但很明顯的,她們都認識丞公家的女兒,當下都是笑著福身施禮,簡單自我介紹了一番之後,領頭名叫陳茹笙的娘子笑著說道:“衛都尉,謝九娘子,我家表妹說話恐怕有些不妥當,若是有所冒犯,你別怪她,她還小著呢。”黃三娘勉強笑了笑,跟著施禮,垂下的眼中閃過怨恨。
“沒有這樣的事。”華苓笑笑,陳家娘子們也不多話,立刻把黃三娘拉走了,華苓好像聽見了其中一個嘲諷地說:“攀什麽高枝,你攀得上麽……”
……
衛羿牽著華苓走進酒肆,果然三更都快過了,酒肆一樓是侍婢仆役們吃酒歇息的地方,看到兩人迴來,金瓶和衛旺、黃鬥同時迎了上來,金瓶看了衛羿一眼,有些責備地道:“郎君也出外太久了,方才大郎君才下了樓來尋我們娘子,尋不到人心中十分焦急。”
衛羿就好象聽不見金瓶的埋怨,淡定得很。衛旺和黃鬥喝得一身酒氣,在一旁擠眉弄眼。華苓把手抽迴來,問道:“大哥他們都在樓上呢?”
金瓶趕緊把人的動向都簡單說了一輪:“是,大郎君與郎君們仍在二樓吃酒,七娘子與王家幾位小娘子到河邊猜燈謎去了,還有王三郎君。二娘子、三娘子請你迴來之後,便去三樓說話呢。”想了想,金瓶補充說:“還有,方才晏河長公主也打我們酒肆門前經過,問了問你不在就走了。”
“嗯,沒事。”華苓點點頭。
元年五月裏晏河生孩子難產,元氣大傷,這幾年為了養趙戈是殫精竭慮。再加上要將工坊重整旗鼓,華苓覺得這個女人其實是在透支精力。但是毫無疑問,這兩方麵晏河都表現得很好——趙戈實歲還不到三歲,但那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孩子,長得很壯實;而金陵的西市工坊,也慢慢恢複了多年前的名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產一樣新技術,比如漂白紙張的方法,比如在馬車上應用彈簧減震。
現在大丹各地世家,在王謝等大族建了研究坊以後,也都跟風做起了差不多的事。但並不是誰都能輕易對各領域的技術做出些改變來的,即使這些技術在後人看來多數都十分簡單。晏河和她的工坊的優勢依然很明顯。